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的来源:大脑皮层各有关部位是通过下述程序来控制和实现随意肌肉运动 的。第一,形成随意运动的思维起源;第二,确定完成整套随意运动所必需的运动程序;第 三,控制肌肉活动的本身。

随意运动的思维起源有赖于信息的输入,引起形成和再现运动技能的信息来自体内 和体外两个方面。

体外的信息主要来自于 教练员传输的信息,如讲解、 示范、口令以及其他一些外 部感受信息,运动员通过感受 和分析综合形成动作概念。

另一种信息是来自人体 内部,它同样可以引起运动动 作的再现。如一个运动员学会 了某一个动作,他可以在没有 任何外来信息的作用下复现 该动作。这种内部信息是来自 大脑皮层的记忆贮存区域, 即皮层的一般解释区(图2- l-l)o 一般解释区是躯体感 觉、视觉和听觉的汇合区,具 体位置在大脑皮层颛叶后上 方和角回前方,是额叶、顶叶、枕叶汇聚之处。它具有对各种不同性质感觉体验的分析能 力,所以也称之为神智区或知识区。信号先贮存在这里,然后再转移到脑的运动部位以控 制具体运动动作Q

(2) 记忆痕迹与运动构型的形成:从控制论观点看,运动技能的形成,是在大脑皮层感 觉区或运动区,形成感觉记忆痕迹或技巧运动功能构型。当再现运动技能时,大脑皮层就 根据来自体内外的输入信息,引出一定的记忆痕迹或运动构型,运动控制系统即自动地 “跟随”该痕迹或构型而活动。

感觉记忆痕迹对运动的控制:形成运动技能过程,主要是在感觉区和一般解释区产 生对运动动作效应的体验,并记录下各种运动动作形式的记忆,称为运动动作的感觉记忆 痕迹。这种记忆痕迹的形成是以长期记忆的生理功能为基础的。当需要做某种运动技能 (亦即有目的的动作)时,有关的痕迹被引出而与运动皮层相联系,激动脑的运动系统,以 便再现记忆痕迹中所记下的感觉痕迹形式。

技巧运动功能构型的建立:许多技巧性运动,如打字,从实用的角度说,必须进行得 很快才行。许多运动动作亦是如此。此时,由于动作进行得如此之快,以致躯体感觉信号来 不及传递到感觉皮层或运动皮层以控制这些动作。据认为,控制这些快速的协调性肌肉运 动的构型是在运动系统本身建立起来的。它可能包括主运动皮层(中央前回)、运动前区皮 层、基底神经节或小脑在内的复杂环路。要建立起这样一种运动形式,必须通过连续多次 进行同样的技巧动作。以致最后在皮层运动区也像感觉区那样记下该动作的痕迹,这一运 动痕迹可使固定的一组肌肉按照特定的运动程序来实现某一技巧动作。所以,这种痕迹就 被称为技巧运动功能构型。它主要与运动区有关。通过训练和实践,皮层运动区最终可以 建立起几百个不同的协调性运动的构型,而这些构型每一次可有一个被用于不变的活动 程序中,从而可以完成几千种复杂的动作。

(3) 感觉反馈的作用:在形成和再现运动技能中,来自本体感受器、视觉感受器等的运 动反馈信息,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形成感觉“记忆痕迹”构型中,来自参与该运动的肌群中 本体感受器的反馈信息及时地将实际运动的瞬时情况连续反映到皮层感觉区(亦可直接 到达运动皮层),并与痕迹进行比较,如果两者不相符合,其差别(叫做“误差”)传至运动皮 层后,便可能引起另外的运动信号,后者可以自动地兴奋适当的肌肉,从而不断调整、矫正 运动动作,使运动技能逐渐趋于完善或准确地再现所需的运动技能。但在“技巧运动功能 构型”这类运动动作中,由于动作进行得非常迅速,以至于感觉反馈信号没有足够的时间 来控制,即此时已脱离反馈信息的控制。但即使如此,感觉系统仍然决定了该动作是否能 准确进行。这一决定是以以往的回顾而不是以正在进行的动作为依据的。如果运动形式不 够准确,则原来是感觉系统的信息便可能帮助校正下一次要完成的动作。在体育教学和训 练中,强调运动员回忆动作的目的也就在于此。即这种自我反馈信息可成为下一次练习的 校正依据。

