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套枪术是《中国武术段位制》初 级段位规定的长器械套路之一。

全套枪术分为两段,共16个动作 (预备势除外)。其中有点枪、拨枪、拉枪、推枪、舞花枪、拦拿 扎枪等基本枪法;有弓步、马步、仆步、虚步等基本步型;有上 步、退步、插步、跳步等基本步法;有闪、转、拧、翻等身法。 整个套路结构紧凑、枪法扎实、简单易学。演练过程中,要求动 作连贯、步法轻灵、劲力适当、枪扎一线。

二、动作名称

预备势

第一段


  1. 左虚步下拨枪 右弓步拉枪

  2. 左弓步平扎枪 绕上步右弓步平扎枪

  3. 跳步拦、拿平扎枪 插步拦、拿平扎枪挑把转身拿扎枪 8.转身左弓步平扎枪第二段

    1. 并步点枪

    2. 上步右弓步推枪

    3. 左仆步劈、左弓步平扎枪

    4. 马步盖把枪

    5. 马步单手平扎枪


    三、动作说明 预备势

    两脚并步站立,右手握枪杆垂于身体右侧,左 手五指并拢垂于身体左侧;目视左方(图8-5-1)。

    要点:右手松握枪杆中段,枪身要立直、贴身,

    胸和颈部要自然挺直,意识要集中。

    第一段

    1. 左虚步下拨枪右手握枪向上直举,左手在右手上面接握枪杆,两手虎口 均向上,随后右手稍向下迅速下移;目视左方(图8-5-20))。


    左脚向前上半步,前脚掌虚着地面成左虚步;同时右手 向下滑把,握住枪把端,左臂向左后下摆动,使枪尖由上向左后 下方拨至与膝同高;目视左方(图8-5-2上体向左后转,间时右脚向前上一步,两手握枪杆使枪 后缩,继而随上步动作使枪把沿右腿外侧向前挑起;此时,右臂 前伸,高与肩平,手心向下;左臂屈肘于左腰侧,手心向下;目 视枪把(图8-5-5©)。



    • 图片35 图片36要点:向左后下方拨枪时,上体要迅速左移,左手自然向枪 尖方向滑动,使左臂自然伸直;上步、转腰、拨枪要协调一致。 攻防含义:枪尖由上向后摆至膝高,以防守对方进攻我下肢部位。左弓步平扎枪左脚向左跨步,脚尖向 左,两腿屈膝成半马步;同时左 手握枪杆摆至身体左侧,右手握 枪把下拉,收于腰右侧。使枪尖 由后向上摆至身体左侧,枪身平 放,贴靠腹部;目视枪尖(图8-5-3®)。右腿蹬伸,上体随即左转成左弓步;同时左手松握枪 杆,右手向前平推枪把,与左手靠近,使枪尖向前平扎;目视枪 尖(图8 —5-3)左脚蹬地跳起,右脚先落地,随即左脚经右腿后向身体 左侧落步成半马步;同时左手内旋,右手握枪压至腰右侧,使枪 尖向内划弧做拿枪动作;目视枪尖(图8-5-4③)。图片37

      要点:右腿蹬伸时,脚跟要向外碾转,但不得离地;腿部蹬 伸、腰部左转、右手前推动作要协调一致;左手松握时,枪杆在 掌中滑动,枪完全扎出后,两手立即握紧枪把,使枪身放平;力 达枪尖。

      攻防含义:枪向前刺击对方,是枪术中最常见的进攻方法。

      1. 跳步拦、拿平扎枪


      (1)上体右转成半马步;同时右手握枪把回拉至腰右侧,左手 松握使枪杆在掌中抽回,握住枪杆中段;目视枪尖(图8-5-4(D)

      右脚经左腿前向身体左侧提迈,左脚准备蹬地跳起;同 时左手握枪杆外旋,右手屈肘上举于右肩前,使枪尖向外划弧做 拦枪动作;目视枪尖(图8-5-4②)。上动不停。右腿蹬伸,上体左转成左弓步;同时右手前 推做平扎枪动作;目视枪尖方向(图8-5-4®)。

