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拳历史悠久,是中国宝贵文化遗产武术中的传统名拳 之一。它以动作朴实、劲力精巧、体用兼备、内涵丰富等特点 深受人们喜爱。考察形意拳的形成过程,我们看到,形意拳之 所以形成今天这种技道并重、内外兼修、流派繁多、卓立于武 术界的独特风貌,正是得力于中国传统文化这块肥沃土壤的滋 润与哺育。它不仅是中华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而且由于历代 形意拳师的辛勤耕耘,形意拳又大大丰富与发展了中国传统文 化,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为此,特 对中国传统文化对形意拳的影响作一粗浅探索。
1.阴阳五行学说是形意拳理的哲学基础
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文化的内核与哲学思辩基础,它贯穿 于中国传统医学、气功学、宗教学、人文科学、建筑学、文学、 339
艺术学、武术,乃至带有迷信色彩的堪舆(风水学)、占卜、星 相、手相等各个领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高度概括性的 学说,成为中国哲学的理论基础。
①形意拳与阴阳八卦的思维模式
思维是人乃至人类不可缺少的重要特征之一。一个人有一 个人的思维特点,一个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也会形成一个 民族的思维特点。这在心理学中,又称为思维定势。思维定势 一旦形成,便难以打破,在行为上表现为自觉不自觉地受其影 响。阴阳八卦思维作为中国特有的思维定势,形意拳难免受其 影响。
阴阳八卦最早见于《周易》:“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 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建两仪即指阴阳两个对立的辩证统一范畴. 《庄子》说:“易以道阴阳",是对整部《周易》体系的深刻洞察。 形意拳运用这一理论,辩证地使用阴阳之道,在上下、左右、前 后、进退、动静、内外、刚柔、缓急、轻重、德力等关系的处 理上无不以阴阳关系为指导,从而避免了盲目性。例如,在动 静关系上,《拳经》云“静为本体,动为作用,是体用一源也”。 《形意拳谱•两仪歌》中也说:“两仪者,拳中鹰熊之势,防守 进取往来之理也。吾人具有四体百骸,伸之而为阳(鹰势),缩 之而为阴(熊势),故曰阴阳暗合也。前人见有鹰熊竞志,取法 为拳,防守像熊,进取像鹰,越此二势,其拳失真。名为形意 者,象其形而思其意也。” “阴阳——看阴而却有阳,看阳而却 有阴,天地阴阳合能下雨.拳术阴阳相合才能打人,成其一块 皆为阴阳之气也。”这些只是对拳术中阴阳的初步理解。对于阴 阳关系,有人概括为十大规律,即阴差阳错、阴腐阳焦、阴刑 阳德、阴阳互根、阴消阳息、扶阳抑阴、阴降阳升、阴争阳扰、 阴厌阳移与阴和阳合等。这些规律对形意拳家来说,具有重大 指导意义。比如阴刑阳德,启发人们武术的技击应用,要以德 行为前提,辅以技击。从而表现为练功目的在于防身、打抱不 平,为社会、为人民除害,而不是惹是生非、欺弱凌强。这样 使德与力这一对立统一体得到恰当的处理。
形意拳在对人体的理解上也是辩证的。它认为人体上部为 阳,与天相合;下部为阴,与地相合。外部为阳,内部为阴,左 边为阳,右部为阴;形为阳,神为阴。阳济阴,阴润阳。长期 锻炼形意拳,使人体上下协调、内外结合、形神兼备,身体素 质大大增强,心理素质也有所改变。
此外,形意拳也讲究八卦应用与理论研究。从本质上讲,八 卦所体现的四正与四维的对称正是源于对阴阳理论的辩证理 解,如形意拳与八卦掌通用的最佳习练法“飞九宫”就是如此。 由于其中机理较为复杂,并且多人详述,这里不再赘述。
②五行学说与形意拳
五行学说是中国传统哲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它认为世界万 物由五种基本要素构成,即水、木、金、火、土等。《尚书-洪 范篇》最早概括了五行特征:“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 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 土爰稼稿。”
在五行理论中,五行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这种关系,传 统地称之为“相生相克
五行相生是: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五行相克是: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这种关系,也可图示如下:
“五拳”是形意拳的基本套路,它的设计正是源于五行生克 理论。五拳,即劈拳、钻拳、崩拳、炮拳、横拳等,也是相生 相克的。请看下面歌诀:
劈拳似斧性属金,生钻克崩妙绝伦。
润肺通鼻气须圆,起钻落翻劲要拧。
崩拳属木似箭穿,生炮克横紧连环,
舒肝明目腰蓄力,前跃后蹬是关键。
炮拳似炮性属火,生横克劈妙无双,
斜行架冲顾兼打,磨胫跃步往前闯O
横拳似弹性属土,生劈克钻用自如。
起横落顺不露横,搭手能打又能顺。
钻拳属水似闪电,生崩克炮顺势变。
起钻如铿借腰力,周身完整气在先。
从上可得五拳之生克规律为:
相生: 劈生钻、钻生崩、崩生炮、炮生横、横生劈:
相克: 劈克崩、崩克横、横克钻、钻克炮、炮克劈。
见下图
(注: 表相生, 表相克)
明了这些理论,在练习五拳时,要按其相生顺序习练。在 实战技击时,要选相克动作,分清来之拳术是“克我”之拳还 是“我克”之拳,以便灵活应付与随之改变招术,从而达到保 护、自卫与克敌制胜的目的。
从健身上说,形意拳可以被认为是人体的塑造与再塑造的 艺术.这种艺术须符合人体生理与心理发展规律,因而它汲取 了中医学与气功学的精华。比如,意拳站桩功是形意拳基本功, 而现在已被广泛普及与应用,并被专门作为健身医疗的气功。实 践也证明了,长期练习形意拳可强身健体,对于增强体质、防 治慢性病具有很好的辅助治疗作用。拳术与中医学、气功学的 结合,使拳理更加完备,实用性更强。比如形意拳中的点穴功 夫,不仅需练硬气功,而且要以子午流注气血循环理论、灵龟 八法等为基础,选择相应穴位。这种现象,反映了拳术与中医、 气功的双向渗透格局。武家常说的“武医同源”、“练武先学 医"正是这个意思。
由上可见,阴阳五行学说是形意拳套路谖计、技术演练、人 体认识的共同理论基础。它促进了拳理的完善与成熟,也为形 意拳变化莫测的技术与手法提供了前提。
武术与中医的双向渗透一览表
五 | 行 | 水 | 木 | 火 | ± | 金 |
五 | 拳 | 钻 | ■ I * 朋 | 炮 | 横 | 劈 |
五 | 脏 | 肾 | 肝 | 心 | 脾 | 肺 |
五 | 窍 | 耳 | 目 | 舌 | / | 鼻 |
浏览43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