几天后,在亲友们的祝福中,李小龙和莲达在西雅图的罗尔教堂举行了婚

礼。

那一年,李小龙24岁,是他生命中的第二个本命年,也是最后一个。

婚后,莲达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感到意外的决定:为了丈夫的事业,她决 定放弃学业,跟随李小龙前去奥克兰,前往那个陌生而又令人激动的城市,一 同打拼他们的未来!

在现在很多城市里的年轻人看来,婚姻是事业的延续,只有工作稳定了, 事业小有所成了,在生活有充足的物质保障的条件下才会考虑婚姻,这既是男 人实力的体现,也是女人择偶的现实条件。但是在中国传统的观念中,成家是 摆在立业之前的,只有先成家,让男人有了归属感,有了对家庭的责任心,他 才能安心的去开创事业,才能对充满干劲。李小龙的婚姻无疑就属于这一类。

李小龙在性格和事业上有着强烈的西方人的特征,但在婚姻和思维上,却 比大多数生活在中国的中国人还要传统。婚后的李小龙就像变了一个人一样, 再也没有把精力花在多余的地方上,现在的他,对人生已经有了明确的目标, 一是发展自己所钟爱的武术事业,二是让深爱的妻子过上幸福的生活。从这点 上看,中国古人所推崇的“先成家后立业”不能说没有道理,成家的确能让一 个男人的心安定下来,让他从游戏人间和声色犬马中走出来,全无后顾之忧的 扑在事业上。中国近代思想家们提出的“西学为用,中学为体”的主张,在李 小龙身上得到了完美体现。

这次婚姻是匆忙的,李小龙连筹办婚礼的时间都没有,来到奥克兰后,为 了抓紧时间筹建武馆,李小龙不得不取消了蜜月旅行。对任何一个新婚妻子来 说,这都是一件非常沮丧的事情,李小龙也很内疚,觉得对不起莲达。这时, 莲达又表现出她豁达宽容的一面,不但没有抱怨什么,还宽慰李小龙,让他别 为自己担心,因为她很清楚,像李小龙这样一个外国人,尤其是黄皮肤的中国 人想要在美国开创一番事业有多么的艰难,只有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实现两 人共同的目标。

和大多数美国女孩子一样,莲达是一个独立自强的人,她也有自己的学业 和理想,但是嫁给李小龙后,她就完全改变了自己的角色,始终以李小龙贤 内助的形象示人。婚后的9年里,为了迁就李小龙的事业,他们先后搬过11次 家,收入也很不稳定,一度出现非常拮据的情况,但莲达总能把生活和家庭上的事情处理得井井有条,还会帮助李小龙化解一些难题。

1965年2月1日,是中国农历年的除夕夜,李小龙和莲达的第一个孩子在奥 克兰出生了。这个健壮的男婴长得很像他的妈妈莲达,于是李小龙就给他起名 为李国豪,英文名字Brandon Lee (布兰顿•李)。

先为人夫,后为人父,儿子的出生也让李小龙充满了动力,他的生命从此 又多了一个寄托。然而仅仅一周后,一份电报就让全家人的欣喜化为乌有—— 1965年2月8日,李小龙的父亲,著名粤剧和电影名角李海泉在香港病逝,享年 64岁。听到这个消息后,李小龙如坠冰窟,悲痛之情溢于言表。

“如果父亲能看到刚出生的孙子,也许就不会这么快走了吧……”李小龙 如是想,但是父亲走得太突然了,之前就连一点身体不适的消息都没有。李小 龙明白,那是家里人故意瞒着自己,好让自己不为父亲的身体担心、分心。都 说母子连心,慈母严父,母亲与儿子是亲的,父子之间就会显得淡漠一些, 可事实上,淡漠之下的深情,却都埋藏在父子心底。那是一种依稀而深沉的情 感,平日里感觉不到,甚至很少念及,唯有大事当前,才会如海潮般澎湃而 至,刹那间占据整个心房。李小龙毅然放下了手中的一切,用最短的时间订好 了机票,带着全家直飞香港,为父亲奔丧。