      要点:跳步与拦枪,跨步与拿枪必须配合协调,力达枪尖。 攻防含义:枪向左下和右下弧形拨挡对方的器械后向前刺击

      对方。

      1. 挑把转身拿扎枪



      • 身体重心后移,上体右转成半马步;同时右手握枪把回 拉至腰右侧,左手松握使枪tF在掌中抽回,握住枪杆中段;目视 枪尖(图8-5-5)。


      图片38 图片39要点:身体重心移动要快,挑把时枪杆要贴身,枪杆在手掌 中迅速滑把,力达把端。

      • 以右脚前掌为轴,身体左转180°,左腿提膝;同时枪 尖向下,随左腿转到左下方,此时右手滑至把端,举于头前上 方;目视枪尖(图8-5-5③)。

      • 左脚向左落步;同时左手握枪杆内旋,右手握枪把下拉至 腰右侧,使枪尖向内划弧做拿枪动作;目视枪尖(图8-5-5)。

      • 右腿蹬伸,上体左转成左弓步;同时右手前推做平扎枪 动作;目视枪尖方向(图8-5-5)。要点:转身180°时,右脚支撑要稳,枪杆要贴身•,落 步与拿枪动作要一致,右腿蹬伸与上体左转、右手前推动作要协 调一致,力达枪尖。攻防含义:枪向右下弧形拨击对方的器械后向前刺击对方。

        右弓步拉枪左脚跟向 外碾转,使腿蹬直,重心后 移,上体右转,右腿屈膝半蹲 成右弓步;同时右手握枪把随 转体动作拉向右肩前,左手滑 至枪身中段,并稍内旋、下 压,使枪尖向后下方绕行,高 图于踝关节;目视枪尖(图8-5-6)。要点:转体时,身体要保持原来高度,转体与拉枪动作要协

        调一致,两手之间的枪杆要贴身。

        攻防含义:枪由上向下拉至騍关节,防守对方进攻我下肢部位。

        1. 绕上步右弓步平扎枪



        • 左脚向左前方上步,上体不 动;目视枪尖(图8 —5-7①)。

        • 以左脚为轴,身体向左后


        转(接近180°),右脚随即向身前 绕上一步成右弓步;同时左手前 伸,高与腰齐,右手握枪把由右肩 前向下腹前绕行至肚脐处(手心向 右手前推,使枪尖向前平扎出;目视枪尖方向(图8-上),使枪尖由身后向上划弧至身前;目视枪尖(图8-5-7)。图片40 图片41

        要点:右脚向身前绕行上步与枪尖在身后向上划弧动作要协 调一致。

        攻防含义:同2。

        1. 插步拦、拿平扎枪


        (1)上体稍右转,同时右手抽回至腰右&,左手滑至枪杆中 段;目视枪尖(图8-5-8①)。

        左脚向前上一步,随即右脚向左腿后插一步;同时上体 右转,右手向上屈举于右肩前,手臂外旋,做拦枪动作;目视枪 尖(图8-5-8②)。

      • 图片42

        • 左脚向左侧横跨一步成半马步;同时右手向下收于腰右 侧,左手臂内旋,做拿枪动作;目视枪尖(图8-5-8③)。


        上动不停,右腿蹬伸,上体随即左转成左弓步;同时右 手前推做平扎枪动作;目视枪尖(图8-5-8®)。

        要点:左脚上步和右脚插步要迅速、轻灵,并与拦、拿枪动 作协调配合。

        攻防含义:同3。

        1. 转身左弓步平扎枪



        • 身体重心移于右腿,随即左腿 屈膝提起,上体向左后转约180°;同 时右手握住枪把向身体右上方提起,左 手顺枪杆下滑,握于枪杆中部,两臂自 然伸直,使枪尖指向身体左后下方;目 视枪尖(图8-5-9(D)。

        • 左脚顺势在身体左侧落步,屈 膝半蹲,右腿随即蹬伸成左弓步;同时 右手握枪把从上向下弧形翻转,手心向 里;左手握枪杆由左下向上摆起,并且手臂内旋,使枪尖划一圆 圈,顺势利用右手推送和转腰的力量向前做平扎枪;目视枪尖 (图 8-5-9②)〇


