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的科学知识和运动技能联系,也能成为调整动作依据的反馈信息。如头右旋有利 于右臂支撑身体右旋动作,如果动作过程没有按生理规律向右转头,教练员应及时将这一 情况作为反馈信息回授给运动员,而运动员经过这种回授的反馈信息改正动作,经过练习 使这种状态反射成为反馈信息和组成部分。

其他因素:

防御反射。动作难度大,容易受伤,特别是新学动作,或者是在做某一动作时受过 伤,都容易产生胆怯心理。教练员应设法消除这种胆怯心理,如采用过渡动作、降低难度, 经过一段练习再做正式动作。同样,加强保护帮助、加强思想工作、增加运动员克服困难的 信心和勇气,也是可行的办法。

诱导式教学。动作结构、性质、生理功能特点等都相似的练习,如果前后衔接,前一 动作就对后一动作有良好的诱导作用,称之为诱导式教学。如学习双杠的前上,有利于单 杠和吊环的屈身上等。如果前后动作从表面上看非常相似,但动作主要环节的性质完全不 同(如将两种教学内容作为连续内容),则教学效果不佳。如竞走与跑步、前滚翻与鱼跃前 滚翻等。

本体感觉的强化作用。在有助力的条件下完成较难的动作,甚至使用特殊的设备 把难度较大的、速度较快的动作,分解、放慢,使运动员得到本体感觉的体验,领会动作要 点,会有利于形成运动技能。如跳高的过杆动作,可用跳箱体会过杆时的姿势等。

(4) 各种干扰。干扰信息是多种多样的,如外环境变化、新异刺激等等。这些都不利于 教学工作,特别是儿童、少年随意注意能力差,影响就更为突出,应尽可能减少这种干扰。

(5) 身体素质。运动技能的形成必须有相适应的身体素质作为基础,当身体素质不能 满足要求时,首先应加以提高,才能更有效地学习运动技能。运动技能反过来也能提高身 体素质,但因运动性质的局限性,不能全面发展素质。

人体在运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和柔韧等方面的机能能力称为 身体素质。武术与其他运动项目一样,要求运动员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它是运动员取得 优良成绩的基础。

(一)力量素质

力量是肌肉收缩时表现出来的力的物理特性。几乎所有的运动项目都是主要靠肌肉 收缩来实现的,武术运动也不例外,因此,力量在各项运动中都是重要的身体素质。

力量素质的生理学基础:肌肉力量的大小,首先决定于肌肉,其次与支配控制肌肉 活动的神经系统有密切关系。另外,整体中力量大小还取决于该动作所处的骨关节位置及 其杠杆机械效率。

(1)肌肉:

肌肉的横断面积大小。一个动作的力量大小,主要决定于某一主动肌群的力量,甚 至还与全身其他肌群的协调有关,而一个肌群是由若干块肌肉组成的。全身共有几百块肌 肉,一块肌肉由许多条肌纤维(即肌细胞)组成。肌纤维是肌肉的形态、功能的基本单位。因 此力量大小实际上与每一条肌纤维的形态、结构及功能有关。

肌纤维具有一般细胞的特征,即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三部分组成,含有各种细 胞器。但与众不同的是,在它的细胞质中存在大量的肌原纤维,肌原纤维是肌纤维发挥收 缩功能的部分。一条肌原纤维由若干个肌节串联而成,肌节中有两种微丝,即粗微丝(或称 粗肌丝)和细微丝(或称细肌丝),粗微丝由肌凝蛋白组成,细微丝由肌纤蛋白、原宁蛋白和 原肌凝蛋白组成。

早在200年前人们就发现肌肉力量增大常伴有肌纤维增粗的现象。大量的实验证实, 肌肉力量的大小与肌肉的生理横断面积有关(图2-1-2)0肌肉的生理横断面积增大,主 要是肌纤维增粗所致,一般认为训练并不能使肌纤维的数目增多。

国内外不少学者对田径、游泳、球类等项目运动员的肌纤维组成作过研究,发现运动 员的肌纤维组成具有项目特点。例如凡与供能系统能力有密切关系的周期性运动项目(如各种跑),优秀的耐力性项目运动员所测肌肉中慢肌纤维组成百分比最高,而速度性项目 曲动员慢肌纤维组成百分比最低,既需速度又需耐力的项目(如中跑、自行车),运动员肌 肉中慢肌与快肌纤维各占一半。

