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作说明
预备势:直立抱拳。两脚并拢直立,两手握拳屈肘抱于腰侧。拳心向上,两肩后展,下 腭微收,头向左转,眼看左方(图267)。
(一)抡臂砸拳
左脚向左跨一步,同时上体右转90度,左拳变掌向右前下方伸出,掌心向下,眼看 左掌(图268)。
上动不停,向左后方转体180度,同时左臂向上、向左、向下绕环至甑高时屈肘外 旋,使掌心向上置于腹前。右臂向后、向上抡起下砸,以拳背砸击左掌心作响,同时右腿屈 膝提起,在砸拳的同时下跺震脚成并步半蹲,上体稍前倾,眼看前下方(图269)。
要点:转体、抡臂要协调,砸拳与震脚要同时完成。
(二) 望月平衡
右脚后撤一步,同时右拳变掌,两手左右分开上摆。左手在头左斜上方抖腕亮掌,右手 至侧平举部位抖腕成立掌,同时左腿后举,脚底朝上,头向右转,眼看右掌(图270)。
要点:抖腕、转头、提腿动作要同时。
(三) 跃步冲拳
上体左转前倾,左腿向前提起,同时左手向左下摆至体后,右手以掌背向左下后摆 至左膝外侧,掌心均向里,眼看左下方(图271 )
左脚向前落步,随即猛蹬地向前跃出,同时右腿屈膝向前上提。两臂向前上绕环摆 动,眼看左掌(图272)。
弹腿冲拳
重心移至左腿,右腿屈膝提起前弹,同时右拳收抱于腰侧,左拳向前冲出,拳心向下, 眼平视前方(图275)。
要点:弹腿与冲拳同时,弹踢时力达脚尖。
(五) 马步横打
右脚向前落步,脚尖内扣,左拳收抱于腰侧,右拳内旋向右后伸直,在向左转体90度 成马步的同时,向前平摆横打,眼看右拳(图276)
要点:横打与转体动作要协调一致。
(六) 并步搂手
右脚向左脚并拢下蹲,右拳变掌向右小腿外侧下搂,随即变勾手后摆停于体侧后方,勾 尖向上,眼看右方
要点:并步与搂手要同时进行,上体微前倾。
(七) 弓步推掌
向左转体90度,左脚上前一步成左弓步,同时右勾手变拳收抱于腰侧,左拳变掌向前 推出,掌心向前,眼看左掌(图278)
要点:转身、上步与推掌的动作要协调。
(八) 搂手勾踢
右拳变掌经后下直臂向上、向前绕环落于左腕上交叉,眼看双掌(图279)。
上动不停,重心前移,两臂迅速向下后摆掌搂手至体侧后,反臂成勾手,勾尖向上。 同时右脚尖上勾,向左斜前方擦地踢出,身体随之半面向左转,眼看左前方(图280)。
要点:两腕交叉和分掌搂手的动作要连贯,勾踢时力达脚腕。
(一)弓步冲拳
左脚向左上一步,左拳在腰侧由前向左划弧格打,拳的路线不超过头部不低于肩,拳眼 朝后,收至腰间;右腿蹬直左腿屈膝成左弓步,右掌变拳由上向右下绕臂至右腰侧,拳心朝 上,向前冲出,与肩平,臂将伸直时拳心朝下,眼看冲拳方向(图342)。
要点:左拳格打、右拳冲出、后腿蹬直,要同时进行,发力要一致。冲拳时要顺肩转 腰,弓步后脚跟不能离地。
(二) 蹬腿冲拳
右腿屈膝提起,脚尖勾起朝上,猛力向前蹬出,腿蹬直,脚与腰平;同时右拳收至腰 侧,左拳向前冲出,拳心向下,拳与肩平,眼看前方(图343)。
要点:支撑腿要控制好重心,保持平衡。蹬脚时,力点达于脚跟。
(三) 顺弓步冲拳
右脚向前落步屈膝,左腿迅速蹬直,成右弓步,同时左拳收至腰侧,右拳利用上体左 转,左腿蹬直的力量向前冲出,拳心朝下,眼看右拳前方(图344)。
(四) 并步砸拳
左脚略向左转,左腿屈膝,重心移至左腿上,右腿收至左腿侧并向下震脚成并步半蹲 势;同时,左掌移至小腹前,手心朝上,右拳向头上举起,手背朝下砸左掌,眼看右拳。
要点:震脚时全脚掌着地,与砸拳同时击响。并步半蹲要保持挺胸直腰姿势
马步上架冲拳
双腿用力蹬地跳起,上体右转,右臂由下往右上架起,左拳抱至腰侧(图346)
上动不停。身体转至180度,左、右脚迅速分开落地成马步;同时,左拳由腰侧随 转腰力量向前冲出,眼看冲拳方向。右臂稍屈肘架于右肩上方,拳心朝上(图347)。
要点:马步的两大腿要坐平、脚尖里扣、两膝微里合、上体要挺胸、塌腰,不要端肩。
(六) 上步弓步推掌