        要点:转身、提膝、摆枪要一致,右脚支撑要稳定,落步与 枪尖划圆动作要一致,右腿蹬直与扎枪动作要一致。

        学习拳术拳法或随名师学拳时,发现大师用招如他自己所说,往往从无到有,然后又从 有到无。也可以说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又从复杂到单纯的用招用式过程%著名拳术拳法或 名师拳术拳法看似简单,实际上里面蕴藏着丰富的武术之神韵。“无”不是不存在,是蕴藏 在丰富的拳术拳法中。“大道至简”的“简”不能理解为简单,而是繁复演变为精髓,表面 上看似简单,实际上是经过了浓缩后的表现。千百年来关于武术的书籍可以说汗牛充栋,拳 术拳法的方法也是成千上万;南方和北方都不一样,南方人喜欢用拳,北方人喜欢用腿,所 以有“南拳北腿”的说法。南方人个子小,打架的地方也小,深街小巷,挤挤巴巴,难以施 展,还是用拳头方便。北方天高地阔,一马平川,好汉们又一个个人高马大,一脚飞起,能 把对方踢出数米远,很是过瘾,所以愿意在腿脚上下功夫。现在各种关于拳术拳法的文章、

        视频更是让人目不暇接。拳术拳法原本很简单的道理和方法,出于各种原因,被搞得极其繁 杂,让人无所适从。 、

        关于拳术拳法的一句话“法于阴阳,合于术数”,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人所做的一切都 要符合人和自然的规律,不能乱来,要根据人体的生理科学运动,不能和天较劲。这就是古 人(古拳法等)经过无数人的生死教训得出的至理名言。但是,这样一种拳术拳法的精髓,

        千百年来却很少有人能够领会和实践。为什么会这样?这和大道的另一个属性相联系,就是
        “知易行难”。初学拳术拳法或随名师学拳,很难模仿他们。因为名拳师的技艺已到至境,

        不是反复练习就能成功的,而是需要具有"全面的艺术修养才能完成。拳术拳法之道看似简 单,但是要做到也非常之难。就拿令按时U2饭锤》说肥,当今社会有几人能做到?各 种诱惑无处不在,经得住考验的人?

        “大道至简”还揭示了一,认识真灌和实践表的过程。有人认为拳术拳法之道既然 这么简单,何必花时间学习。人活?S世都想走一遍人生之路,这条路走得顺不顺、好不好;

        是浑浑噩噩瞎胡混,还是认真学习前人的经验,效果决然不同。只有认认真真学习,并不断 总结自己的实践,才能在众多的拳术拳法中化繁至简,找到适合自己的拳术拳法之道,并且 逐渐把拳术拳法同化为自己的日常生活,转化为人生内容,而不是外加的一种负担,这时拳 术拳法之道就浓缩为无,变成一种简单的生活。

        中华咏春拳,又可喻名“中华佛山咏春拳”,其意世界上只有一种咏春拳,发源于佛 山,是流传在我国民间历史悠久的拳种。咏春拳的内容不只是中国南拳的招式或拳理,更多 地融入了中国大武术的精髓。如今咏春拳不只是在我国,同时在世界各地都在被传播着,其 主要得益于李小龙功夫片、截拳道以及近午来的咏春拳功夫片的影响与影视的传播力,还有 早期佛山的咏春拳师们到香港后陆续培养了不少咏春传人,和其他由佛山走出去的咏春前辈 们所培养的世界各地的传人,同时又因数十年前在香港的功夫热未退之时,中国内地一股武 术热潮又紧接而来,使传统武术和现代武术掀起一个新的浪潮3如此,由佛山流传至香港和 其他地区的咏春拳陆续被传人传播到世界各地,经过数十年的传播,咏春拳如今已成为当今 世界爱好者众多的拳种。

        咏春拳在得到广泛传播和推动了各地武术人的交流的同时,也在广泛传播的过程中繁衍 出新的内容。咏春拳新的内容出现,可谓是咏春拳发展的结果,也可以看出,咏春拳不断产 生的新内容,是传统文化个体继承过程中理解与实践的产物。但是,客观地说,目前世界各 地的许多武术爱好者对于咏春拳的现代内容和咏春拳的早期内容与中国传统武术之间的关系 是不太清晰的。为此,我们根据咏春拳传承的形式和内容整理出了《咏春搏击精粹》,令爱 好者更易了解到传统的中华咏春拳的内容。