运动条件反射:前苏联运动生理学派以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学说为基础,认 为随意运动的生理机制是运动条件反射暂时性神经联系,而学习和掌握运动技能,其本质 就是建立运动条件反射的过程。

运动技能与一般简单的运动条件反射不同,它是在本能和简单的运动性条件反射的 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更复杂的条件反射。故由其生理学本质看,运动技能是复杂的、连锁的、 本体感受性的运动条件反射。因此,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也就是建立复杂的、连锁的、本 体感受性的运动条件反射过程。

之所以把运动技能看成是复杂的条件反射,是因为这种运动条件反射是一连串复杂 动作的综合,参与活动的中枢很多,如运动中枢、各种感觉中枢等,而且其功能也是复杂 的。例如,运动中枢在运动技能形成过程中对肌肉的调节就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以跳 高为例,本体感受器感知肌肉和关节的活动情况,视觉感知横杆的高度和距离,听觉感知 步伐的节奏,触觉感知地面的硬度,位觉感知身体在空中的位置和身体翻转情况。这些感 觉刺激按照一定时间在大脑皮层有关中枢中顺序出现,有兴奋,有抑制,有时同时出现,有 时又前后交替。在反复练习过程中,逐步在大脑皮层中形成一套按时间间隔顺序出现的、 定型化的、巩固的暂时神经联系,称为运动动力定型。

所有运动技能都是成套的动作,动作之间有如连续的链条,前一个动作是后一个动作 的刺激信号,使整套运动技能形成一连串的前呼后应的条件反射。所以,运动技能是连锁 性的运动条件反射。

在形成运动条件反射过程中,来自肌肉及关节的本体感受性传入冲动起着极为重要 的作用。没有这种传入冲动,条件刺激得不到强化,运动条件反射不能建立,运动技能不可 能形成。所以运动技能又是本体感受性的条件反射。

(二)运动技能形成的阶段、主要生理学过程和教学方法

运动技能从开始学习到形成熟练技巧,整个过程可分为四个时相,各个时相并不能 严格分开,而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交错的,是一个统一完整的过程。

泛化过程:根据大脑皮层神经过程的活动规律,认识总是由感性到理性,由外部表 象到内在规律的深入理解。学习开始,运动员对教练员输出的信息和自己的实践,不容易 形成完整正确的概念。此时由新的练习引起的一系列新异刺激,经感觉系统传入皮层各有 关中枢,使有关中枢的有关神经元兴奋。因分析功能尚不精确,也就是皮层内抑制过程尚 未建立起来,皮层中兴奋和抑制过程都依照皮层本身运动规律趋向于扩散。具体表现为动 作僵硬、不协调、不准确、出现多余动作,能量消耗多而有效动作少,动作时机掌握不准、节 奏紊乱。

应通过精确、形象的讲解、示范和运动员的实践体会,使运动员建立正确动作概念。过 强、过弱的刺激都容易引起泛化现象,不利于运动技能的形成。应注意动作主要环节,不要 在细节上多花费精力,以取得重点突破的效果。

分化过程:分化是指时间、空间上的区分。随着学习的深入,运动技能逐步改进,大 脑皮层运动区的兴奋、抑制过程在时间、空间上的分化都日趋完善和精确。由于内抑制的 完善,不该收缩的肌肉放松了,多余动作消除了,动作的时机、节奏也逐渐符合要求,前后 动作连贯准确,基本上学会了动作,初步形成了运动动力定型。但此时还不够稳定,在新异 或强烈刺激的干扰下,又易遭到破坏,多余动作、不协调甚至错误动作又会出现。

这一过程应加强对动作细节要求,多进行动作的分析和思考,纠正整套动作中不合理 和不正确部分。

巩固过程:通过反复练习,运动动力定型更趋巩固,皮层运动区内兴奋与抑制过程 不论在空间和时间上都更精确、协调、省力,运动细节也正确无误,某些环节可以在脱离意 识控制下完成,即初步形成了自动化,在不利条件下运动形式也不致遭到破坏。植物性神 经功能与躯体性神经功能协调配合,已成为整个运动技能的组成部分。

浏览1,379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