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华纳公司为了能使李小龙顺利拍完这部戏,还是请出了施里芬,尽管施里芬已经拒绝跟 李小龙再合作。对此,华纳已有多人给施里芬做过了工作,但施里芬最初说什么也不同意,他说已 经看够了李小龙的脸色。不得已,华纳公司只得搬出了莲达。莲达的态度很诚恳,说只有施里芬才 能拯救剧本,因为他熟悉中国功夫,跟李小龙相处多年,算得上是半个中国通。由于莲达近乎于哀 求,所以施里芬最后还是答应了华纳的邀请。

《龙争虎斗》预计在4个星期内拍完,但实际上拍了 10个星期。因困难比想象的要多得多,好 莱坞的制片方式在这里寸步难行。而且美方人员抱怨中方,中方人士抱怨美方。因同样的工作,双 方的待遇迥然不同,美方人员是按好莱坞的标准,中方人员则是香港的标准,一下就是悬殊好几倍。 一次在新界拍外景,所有人员都到位,唯有李小龙没来。大家焦急地等了几个小时后李小龙才跚跚 来迟,并说:“今天我不舒服,明天再拍o ”导演高洛斯与制片人被他气得几乎要哭。

莲达在《龙争虎斗》中担任」个不重要的角色,但在实际拍摄中她的角色却异常重要。众人都 说:“如果没有莲达,我们不可想象将会是什么样的情形,或许大家赌气不干,成为好莱坞电影史上 的一大丑闻。”因为当李小龙发怒时,往往只有莲达能说服他。同时,莲达还常与演职员们一起交 流,化解那些受过李小龙怨气或对李小龙不满的人。此外,那时候报界常会出现一些有关李小龙隐 私的文章,弄得李小龙心烦意乱。又因为李小龙的某些做法太过火,使得李小龙与新闻界的关系日 益恶化。并且向李小龙挑战的人总是接连不断,他们想借打败李小龙而成名,或至少把李小龙气得 暴跳如雷。由于李小龙对挑战者一律挂免战牌,这又使得公众认为他胆怯。总之,李小龙在《龙争 虎斗》的拍摄过程中是命运多舛的。尤其是在拍摄快接近尾声时,李小龙受了一次重伤,因它是主 角,又是武术指导,结果使拍摄工作几乎停了下来。但不管怎么说,《龙争虎斗》是一部一鸣惊人的 巨片。

第三十五节树敌众多四面楚歌陷绝境

1973年,对李小龙来说是个不吉利的年份。他蜚声海内外,电影常映不衰,然而他的内心深处 却被_片魔影笼罩着。

《龙争虎斗》的拍摄,可谓多灾多难,四个星期的拍摄计划拖到第10周才完成。此时,李小龙已 是心力交悴。该片的主要情节是:一名姓韩的少林叛逆,在一座荒岛上聚众贩毒,警方为了查证事 实,派了一名功夫高强的警员卧底,深入虎穴去完成此项艰巨的任务。在片中,李小龙将角色冷漠 严峻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当《龙争虎斗》结束后,原先欲与他合作的邵氏公司的《神龙》及嘉禾 的《死亡游戏》,都没了音讯,尤其是《死亡游戏》已经拍了其中最精彩的部分。其实,这两家公司并 不是想把李小龙这个财神往外推,而是因为这位财神的脾气越来越古怪,所以都认为现在不宜跟李 小龙合作,但又都不便把原因直接告诉他。所以李小龙憋了一肚火,在跟罗维干了一仗后,怨气仍 未出尽,便借机向一位职业剧作家挑起了战火。图片18

事情是由一篇文章引起的,是某作家化名写了一篇有关嘉禾众风云人物的文章,其中对老板邹 文怀和罗维大大吹捧了一番,而略过了李小龙。于是李小龙鸡蛋里挑骨头,认为“你们嘉禾搞我的 鬼,嘉禾没有我,哪会有今天!如今嘉禾却要过河拆桥了。”他不便直接向邹文怀发泄,就硬说那位 作家诽谤、侮辱并看不起他。他要找那位“爬格子”的兴师问罪,以泄他对作家吹捧老板与罗维的不 满。