这是李小龙前往美国后第二次回港探亲,第一次是在两年前,也就是出版 《基本中国拳法》前后,经历了感情和出书波折后的李小龙无比思念家人,于 是回到香港。那一次,父亲李海泉亲自去机场接儿子回家。李小龙发现,父亲 变老了,尽管精神还是很好,却难掩岁月的风霜。李海泉发现,儿子身上有了 不小的变化,这种变化不是外型上的,而是一种难以名状的气质上的改变,四 年的磨砺,让以前那个无法无天的混小子变得成熟,变得更像一个男人。父子 俩都哽咽了,父子间的感情,无需多少言语,一个拥抱,几句稍显不自然的问 候,便己足够。男人,是用心说话的。

这次回港,李小龙在家足足待了五个月,这样平静安闲的生活是在美国无 法想象的,回家后,李小龙变得非常懂事,他推掉了大部分应酬,一心一意的 待在家里陪伴父母,陪他们喝茶、听戏、话家常。骨子里,李小龙是个非常传 统的中国人,几年漂泊艰辛的生活让他深深感觉到了家的温暖,也许正是这 种对“家”的渴望,让他迫不及待的向莲达求婚,迫不及待的想拥有自己的家

庭。

但是让李小龙没有想到的是,这竟成了他与父亲的最后一次见面,从此阴 阳相隔、天各一方。

李海泉是香港演艺界的名人,因此丧事也办得很体面,一切流程都按照中 国的传统仪式进行。父亲的死对李小龙来说是个不小的打击,那段时间的他显 得有些恍惚,莲达便时时陪伴在他身旁,一丝不苟地学习各种繁琐的东方礼 节。这一次,李小龙在香港又待了将近半年的时间,他需要时间来平复内心的 伤痛。那也是莲达生命中最艰难的几个月——她一边要调整因生孩子和长途旅 行带来的身体不适,一边要适应香港糟糕的气候,尤其是闷热多雨、蚊蝇肆虐 的夏天;一边要照顾嗷嗷待哺的儿子李国豪,一边要安抚情绪低落的丈夫,还 要学着做一个称职的中国媳妇儿。

莲达的善良和体贴很快就博得了李小龙全家的好感,尤其是李小龙的母亲 何爱瑜,她万万没有想到这个和自己一样接受西方教育的美国姑娘能有一颗比 中国女孩还要细腻温柔的心,她终于明白“刺儿头”一样的儿子为何会喜欢上 这样一个朴素内向的姑娘。作为母亲,她终于能够放下心来。

从那时起,莲达再次明确了自己的定位:像李小龙这样的男人,就不能让 生活上的琐事分心,唯有让他全身心的投入到武术事业上去,才能发挥他最大 的潜力;而自己要做的,就是好好的照顾他的生活,好好的抚养他们的孩子, 让他在累的时候有个安静的可以安心入睡的家,让他在烦的时候能够有一个可 以说话的人,每天一早醒来,都能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工作当中去。

莲达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她对李小龙的爱是安静的、绵长的、细 致入微的,或许只有李小龙本人才能体会到莲达的重要。一个女人想要征服男 人,靠的不仅仅是美貌、才学、个性,更重要的是性格上的契合——暴烈似火 的李小龙,需要的正是莲达这样一个沉静如水的女人。只有当一个男人对你产 生依赖、无时无刻都离不开你的时候,你才能真正将他捆住,无论怎样的诱惑 都难以让他变心。

半年后,李小龙带妻儿回到奥克兰,继续未完的武术之路。莲达对李小龙 的支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起居饮食,二是精神鼓励,三是人际关系。

李小龙的练功强度非常大,而且非常挑食。为了照顾李小龙,莲达开始学

做中国菜,还重拾大学的营养学专业,为李小龙配制了一种高蛋白饮品。这种 饮品是由生鸡蛋、牛奶、生奶油、香蕉泥、果汁配制而成,味道十分奇怪,就 像北京的豆汁,一般人根本难以下咽,但李小龙却很喜欢,每天都要喝一大杯 来补充体力,效果也非常好。每次李小龙外出拍戏,莲达都会担心他在片场吃 不好,睡不好,所以经常会在电话里嘘寒问暖,让他好好照顾自己。身在外地 的李小龙,最怀念的也是莲达做的家常菜。

1970年,李小龙在一次练功中严重受伤,不但背部无法活动,就连手脚也 受到了很大影响,应该是脊椎神经系统受到了严重的损伤,所以不得不卧床休 息。医生当时就对李小龙说:类似这样的脊椎神经系统受伤,即便伤愈,以后 也不宜再做高强度运动,尤其要避免练功。

浏览1,144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