        中华咏春拳现为佛山地区较为活跃的拳种a本书内容则是以梁赞和霍保全(郭保全? 没有具体真实记载资料)流传的佛山咏春拳为主。流传中的姚才,被佛山咏春界誉为“大力 才”“快手咏春”;阮济云之弟阮奇山,人称“佛山阮老揸”,当年被视为咏春界的好手。 这二人与叶问被誉为“咏春三雄”。本书对咏春拳内容、拳理和手法(包括蛇形手)、知觉 速度、爆发力、黐手训练、搏击用法等均有独到心得,并注重刚柔相济,为武学界所称颂。 咏春拳在流传中传给了众多的佛山传人,其中又有再传传人无数,各传人将咏春拳传播至中 国香港、中国台湾、东南亚,以及美洲、欧洲等地区。中华咏春拳发扬了咏春拳“刚柔并 济”的特点,在弹力、爆发力、索劲方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个性。

        中华咏春拳,不仅仅在咏春拳上是正统的佛山咏春拳,同时又有着丰富的咏春拳体系内 容,并对咏春拳其他支系以及衍变咏春拳术都有着重要的借鉴和指导作用。本书中,咏春拳 内容保留大量的正统佛山咏春拳内容,以及对姚才、叶问、阮奇山“咏春三雄”的拳法精粹 | 进化内容,咏春拳练习者可以从中窥出并不多见的传统佛山咏春拳的丰富体系内容,以及传 统的训练拳术招式、训练方法等。中华咏春拳正统也是咏春拳的代表和概括,其意义咏春拳 练习者自然可以深思。本书内容以传统中华咏春拳为主,其他衍变支系的咏春拳内容均可借 鉴本书内容加以对照参考,去深入认识咏春拳。

        为了继承和发扬咏春拳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在本书内容中以弘扬中华传统咏春拳为宗 旨,即严咏春夫妇传至黄华宝再传至梁赞流传至各咏春前辈的佛山咏春拳,让世界来认识和 了解中国咏春拳术。

        《咏春搏击术精粹》一书,收录了咏春拳搏击技术技法内容。咏春拳在众多拳术拳种 已经产生的基础上,形成了具有中华民族鲜明个性的自由搏击式拳术,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产 生了大量的方法体系。这些不同的方法因个人的传承演变为所谓不同的流派,乃至不时发生 互相贬斥抵牾,这对咏春拳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是不利的。我们虽然在练习咏舂拳,只要掌 握各式各法,用意感应、道理、正确位置、尺寸、距离、力角、力向、力度、力点以及怎样

        >

        做才正确,如此等等,方可达到以熟生巧,并使咏春拳自由搏击式的方法方式适应于截拳 道、散打、泰拳等任何形式的搏击术。因此,本书除了咏春的部分专业动作方法,大部分理 论和实践的内容适合任何形式的搏击术,各位修习者可注意并引用参考。

        本书在出版的过程中,得到了佛山和其他地区咏春拳前辈们(包括移成海外的咏春拳前 辈们)的指导修正,非常感谢他们。同时感谢陈建平、李杰、黄美凤、余紫芳、魏慧敏、李

        (

        潮华、安小路、韩桃、黄亚洲、元向露、禹雅婷、劳杰学、蔡小雨、袁雪、鄂静平及尊敬的 为本书得以出版而劳苦奔波、付出了艰辛工作的各位。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编写本书难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敬请方家教正,也欢迎广大 读者提出批评意见,共同丰富完善中华咏春拳的内容,让其得以流传到世界各地。