杂志的老板无论李小龙怎么诱逼,都未出卖那位作者。倒是那位作者出奇地豪爽,说一人做事 一人当,他要当面向李小龙解释,因为他知道李小龙不会对弱者动武。看来这位作家是太过于天真 了,正所谓“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李小龙劈面第一句就说,你损害了我的尊严,今天说什么也 饶不了你。说完站起身来,边走边道:“现在就去取刀,先砍你几下再说。”那位作家当时就吓得魂不 附体,赶紧躲到了邹文怀身后,求饶说道:请您暂时息怒,就算我写得不对,我现向您道歉就是了。 再说,我也是快60岁的人了,你要打就打吧,我无所谓了。”李小龙向来吃软不吃硬,只好息怒,对那 位作家吼道:“我不要再看见你,滚! ”事后,嘉禾众要员均给该作家赔礼压惊,该作家苦笑道:“此人 情形已异于正常人,恐怕寿命有限。”当时,众人以为他在说气话,但不料被他不幸言中了,李小龙果 然在不久后就撒手尘世。

这一年,也是李小龙与新闻界冲突最甚的一年。以前,李小龙架子虽大,但兴致好时,仍会与众 记者拉手拍照。但现在却不同了,有一次,一群记者把他围了起来,李小龙却把脸一沉,喝道「'不要 拍了!”但这群已被公众宠惯了的记者岂听他这一套,他们照拍不误。李小龙火了,把右手一扬,只 听“叭嗒,,一声,一记者的照像机被他打落在地。记者们也不是吃素的,况且此时正愁逮不住好新闻 回去交差,这正是头号新闻。次日,香港几乎所有的大小报刊都对此事进行了深度报道。气得李小 龙暴跳如雷,但报纸刊物如此之多,他不知该找哪家兴师问罪才好。香港的新闻界竞争激烈,常常 互为冤家,可对外却出奇的团结,冒犯一个人,便得罪一大群。别说他们尚不知李小龙错后知过悔 改,就算知道,也以为李小龙是在演戏。

新闻界与李小龙过不去,那么武术界能对李小龙过得去吗?相比之下,李小龙与武术界结下的 宿怨要深得多。毕竟是以前李小龙曾为诸报刊增色不少,而与武术界则什么联络也没有。对于宓 妄之极的李小龙,武术界决定进军,向其“讨伐”,因为他们知道李小龙整天忙得要命,没有时间和精 力去应付那些挑战。当时新闻界的说法是“李小龙不敢公然接受香港武术界”的挑战。对此,莲达 也曾以万般无奈的口气述说当时的情形:“小龙总是尽量回绝一切挑战,可是报界老是对他喝倒 彩。”李小龙当时承受的舆论压力相当大,他的沉默已不再被认为是蔑视,而被认为是胆怯。讲起 来,李小龙当时最明智的办法就是站出来接受本港武术界某一高手的挑战,重新以拳头来证实他行 将失去的一切。但是很遗憾,李小龙没那样做,原因是他还未来得及那样做便永远闭上了他那双炯 炯有神的眼睛,成了人生旅途中的匆匆过客。究其根源,可能是李小龙的精神状况正在走向崩溃, 他似乎听到了死神正在向他逼近,他不再有当年勇往直前的锐气,他的名气太大,他要竭力维护所 获得的一切,更害怕失去这一切。

第三十六节 精神反常一世英豪瞬间逝

1973年,对李小龙来说,不仅他的精神垮了,他的身体也垮了。这一年,是李小龙最痛苦、最狼 狈、最上火,极惶惑、极焦灼、又极无奈的一年。按理说,他已实现了他立下的三大宏愿,成为具有全 球性影响的超级功夫巨星,他应该扬眉吐气,春风得意,他确实狂喜过,但更多的则是不安。

李小龙是个典型的完美主义者,对事业他是全力以赴,工作上是超负荷运转。如此,他怎么不 会不堪重负而身心憔悴呢?在生活中,有些令人烦梅的事,绝大多数人都唯恐避之不及,可有些时 候李小龙却迎了上去,他不服输、不低头、不认命的个性,破坏了他周围的生存环境,而生存环境的毁灭又导致了他生命上的衰竭,直至死亡。

