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训练的运动员可根据一些客观指标检查评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安静状态脉搏加快,比训练状态良好时有明显升高,在训练过程中晨脉增加在10 次/分以上,训练后心率急剧加快,恢复时间延长,应考虑有过度训练的存在。

由于交感神经的过度兴奋,动作协调性降低,工作效率下降,过多消耗体内能源物 质,结果导致体重下降,若下降幅度超过本人最好成绩时的1/30以上,就有过度训练的可 能(人工降体重除外)。

血色素处于较低水平或呈明显下降趋势,血浆容积的扩大超过红血球增加,因此 血细胞比容降低。有些运动员兼有运动性贫血,且出现得比晨脉的增加为早。

免疫机能下降,免疫球蛋白降低,身体抵抗力下降,并时常发低烧。易感冒或易感染 这样或那样“小病”时,就应考虑是否存在过度训练。

在正常训练情况下,血CK含量常处于100-200IU/L,而过度训练运动员在完成 定量负荷时,CK可达到300IU/L,因此,血CK可作为评定过度训练的一项有参考价值的 指标。

当身体疲劳或对负荷不适应时,体内分解代谢加强,血清睾酮下降而皮质醇升高, 血睾酮/皮质醇比值下降。当机能状态好时其比值升高。近年来认为,血睾酮/皮质醇比值 是评定训练效果、诊断过度训练的最好的指标之一。

引起过度训练的原因常常是多方面的,但最基本的一条是训练或比赛后的疲劳不能 及时消除,使负荷量超过人体的适应能力。因此,过度训练的早期,减少运动量是必要的, 无论是训练的强度或量都应控制,训练的时间要缩短,以减少运动创伤的发生机会,应减 少速度性或力量性等大强度无氧训练。对较严重的过度训练者,除减少运动量外,最好暂 时停止专项练习。可坚持一般性的身体训练,这对机体及心理的恢复有较好的效果。

(三)恢复过程

如前所述,引起过度训练的最基本原因是训练负荷不能被相应的休息来代偿,这提 示:运动的恢复过程和肌肉活动一样,都是运动训练的重要内容,两者共同组成了完整的 训练过程,它们都会影响训练的效果。

从物质代谢的观点看,消耗性的分解代谢与恢复性的合成代谢是完整代谢过程的两 个方面,是同时进行的两个过程,只是在运动时分解代谢大于合成代谢,而在运动后恢复 期合成代谢大于分解代谢而已。因此,训练和恢复是一个统」过程的两个方面。作为完整 的运动训练过程应该是“练习加恢复”的过程,恢复与练习同样是重要的。可以这么说,只 考虑练习而不注意恢复,不能算是一个完好的训练,积极的、合理的恢复是提高运动员竞 技能力、防止过度训练的有效手段。恢复过程要在能保证能量储备得到补充和积累的条件 下,才能提高训练程度和运动能力,当恢复过程不足和已经消耗尽的能源物质没有得到补 偿时,便会发生过度疲劳和衰竭,并伴有运动能力的下降。所以,在不同的训练阶段,把训 练手段和恢复手段结合起来是一个十分科学和实际的问题。

约亨-夏伊贝(前民主德国)指出,恢复的主要标志有八个方面:1.内环境(如体温、酸 碱度、水分等)正常化是完全恢复机体功能的最重要标志。2.为此,需要排泄体内所产生 的废物,其中特别是乳酸和蛋白质代谢产物,因为这些物质会降低细胞代谢能力。3.神经 肌肉的兴奋性必须完全恢复。4.细胞新陈代谢所必不可少的各种酶必须予以补充,负荷 时所出现的内分泌(激素)的变化必须平衡。5.所消耗的能源贮备必须予以补充甚至超过 原来水平,特别是磷酸原和糖元。6,蛋白质合成必须增加,使肌肉蛋白质出现超量补偿。