        咏春搏击术,也称为咏舂拳散式、散手、散打、拆手等。中华咏春拳是一种十 分科学的拳术。其长处在于埋身搏击,多以自我封闭的方式来应付外界千变万化的进 攻。咏春拳在作为散打搏击术应用于实战时,其拳脚快而防守紧密,马步灵活和上落 快,攻守兼备及守攻同期,注重刚柔并济,气力消耗少。咏春拳就其理论、心法、手 法等创有小念头、寻桥和标指三拳套及木人桩法,更配合黐手练习训练与敌桥手桥接 后的感觉和反应,以此过渡再形成咏春拳独特的散打搏击技法,并在搏击中将咏春拳 理论和心法、中线、埋肘、朝面追形、左右兼顾、来留去送、甩手直冲,以及最短距 离和时间去进攻和防守等全部体现出来如果说“咏春搏击术”是“择其拳之善者” 的尝试,而与其相关的“咏春搏击技法”将为“势势相承、变化无穷”提供借鉴。咏 春搏击术内容,适用于截拳道、中国散打等,部分内容可引导或作为其他武技武道借 鉴,或作为军事格斗技术引用。

        第一章咏春搏击术摆桩

        中华(佛山)咏春拳历史悠久,其拳术和搏击术内容丰富,基本功是具有咏春拳特点的 对敌摆桩式,并有咏春拳特点的各式各样的训练内容,等等。

        咏春拳既有搏击格斗形式的运动,也有套路表演形式的运动。前者为拳术套路,后者为 搏击(散手、散打)。通过两种运动形式的训练,有利于发展人体的速度、力量、灵敏、协 调和耐力等素质,有利于培养勇猛、顽强、坚韧不拔的意志。咏春搏击的特点是直接展现真 实的徒手攻防格斗,咏春搏击中的对敌桩式、各种攻守技法都有着不同的攻防格斗技巧特点 和规律,本书将逐一展现咏春拳搏击术的丰富内容。

        第一节准备活动和整理放松活动

        咏春拳拳术套路或搏击训练的前后,做些适宜的准备活动和整理放松活动,这是教练 (师傅)和练习者都应该知道的。

        一'准备活动和整理放松活动的生理机制

        从生理上看,准备部分实际上是身体训练基本部分前的功能准备阶段,这种准备可以 使人体功能进人最有效的肌肉活动状态,从而使机体各种生理功能在运动过程中充分发挥出 来。

        适宜的准备活动可使人体体温适度升高,使参加活动的组织得到充分的伸展,增强肌肉 韧带的弹性,增大关节活动的幅度,减少受伤事故的发生率。体温的适度升高有助于提高神 经肌肉的信息传递速度,使肌肉黏滞性降低,促进肌肉组织中氧和二氧化碳间的更好交换,

        提高肌红蛋白和氧的结合能力等。

        人体运动还要克服其生理学上的惰性,才能充分发挥最大工作能力,获得最佳的效率, 但这需要时间和身体练习。

        因此,要科学合理地安排适宜的准备活动,它能缩短人体功能进入工作状态的时间,达 到最大的功能准备。

        二、 准备活动

        准备活动内容的选择是直接影响到整个咏春拳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准备活动的内容极为广泛,但各种基本技术、身体素质的练习都是互相联系、互相促进 的。在研究制订准备活动内容的过程中,要注意动作变化的规律,结合咏春拳教材的特点, 按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采用分解、辅助和诱导的方法,选用与咏春拳相类似的练习 作为准备活动的内容。

        准备活动与训练课的基本内容是互相联系的,抓好训练课的准备活动,不仅是完成训练 任务的需要,也是培养练习者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

        三、 放松活动

        训练后,一定要进行全身肌肉的放松活动,同时并要注意意念放松。在训练后,进行全 身放松,可以使训练发热、发胀的肌肉恢复到原来的状态,使血流量增加、肌纤维增粗、肌 肉体积增大的情况得以恢复,这样也更有利于肌肉的增长。

        1. 训练中的放松


        每一组训练动作做完后,就会感到肌肉酸胀。在下一组开始前的1分钟时间内,最好做 一些缓解肌肉的放松动作,以保证下一组动作的完成。例如,在做完连环冲捶后,可将两臂 自然下垂,做放松抖动动作,放松臂部肌肉和肩、肘、腕关节,或用手捏、拍打、按摩胧二 头肌使肌肉放松。