大量的研究发现,在进行不同肌肉工作时,肌纤维的动员亦不同。即强度大的周期性 练习主要动员快肌纤维,而强度小的周期性练习主要动员慢肌纤维。同样,不同用力程度 的力量练习也将引起快肌慢肌的不同参与,即用力程度大的力量练习主要引起快肌的参 与,而用力程度小的力量练习主要引起慢肌的参与。

从以上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快肌纤维收缩速度快,而且产生的张力也大;而慢肌纤维 收缩速度慢,产生的张力也小。所以如果一个运动员的肌肉中快肌纤维的百分比高,那么 他的肌肉力量也大。

肌肉的初长度。肌肉收缩产生的最大力量或张力还与它的初长度有关。所谓肌肉的 初长度是指肌肉在收缩前的长度,在一定范围内肌肉初长度愈长,肌肉收缩的力量愈大 (图2-1 - 3)。一般认为,当肌肉初长度增加10%〜20%时,它收缩产生的力量最大;如肌 肉长度增加超过20%时,它收缩产生 的力量将下降

肌肉的化学组成。肌肉内有大 量与其收缩直接相关的化学成分,这 些成分发生变化将影响肌肉收缩力 量。如组成肌原纤维的肌凝蛋白、肌 纤蛋白等收缩成分增加,肌肉力量就 张 增加。肌凝蛋白横桥的ATP酶活性 力 高,有利于肌肉收缩时的快速分解。 (kg

ATP提供能量,亦可使力量增加。一 些离子的浓度影响肌肉的兴奋收缩 过程,如钠、钾离子浓度影响神经肌 肉的兴奋性,若神经肌肉的兴奋性降 低,肌力亦将下降。钙离子是肌肉的 兴奋收缩耦联因子,直接参与肌肉收 缩过程,细胞外液钙离子浓度增加,可使肌力增加。

(2)神经调节:运动实践中经常可以看到,许多举重运动员的体重并未增加,但举重成 绩不断提高。还有人发现受试者经过一天训练之后,肌力就可增大29. 2%0表明肌肉力量 除和肌肉体积大小有关外,还与神经调节有密切关系。

神经调节是人体最主要的调节方式。中枢神经通过传入神经纤维接受内、外感受器受 到刺激后传来的冲动,再经传出神经纤维,把在中枢神经参与下产生的冲动传给骨骼肌、 内脏、腺体等效应器,做出各种相应的反应。反射是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方式。

运动中枢功能。运动单位是指由一个«运动神经元及由它支配的所有骨骼肌纤维 组成的肌肉兴奋收缩的基本功能单位。长期的力量训练可使大脑皮层相应运动中枢功能 得到改善。在运动时大脑皮层能产生强而集中的兴奋冲动,使肌肉中每一个运动单位发生最大的紧张性变化和动员更多的运动单位进行活动。参加同步收缩的运动单位越多,每一 个运动单位能发生更大的紧张,肌肉收缩时的力量越大。

支配各肌群的神经中枢间的协调能力。经过长期的力量训练,由于支配各肌群的神 经中枢能准确而及时地产生兴奋或抑制过程,使动作更加协调,所以在做动作时,肌肉该 收缩的收缩,该放松的放松。主动肌和协同肌、对抗肌、支持肌之间的相互关系高度协调统 一,特别是对抗肌放松能力得到加强,因此肌肉力量明显增加。

骨杠杆的机械效率:在整体中某一动作的力量大小除与上述因素有关外,还与肌 肉收缩时骨关节所处的位置及其骨杠杆的机械效率有关。

力量素质的训练原则:

超负荷原则。负荷是决定力量发展的主要因素。所谓超负荷是指负荷超过平常遇 到的阻力,对抗最大或接近最大的阻力练习。使用超负荷练习,可使肌肉最大限度收缩,从 而刺激肌肉产生相应的生理适应,导致肌肉力量增加,故能有效地发展肌肉的力量。如果 只是用来对抗平常遇到的阻力练习,即低负荷时,肌肉的力量只能保持在原有水平而不能 增加。

渐增阻力原则。在负重训练的进程中,肌肉由于超负荷而使力量增加。但最初的负 荷(阻力)训练到某阶段时,由于力量的增加,原来的超负荷则变成了低负荷,这时,如果采 用最初的负荷训练就不能使力量继续增加了。因此,应根据运动员力量素质水平的提高不 断调整训练计划,逐渐提高运动负荷。但负荷的提高必须循序渐进,因为身体各个器官、组 织发育是长期而缓慢的,而且肌肉对负荷的生理适应也有个过程。

 

浏览400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