熟悉他的人都知道,李小龙一贯言行不一致。在以前,可以理解为他接受的东西太杂,尤其西 方那些具有挑战性的成份太多。稍后,可理解为他功成名就,被胜利与鲜花冲昏了头脑,而忘乎所 以,并使自己那“反叛”的个性又有所发展。但过去的种种说法都无法解释他当时的古怪与荒唐。 后来,在李小龙去世后,曾有一位著名的精神病专家,对李小龙死亡前的那段“难过”的日子作出了 分析。他认为李小龙已经有近一年的精神分裂症病史,而且至少是处于精神分裂的前兆期。可当 时,谁也没有往这方面想。况且,不少人把李小龙的喜怒无常,视为蓄意与恶意。李小龙在死亡前 的数天,曾忿忿然地对朋友说,香港人对他不友好,他自己不适合在香港发展,他准备回西雅图或洛 杉矶。但是他未来得及付诸于实际行动,就接受了死神的造访。这一切太快了,也太突然了。1405668005079_413

1973年5月10日,在九龙郊外的嘉禾片场,李小龙正与一些演职员在为《龙争虎斗》的国语片 配音。此时,同事们虽发觉他有些异常,但都没当一回事,因为当时的天气很热,录音室又是密封 的,故酷热难当。再者,在众人的心目中,他性格上虽象上暴君,但身体却如铁打钢铸一般,任何人 都有可能垮下来,他却无恙。只是当李小龙昏倒在地板上时,大家才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当李 小龙被送到医院后,医生说:“李小龙被送进急救室时,正发高烧,完全休克,对外界刺激毫无反应。”

李小龙经过一阵痉挛之后,便醒了过来,他的呼吸很不正常,每一次呼吸听起来都象是濒临死 亡的最后一 口气。后来,给他医治过的医生在法庭上作证时曾说过,“给李小龙恢复知觉,花了近两 个小时。当他睁开眼睛后,先认出了莲达,对众人也作了相应的表示,因为他当时还不能说话。而 且当他能说话时,他的第一句话是'我感到非常接近死亡',但他仍能表现出他的意志”。随后,李小 龙还拒绝了为他再做进一步检查,所以到李小龙出院时医方也未能确诊李小龙患的是何种病。由 于邹文怀的精心安排,李小龙的这次意外又被封锁得严严实实,否则那些巴不得李小龙出事的新闻 界与武术界又大有文章可做了。

一周后李小龙出院,并接受了莲达的建议,到洛杉矶的名牌医院去做彻底的检查。检查的结果 模棱两可的,说李小龙患的是一种严重的失调症,病因是操劳过度或过度紧张所致。这也许是医生 说出的善意的慌话,他们可能怕李小龙因知道真相后,会失去生存的信念而过早的死去。在洛杉矶 期间,李小龙还走访了好莱坞的一些公司与朋友,并说打算拍完《死亡游戏》后就回来,好莱坞才是 真正适宜他发展事业的地方。

李小龙结束了短暂的美国之行后,返回了香港。他的气色看上去很好,它又像往常那样开始玩 命地工作了,因为他需要做的事太多,他又不知如何从心理与生理上自我调节,所以他的睥气与行 为也越来越糟,他们愈来愈不理解他,他也越来越孤独。更可怕的是,他处于一种莫名其妙的惶恐 之中,他害怕失去所获得的一切,害怕象上一次那样晕倒o他变得多疑起来,除了莲达,他觉得每个 人都在虚伪的说假话,都在有意跟他过不去。在外人面前,他竭力维护其“永远英雄”的形象。除了 知情者,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他是永远不倒的。

《死亡游戏》极有可能会是李小龙所有影视片中最杰出的l部,也将是世界电影史上不同凡响 的一部。就在1973年嘉禾电影公司的春节团拜会上,李小龙还与手持大雪茄的罗维高谈阔论,谈 笑风生,可4个月后,他们却在试片室里爆发了冲突,罗维也差点丧命,众人只得请来警察调停,方 才平息。与此同时,他又因在电视节目中与别人争吵而受到社会舆论的指责,一时间闹得纷纷扬 扬,给他增加了巨大的压力。更有甚者,他主演的《唐山大兄》、(:精武门》在英国等地卖座并不怎么 好。一连串的精神打击,使他的心情坏到了极点。终于,李小龙在7月20日永远闭上了他那双渴 望成功、勇于进取的眼睛。他犹如一颗划破夜空的流星,去得太快了,留下的遗憾实在太多而又无 法弥补。

第三十七节武艺超群震撼世人功夫王

李小龙不但是国际影坛巨星,同时也是国际武坛巨星。他曾说过,闯荡江湖,全凭真功夫,任何 侥幸的心理注定只会失败。在李小龙面前是无休止的挑战,挑战者都想藉打败他以成名。所以,在 他短暂的一生中,曾经经历了不少严峻的实战考验。

