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养生功法,旨在摄养身心,以期保健延年。用动、静功法, 在人体某些部位上,应用动作或者叩击方法,以疏通经络,流畅气 血,从而调和营卫、平秘阴阳,达保健养生之目的。人体系统,本身 必须各别协调,才能健康长寿。保健养生功法,在我国有着悠久历 史,在历史长河中,经过生理、医学和实践的发展,形成许多功法。 保健养生发展到近代,形成一种广泛用于保健强身活动的传统健 身术。
在20世纪80年代,有一次作者丁宝源到恩师韩其昌老师家中探望 问候老人家,在交谈之中,谈到是否有人学练武术,我们说有人在学 练五势梅花桩拳,但是有的人,其身体不好,大部分是有不同程度的 慢性病,不宜学练五势梅花粧拳,这样我就很难教体弱多病的朋友并 使其恢复健康。恩师韩其昌老师就把保健养生功法,传授给我们。该 功法是以防治疾病,益寿延年,致力于发挥人体潜能,适合体弱多病 者,特别是有慢性病者以及妇女和老年人锻炼之。能坚持练习,会收 到预期效果。
动作说明
在全身逐步放松的基础之上,在思想杂念排除的情况下,以及在 心平气和、心神逐步宁静的状态下,心安无躁,不用意、不用劲的一 种自然静呼吸。
(1)预备式
两脚分开,自然站立,与肩同宽,两手臂伸直放置在两大腿外 身体直立,下额微收,目视前方。动作不停,食指伸直,其余四指屈扣握紧,而拇指,紧扣压在中指的二节指骨之上,指心朝 下——正指(单指)(见图4. 136) »
(2)端
接上式,两手臂伸直缓慢由大 腿两侧向上、向前平端。单指的指心 朝上,端平(见图4.137)。动作不 停,两手臂屈肘,随即,两小臂向内 扣摆画弧形。随之扣腕,单指指向耳 部下侧和锁骨上侧(见图4.138)。 稍停。2个呼吸后,恢复预备式(见 图4. 139)。
※要领
意念两手臂如端重物。
四平八稳,足趾扣地,如树生根。
气贯丹田,自然呼吸。
抱
两手臂伸直缓慢向左、右抬起 端平,与肩齐平。动作不停,两手臂向上、向 胸部画弧,随即两手臂屈肘交叉抱于 胸前,左手臂在内,右手臂在外,随 之,食指指向肩部(见图 142)。稍 停。恢复预备式(见图4. 143)。
※要领
两手臂缓慢运动,意守丹田,呼吸沉静均匀,单指指向肩时,需扣腕。
展
两手臂缓慢向上、向前平举,拳 心朝上(见图4. 144、图4. 145),随 即,两手臂屈肘,向两耳旁旋转,两 肘向外平展(见图4. 146)。随之, 两手臂旋转,向前刺推,拳心朝下 (见图4.147),当刺推与肩平时, 两手臂缓慢向左、右展开,端平(见 图4.148)。稍停。两手臂缓慢回落 恢复预备式。
※要领
意念有仙鹤掠翅的舒展。
轻松,稍有扩胸之势。
前刺推不需用大力。
合
两手臂伸直缓慢向左、右两侧 平举,拳心朝上,与肩齐平(见图 4. 149)。稍停。动作不停,两手臂缓 慢屈肘,随即,两手臂向内旋,向胸 前内扣,其单指的指端相对,其指端 间距以5厘米为宜(见图4.150)。稍 停,两手臂缓慢回落,恢复预备式。
※要领
该式也有抱月之意。
单指相对,意念相刺之意。
(6 )插
两脚分开,以三个单脚的距离, 站成骑马蹲裆式,两手臂屈肘收抱于 腰间。稍停。右手臂缓慢向上直臂上 举右耳旁,随即,旋右手腕,使拳心 朝前。稍停。右手臂屈肘、向下、经 胸前、腹前、裆前,以单指缓慢向 地面插之。稍停。抽收右手臂,屈 肘,抱于右腰间。左手臂作插的动 作,与右手臂一样(见图4. 151、图 4,152)。
※要领
马步站稳后,稍停,再做下面 动作。
要求力达指尖。
先右后左的动作次序,几次量力。
摇
