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段练习。分段练习可以按自然段落进行,也可根据节奏安排、套路气氛的构想来划分段落进行。练习可以一段或两三段为单位进行,以提高组合动作之间的衔接连贯。成 段练习的动作质量、段落的节奏安排和武术意识的表达为目的的分段练习,以重复训练法 为主。以提高动作速度和速度耐力等运动能力为目的的分段练习,以间歇训练法为主。分 段练习一般是在精力充沛的情况下进行的。因此,要特别强调动作的完成质量,把在单个 动作和组合动作练习中获得的技能和体能在分段练习中加以检验并进一步提高。
整套练习°整套练习是在单个动作、组合动作和分段练习基础上进行的,目的主要 在于培养出色发挥已获技能的身体能力和层次分明、一气呵成地练完全套的能力。由于刀 术套路一般勇猛刚劲,远跃高跳,运动量大而消耗能量多,故平时训练中整套练习较少,只 是在赛前训练中才增加练习,但一般也控制在2 ~4次。整套练习中突出强调的是从动作 质量、节奏处理、意识表达到运动风格的完整性,因此练习中要保证套路不间断地一气呵 成,即使中途出现个别失误也不中止练习。运动员进场和退场的精神气质,也应与整套动 作保持一致。
四、枪术技术分析及训练
枪术,是武术套路运动中长器械项目的一种,在竞赛中常与棍术并列,为运动员所选 练,但枪术和棍术在技法特点和演练风格方面却有不同的特点。
枪称长兵之王,利在尖,贵在长,在格斗中具有“一寸长一寸强”的优点,不但利于直扎 远取,远距离伤敌,在防守上亦可拒敌于枪尖之外,使对方难以近身,因而形成了枪术以直 扎、拦、拿、大封大劈为特长的主要攻防技法内容。
当对方有机可乘,避开枪之锋芒而采取近身作战时,则又因枪之长而转动不灵,造成 了不利的一面,又促使枪术产生了往来穿梭、枪中夹棍、长兵短用的各种技法,以补其短和 不利的一面。
这些都是由于枪的形制特征所决定的。因而形成了枪术独具特色的技法特点和套路 演练风格。
(一)枪术的技法特点
持枪四平,三尖相照:由于枪长,所以必须两手持握使用。持枪四平,三尖相照,是持 枪特有的基本姿势和技法要领。
持枪四平是指前手持枪身中段,后手握把根靠腰,下蹲成马步(或半马步)的这一基本 持枪姿势,要求做到头顶平、肩平、足平、枪平的技法要领。顶平则头正、颈直、精神提起,肩 平则沉肩、坠肘、身正势稳,脚平则两脚踏地实而不虚,枪平则照应上下左右、有利于出枪 快而有力。
三尖相照是指持枪时强调要求中照枪尖,上照鼻尖,下照前脚尖,三尖要保持在一个 直线方向上,侧身直对前方,不但缩小了受敌面而且枪尖护住前方,可拒敌于枪尖之外,更 重要的作用是为了保证出枪攻出时子午不偏,目标准确。
持枪四平,三尖相照,形成了一个立身中正,脚下稳固,人枪合一,灵活应变的整体姿 势,有利于攻也有利于守,此姿势又称为中平枪。吴殳《手臂录》中认为:“以中平枪为枪中 王,为诸艺皆从此出也”,戚继光在《纪效新书-长兵短用说篇》中也认为:“中平枪法,为六 合枪之主,作二十四势之元,妙变无穷。”可见此姿势堪称枪法之母。在枪术演练过程中,枪 法动作转换之间要随时保持这个基本的持枪姿势。
持枪稳活,前管后锁:持枪必须稳活,不稳容易脱把,不活则出枪变化不快。
前管后锁是指在枪术运动过程中,两手控制枪身的基本手法,握于枪身中段的前手要 像管一样握住枪杆,既能套住枪身又不使脱手,又能让枪杆在手中自由出入滑动,成为枪 的运动支点,控制枪的运动方向,随时能自如地调节握把的松紧度和控制枪的发力;后手 要像锁一样牢握枪把,推动枪身运动,前后手配合灵活地运转枪把,变化枪身前端的运动 方式及发力方式,表现出各种不同的枪法,如扎、崩、劈、托、抽、拉、云、拨等等。