成名后的李小龙,被巨大的荣誉所包围,也被无所不在的威胁所笼罩。李小龙从小就属好斗好 胜之徒,他喜欢挑战,也乐于接受挑战,因为他能从中获得无以伦比的快感,更重要的是证实了自己 的功夫。现在,李小龙已被誉为“东方功夫第一人”或“功夫之王”,他已经达到了技击功夫的巅峰, 对他来说,已不存在向谁挑战的问题,而只是“卫冕”。后来,经过武道哲学的大彻大悟,跨越了凡事 都得以武力来证实自己的阶段,他也厌倦了这种无休止的挑战与应战,而渴望安宁。

1964年,李小龙参加全美空手道大赛,击败了曾蝉联三届冠军的劳力士而荣登冠军宝座°冠 军的桂冠给李小龙带来了荣誉,也给他带来了麻烦。因有的选手并不服气,冠军为何给这个名不见 经传的中国小子摘去?由于大赛采用的是淘汰制,故输赢往往带有一定的偶然性。况且就李小龙 的体魄和动作而言,也并未见有什么惊人之处。因此,一些选手有着赌徒般的心理,他们把输的原 因归咎于运气,而不是其他。其中有个从欧洲来的拳师,他等不及下一届大赛就急于证实自己。比 武开始后,他仗着自身抗击力强,腿上功夫好的优势,挥腿先向李小龙连续攻击。李小龙看准时机 后,在用手挡开其侧踹重击的同时,转身用一记左后扫腿重重击中了其头部致命要害处,将其踢翻 于地。在这里,李小龙采用的是以快打快的战法。35869258d109b3de0b077cd3ccbf6c81810a4c1d

武士皆好斗,正式比武或私下过招是常有的事。况且美国人好狂妄自大,他们认为:打败了李 小龙,就是世界第一。李小龙虽然尽量避免挑战,但忍无可忍之时,还得用拳脚反击。1966年,李 小龙准备在洛杉矶租房子开办武馆,但在地产经理部他遇到了麻烦,原因是地产部的经理韦加历来 鄙视有色人种,他不相信李小龙能有实力开武馆,所以和李小龙的洽谈相当冷淡。此人之所以会目 中无人,是因为他身高体壮,练得一身空手道好功夫,不少美国拳王曾败在其手下。不过,他与李小 龙的老友艾迪•帕克及艾的高足,有“美国神腿”之称的当•和力士交情不错。当•和力士曾同李小龙 一道入选美国《黑带》杂志搞的“黑带群英殿”中的“武坛巨人奖”,当时共有14位武术家得此殊荣。 另外,此人还获得过“擂台悍将奖”。因此,在他们的帮助下,韦加同意租房子给李小龙,但有一个条 件,就是想看看传说中的李小龙究竟有没有真功夫,以武会友,李小龙欣然接受。由于办公室里空 间太小,不适于拳打脚踢,李小龙便决定作短距离出拳示范,李小龙让韦加拿一本电话簿在胸前放 好后,一声吼叫,只听“畛'地一声,韦加后退了几步摔跌在地面上,那本电话簿早已飞到了门外。韦 加站起身来,根本没勇气再提以后较量功夫的事了,因为他很清楚,这个“神奇”的中国小伙子简直 是台发拳的机器,他只用了 10厘米的距离出拳就击倒了自己°

