拦、拿、圈、绞类:拦、拿、圈、绞类是枪术主要的技法内容,在枪术套路运动中占有 较大的比例,要求身械协调能力较高。此类枪法是以后手为力点,以枪身靠腰或前手作支 点,使枪尖划弧、划圆运动,或使枪身前段发出刚劲崩弹之劲,或使枪身前段发出柔韧缠绵 之力,以枪身做杠杆运动为特征。
练习此类枪法必须枪随身动,两手协调配合,掌握好杠杆运动的中心点,这是此类枪 法的共性。但枪在练习中,这个支点并非固定的,在运动过程中滚动游移不断地变化着,全 凭两手及身腰的协调配合来控制。
如做拦、拿枪时,枪身是横卧于腰间,枪杆上下滚动,腰随拦拿在左右转动,相互运动 的结果使得枪身靠腰的支点是处在滚动游移的活动过程中。在反复练习过程中必须细心 体会这种协调配合的关系。
又如做圈、绞枪法时,为了表现出大小不同的圈和表现枪身上的不同用力部位,经两 手配合,使枪身杠杆运动的中心点并不表现在前手支点上,而可使其表现在前后手之间, 或枪身前段的某一点上,使枪表现出缠绵柔和的劲力,体现出枪如游龙的形象。
练习此类枪法,必须先多做放松柔和的练习,细心体会后再逐步用力练习,寻找方法、 手法与枪身运动的协调统一关系。必要时可在枪尖前方设一横竿为目标,做划弧划圈练 习,从中体验身、腰、手与枪的配合,逐步达到自如的程度。
扎枪、穿枪类:此类枪法是以长著称,充分发挥枪之优势的进攻性枪法,以顺枪身 纵轴方向运动发力为共同特征。要求用力必须与枪身纵轴一致,平直而快准。
练习时必须细心体会腿、腰、手的用力顺序,推、拉枪身用力的顺序必须连贯,方向一 致。扎枪时后手必须触及前手,发寸劲,前手如管后手似锁。做穿枪时,后手推送枪杆用力 必须方向准确、果断及时,前手如管必须感觉敏锐,及时抓握枪身。
劈、点、崩、托类:此类枪法是以用枪身横轴向运动、骤然发力类的枪法,多以利用 两手运动的时间差、突然制动枪身的运动而发力为共同特征。
劈枪是以两手挥枪由上向下运动,以后手靠腰、前手突然制动枪身,而使枪身前段发 出下劈的力量为特征,其劈击的高度、和方向位置可任意调节。
崩枪是以后手向后下抽拉枪身,前手如管为支点,使枪身前段向上运动,前手突然握 枪制动,使枪身前段产生向前上方的崩弹力而完成的,其方位、高度也是可以任意调节 的。
舞花类大幅度运动枪法:此类枪法是枪身做立圆、平圆、大幅度运动的枪法,如立 舞花、平舞花、云拨枪等。
此类枪法需身械协调,以身使枪,善于调动身腰之力,随着枪的运动惯性,借势加力为 共同特点。
训练中可用不同速度练习,熟知枪的运动惯性,找到借势加力的最佳时机,并可通过 强力加速以提高速度和力量,反复冲破平衡再建立新的平衡,通过练习使此类枪法既快又 顺。
抛接类脱把运动的枪法:此类枪法需掌握好枪的重心和抛接时的运动惯性,在抛 接中要求有精确的空间感和时间感,判断枪身脱手后的运动轨迹而准确地进行接握。属于 技巧性较强的枪法。
练习此类枪法需熟习枪的重量、重心、长度等特性,经常掂玩以增强手感。抛接枪之上 抛用力时必须放松手臂,善用身腰之力,以手的感知觉能力对用力的方向、时间、大小、快 慢进行有效的控制。枪脱手后凭借抛枪时用力的感受和视觉的判断而清楚枪的运动轨迹, 才能准确地接枪,这是练好此类枪法的关键。
以上五类枪法,基本包括了枪术的技术内容,而其中主要的、决定枪术特点的是前三 类枪法,也是相对较难掌握练好的枪法,在训练中按其特点和规律分类练习可以事半功 倍。
枪术组合技术训练:枪术组合的训练以掌握和提高枪术基本技法、发展能力、培养 枪术演练意识、为整套演练打好基础为目的任务。在训练中可按枪术基本技法的特点和劲 力规律归类进行,也可以在各种组合动作练习中,按一定的训练意图和不同的目的,分别 以不同的要求和技术处理方式进行训练,反复掌握技术动作,把提高竞技能力和形成个人 技术风格结合起来。