两腿开步站立,与肩同宽,随 即,两手臂伸直缓慢向前、向上举 起(见图4.153),稍停。两手臂伸 直,立于耳后,两拳心相对,向前 旋转两手臂(见图4.154),稍停。 两手臂由前向后旋转,稍停。两手 臂屈肘,从耳后向前刺推,拳心朝 下(见图4. 155),同时,上身前屈 俯,做前俯腰动作,稍停。起身,同 时,两手臂向上平举体前,随即,两 手臂屈肘相交,收抱于胸前(见图 4. 156),稍停。两手臂缓慢回落, 恢复预备式。
※要领
前俯腰的姿势对腰部保健,气沉丹田,协调柔軔,灵敏等素 质,腰是贯通上下枢纽。
脊部关节要松沉,不可用力,要猛和快,脚趾扣地。
旋转依关节之序,逐步转旋,腕旋在臂旋。
推
自然站立,两脚并立(见图4.157),两手变掌,掌心朝下,为 俯掌。稍停。两手臂屈肘,收抱于腰间(见图4.158),稍停。两手 臂缓慢向前推掌(见图4.159)。稍停。两手臂伸直缓慢下落,恢复 自然站立。
※要领
该功法为练腕臂之力。
推双掌之中,要气从丹田 呼出。
切记不可猛、快推出。
掌心缓慢用力向前推挺。该式 使手三阴,手三阳经脉得到激发。
抽
两腿开步站立,与肩同宽,同 时,两手臂向前、向上平举,其手法 为俯掌。随即,以肘关节为轴,小臂 自前向下、向内、向前上立圆绕转。 稍停。两手旋转腕,变成仰掌,掌心 朝上(见图4. 160),随即,五指微 内扣,食、中、无、小等指屈呈弧 形。随之,抓握成拳,同时,旋转手 臂,拳心朝下。稍停。两手臂屈肘, 由前向后抽拉,收抱于胸前,左拳在 左胸,右拳在右胸,同时,两脚的脚 跟提起(见图4.161),在两拳收抱 胸前之时,突然跟部跺地,同时,丹 田气呵出。稍停。两手臂缓慢回落起 式(见图4. 162)。
※要领
①掌变拳为掳手,握拳时,五指稍用扣力。
抽回两手臂,注意向后提劲。其提劲是一种提上拔高的,并有 护胸之势。
跺足跟,为了由丹田将气呵出。
缠
两腿开步站立,与肩同宽,两 手握成单指(见图4.163)。稍停。 两手臂伸直缓慢向前、向上举起, 直立于耳后旁,拳心相对。稍停。 拳心由内往外翻旋转——顺缠(见 图4. 164)。稍停。拳心由外往内翻 旋转——逆缠(见图4. 165)。稍 停。两手臂回落,恢复起式。
※要领
①手腕旋转是缠绕劲,还含有绷劲。
气沉丹田,是在采用腹式呼吸的基础上,用意识引导气感下行 義得的一种对丹田部位的刺激感。
钻
两脚开步站立,与肩同宽。 左腿缓慢向左侧迈出一步,随即重 心下降,右腿成90°屈膝支撑,左 腿微屈膝,膝部向上——左大势步 形。右手臂屈肘,右手大拇指扣住 右腰处的右肾腧穴位,其余四指抓 握住小腹。左手臂伸直,向左腿 的踝骨上方(用指测量三指), 用左手大拇指扣住三阴交穴位,其 余四指抓握小腿外侧。此时,身 体重心在右腿(见图4.166)。稍 停。左腿向前移动,变换成左弓步 形,同时,身体向左侧倾俯钻移 (见图4. 167)。稍停。左腿向后 移动,恢复原左大势步形(见图 4. 168)。缓慢起身,两手臂收落 左、右两侧,恢复起势。再做右大 势步形动作,其功法与左大势步形 一样,为左右对称功法。收式。
※要领
俗说:“人老先老腿”,此 法是锻炼腿部。
主要还有是扣压两个穴位; 扣压三阴交穴位,可起到健脾胃, 盖肝肾,调经带等功能;扣压督脉 腧穴位,可起到补肾壮阳,调经止 带,舒筋活络的作用。
两脚开步站立,与肩同宽。稍 停。两手臂屈肘缓慢举起,即两手 掌由两侧向小腹处抱拢,同时,两 足跟抬起(见图4.169)。稍停。 两手掌用轻力向小腹(丹田处)拍 打,同时,两足跟猛然踩地,又伴 随着呼气(见图4.170)。这样反复 拍打小腹部。两手臂缓慢向两侧回 落,恢复起式(见图4.171)。
※要领
拍打小腹,使内气震荡。
躁足跟呼气,是将浊气吐尽。
※注意事项
运动量,要因人、因病而 定。习者以感到轻松,呼吸自然等 为宜。
动作次数:初学者以前四式 演练为宜,由浅到深锻炼。
切记不可用强力,动作以缓慢为宜。
浏览2,367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