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歌共二十三句,主要是简单明确地点明了老八卦掌在使 用时的要求和奥妙。

使用歌的第一句是“八卦掌法妙无边,未从动手掌当先”。

此句说的是八卦掌的奥妙无穷无尽,不要见异思迁,八卦掌 在使用时不同于别的拳术,拳打脚踢,而是摆扣走转、松膀直 穿,以掌法为主,动手就是穿掌。

使用歌的第二句是“身手稳固圈要转,上中下分九道关”。

此句说的是八卦掌在与人交手时,身法手法都要沉稳,不能 摇晃,要进退圆整、刚健、迅速,但脚下要不停地走转或移动、 旋转。就像汽车一样,车身的前后运动,左右转变方向,全靠车

147 轮的作用,车身是稳的、整的,车轮是转的。但脚的走转是公 转,公转的同时,周身各部位的关节也都是旋转的,这就是自 转,上中下九道关节都能自转,就是身如九曲轴,无微不利了。

使用歌的第三句是“步法活似旋风转,头节九宫要周全”。

此句说的是老八卦掌的运动特点是转圈,八卦掌与人交手时 步法的走转变化要快如旋风,神意气势也要有旋风之势,但在旋 转时四梢(头节)不能弱,九宫(四正四隅和中央)不能缺,要 意到、气到、力到、神到,要圆满、周全、不懈、不缺。

使用歌的第四句是“左右势来回换扣,手穿不停休要站”。

此句说的是老八卦掌第一掌单换掌的使用方法。八卦掌在与 人交手时,两掌要左右连环使用,两肩相错,两掌前后变化,顾 打合一,换势要回头扣步,“不扣步兮莫回头”。在两掌不停地穿 打时,脚步不能站着不动,要活步、走步,不能死步。

使用歌的第五句是“心静稳搬倒泰山,拧转身形回头看”。

此句说的是老八卦掌第二掌盖手掌的使用方法。八卦掌在运 动和技击时,第一要心静、沉气,第二移动变势要稳,要保持中 正安舒的状态,第三要有搬倒泰山的气势。另外在走转换势时身 形要拧,在拧身时头和目光也要相随一致,如同回头看东西,要 起领导作用。

使用歌的第六句是“桩手势转身不拦,单鞭风轮急快还”。

此句说的还是老八卦掌第二掌盖手掌的使用方法。即八卦掌 在技击时遇到敌人稳健的进攻招势时,可以不拦不挡,用转身回 劈之法,即单鞭风轮,转身要稳,先扣步再回头,回身要急要 快。劈掌盖掌要猛。

使用歌的第七句是“背身掌开门必关,不走金鸡难立站”。

此句说的是老八掌第三掌背身团撞掌的使用方法。团撞掌在 回身时两手敞开(开门)是蓄势,然后进步又双撞(即是关门), 在开、关之间必经用退步金鸡独立之法做过渡式,即可加大蓄 势,又不易摇身。

使用歌的第八句是“单膀伸满是真传,抽撤步又能担山”。

此句说的是老八掌第四掌劈手掌的使用方法。即单臂劈掌时 要松膀长腰,把肩关节充分拉开,用肩发力是八卦掌的真传。在 脚步向后抽撤时,两肩松开,两臂平展,两掌下劈,如同担山一 样,与两足协调配合,是八卦掌技击的独特之处。

使用歌的第九句是“回穿手法妙秘藏,出步回身把人颠”。

此句说的是老八掌五掌顺势掌的使用方法。即扣步,回身向 上穿掌一势,动作非常巧妙,提膝独立,内藏一掌,提膝之腿仆 步下伸,管住敌足,内藏之掌随之向敌前下反插,复再起身弓 步,回头松胯长臂,横挤敌身,就可使敌向后颠倒。

使用歌的第十句是“变招势来人未防,头一掌敌人忙乱”。

此句说的是老八掌第六掌顺步掌的使用方法。即敌从背后用 掌击我肩部,我不躲闪,突然变招撤步转身,顺势双捋敌之肘、 腕,使敌无法防备,我转身又再劈掌,如同当头棒喝,敌会吓得 手忙脚乱。

