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动作规格和协调劲力:动作规格是技术的基础,协调劲力是技术的核心°抓好 动作规格,就是要使每一个动作动有法,定有势,动要路线清晰、合理,定要姿势严谨、准 确。协调劲力是以动作规格为基础,以上、中、下三节协调用力,内、外三合为途径,整体合 一、发力迅猛刚劲为目的。练习方法以单个动作的重复练习为主,这种方法,对于初学者是 主要的方法,对于有一定训练水平的运动员,在学习掌握新动作、改进技术、提高重点动作 质量时亦十分必要。
抓好套路节奏和武术意识:节奏明快,是长拳运动的技术特点,主要表现在动作的 轻重刚柔、快慢缓急和起伏开合三个方面。处理好套路节奏,首先要恰当安排、细心揣摩单 个动作和组合动作。每段及整套的节奏,在掌握节奏的一般处理方法的基础上,还应根据 自己的体能、技能特长,按自己的理解安排得别具特色。其次要在反复练习中通过全身肌 肉舒松和紧缩的交替运用,以快与慢、刚与柔、起与伏的瞬间转换,表现出明快的节奏。
武术意识就是动作的攻防意识。长拳运动要求“拳如流星眼似箭”,要求动如波涛,静 如山岳,这就需要在理解动作攻防含义的基础上,通过以眼传神,表达动作强烈的武术意 识,以促进和配合动作节奏的处理和身法的表现。练习方法以组合动作和分段练习为主, 通过重复练习,使套路节奏的处理达到高度自动化,武术意识的表现与技术动作融会贯 通,达到神形合一。
抓好难度组合练习:难度组合,因其动作复杂,对体能和技能要求较高,在长拳套 路中起着画龙点晴、形成高潮的作用。又因其稍有失误便会对整个套路的质量产生重大影 响,因而在套路中占有重要位置。难度组合,一般由两个以上的翻腾跳跃动作接其他动作 组成。练习方法以重复练习为主,一次练习10次左右。着重要求动作连贯紧凑,空中动作 造型、击拍效果和定势动作稳健、准确,特别要强调结束动作的稳定性,做到纹丝不动。为 增强完成难度组合的能力,采用一组数次、练习数组的方法,可以提高难度组合的成功率, 使其在体力不足的情况下也能高质量地完成。
抓好专项耐力训练:专项耐力的好坏,是决定整套动作完成质量的高低和能否取 得好成绩的关键。长拳套路活动量大,对专项耐力要求很高,因而必须十分重视。练习方法 主要有:一是整套训练,二是运用间歇法的分段训练。整套训练,是把在单个动作、组合动 作、分段练习中获得的动作规格质量、速度动力、节奏意识的表现等技能在整套训练中加 以运用,以增强高质量完成整套动作的能力。但是因为长拳套路动作难度大、数量多、耗能 高,整套训练过多,会使已掌握的动力定型遭到破坏,影响整套动作质量,故一般在一堂训 练中仅安排一两个整套练习。提高专项耐力较好的方法是分段的间歇训练法。一次练习 1/2或3/4套(相当于两段或三段),间歇1分20秒至2分钟后,再做第二次练习,练习 3 ~4次为一组,一堂训练课可安排2 ~3组。这种方法,由于能在较高程度上保证动作质 量,又可有效地增加血乳酸含量,发展无氧糖酵解能力,因此,可作为提高专项耐力的主要 手段。
剑术是武术套路运动中短器械项目的一种,在竞赛中常与刀术并列为运动员选练项 目。刀术和剑术在技法特点和演练风格方面却各自有着鲜明不同的特点。
(一)剑术的技法特点
剑术的技法特点是由于剑的形制特征所决定的,它在技击格斗中所表现出来的特有 的使用特征,影响着剑术基本技术内容的发展,是形成剑术套路演练风格的重要基础。
握把松活,轻捷活变,腕劲干脆:剑属于轻短利器,两边有刃,前端尖利,便于操纵, 变招灵活。常言说“短见长不用忙”,随时可收后发而先至的功效,攻击时刺、劈、撩、抹、点、 崩、截、击,逢虚即实、遇实即虚,变把换招转腕即是,具有轻捷活变之利。这是剑的形制特 征所具有的优点和长处,故而练习剑术需握把松活,善于变化,强调手腕灵活有力,腕劲干