李小龙的寸劲铁拳相当厉害,然而其腿力则更是惊人。1968年,李小龙的弟子汤•彼尔引荐李 小龙与身兼制片人的名导演碧加•爱华士会面,由于以前彼尔曾在爱华士面前说过李小龙的功夫如 何如何厉害,所以爱华士想让李小龙露几手看看。因为,他以前也曾练过空手道和跆拳道,在功夫 上有一定造诣。为了不伤和气,彼尔提议不用拳脚宜接对抗,而采用大型脚靶来测试谁的力量大。 这条规则从表面上来看是利于爱华士,实际他完全没有李小龙的冲击力强。首先,李小龙持靶站 好,爱华士则抬腿猛踢了过去°轮到李小龙踢击时,只听李小龙喊了声“注意”,刹时便疾步冲了过 去,只听“呼”地一声,只见爱华士象断了线的风筝一样向后平飞出去,好不容易才停了下来。爱华 士躺在地上,已是满天星斗,不知所措。究竟李小龙这一脚把体重达180磅多的爱华士踢出了多远 呢?答案是75英尺(22.875米)左右,很多人都会怀疑,因为75英尺是相当长的一段距离,但彼尔 在《黑带》杂志中确是写出了这个数字。而且他算得相当清楚,原来李小龙这一脚是在游泳池旁踢 出的,而爱华士站立的位置恰好是游泳池的起跳台旁,他倒地时正好在泳池的一半位置处。这样游 泳池就成了一把可丈量距离的不变的尺子。事后,制片人兼导演爱华士也投到了李小龙的门下,改 学截拳道。以前,他也曾看过一集李小龙的片子,也见他起脚飞踢,把对手踢到10米开外。起初, 他认为是演员故意后跌那么远的,再加上特技的拍摄方法,使观众相信这是“神话”中的大力士。经 此一役后,爱华士这才相信李小龙确有这种真功夫,他亦表示若看合适的机会,一定请李小龙演主 角。

拍《精武门》时,一位叫葛莱哥利的临时演员向李小龙挑战。李小龙不屑理他,因为李小龙见过 他练功时的招式,根本不堪一击。此人却以为李小龙怯他,便愈加放肆,握拳就要扑到李小龙身上。 而李小龙只一下,就把他打了个四脚朝天。拍《龙争虎斗》时,雇用了几百个临时演员,一个自称是 “香港拳王”的某功夫大师弟子的临时演员,频频向李小龙挑战,他叫道:“我不相信你真有实战功 夫,你那'打遍美国无敌手'的壮语,也只是好莱坞式的神话而已。”但任他如何激将,李小龙都不理 采。跟他一道来的人也一起起哄,李小龙仍置之不理。此人愈来愈狂妄,终于把李小龙惹火了,同 意与他比试。待对手站好桩步后,李小龙还未待对方发起攻势就出手了,快得令对方还未做出反应 便凌空滚翻了出去,满脸是血。他还未站起来,李小龙的又一记飞脚已狠狠打在其脸上,使他犹如 一根朽木倒在地上。上述这些人,他们也渴望象李小龙那样,先在武术上搞出名气,尔后再进电影 圈发展,并误认为现在就有个出大名的机会,就是把李小龙打倒,尽管那是不可能的。

很多业余技击高手都在李小龙手下“称臣”,即便是有名的职业拳师也不能取胜于他,如劳力 ±、罗勃比尔及黑人名拳师凯斯勒等。但最出名的还是那位泰国拳师察尔,他们都领略过李小龙那 无以伦比的真实搏击本领,当然,李小龙借“以武会友”来提高和检验截拳道的目的也达到了。thumb

第三十八节 声威不减 影响犹盛于当年

李小龙的传奇故事本应随着他的死亡而烟消云散,然而事实上他不仅没有破人们遗忘,名声反 而日趋上升。

李小龙去世后不久,《龙争虎斗》便公诸于世,世界各地顿时掀起了一阵空前的李小龙热潮。 1973年8月19日,该片在美国上映,10月18日在香港上映,12月22日在日本上映。虽然李小龙已 去世,但他的形象和精神却仍然活跃在银幕上,扎根在世人的心里。

时至今日,有关李小龙的一切仍然被世人引为“传奇神话”流传°

李小龙主演的功夫影片风行海外后,许多外文字典和词典里都出现了一个新名词:功夫(Kung- fii)。在不少外国人的心目中,功夫就是中国武术,李小龙是中国功夫的化身。李小龙无论生前还 是死后,获得的荣誉却是巨大的。他在1973年被香港评为十大明星之一;1972年和1973年两度被 国际权威武术杂志《黑带》评为世界七大武术家之一;1974年获得了“武坛巨人奖”;1977年曾获得 过“世界杰出武术家特别奖”。美国的报刊把他誉为“功夫之王”;日本则称他为“武之圣者”;港台报 纸称赞他为“当代中国武术及电影史上的奇才”。在美国、日本、英国等国家和港台地区,还同时出 版了纪念李小龙的多种多样的杂志和特刊,都称他为“发扬中国武术最有成效的人”。

