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剑术的演练风格

剑术的演练风格是指在剑术演练过程中,表现剑术技法时所呈现的运动形象特征。

传统的说法“剑如飞凤”,就是人们习惯的对剑术演练风格的描绘。随着社会生产力的 发展,剑的制造技术、工艺水平不断提高,剑的制作越来越精巧,重量相对轻型化,历代武 术家和近代武术运动员的训练水平、运动能力不断发展,文化知识、艺术审美水平逐渐提 高,对剑术的技术及演练风格不断地进行创造,使得剑术的演练风格也处在不停的发展变 化中。

古有“文剑”“武剑”之说,近有“行剑”“势剑”之分。由于武术的目的和社会功能的变化, 武术套路运动中剑术的演练技巧和风格,由技击实用性向着健身性、观赏娱乐性方向转 化,促使剑术的演练更加具有艺术性。加之练习者个体特征的差异,有的演练快速敏捷、灵 活多变,有的气势恢弘、造型端庄,有的动静有致、剑法清晰,有的潇洒流畅、姿态大方,有的 起伏吞吐、身法自如。总之,精彩纷呈,风格多样。

不管剑术演练风格如何,总归有其所应有的发展规律,剑的基本形制特征所决定的技 法特点是不可改变的。

明剑理,法由理出:法由理出、势由法生,剑法的发展变化不能违背形制特征之理。 比如剑两边有刃,不能做缠头裹脑;剑器轻薄,不宜做大劈大砍、死格硬架等,这些是制约 剑法产生的根据。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法必由理出。

因此,练习剑术首先要反复揣摩剑法、剑理,对演练的每一个招势要有理解,法出自 然,避免胡乱生造动作及在动作结构、节奏、用力方式上处理不合剑理的现象。

形尽其能,扬长补短:在充分认识、理解剑理的基础上,不但可以依理练好剑术,还 可以发展创新剑法与不同身体动作的配合,本着形尽其能、扬长补短的原则设计出不同的 精彩动作组合及整套动作结构,使剑术的演练能尽情地表现剑的轻捷活变之长,以身法、 步法闪展灵活多变补剑之短,突出持短入长之妙,这样就给教练员、运动员提供了无限的 创作空间,从而使剑术套路演练的运动形象更加生动,风格更加突出。

刚柔得体,韵度自如:运柔为刚、刚柔相济,这是由剑的形制特征所决定的剑术技法 中劲力规律的重要原则,在演练和训练中必须刻意追求,加以表现。

而劲力的刚柔与肌肉的张弛,发力的轻重、快慢,动作的伸缩起落、进退转换等密切相 关,造成了剑术演练运动节奏、气氛的生动变化。古剑谚称“似凤翱翔谐宫商”,形容并说明 了剑术运动应似飞凤翱翔天空并富有音乐的旋律。

因此,刚柔得体、韵度自如的原则,又给剑术演练风格的创造提供了一个无限的空间, 教练员、运动员可以利用自己对剑理、剑法特点的理解程度,以及获得的运动能力等,在训 练和演练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对套路动作的劲力、结构、节奏进行艺术加工处理, 使剑术套路的演练风格更加新颖,更加突出。

以上三个方面是创造剑术套路演练风格的重要因素和重要依据。剑术的演练不但要 技法合理、姿势合法、形尽其能、扬长补短,还需要刚柔得体、韵度自如,方为质善、风格突 出。一套完整的剑术演练应该是一个完整的艺术品,完美的运动艺术形象。

剑术的技术训练

剑术技术的学习掌握与完善过程,是剑术的技术训练过程。剑术技术训练可分为基本 技术训练、组合技术训练、套路演练技术训练三个部分。

剑术基本技术训练:剑术基本技术训练是指掌握使用剑器的技能和完成攻防技击 动作的方法,通过训练使之达到熟练、精确和完善,为在套路演练中表现运用这些技击动 作打好基础,这就好比写文章先练好遣词造句的基本功,掌握大量的单字单词一样。

持握掂玩练习:准确的剑法是依靠对剑的精确控制来实现的,持握掂玩练习是指 提高持握剑的能力和控制剑器的技巧的训练,通过训练熟知剑性、增强剑感、心手相应。

持握剑柄任意掂玩约3~5分钟。要求运动员松握剑柄,注意感知剑的重量、重心、长 度、尖锋、刃、柄的功能,体会握把时指腕动作对剑身运动产生的效果。反复发力练习,以增 强腕的力量。