必须消除中枢神经疲劳,恢复心理上的竞技准备。消除运动引起细微创伤的后果,放 松用力或支撑的部位。

根据训练过程各个阶段的不同,恢复过程可分成各个不同的方面:第一,训练或竞赛 前准备活动的恢复,为正式训练或竞赛做好准备。第二,训练课练习间的间歇的恢复,使机 体能更好地完成训练计划所规定的训练强度和训练总量。一般是通过练习间的间歇而获 得的。第三,训练课后或竞赛后的恢复。这是最重要的环节,其目的是使参与运动的各生化 过程和机能以不同速度恢复至运动前静息状态的水平,甚至是超量恢复。从这个意义上 讲,训练课的主要内容不宜天天变换,要有相对持续的稳定,以利于机体产生适应。第四, 训练周期后的恢复,应使机体得到充分的完全恢复,或达到超量恢复,为新的训练周期做 好准备。

恢复手段一般分为三类,即教育学恢复、心理学恢复和医学生物学恢复。

教育学恢复起恢复的主导作用,是最基本的恢复措施,包括合理安排训练过程、合理 作息制度、课后积极的整理活动以及积极性休息等。

心理学恢复手段主要是调节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借助心理作用降低神经、心理的紧张 度,减小心理抑制状态,从而对加速机体其他系统和器官的恢复予以重大影响。

医学生物学恢复可加快恢复过程,手段包括营养、大自然物理因素(如日光、空气等)、 人工物理因素(电场、磁场、超声波、空气负离子)、理疗、水疗、针灸、按摩等。通过这些手段 提高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以利机体对代谢产物的清除和能源物质的恢复。

四、祓木运勒员柯拣黄着和竞技愀力的变化评定

许多成功的经验证明,取得好的运动成绩,不仅与训练内容、技术要求等有关,更主要 的是取决于运动量,尤其是运动强度的合理安排。因此,不断地对运动员进行机能评定,进 行科学的监督,了解运动员对训练负荷的适应情况,掌握适宜的休息间歇,是科学训练的 重要内容。

在运动过程中,细胞内的能源物质因被消耗而减少,而一些代谢产物将积累。所以,从 人体安静时、运动时和恢复期的血、尿、汗液中某些化学成分的测定和比较,可反映出运动 时机体代谢的状况和趋势,从而为机能评定提供客观依据。在进行生化评定时,应注意下 列基本原则:

每次进行评定的测试方法、条件都要保持一致。

所选用的评定指标要符合评定的目的和专项能量代谢特点。

评定时所采用的肌肉活动形式要尽可能与受试者所从事的专项运动形式一致。

评定时选用的测试方法力求简便、准确、灵敏、量少、损伤小。

(一)运动员代谢能力的评定

乳酸是运动时能量供应体系中的重要中间产物,它既是糖酵解供能系统的产物,又是 有氧代谢供能系统的氧化基质,还可以经糖异生作用转变成糖以补充糖的消耗。运动时体 内乳酸生成和清除的代谢变化,反映了能量供应体系的基本状况。所以,在运动训练中,测 定和分析血乳酸便成为了解运动时能量代谢特点的重要指标。大量的运动实践证明,乳酸 水平与运动强度密切相关,对运动员有氧无氧能力的评定、掌握运动强度、预测运动成绩 等均有重要意义,甚至有学者认为:以血乳酸的测试来控制运动强度和机能评定,是保证 训练科学化并使之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1.以血乳酸评定磷酸原系统能力
采血时间 安静、跑后即刻和恢复相第2 ~ 6分钟(因肌乳酸运输到末 梢血液中的时间因人而异)跑动持续时间 40秒(包括跑台速度由零开到最大10 ~ 15秒)

这是一种定量负荷试验,完成这一负荷的能量供应特点是ATP、CP供能和少量糖酵 解供能。最大乳酸值与安静状态乳酸值之差(△乳酸)反映该负荷运动的净增乳酸浓度。显 然,如果△乳酸值低,则说明动用糖酵解供能减少,间接反映出ATP、CT供能能力较强。反之,△乳酸值高,说明该负荷运动已经动用较多糖酵解参与供能,间接反映出ATP.CP供 能能力较差。

(2) 无氧功率自行车:让受试者在自行车功率计上全力蹬踏10秒钟,测定安静、负荷 后即刻及恢复相第3~7分钟血乳酸值,同时记录所完成的功率值。

这是非定量负荷试验,完成这一负荷的能量供应主要是ATP和CP0其分析方法与活 动跑台基本相同。如果完成的功率值大,而△乳酸值又低,则说明ATP.CP供能能力强。需 要注意的是,分析时要综合考虑到功率值和△乳酸值这两个变量,才能作出科学评价。

浏览353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