为了纪念李小龙,香港嘉禾电影公司除了找替身朴拍完李小龙未完成的遗作《死亡游戏》外,还 根据《死亡游戏》未用的片段剪辑成了影片《死亡塔》,并拍摄了大型纪录片《李小龙的生与死》。另 外,香港的《功夫》、《技击》、《功夫世界》等武术杂志和一些出版社,先后编撰出版了各种纪念李小龙 的专辑、特刊和著作,如《截拳道入门》、《截拳道研究》等。同时,美国也出版了一系列的专著,如《李 小龙功夫纪录》、《李小龙拳术图解》、《李小龙与截拳道》及《布鲁斯•李武打技法》等等。再者,诸如 《李小龙传奇》、《功夫皇帝》、《一代猛龙》、《精武门续集》等有关李小龙的录像片也大量涌现。

在李小龙的出生地和他奋斗多年的美国,李小龙的影响则更大,他是第一个被美国好莱坞电影 公司选为主角的中国演员。李小龙去世后不久,好莱坞便开设了“李小龙纪念馆”,洛杉矶还成立了 “世界李小龙之友”、“李小龙俱乐部”和“世界截拳道联盟”等组织,用以纪念李小龙和推广他的功 夫。而且,从1974年起,凡在美国举行的超级武术大赛,总要邀请李小龙的遗孀莲达以第一嘉宾身 份出席开幕式,并且在比赛之前还要抽出1分钟时间默祷,作为对李小龙这位武术界奇才的最高敬 意。

1981年,洛杉矶重新上映李小龙的遗作《死亡游戏》,市长竟亲临观看,并给莲达发了奖品,以 感谢李小龙生前给洛杉矶市带来的荣誉和贡献,同时还把6月8日定为“李小龙日”。美国跆拳道 之父李俊九,还倡议把每年的11月27日(李小龙的生日)定为“功夫节”。美国出版的一套李小龙 连环画,曾先后在数百家报刊上连载过,有着李小龙的十余种书籍在发行后,被抢购一空。不可否 认,中国武术的空前发展,美国人练功风气的日渐兴起,都与李小龙的功夫影片的流行是分不开的。 由此可见,“李小龙热”在中国、美国的影响是多么巨大和深远。

同样,李小龙在日本也很受欢迎。尽管在《精武门》中,李小龙曾痛打日本武师,并将写有“东亚 病夫”的匾纸塞在“东洋鬼子”嘴里,但日本观众对此并没有反感,因为他反映的是过去的历史。正 是由于这种原因,才使李小龙功夫的魄力甚至凌驾于民族意识之上,成为沟通不同国籍、不同民族 的桥梁。多年来,李小龙也一直是日本娱乐杂志所推崇的十大天皇巨星之一。尤其是1984年,即 李小龙去世后的11年,他还排名第五。这在日本猝起暴跌的娱乐界里,确实是一个奇迹。

李小龙之所以受到了全世界各种肤色的人们的喜爱,首先是他塑造了一个超人,而且是个极真 实而又极现实的一个“超人”;其次是他的爱憎标准,并非以同胞与民族来划分。因为在欧美,李小 龙跟众多的有色人种一样,深感种族歧视与民族偏见之耻辱,李小龙确有借电影以渲泄积于胸中愤 懑怨气的意向。而他的意向又与欧、美、非、亚的落后民族的反抗心态相吻合,李小龙实现了他们将 种族压迫者打翻在地,而一泄心头之恨的愿望与梦想。所以,他们把李小龙当偶像、当神来崇拜。 这种状况,在全球的华人圈内尤为明显,因为中国人在近、现代史上,饱受西洋人及东洋人的侵略、 压迫、摧残和折磨,人们渴望反抗外来侵略与压迫的英雄出现,李小龙正是这种英雄的化身。可以 说,他为中华民族出了一口气,或者说,他的成功是迎合并反应了中国人的民族心理。

第三十九节 家人近况 人海沧桑尽凄凉

现代世界著名技击家和功夫电影表演家李小龙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离开人间一晃二十多 年。人海沧桑,岁月流逝,人们一直没有忘记这位耿直而勇猛的影坛武星,也很关心李小龙家人的 近况。

在美国罗省的佛罗兰市郊区,有一座两层楼的小屋,前后绿树葱葱,一条高速公路在屋前不远 处缓缓伸向远方。在这座小屋的门前,终日坐着一位老妇人;脸上毫无表情,眼睛凝视着迷茫的远 方。后来,人们才知道,这们孤独的老妇人,是二十多年前叱咤国际武林与影坛的李小龙的母亲何 金棠。06988c668f635ec06e6d1210337cdad8864da24f

