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摔跤等各种搏击技术,都强调脚下的功夫,如:“手 是两扇门,全凭脚赢人”,乃摔跤家经验之谈;“输赢在步”“手 打三分脚打七”“练拳不练腿,到老冒失鬼”等等,乃武术家经 验之谈。
八卦掌以走转为长,其主要功夫,也是强调在脚下求。认为 “走为高”“走为百练之祖”“走为上策”。但是八卦掌的脚下功 夫,又不同于其他拳种的练法。它不但在外形上有独特的、严格 的、规范的要求,并且还要求在两足交替不停地走转中灌注独特 的神形意念。外形虽然是单调地走圈,但内涵却极为丰富,走起 来奥妙无穷,久练不疲,越走越想走,越练越爱练。
- 八卦掌的走转功夫在外形上有什么要求?其目 的和作用是什么?
八卦掌在走转时对下肢运动的形象要求是:鸡行、虎步、若 趟泥;如推、似坐、剪子腿。
其含义是:
鸡行,即行走时像鸡走路一样,屈膝卧胯,小腿动,大腿不 动。
虎步,即迈步像老虎一样雄健威稳,十耻抓地。
若趟泥,即两腿行进像在泥水中趟行,意念在“三里穴” (膝眼下三寸处),两足平起平落,擦地而行,不“揭蹄”(提脚 后跟),不“亮掌”(翘脚掌)。
如推,就是转圈行走的形象,像过去农村人推石磨磨面的样 子(只求神似,不能真像推磨那样,一步一顿)。
似坐,即走转时要两腿屈蹲,平稳移动,像坐轿一样,两腿 姿势不能忽高忽低。
剪子腿,即在走转时两腿要抱膝、摩胫(两脚内侧相擦), 里脚直趟,外脚扣迈,沿圈交相行走,落步呈八字,两腿如剪 刀。
八卦掌先辈对走转之功的上述外形要求,是为了扩大、加 深、强化八卦掌拳术的基础,使之立于不败之地。通过上述要求 的练法,使习者的足、踝、膝、胯、腰、背、肩、肘、腕、指等 各处关节韧带全部松开、拉长;还要灵巧有力、圆满无滞、圆转 自如。应敌或受力时,做到处处能旋转、处处能发力、处处是机 关、整体协调一致,无缺陷。
- 何谓八卦掌的神意练法?八卦掌的神意练法有 几种?设定每一种神意练法的目的是什么?
所谓八卦掌独特的神意练法,是指在走转的外部形式不变的 情况下,以独特的、通俗易懂的、形象有趣的比喻,从神、意的 深层次上指导、规范、强化两腿的走转功夫。现根据师传和自己 多年的实践体悟,介绍如下八种神意练法及其每种练法所要达到 的目的。
(-)撑船篙:即在走转时,把自己的前后两脚比做船和篙 ——前脚为船,后脚为篙——在沿圈走转时,每走一步都要有意 无意地想象,是在泉清水静的湖面上撑船观景,后脚如船篙撑 地,前脚如舟前行。如此反复练习,其目的是为了改变平时走路
总好“揭蹄”(提脚后跟)“亮掌”(翘脚掌)的习惯,练出一种 自然的平稳劲。
(二) 履薄冰:即在走转时有意无意地想象自己是在随时都 有可能塌陷的深水薄冰上行走。精力要高度集中,不能像平时走 路那样,随意前行,而是每走一步都要把重心全部落于后脚,前 脚要试探冰的厚度,看是否能够经得住人的重量。重心要由后脚 向前脚一点一点地慢慢转移,以防止“冰”会突然塌陷。但既然 是在薄冰上行走,前脚后脚都有随时塌陷的可能。所以,前脚要 虚中有实,后脚要实中有虚。既不能贸然把重心移到前脚,又要 尽快把重心移向前脚。这就在心理上和精神上形成一种矛盾。但 是奇正相生,久练可产生一种凝之于毛的腾挪劲。
(三) 搓麻绳:即是在走转时,要有意无意地想象地上放着 一根麻绳,两足交替前进时,要搓着麻绳走,离地太高了搓不 着,与地面接触太实了搓不动,所以必须虚实得当。这是在两足 行走时能在平稳自然的基础上,进一步求得一种有分寸的虚灵 劲。
(四) 趟泥水:也就是八卦掌常说的趟泥步。即在行走时, 意想是在腿肚深的泥水中行走,只能着意“三里穴”(膝眼下三 寸处),向前趟行。既可克服阻力向前行走,又不至于使泥水溅 起来。这是为了锻炼两腿膝足的稳健劲。
(五) 踢门坎:即在沿圈走转时,要有意无意地想象自己前 面横着一道道“门坎”,前进时不是迈着走,而是要把“门坎” 踢断前行。这是趟泥步的“武火”练法。此法是为了练出一种力 贯足尖的点踢劲。
(六) 踩游蛇:一般人都怕蛇,故见而心颤。但是如果毒蛇 在你面前蜿挺而行,要求你用两足踩它的头(七寸处)和尾,不 让跑掉,要把它踩死,又不能叫它咬着。这就必须勇敢、敏捷、 轻灵,还要稳、准、狠。也就是说习者在走转时,要想象两脚在 不断地踩蛇头、踩蛇尾。这是为了训练一种在险象环生的情况下
的胆气和机警劲。
(七) 腾空走:腾空走是在上述六步功夫有一定基础以后,沿 圈立砖或埋桩,两足在上面离地腾空走转。其身法、步法的要求 与在地面走转时相同,但难度较大,如同初练,而且越高越难走。 它练的是一种综合的平衡劲。久练胆、气、神、形和内外三合都 可以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可有效地挖掘人体随遇平衡之潜能。