枪术套路演练技术训练:套路的演练技术是指运动员在完成整套演练中,合理有 效地发挥身体能力、充分表现攻防技能技巧、塑造整套演练完善运动形象的方法,使身体 能力与表现攻防技能达到统一与完善的手段。
枪术套路演练技术训练是在竞赛套路确定形成以后进行的,训练的主要任务和内容 是对套路内容、节奏、意识表达和布局结构的处理,以及整体演练风格的形成等。
枪术套路演练技术训练的手段有按表演设计方案所进行的分段练习、整套重复练习、 间歇练习、慢动练习和意念练习等方法,以及在训练过程中对表演设计方案的调整,最后 形成个人演练技术风格等方面。
分段训练:这里的分段训练是指按表演设计方案的节奏、气氛及意识表达、中心思 想来划分的段落和只是为了某种训练效果来划分的段落,通过训练使每个段落分别落实 并实现总体的演练构想。
分段训练以重复训练法为主,它是以突出局部的演练效果,强化、改进局部演练的质 量水准,以保证在整套演练中能发挥水平的必要训练手段。
训练中可根据不同的任务和目的,划分为重点段落、难点段落、高潮段落、起势段落和 收势段落等等。
整套训练:整套训练是根据整套演练的设计构想,经过反复练习,强化、修订、调 整,使之达到和身体能力的统一与完善,形成演练熟练技能、技巧的最后训练过程。
整套演练要求达到心动形随、一气呵成,按照构想的运动节奏、气氛、意境去完成,训 练时必须全力以赴地按要求进行。
竞赛套路一般动作难度大,有规定的动作数量、组别、时间等要求,运动强度较大,体 力消耗也大,一次训练课不能承受过多的全力以赴的整套训练,一个训练阶段也不宜安排 过多的这种训练,要根据不同训练期的任务进行安排,与组合训练、分段训练结合进行。还 可以采用不同的运动强度和多种体力分配方式来进行整套练习,以收到更好的整套演练 效果,形成最佳的节奏处理与体力分配方案。
套路慢动训练:套路慢动训练是以降低套路运动强度和动作速度为练习方式,对 套路中个别的技术细节进行强化训练的一种手段。
在训练中根据套路演练中存在的问题,确定不同的训练目的和任务,对练习提出各种 不同的技术细节要求,达到反复强化训练的目的。如侧重要求动作规格、套路动作路线布 局的安排处理,重点组合与一般组合的处理,精神意识的表达等等不同的方面。
由于降低了练习强度,减少了体力消耗,可以增加练习重复次数,通过注意力的重新 分配,加强局部技术细节的训练效果,以利提高整套演练水平。
套路意念训练:意念训练也称念动训练、想象训练,在安静的条件下对套路演练的 全过程进行意念训练。想象自己完成套路的情景,唤起肌肉记忆和运动情感记忆,强化动 作意识、演练意识、节奏意识,达到完善动作细节、提高协调能力,使演练能心动形随、意到 手发的良好效果。
此练习一般安排在训练课前后或利用早操进行。
课前练习可起到内兴奋的作用,达到动员机体活动能力的效果;课后练习特别是大强 度训练后,可达到放松肌肉,平缓、调节机体活动的效果,是一举多得的补充训练手段。
五、棍术技术分析与训练
棍术是武术套路运动长兵器的一种,是现代武术套路竞技的主要内容之一。它的风格 特点是:快速连贯,迅猛有力,把法灵活,棍法多变,密集如雨,棍打一片。
棍术的技术分析
把法灵活,棍法多变:棍是由长而直的坚韧圆木杆制作的兵械,它无尖无刃,构造简 单,朴实无华。但正因为如此,它才“浑身藏法,棍法多变”。多变的棍法,来源于灵活而丰富 的把法。棍身分为梢、中、把三段,每段都是握棍的把位。它的基本持握法有顺把、双阴把、 双阳把、交叉把、开握和并握等,它的基本操把法有换把、滑把、掉把等,它的把击法有劈、 盖、戳、撩等。把法变换能使招法变化,运用不同的把法,就使棍法具有了丰富多彩的内 容。例如棍的梢段可点、戳、抡、
浏览679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