握把运腕是操纵控制剑器运动的重要环节。准确地表现各种剑法及其变化,必须通过 握把和手腕的变化来实现。
握把变化的方式表现为食指侧握实、小指侧握实、满把握实及由食指侧变化为小指侧 握实和小指侧握实变化为食指侧握实等几种主要的运动形式。
在手腕的运动方式上可表现为沉腕、提腕、甩腕、旋腕、翻腕、直腕等几种主要形式。
例如,点剑是通过挥臂使剑身成立剑由上向下运动时,握把由食指握实突变成小指侧 握实,同时猛向上提腕,造成向尺骨侧屈腕,使劲力达于剑尖来完成的。劈剑是通过挥臂使 剑身成立剑向下运动时顺势甩腕,握把由食指侧握实突变为小指侧握实,使劲力达于剑身 前段而完成的。
剑术练习是以一手持剑,各种剑法握把运腕的变化全靠在一手内完成,要求腕指用力 精确,变化自如;在变化握把过程中既要松活,又要不失稳牢,拇指始终要与四指中的一指 扣成环状,其余三指均要辅助扣拨;控制剑柄使剑身按剑法所需的运动方式完成运动和发 力。
由此可见,握把松活是掌握剑术技法的重要技术环节。
运柔为刚,刚柔相济,以柔克刚:由于剑轻,要避免在格斗中与对方重型兵器的碰 击,不能大劈大砍、以力取胜。用剑时必须先保持松柔,手臂、手腕均需放松;先留住手腕, 以身带动手臂,以手臂带动剑身的运动(即走臂不走腕)。保持手腕关节的夹角,预留好最 后手腕加速发力的余地。在剑接近攻击目标时才以手腕和握把的动作来加速发力,使整个 运动用力过程先柔后刚,运柔以为刚,达到在格斗中遇实即虚、逢虚即实、避实击虚的目 的。
例如前面举例的点剑与劈剑动作,由上向下挥剑时并无区别,同样都是手臂放松、留 腕,保持手腕向栈骨侧屈曲。到接近目标时,只需手腕和握把任意动作,即可发力成点剑或 者劈剑,以至变化为其他不同的剑法,如腕花之类。
又如做右云剑时,右手持剑向左先保持手心向上,手腕向尺骨侧屈曲留腕,以身体向 右转动带动手臂和剑,随身体向右运动。当获得运动惯性、身体转到一半时,即以手腕旋翻 动作加速云转剑身,使云剑做得快速有力、先柔后刚、柔中有刚,而后可任意接做斩剑、截 剑、扫剑、撩剑等不同剑法,只需变化手腕的最后发力方式和握把的方式即可。
再者,由于剑器轻薄,在防守招架时必须顺引柔化,避其锋芒,改变对方器械攻击用力 的方向,使剑的运动紧随身动,处处圆滑带有弧形,达到以柔克刚的效果。这是剑术防守招 架技法的鲜明特点。
例如做架剑时,必须先以剑身后段较厚重部位向上迎架对方器械,再顺身体的转动带 动剑身横移或者后撤,借以改变对方用力的方向,化减冲击力。在做格剑时,剑身竖直,随 身体左或右转动而掩护身体,使剑成弧形沿圆运动,圆滑而柔和地缓解和改变对方器械的 用力方向。可见剑术无论攻击或防守的技法,均呈现出柔和、协调、圆滑的运动形象,不但 动态优美,在劲力的运用上运柔为刚、刚柔相济,力求以小力化大力,以巧制胜,这是剑术 技法的又一特征。
闪展吞吐,步疾眼快,以身辅剑:剑术技法在进攻和防守中,都要依靠身灵步活来辅 助剑器轻薄之不足,在防守时应尽可能通过闪展腾挪,以身法和步法移动避开对方的攻 势,避免轻薄的剑身与硬重兵器的遭遇,同时还要在灵活的闪让开对方的过程中,以点、 崩、截、撩等剑法攻击对方持械之手腕,让对方失去攻击能力。在与长兵作战时,进攻中为 增加攻击距离,避其锋芒而逼近对手,则必须步快身灵。
因此剑术技法中攻中有防、防中有攻,以闪展吞吐、步疾眼快来辅助剑器发挥威力,达 到扬长补短的效果。这也是由于剑的形制特征所形成的技法特点之一。
例如行步撩剑、穿剑、带剑等大多带有轻快流畅的步法,或闪展逼进的身法、迂回曲折 的路线。在刺剑、点剑、截剑等剑法中多要配合吞吐的身法和垫步、进步、撤步等急骤的步法。
浏览1,64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