枪扎一线,圈不过斗:枪扎一条线,此为判定扎枪技术质量好坏的重要标准,直扎远 取是枪术的优势和特长,为枪术最主要的进攻技法。在扎枪时需沿枪身纵轴用力,使枪身 直线扎出,力达枪尖,发出寸劲,达到平直而快准的要求,不但扎得疾而且要收得快。
拦拿圈转乃是枪术最主要的防守技法。圈不过斗是指在做拦、拿、圈转枪法时要严格 以直径不过一斗的宽度(即一个身体的宽度,约30厘米)为限,这是为了保证防守的严密 性,不致因拦拿圈转过宽而使对方避开枪尖近身作战,失去长兵优势,转动不灵,以致受制 于人。所以枪才I:一线,圈不过斗,是扎枪和拦拿圈绞类枪法的重要技术标准。
拦拿拧转,缠腰似锁(索):这是指在做拦、拿一类的枪法时,需前后手形成时间差拧 动枪身,并使枪杆紧靠腰部发力的这一特征。
由于枪长,做拦拿一类枪法时,以枪身前段发力,力臂短而重臂长,为了发力充足、持 枪稳牢,必须后手握把紧靠腰部,通过手、把、腰,连成一体,借助腰力,使全身之力能传达 于枪身前段,此为枪术发力的技法要领。
枪中夹棍,长兵短用:枪虽有一寸长一寸强之利,但要改变运动方向,变化招势,则 又有长一寸难一寸之不利。枪扎一点的攻击面很小,一旦对手避开进身,枪尖就无法发挥 作用,因而产生了以枪杆、枪把当棍使用的技法,和颠提倒把、穿缩如梭等灵活变招的长兵 短用技法,以弥补枪之短处。如格、架、摔、劈、绞、压、穿、缩,击把、戮把、劈把、颠提、抛接等, 要求对枪的重量、重心、长度、性能等掌握熟练,运用自如,在枪的不同部位均要能发出劲 力,表现出变化的各种攻防技法,这也是造成枪术演练有一定难度的地方。然而枪中夹棍、 长兵短用毕竟只是补短之法,在枪术的演练中还需以突出枪术的主要技法以长处为主,决 不能枪当棍练,或通篇颠、抛、倒把成了杂耍而喧宾夺主。
(二)枪术的演练风格
枪术的演练风格,是枪术套路演练过程中所呈现的运动形象特征。
在传统枪术的发展过程中,有兵枪、游枪、大枪、花枪之分。兵枪为作战军事实用的枪 术,多用于马战、车战、阵战,招法简单实用,仅以拦、拿、扎为主。游枪为游场比武之枪术,枪 法较兵枪富于变化,步法游走灵活,封劈拦拿,攻防对扎,是实用对抗性练习,花法较少。大 枪是以练习功力为主的枪术,突出以练习枪的基本技法和发展功力为中心,花法也较少。 花枪则是以“人前好看”“活便手足”为练习目的的一种枪术,其枪法内容丰富,变化较多, 并且重身法、步法,扬枪之长也注重补枪之短。-
以上各种枪术自然风格各异,这是由于它们的社会功能不同,练习目的不同而造成 的。但由于它们的形制基本特征是一致的,因而决定了它们的技法特征具有一定的共性, 比如拦、拿、扎枪演练风格方面也有一些共性。
枪术都以拦、拿、扎枪为主要技法,一则枪长,二则演练中缠绕滑移,灵活善变,有游龙 的形象特征,故称枪术的演练风格为“枪如游龙”,这体现了它的共性特征。
现代武术套路运动中枪术的风格比较接近花枪的风格,正是由于枪的实用性已消失, 而枪的体育性、观赏性、娱乐性上升为主要方面,所以在演练中注重创造完美的运动形象, 在技法当中除了突出拦拿扎枪等枪术主要技法外,在变招换把、长兵短用,以利达到贯勤 肢体、活动手足的一些枪术技法不断丰富、创新,使得现代枪术的演练更加“人前好看”。
总的来说,枪术的演练风格应以突出拦拿扎枪等枪术的主要技法为主,才不失枪的本 来面目。整套演练应该做到身枪合一、游活连贯、变化多端,使“枪如游龙”的形象更加生 动,更加突出。
枪术的技术训练
枪术技术的学习掌握与完善过程,都是枪术技术训练过程。枪术技术训练分为基本技 术训练、组合技术训练和套路演练技术训练三个部分。
枪术基本技术训练:枪术技法按其特点和用力规律分类进行训练,是缩短掌握枪 术技法、加速枪术技术水平提高的有效途径。现就不同技法按用力规律分类分析如下。
浏览1,67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