        1. 训练后的放松


        训练后,应慢走几分钟,直到呼吸平稳,心率恢复正常。然后再做几组热身准备活动的 动作,使紧张的肌肉得到放松。

        或者采取其他有益方法或手段进行放松。

        第二节咏春搏击术摆桩

        咏春拳搏击对抗比赛时,可以看到从一开始,比赛者都会摆出特定的应战姿势来,并会 贯穿于比赛的始终。在咏春拳中,此种基本的应战姿势,即为咏春拳摆桩式,又称为拳桩或

         

        实战姿势等。摆粧的功用,在于提供给练习者一个正确合理的预备(应战)姿势,为在散打 搏击中灵巧地移动、有效地攻击和防守反击提供保证。

        咏春拳搏击中的摆桩式可有多种,常见的有钳阳马(图1 )、侧身马(图2 )、摊手式 (图3 >、护手式(图4 )、握拳式(图5 )、问手式(图6)等。且这些姿势均可左右运用, 并由此衍生了咏春拳搏击术挡法四门理论等。

        实际上在搏击中具体运用哪种桩式应敌格斗,练习者可在熟练掌握咏春拳的基础(三套 拳法)上,根据自身特点喜好来选择适于自身特色的摆粧式。

        为了较好地叙述或表达左右手或左右脚的动作,在接下来的咏春拳搏击术中均以侧身马 握拳式的摆桩,并且可以左右式运用(图7、图8为左右式,图9、图10为左右式侧视图)各 种攻守技法。

      • 图片1图片2

        一、離

        1•动作

        可将自己灵活有力的手脚置于前站立,以便于积极主动地发起攻势。两手握拳前后摆放 , 适宜位置。

        1. 要领


        沿水平中线确定两脚位置,前脚(右脚在前摆桩桩式,前脚即右脚)处于25° ~30°位 置,后脚处于45。~50°位置。前脚须有踢击准备,后脚踏地,脚趾抓地,脚心含空(便于 发挥踝关节效能,有利于攻防技术施展与移步迅速)。随时做好身体向任何方向运动准备= 保持两腿膝关节微微弯曲。前手伸出稍低于肩部,后手靠近前手肘部,两手紧守自身中线, 后手距身体10~11厘米于胸前。前臂、前肘实战中用来保护自身中部及右侧,后臂后肘实战 中用来保护自身中部及左侧,避免受到伤害。前手用来保护面部和小腹,后手具有与前手相 _ 同的作用。前膝微微内扣,有防小腹区域之意。头部采用摆动与摇晃来避免受到对手攻击, 欲击中移动目标,较击中静止的目标难得多。

        1. 说明


        练习摆桩时须注意,前脚的位置对身体姿势正确与否有较大影响。正确自然的摆桩或简 ^ 捷攻防动作,能减少身体能量消耗,极便于练习者随心所欲地施展浑身解数去获得胜利。

        练习者要经常对着镜子检查自己的姿势、手的位置和动作.看姿势是否正确=

        拳手摆桩的正确与否将直接或间接影响到其能否取得格斗中的主动权。认真的练习者 会在实践中发现,如果重心过于偏后或站位过宽,就会妨碍动作的速度与攻防动作的迅速完 成,并有可能给予对手可乘之机;如果两脚站位过窄,膝部僵直则难以保持自身平衡与提供 足够的力量供迅速移动等。

        实战中,练习者总是竭力寻找对手的破绽,同时练习者要尽量手脚协调地保护好自身要 害,不留给对手可乘之机。实践过程中,练习者要用心体会摆桩的正确与否对攻防技术直接 或间接的影响.应及时发现缺陷并予以弥补。

        咏春拳要求练习者练习摆桩时,身体要适度放松,尽可能避免精神、肉体紧张,并时刻 保持警觉之心,要随时准备向对手发动攻势和对对手动作做出迅速反应。精神与肉体的放松 有助于技巧淋漓尽致地发挥及较长时间保持身体能量的充足。

        练习者要将摆桩练习成为本能动作。经过长期的修习,练习者可感到自身肉体的均整轻 灵、身体内部质的流动(内劲)等,直至身心合一(敏锐洞察力与其他结合),有感即发, 修达咏春拳散打搏击的至高境界。