(八) 负重行:负重行是在修炼上述七步功法的基础上,进 一步修炼的一种高难度的平衡劲。它要求在走转时,两手和两足 负重而行。先在平地练,再到砖或桩上练。它是对精神、气力、 功夫的更高层次的锻炼和考验。但是所持之物必须循序渐进,由 轻到重,慢慢适应。不可贪功和冒进,也不能没有经过上述走转 之功的基本训练以前进行,那样容易练僵、练坏。八卦掌和太极 拳一样,都是以练轻灵活巧之劲为主。适当的负重练习,也是为 了进一步提高身体各部的轻灵活巧的难度,不是为了练拙力。关 于负重之法足下可绑沙袋、穿铁鞋;手上可以持砖或练泥巴掌 (先用粘土做泥团,以指插洞,晒干后,以掌挑着走转,泥团由 小到大,最后可以练至土坯那么大),也可以以腕臂套带铁镯 (铁环),由少到多,由轻到重。总之方法多样,可以自行选择。
上述腾空走、负重行在没有条件或体力不佳的时候,可只做 想象练习,不做实际的腾空走、负重行。也可以根本不用实物, 只做意念练习。
另外上述的趟泥步、踢门坎两种意念练法有相近之处,只是 一个是“文火”——趟,一个是“武火”——踢。其实趟中有 踢、踢中有趟,只是意念的轻重之分罢了。所以在安排训练时可 以只选择一种,如果考虑轻重意念的配合,可以选“踢门坎” 一 种练法,因为上述八种意念练法中大多是意念较轻的练法。如果 这样安排则可把“趟泥水”的练法,换上“猫捕鼠”的意念练 法。
猫捕鼠,万无一失,既快又准,但它并不一下子把老鼠咬
死,而是先擒后纵、纵而又擒、尽兴玩耍,最后再把老鼠吃掉。 演拳、过招,从精神、气质上都要如猫捕鼠,练的是一种饶有趣 味的闪战劲。
这样上述八种意念练法,就可以做如下两种排列,即:
撑(船篙)、履(薄冰)、搓(麻绳)、趟(泥水)、踢 (门坎)、踩(游蛇)、轻(腾空走)、重(负重行)。
撑(船篙)、履(薄冰)、搓(麻绳)、踢(门坎)、捕 (猫捕鼠)、踩(游蛇)、轻(腾空走)、重(负重行)。
八卦掌的走转之功的外形练法和神意练法有何 区别?每种练法的时间如何掌握?
外形练法是以练“份儿”为主。即练柔韧、练沉稳、练圆 实、练坚刚、练力量、练速度、练身体素质。神意练法,在外形 上与外形练法的要求基本上是相同相通的。不同之处是,神意练 法是在巩固、提高外形练法功效的基础上实行重点转移。即从以 练身体素质为主,转移到以练神意、练气势、练内劲(气)、练 巧妙、练智慧、练悟性等思想素质为主的阶段上来。是八卦掌练 习者实践、理论、体悟等综合素质的一次质的飞跃、级次的提 高、境界的升华。
八卦掌脚下功夫的两种练法,即外形练法和神意练法在理论 上可以分开,但在实践上又不宜分开,因为外形练法主要形式是 转圈,神意练法的外部形式也是转圈,转圈的要求不论用哪种方 法进行练习,其要求都是一样的,同时也都是在一定神意指导或 灌注下进行的。所以外形练法和神意练法是糅为一体的,不必划 定时间分段练习。神意练法规定的八种不同的神意练法,只要按 各种练法的独特要求进行认真练习,外形的要求也就自然会达到 To神意练法的要求是随着外形要求的实现而实现的,外形练法 的要求将随着神意练法的要求而更加规范,更加深化,更加提
高。所以关于练习走转之功的时间安排问题,外形练法就无须单 独规定了。
根据八卦掌歌诀“水到渠成三载力” “几人三年试验深”,和 董先师及八卦掌先辈的经验,八卦掌的走转功夫,需晨昏无间、 内外纯练,三年告成(小成阶段)。按三年的时间进行计划安排, 可将上述八种神形练法,每法规定三个月的时间,习者先练一 法,每日晨昏无间、,风雨无阻、寒暑不停,纯练、精练三个月 (每日早晚最少练一个小时),这样八种练法共是24个月,恰是 两年的时间。按“几人三年试验深”的三年期计算,剩余一年的 时间即可以以主要精力学练套路、器械、散手、对练等,因为通 过三年的脚下基础功夫的训练,八卦掌的各种独特的内部、外部 要求,均已达到,可以说水到渠成、蹬高有路了。
八卦掌在修炼阶段上既有小成、大成之说,是 否还有初、中、高级层次之分?
有。八卦掌的小成与大成是按时间划分的。
小成三年,以走圈苦练“单式转掌”和“老八掌”为主,熟 读、精炼、体悟“八卦转掌三十六歌诀”。
大成十年,即小成之后复以七年时间着重精研、切磋、体悟 “八卦掌四十八法诀”。
如果按级层划分也可以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阶段。初 级以练身法为主;中级以研究用法为主;高级以练神意(内功) 为主。
浏览68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