使用歌的第十一句是“龙取水直取穴位,抽撤步接招甚难”。

此句说的是老八掌第七掌下塌掌的使用方法。即把转身下之 塌掌比做龙取水,直奔敌人的极泉穴,在敌我交手时使用这种抽 撤步、击打穴位的打法,敌人很难接招闪化。

使用歌的第十二句是“灵活变换人难测,十人见到九人慌”。

此句是称赞老八掌第七掌下塌掌的灵活多变,是古人少见的 打法,不好防御,所以十人见了九人慌。

使用歌的第十三句是“上取哽喉下搜肚,狮子滚球人丧胆”。

此句话说的是老八掌第八掌平穿掌的使用方法。即上掌平穿 敌之咽喉。在敌向后仰身躲闪时,我下一掌搜插敌之腹部,使敌 首尾不能相顾。连环使用,就如同狮子滚球,令敌丧胆。

使用歌的第十四句是“又名摘盔不易防,顺势走挑手法高”。

此句说的是第八掌平穿掌,也叫摘盔式。如平穿敌之头面就 像摘盔一样,很难防御。如果敌出手接我之平穿之手,我则顺势

挑开敌手,另手乘势再击敌之头面。这种手法是非常高明的,是 防不胜防的。

使用歌的第十五句是“步要紧跟往前靠,勾挂手抱虎归山”。

此句是说在进步挑掌时,脚步要紧跟,要与敌身靠近,这样 敌闪躲变化时,我可顺势使抱虎归山式,将敌拦腰抱翻。

使用歌的第十六句是“撤步抽身气势雄,捋掌要手把人欺”。

此句是说八卦掌在使用撤步抽身的退势时,气势不能退撤, 要向前,要显示英雄气概。在使用双手捋掌的时候,身体不能向 后退,而要向前,有欺人之势。

使用歌的第十七句是“鹅毛翻身把球踢,仙人换影藏好机”。

此句说的是八卦掌击人时要走顺劲,顺劲可以以小力胜大 力。比如一个球在向前滚动时,鹅毛之力是挡不住的,但要是翻 身把鹅毛之力放在球的后边推助,则可使球向前滚得更快,就等 于鹅毛之力也可以踢球了。仙人换影式也是如此,敌不来我引他 来,他若来我就走开,使其落空,我再顺势回击,为制敌取胜的 最好时机。

使用歌的第十八句是“八卦连环分五行,相生相克化无穷”。

此句说八卦掌的使用都是一掌套一掌,按五行生克连环进 击,它是变化无穷的。

使用歌的第十九句是“归一六合真根本,阴阳二字要分明”。

此句说的是八卦掌在走转、练用时,要由六合(内外各三 合)逐步练至归一为神,这才是真正的根本,这个根本就是时时 式式分清阴阳的问题。

使用歌的第二十句是“一手分为八手使,八手合为一手用”。

此句说的是八卦掌在使用时,一手可以变八手,八手也可以 变一手,这完全是靠意念的变化、转变的灵活。

使用歌的第二十一句是“一手紧紧接一手,连环不断是真 成”。

此句说的是,八卦掌在使用时,要一手紧接一手地进攻,不 能断,只有连连不断、变化无穷,才算是真正的练成了。

使用歌的第二十二句是-“千招不如一招好,万招不及一招 灵”。

此句话是说八卦掌重精而不重多,练千招不如把一招练好 了,练万招不如把一招练灵了。

使用歌的第二十三句是“有人解开无极法,保管到需是英 雄”。

此句话的意思是说,八卦掌主要是以《易》理为拳理,如果 把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易变之 理弄清楚了,而且能在实际中得心应手地练与用,到需要时,定 是得胜的英雄。


  1. 八卦掌“奥妙歌”的源流和含义是什么?