        1. 作用


        摆桩可使身体暴露面小,立体攻防全面兼顾,能适应现代搏击灵活多变的战术要求。

        摆粧式左右式

        1. 右方摆粧


        摆桩桩式动作需要有正确的姿势,才可使身体功能发挥最大的作用,但这必须要经过 长久练习才行。

        身体保持自然挺立姿势,一脚在前,一脚在后,两腿要屈膝,后脚脚跟要提起;同时 前脚行动一定要灵活,不要受任何物体所阻碍。还有两点要注意:整个身体一定要放松、自 然,身体的肌肉包括手和脚才可运用自如;其次是“肌肉的自由”,即不受任何紧身衣所束 缚。

        这个摆粧式是机械的、是技术性的,但必须具备最警觉才能发挥其效果。

        现在谈谈右方摆桩位置。要保持自己的重心稳定。千万不要紧张,要放松自己,随时 准备应战。左脚踏地也保持随时的灵活;右脚,随时准备侧身出击。左手握拳或摆掌提起, 保护面部左右方,是防卫的主力,左前臂保护身体的中央,左肘保护身体左方,头部自由左 右活动,右臂和右肘随时戒备,以保护面部右方。右肘保护身体右方及中部。右膝微转向左 方,以保护下体左右位置。

        1. 左方摆桩


        与右方摆桩动作相对。放松肌肉,两脚保持固定位置。

        正确的姿势大概要注意三点:①手脚必须互相配合,保护身体和头部;②尽量掩盖自己 身体的重要器官,非必要时切不可露出;③将自己的身体处于最灵活的位置,反应和动作一 定要快。

        既然有右方的摆桩位置,必定有左方的摆粧位置。其实这两个姿势一样,只不过是左右 之分而已。不论左方也好,右方也好,整个身体需要自然舒适和松弛,随时配合圆滑迅速的 动作。头部的闪避行动也要迅速,当左右两方移动时,身体要保持平衡。左肩略为翘起,随 时准备保护左方面颊。左肘保护身体中央、左肋骨及身体左方。左膝微向右,以保护下体及 两侧。左脚跟微提起,脚尖向右,以备随时踢出。右手架放在胸前,保护面部,手掌是主要 的防卫武器=右前臂保护身体中部,右肘保护身体右方。左手手掌及手背除了保护面部外, 也是最重要的攻击武器。

        三、摆桩个性化姿势

        摆桩桩式的变化差异取决于两大因素:一是搏击者本人的体形、技能、心理素质的差 异;二是搏击实战战况的不同。

        在世界各地各种武技搏击家,都有适合自己的独特风格的实战姿势。此种个人风格可以 促进搏击者把本人的体能、技能和意志品质运用到搏击中去。个人风格的摆粧粧式与基本摆

        桩桩式的不同,在于搏击者根据自身特点及实践的需要,合理地调整双手高低配置以及步型 与重心换言之,只是双手封闭或开放的区别以及高、中、低三种桩式的变化。但无论如何 变化桩式均应符合攻防两便的原则。

        四、摆桩的训练方法

        在咏春拳搏击训练和比赛中,为了始终能保持准确的姿势,充分发挥其效用,初学时必 须要重视基本摆桩粧式的训练。特别是要重视在变化的条件下保持正确摆桩桩式的训练,以 培养出巩固的动力定型和时刻保持基本摆桩粧式的习惯。

        1. 基本训练步骤



        • 掌握静止状态下正确的基本摆桩桩式姿势;

        • 在此基础上练习移动中保持基本摆粧桩式;

        • 在跑步过程中迅速摆出基本摆桩桩式;

        • 在攻击、防御以及反击过程中能保持基本摆桩桩式I


        整个训练中都要求要重视基本摆桩桩式的练习,在思想上绝对不能前松后紧或前紧后 松〇

        1. 摆粧粧式训练法



        • 摆桩桩式定桩练习

        • 首先正确理解基本摆桩桩式的要领,明确双手、双脚攻守之式与心体一致的关系。对 镜调整试做各部位正确姿势,表情自然地练习,以形成动作概念,体会肌肉(姿势)本体感 觉。

