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善地”就是要求武术家洞晓阴阳之至理,在人生和练功 的道路上,知境、知止、知进、知退,循天道之顺逆退还,止于 “至善之地”。以道求生,以大彻大悟、明哲保身,息归太极八卦 真圆,进入无穷奥妙之乡,进到真正的天人合一,才能健康长 寿。
练武术、技击是末技,求天人合一、健康长寿是人类共同追 求的目标,技击技术,是在人体强健的基础上,才能充分发挥的 一种保护自身的技巧。都是为人类自身的生专、健康、长寿这个 大目标服务的。
古人认为人类的自然寿命应为120岁。我们常说的“天年” 就是指120岁,为什么绝大多数人活不到120岁呢?《素问•上古 天真论》曰:“上古之人知其道者法于阴阳,合于术数,饮食有 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夭年,度百岁乃 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 其精,耗丧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 起居无常,故半百而衰也。”
- 武术家要使自己健康长寿,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从古人的精论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使人健康长寿的因素 主要有六种:
第一,要了解阴阳之道,使自己法于阴阳。
第二,要学会养生之法则,使自己和于术数。
第三,要控制饮食,不过饱过饥。
第四,要节制性欲,不可过度。
第五,饮酒作劳要适度。
第六,生活方式要正常。
舍此六条,即使千锤百炼,也不能踏上长寿之路。
- 何谓“至善之地”?
“至善之地”就是动静之间——阴阳之间。阴阳是天地人物 等宇宙间一切事物对立统一的规律,过与不及对人体健康都不 利。
养生法则无非动静,动则耗,静则衰,动静之间乃为至善之 地。动静间即阴阳间,阴阳间乃生命之本,大道之源,返还之 路,长寿之途。其法则是常使神气扭成一团,以玄关之神光了照 自身,以至柔之情系守玄关,如鸡孵卵,如龙养珠,一念不生, 纤尘不起,人欲尽净,万象咸空,久久熏蒸,日积月累,如冬至 阳生,不觉三阳开泰,万物回春,即使年迈身衰,只要太合六气 尚存,养之即久,即可容衰返让,返老还童。
技击要刚柔相济,健身要阴阳平衡,酒、色、财、气、饮食 起居,作劳思虑、喜、怒、哀、乐、视、听、言、动等等都与健 身、修道密切相关,融为一体,都以天道为依,以平衡为度,不 适度则身体健康也会受到影响。
- 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使自己的思想常居“善地”, 掌握健康长寿的链条?
在日常生活中最主要的掌握一条,就是在练、养、饮食、起 居、性欲、作劳、思虑等各方面要注意顺中求逆6所谓顺中求 逆,就是在顺其自然中,要善于控制自己,保持清醒的头脑,不 能随波逐流,不做自然的奴仆。我命由我不由天,外要顺,内要 逆(控制),内要畅,外要收(清醒),外要松,内要紧(集中精 力),如同顺自然之寒冷,加减衣着,但要加强锻炼,提高自己 抗寒能力。如顺万民之意,但要加以引导,动之以情,晓之以 理,制止无政府主义。如男女交而不越、夫妻交而不纵、朋友交 而不腐等等皆是顺中求逆之理。疾风知劲草,逆境出英雄。害生 于恩,祸生于爱。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这些也都贯穿 着顺逆生克之理。顺中求逆之法,乃是健身之良方,长生之仙 丹,不老之妙药,处事之大成。
岐伯曰:“乾坤之道不外男女,男女之道不外阴阳,阴阳之 道不外顺逆……世人皆知顺生,不知顺之有死,皆知逆死,不知 死之有生,故未老先衰矣……”
- 武术家如何既成功又长寿?
武术家的成功之路就是不断学习、反复实践,进而超常人, 返常态,步入上乘,息归自然,成为大家。但成功之路不一定是 长寿之路,若要长寿还必须注意在日常的练功和生活中时时注意 寻居“善地”,返动为静,止耗为养。也就是说要充分认识宇宙 万物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注意阴阳平衡,不使为过,过了要注 意适时纠正,另外要多练松静缓慢之功,尽量减少消耗。成功加 长寿才是武术家、气功家、科学家、企业家应该追求的理想之 路,我们应该慎思之,穷求之。
- 八卦掌门中流传着很多歌诀,这些歌诀对提高 八卦掌的演练和技击水平有何作用?
八卦掌门中流传的歌诀很多,这些歌诀都是八卦掌先辈在长 期的练功和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结晶。它言简意赅,便于记 忆,很多歌诀都有一语道破天机之妙。熟读、研练、体悟这些歌 诀及其深刻的内涵,不但可以全面掌握八卦掌的动作要领、风格 特点和技击诀窍,进一步提高八卦掌的演练水平、技击能力,而 且对继承发展八卦掌这一东方文化的瑰宝,意义极其深远。前辈 所云“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 “宁说十手,不说一口(道理 和诀窍)”的道理,可从这些歌诀中充分体现出来。有些人练八 卦掌多年,总觉没有入门,但一读到这些歌诀,便豁然开朗、如 梦初醒。过去这些歌诀都是不外传的,只是在民间嫡传密递。现 在时代不同了,很多过去密不外传的东西都公开了,为八卦掌爱 好者和广大武术同仁研练、了解八卦掌创造了条件,为了使八卦 掌这一东方文化的精髓、真谛发扬光大,造福人类,认真地学 习、研究、体悟一下八卦先辈留下来的歌诀是极其必要的。
- 八卦掌的精要秘诀有哪些?是否有传统的经典 流传于世?