何金棠出生在上海的一个富商家庭里,年轻时随姑母何佐芝到香港读书,后与著名粤剧演员李 海泉邂逅,不久便相爱结婚。不料李海泉早逝,遗下三子两女,当时有人劝她改嫁,她却执意不肯, 宁肯终生守寡,靠自己的能力把孩子哺养成人。现在,其长女亚葛蕾丝在宾西法尼亚州的一所医院 里当医生。次女费芙在旧金山市一公司里当会计,二女均已完婚。长子李忠琛,在美国大学毕业 后,出任香港天文台助理台长职务,次子李小龙已故,幼子李振辉与母亲同住。

在三个儿子中,何氏说她最疼爱李小龙,因他最能体谅自己的心情,可惜上天偏偏要过早地将 振藩从她身边夺走。当年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情景,至今还常常出现在人们的眼前,想起来真是心如 刀割!当李小龙后来成为著名影星后,钱也多了,有一天,他突然对母亲说:“妈妈,你大可放心,如 果我出了事,遗嘱就放在保险箱里,保险箱里有钱,足够您老人家下半世花费。”当时何氏以为儿子 是说着玩的,可没多久,李小龙的话应验,但那些钱却不翼而飞了。何氏还说:“当我接到香港打来 的长途电话时,还以为是自己听错了呢!我也没拿过什么钱,我至今都不知道振藩的真正死因。”而 今,何氏的生活过得十分清贫,要靠领救济金度日,她常常感慨地说:“说来真没人相信,儿子曾是世 界巨星,而做妈妈的现在还是领救济金呢!”

那么,人们也许还会再问,何氏不是还有两个儿子吗?那位大儿子李忠琛与李小龙完全不同, 他事业上一帆风顺,可与母亲的关系一般。如今,只有三儿子侍奉老人家,佛罗兰市的那幢房子就 是他给母亲的。但是,他毕竟收入有限,加上自己一家大小,就所剩无几了。而且为了生计,振辉还 要经常外出奔波。对此,何氏曾心情沉重地说:“我的救济金为每月五百美元,这幢楼是分期付款 的,每个月要交一千多美元。我哪来那么多钱,一切要靠振辉和振藩以前的几个朋友资助,才得以 生存下来。”

李小龙的遗孀莲达,在李小龙死后,曾致力于整理李小龙的遗作并陆续出版、发行,其所整理的 书籍现已遍布世界各地。也可以这么说,在近年来,莲达为发展和传播截拳道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如果李小龙在九泉下有知的话,定会感到无比自豪和欣慰。

李小龙的儿子李国豪虽也辉煌过一时,但就在他演技日趋成熟、事业如日中天之时,却也“死于 非命”,再一次留下了一个“千古之谜”。李小龙的女儿,珊娜•李(李香摄)正在电视台主持一个“世 界武打艺术大师”电视系列节目,她说如果有机会也将进军影坛,并且不否认有拍武打艺术片的可 能,但是自己不想利用本身的背景去拍戏,“我想,若让我参与武打艺术,我喜欢因我自己的缘故和 优势去参与。从这个角度来说,表演是我真正的兴趣和注意的焦点”。目前,李香凝与母亲莲达的 关系很融洽,她说:“二次不幸使她与母亲的关系更亲密了。”

第四十节小龙不死发扬光大截拳道图片13

从1940年11月27日到1973年7月20日,从香港到世界各地,李小龙超越了时间和空间,满 怀信心和斗志与自我表现欲,独自接受了一切现实挑战和考验,开拓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在人 生的湖面上,李小龙匆匆疾驶而过,留下的是满湖的波纹,而荡漾的波纹又化为千万个传说,留在人 们的心底。

李小龙从出生、发迹到去世的种种迹象表明,无论是香港,还是美国都是他展现英才与获得成 功的地方,在他生命的每个瞬间里,李小龙均做了最佳的自我肯定。对李小龙来说,别人对他的责 难、赞赏、嫌恶等等都无所谓。初次与李小龙碰面的人,对他的那种强烈个性均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当然也就难免会产生各种不同的心理反应,但不论如何,这些褒贬的心态对李小龙均无关紧要,他 仍然是我行我素,不在乎别人的评语,虽然世人对他的看法有了改变,但李小龙自己内心的执著追 求却永远不变。

香港孕育了李小龙的成功契机。

 

浏览883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