        • 在地上画“十”或“并”字图形,明确摆桩桩式的方向和位置,按正确摆桩桩式要领 做静粧练习。静站时默想动作姿势(身体放松,表情自然)或保持实战攻防联想和意志


        用2~5分钟练习。左、右摆粧桩式要互换进行练习。

        (2 )活桩练习

        • 反复进行快速解散和恢复摆桩桩式的练习:

        • 反复进行左右摆桩桩式的快速变换练习。

        • 在跑步过程中迅速摆出基本摆桩桩式。

        • 在走马步法移动和各种技能技巧训练中,始终保持(或迅速恢复)摆桩桩式,要在思 想上形成重视与自觉。


        第二章咏春搏击术步法 I

        咏春拳搏击术认为.保持静止状态下的平衡姿势是容易的,但变化与流动的咏春拳散打 搏击艺术却要求搏击者能在快速移动中,平衡自如地攻守,而由此产生的在搏击中按照一定 规律移动和变换方向的脚步方法,称之为咏春拳搏击步法。咏春拳搏击实践证明,步法沉稳 是动作平衡的根本,步法快疾是动作迅猛的保证,步法灵活是动作敏捷的基础。

        在咏春拳中,步法也称为走马或动马。

        第一节步法 J

        正确的步法可促使练习者在咏春拳搏击中保持良好的身体平衡,能够有力地发起攻击 和避免对方的进攻。步法好,便于进行任何形式的踢打。运动中的目标要比固定目标难打得 多。熟练地运用步法,可以减少被迫用手臂来格挡对方的踢打。灵活的步法动作能够避免许 多攻击,同时又做好了反攻的准备。

        除了躲闪攻击以外,借助步法还能使你迅速地接近对手摆脱闲境,并保存体力,以便发 出更有力的拳脚、一个步法不精而凶猛的拳手,是毫无用处的。因为往往在企图攻击对手之 前,自己已经筋疲力尽了。

        脚的最好位置是能够向任何方向做迅速移动,同时又能保持身体平衡,以便抵挡来自任 何角度的攻击。两脚必须始终位于身体的正下方,这样才能保证身体平衡。

        步法的好坏,对于搏击家的技巧优劣,有甚大的影响作用。

        咏春拳的步法,主要以桩马的形态形成了基础步法、直线步法和变角度步法。

        下面所述咏春拳各宗步法均以右脚在前的摆桩粧式示范,如果以左脚在前的摆桩桩式做 步法动作,则动作、方法相反。

        -、前进步

        1. 动作


        由摆桩做前进步动作,前脚先前滑约半步,在两脚一分开时,后脚随即跟上,迅速恢复 开始的摆桩桩式,并眼视前方(图1~图3)。如果是继续向前进,重复此过程即可。

        1. 要领


        要保持自身平衡和随时防御各种可能面临的意外;切忌平足(全脚掌)移动,应以前脚

      • 图片4 图片5

        死死钉在地上;做快速移动或改变方向时,前脚要自然抬起稍许:做前进步移动时, 除脚步要轻巧以外,身体重心必须置于双脚之间,除向前进步时,重心才瞬间略移向前。

        1. 说明


        前进步,亦可称为进马。是一种不影响身体平衡的前进步法^这种步法脚步移动步伐 小,前进时两脚可以不离地贴地前滑,在移动中突遭到攻击时,仍可以使自己随时采取防御 动作,同时可令自己随时确保基本的防御戒备姿

        1. 作用


        前进步可以调整缩短距离以待机进攻,这种步法的关键在于稳定、快捷,其作用可逼使 对手产生防御性的反应或诱其先攻而暴露出破绽。

        二、后退步

        1. 动作


        由摆桩做后退步动作,后脚向后移动或滑动约半步,在后脚后退时,前脚随即后退约半 步,两脚后退是瞬间完成的,完成动作后,迅速恢复开始的摆桩粧式(图4 ~图6)。

        1. 要领


        参见前进步中内容,与前进步动作相反。

        1. 说明


        后退步,亦可称为退马。是后退时的移位步法,做这种步法,后退动作两脚滑地而行, 并在步法移动中力求身体随时保持平衡。





浏览1,108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