八卦掌“奥妙歌”,我首次发表在《精武》杂志1996年第4 期上,题目是“八卦奥妙在神连”,后又收入《八卦掌精要》一 书。该文发表以后在武术界引起很大反响,不少武林同道来信来 电表示赞赏,交流读后的收获体会。使我感到很欣慰,但在欣慰 的同时,我要由衷地感谢我的两位恩师——已故八卦掌名家李子 鸣先生和著名武术家、吴式太极拳专家王培生先生,是他们对我 的多年栽培、倾囊相授,使我在武术实践和理论上取得不断进 步,是在他们的丰富经验和独到见解的启示下,通过自己不断消 化吸收,不断苦练体悟,不断研读圣书而实现了飞跃,形成了八 卦掌的“奥妙歌”:

奥妙无穷八卦拳,拧旋走转天地间。 ’

三年十载纯功到,奥妙还需再精研。

奥妙不是常奥妙,不点不说也枉然。 六球一柱一二三,奥妙之间如神连。 内家拳法乾坤定,三丰功法一线穿。

八卦太极是一家,奥妙全在奥妙间。

此歌诀,因为每一句中均有“奥妙”二字,所以称之为“奥 妙歌”。“奥妙歌”可以说是自己数十年练功收获体会的高度概括 和浓缩,是我对八卦掌、吴式太极拳苦练研磨的心得、体悟和灵 感。是我对李子鸣、王培生两位大师武学精要的融合和提炼。

“奥妙歌”的含义是:八卦掌的奥妙是无穷无尽的,它的奥 妙,全产生于在天地间不停地拧旋走转这一形式。八卦掌虽然有 “要得所学纯功到,几人三年试验深”和“十年纯功研究到,单 人凭艺遨五洲”之说,但对于其中的奥妙,人们是很难研究透 的,而是越练,越研究,越觉得它奥妙无穷。正如太极先辈所说 “古人穷毕生之精力,难尽其奥妙”。我这里所说的奥妙,不是那 种有感无实的奥妙,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奥妙,而是有特定的具 体内容的奥妙。这个奥妙如果不具体地点破说透,一般是不容易 悟到的。那么这个奥妙是什么呢?说破了就是人体上的“六球” 和“一柱”。

人之“六球”恰两两相对,意想其连在一起即象乾三,为 天,为阳。意想其断开即象坤三,为地、为阴。如果再把人之 脊柱比做汉字的一竖,正好贯穿“六球”,恰是一个张三丰的 “丰”字。张三丰相传为内家拳的创始人——也有人考证无此人。 即使无此人,创张三丰之说者,也是深悟阴阳之道,认为有大力 宣扬之必要者(张有张扬之意)。所以“六球一柱”如果作为功 法,可以叫“三丰功法”。“三丰功法”或“六球一柱功法”中贯 穿着阴阳大道,显示着八卦的卦象。“六球” “一柱”如同一颗藤 上结的六个瓜,两瓜一蒂,在前为“田”,在后为“关”。两眼球 向前环抱,两眉间为玄关穴,恰是身之上丹田。与之前后对称的 是玉枕关。两肾球向前环抱,在前为神阙穴,恰是身之中丹田。 与中丹田对称的是命门穴,恰为夹脊关。两睾丸向后环抱,靠近 处是会阴穴,恰为身之下丹田。下丹田后面恰是尾闾关。每两球 之环抱都形成一个圆,前田后关之两点像是太极图中的阴阳鱼的 两个黑白眼,正好形成一个太极图。加上六球可形成的卦象,正 好形成三个重叠的太极八卦图。上可为天之八卦,下可为地之八 卦,中可为人之八卦。三才合一,天人一体,包含了内家拳、内 家功,道、儒、释修身之道的全部奥妙。所以说八卦和太极都是 一家之拳,都是内家拳,他们的道理都是一致的。他们的精微奥 妙,都可以在“六球一柱”中去寻找,都可以在“六球一柱”上 体现出来。凡练数年而不能运化者都可在“六球一柱”中求之。

著名武术家王培生老师在他的《乾坤戎己功》一书中,简单 介绍了 “六球”在太极推手中的作用。歌曰:“坤属老阴体内长 (也可以全面地说乾坤阴阳体内藏——笔者注),六球体中动无 常。扭转乾坤四球掌,上有两球佐朝纲。”这实际上已道破了内 家拳的不传之秘

浏览526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