基本剑法单势发力练习:此练习可以一法多势,如练一个劈剑可结合弓步劈、并步 劈、叉步劈,以练好劈剑为中心。亦可一势多法练习,如一个弓步可结合劈、点、崩、刺等练 习,以区别各法的用力规律。再者可将发力规律类同的不同剑法集中组合起来练习,可以 计时、计量,亦可以定时、定量、成组反复练习、间歇练习等方式进行训练。要求运动员做到 剑法分明,在用力顺序、发力部位、时间等方面力求精确,细心体会、区别各种剑法用劲发 力的不同点和规律性。

同时在配合各种身型、身法、步型、步法练习过程中,体会因法取势、以势取法,加强剑 法的表现力、以势助力的作用,进而深究剑理,依理成法,法中见理,理法势通,以取得心应 手之效。

下面对剑术主要基本剑法按劲力规律进行分类分析。

劈、点、截、斩,此四种剑法发力短促有力,主刚,是最能体现剑器轻捷活变的进攻性 剑法。

要求以腰带臂、挥臂松活,最后以腕发力,运柔为刚,力点清晰,部位准确。

劈剑、点剑均属由上向下留腕挥臂,立挥剑身,在接近目标时以腕发力,加速使剑身向 下运动的剑法。甩腕、直臂制动剑身运动,使力达于剑身前段即为劈剑;猛抬手提腕制动剑 身,使剑身与手臂成一夹角,力达剑尖即为点剑。

截剑、斩剑均属留腕挥臂、横挥剑身的剑法。剑身在上下斜方向横挥制动与手臂成一 直线,最后以腕发力在剑身前段为截剑;剑身在水平方向横挥制动,与手臂成一直线,最后 以腕发力达剑身即为斩剑。

劈、点、截、斩四种剑法在发力方式上极为近似,都具有挥臂松活、留腕、运柔为刚的特 点,区别只在于目标方位的不同,最后发力的手腕动作及握把调节稍有不同。在训练中要 掌握共性,区别个性。

撩、抹、云、扫,此四种剑法均属力量由柄端沉剑身向剑尖一端顺序传递式用力的剑 法,其力汇柔,柔中寓刚,整个剑身刃口均可以发挥攻击效力,攻击目标可近可远,速度可 急可缓。要求以身带臂,身领剑随。

撩剑,以立抡剑身、小指一侧剑刃领先由下向上划弧,动作幅度大、圆活柔顺为特征, 有左撩、右撩、前撩、后撩之分。

抹剑、云剑、扫剑,均以剑身横平划弧为特点。以剑柄带动剑身在肩上、头上做平圆运 动即为云剑;以小指一侧剑刃领先抽拉剑柄,剑在肩以下、膝以上做左右横平划弧即为抹 剑;剑低于膝以下,以小指一侧剑刃领先,横平挥动剑身划弧即为扫剑。

此四种剑法共有剑身横向运动和顺序传递、柔顺用力的特征,区别只在攻击部位的高 低和弧度的大小不同。

穿、刺、提、带,此四种剑法均属剑身纵轴向运动,或推送,或抽拉,力量顺剑身纵轴 顺序传递,是它们共性的特征。

穿剑:剑身平,剑尖经胸腹间弧形向前运动,力达剑尖,身推剑走,剑领身随为前穿;接 云剑、剑尖由前转向后穿出为后穿。

刺剑:立剑或平剑直出,力达剑尖,臂与剑成一直线为刺,立剑为直刺,平剑为平剌,剑 高与头齐为上刺,剑尖高与膝齐为下刺,向后仰身剌出为后刺。

提剑:立剑,剑尖向下,手提剑柄由下向左或右上方顺剑身纵轴方向用力抽拉剑身为 提剑。

带剑:平剑或立剑由前向后或侧后上方抽拉剑身为带剑。

此四种剑法,刺剑为寻隙攻击、放长击远的剑法,穿剑为追踪目标防中攻击的剑法,此 两种剑法均为身推剑走,力量由柄端向剑尖顺遂传递。提剑、带剑为防守剑法,闪身顺引, 身领剑随,身械协调,用力柔顺。

架、压、格、挂,此四种剑法属于防上、防下、防左、防右,阻止对方攻击的防守性剑 法。由于剑器轻薄,忌死招硬架,防守时必须体现顺引柔化的特点,剑随身动须带弧形,劲 力柔和沉实,这属于它们共性的特征。

架剑:架剑时成立剑,举剑横平过头并带有横向后引的动作,随身而动掩护身体。 压剑:压剑时剑身横平向下,须借势乘力、随身体下沉逐渐压实,力达剑身。

格剑:格剑时剑身竖直随身体左或右转而动,动作圆滑带有弧形,用以化解和减小对 方攻击的力量。

 

浏览1,010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