八卦掌的精要秘诀,全部都隐含在董海川先师口传下来的 “三十六歌”和“四十八法”之中。八卦掌门把这些歌诀视同拱 璧,不肯轻易传人。这些歌诀的原文,都是由术语和俚语组成, 如果无人指导学习,则很难理解和应用。
李子鸣老师在《梁振蒲的八卦掌》一书中说:“八卦掌练法
的三十六歌诀和用法的四十八法诀,是董海川先师口传下来的惟 一经典著作,每一句都有极深刻的意义,对于怎样练好八卦掌, 提出了明确的规定。如对于身法之练习、步法的动转、手法的使 用,怎样练功力、怎样运动呼吸,对敌作战应注意什么,都作了 明确的规定。这些法则不管是锻炼身体,或是练习技击,都不能 忽视,研究武术者则更应该知道。因此锻炼者必须把这些歌诀加 以熟读,并要能背诵得出来,便自然能从中悟出八卦掌的真髓妙 用来。”
- 八卦掌三十六歌主要讲些什么内容?有何价值?
八卦掌三十六歌,是董海川先师研究八卦掌的心得,内中尽 述八卦掌精髓,他把八卦掌的掌法、步法、身法和使用方法以及 在各种情况下应该注意的问题,比如怎样克敌制胜,怎样配合导 引吐纳术等等,都用精练的歌诀形式全部传留给了后人,理法精 微透彻,字字句句都有深刻的含义,是八卦掌的精储秘诀。不但 是练好八卦掌的指南,而且是我国武术文化的宝贵遗产,是价值 极高的精神财富。八卦掌门中人只有把这些秘诀熟读背诵,明彻 本意,按歌诀要求认真练习、熟练使用,才能练出真功夫,显出 八卦掌神威。
- 八卦掌三十六歌的内容、含义、作用是什么?
八卦掌三十六歌,以下简称三十六歌。第一歌,讲的是八卦 掌的基本架式和作用。其歌诀内容如下:
空胸拔顶下塌腰,扭步抢膝抓地牢。
沉肩坠肘伸前学,二目须冲虎口瞧。
歌诀的含义是要求走转时头部要保持虚灵顶劲,前胸要空 虚,后背要紧缩,肩、肘、胯、膝要向下松沉,十趾抓地,迈步 循圈,掌根前顶,掌指上竖,二目注视虎口。这样做,可使精力 集中,下盘稳固,精力充沛,周身一家。
这里要注意的是,“空胸”,并不是瘪胸,是在练功时意想自 己的胸是空虚的。这样做能使五脏安舒、气降丹田、心宁气爽。 实胸或瘪胸,都能导致胸满、气涌、心燥、力疲,有害无益。一 味瘪胸,时间长了还会形成水蛇腰,抑郁脏腑,于健康不利。 “拔顶”,是在练功时意想自己头顶如悬凌空。此乃中正之要法。 这样做可以使颈部松直,躯干正直,动转灵活,神清气爽,接手 过招不致失中。此一要领,太极拳叫“虚灵顶劲”,八卦掌叫 “头顶项竖”,本意相同。“下塌腰”,是在练功时要用意松腰坐 胯、严守“四坠”。即肩坠腰、腰坠胯、胯坠膝、膝坠足。这样 做可以使脊椎正直、重心下降、姿势稳定。“扭步”,是指在走圈 时,外脚的脚尖微扣,向着圈内,里脚向前直迈,向着圈外。走 起来转膝、旋踝、步弯脚直,步形扭动,两脚如剪刀,足迹都是 错综“八字”。这样做可以充分舒伸,锻炼踝、膝关节周围的肌 肉、韧带等组织,提高其柔韧度,防老抗衰、提高其防暴抗暴能 力。抱膝,是在沿圈走转时,两膝要相互靠近,有微夹之意。这 样做可以起到护裆和防敌脚踏中门、破坏重心之作用。“抓地 牢”,即两足向前行走时,落地必须十趾抓地。这样做可以使足 心涵空,调坎填离,滋阴降火,可充分刺激足之三阴三阳,防止 六经之疾患。久练两足如植地生根,强敌进犯,也只如风摆杨 柳,无可奈何。“沉肩”“坠肘”,是在练功时要始终保持两肩关 节向两侧拉,向下沉,向内合要虚腋,如夹r球。两肘要有垂地 之意。这样做可以帮助重心下降、能使劲力通过肘部,贯达于手 指,提高掌指的功力。“伸前掌”,是掌指上翘,掌根前顶,肩肘 前催,食指回指眉梢,掌如竖瓦,二目睁圆,眼神始终与虎口方 向保持一致。
三十六歌第二歌讲的是八卦掌的基本架式的形成之法。其歌 诀如下:
后肘先叠肘掩心,掌在翻塌向前跟。
跟斗前肘合抱力,前后两掌一团神。
浏览45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