重心移左腿上,右腿向左脚前方上步,左腿蹬直成右弓步;左拳收至腰侧,右拳变掌由 右后经腰侧向前推出,眼看推掌方向
弓步双摆掌
上体左后转同时两脚随着迅速左后转,左膝屈,右腿蹬直,成左弓步;左拳在身前往右 伸至右肩处变掌,与右掌一起从右向上、向左弧行绕臂至左侧方成侧立掌,左掌直臂平举, 右臂屈肘使掌心靠近左肘,两掌指均朝上,眼看摆掌方向(图349)。
要点:摆掌时肩要放松,两脚碾地转时要用腰转的力量。摆掌、转体要同时进行和完 成。
(八) 弓步勾手撩掌
左腿全蹲、右腿伸直成仆步,上体随之右转俯身;同时左掌内转,反臂成勾手,勾 尖朝上略高于肩,左臂伸直;右掌外翻,手心朝外,拇指朝下,从体前向右脚处横搂;眼看 右掌(图350)。
上动不停。右掌继续向身后搂去,至身后反臂成勾手,勾尖朝上;同时右腿屈膝, 左腿蹬直成右弓步,左勾手变掌,手心朝下,以掌心为力点,从后向下,向前撩起臂伸直, 成仰掌前举略低于肩,眼看左掌(图351)。
要点:仆步时臀部尽量接近全蹲的小腿,上体要挺胸,塌腰。
(十)弓步上架推掌
左脚向前落步屈膝,右腿蹬直成左弓步;同时右掌向外翻转,右臂举至头上方,掌心朝 上架起,左拳变掌由腰侧向前推出,掌指朝上,眼看推掌方向(图353)
第二段
(一)转身盖掌弓步冲拳
向右后转体,重心移至左腿上,迅速抬右腿回收至左腿右前震脚,同时左腿屈膝提 起,左脚内侧靠于右膝内侧,右腿半蹲;同时右掌从上向右向下收至腰侧抱拳,左掌从左向 上向右直臂摆动下压至体前与肩平,掌心朝下,掌指朝右,眼看前方(图354)。
上动不停。左脚向前落步屈膝,右腿蹬直成左弓步;同时,右拳向前擦左掌背冲出, 拳心朝下,左臂屈肘,左掌背贴于右上臂下侧,掌心朝下,眼看冲拳方向
提膝挑掌
左掌由前向下按在右腕上,右拳同时变掌、屈肘与左掌交叉,眼看两掌。接着右掌从身 前向下向后直臂绕行至与肩平,抖腕挑掌,左掌则同时从身前向下向前直臂举起与肩平挑 掌,两掌指均向上;左腿用力向后提膝蹬起,重心移至右支撑腿上,眼看左掌前方(图 370)
(三) 击步腾空飞脚
左脚向前落步,重心前移,左腿微屈,左掌向上向后屈肘绕至右胸前;同时右掌向 上向前绕至左胸前;左脚蹬地向前跳起,腾空时右脚即向左脚击碰,交叉在胸前的两臂同时 向下摆,左掌由下直臂向前上摆出至与肩平,掌指向前,右掌由下向后摆出至与肩平,掌指 向后,眼看左掌前方
仆步穿手亮掌
左脚落地,上体左转,右脚在右侧落地,右腿蹬直,左腿屈膝成左弓步;同时左掌 收至腰侧抱拳,右掌随身、体左摆从右向左横击,掌心朝上,眼看右掌(图375)。
上动不停。左腿蹬直,右腿屈膝成右弓步,上体侧身右倒;左拳变掌顺右臂向左上 穿出,掌心朝上,右臂在胸前屈肘向下向右绕行,眼看右掌(图376)。
上动不停。右腿屈膝全蹲,左腿伸宜成仆步;左掌同时向下向身后反臂屈腕成勾手, 勾尖朝上,右掌从下向上绕行,至右上方抖腕亮掌,掌心朝上,眼平看左方
“简化太极拳”又称二十四式太极掌,是20世纪50年代国家体委为适应广大群众活动 编写出版的太极拳普及套路,是按照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原则,简便易行地对已在群众中 流行的太极拳进行改编、整理而成的。它改变了过去那种先难后易的锻炼顺序,去掉了原有 套路中过多的重复姿势动作,集中了原套路的主要结构和技术内容,便于群众掌握,易学易 懂。这套拳共分八个组,包括“起势”、“收势”共二十四个姿势动作。练习者可连贯演练, 也可以选择单式或分组练习。
“简化太极拳”适用于中专、普通高校体育健身内容,特别在体育院系中是教学的主要 内容之一。特别在第11届亚运会开幕式上,1400名中日两国运动员的简化太极拳表演,引 起了亿万人的注目,激起了人们投身于太极拳运动的极大热情,成为了我国全民健身计划及 国外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中,选择最多的项目之一。
(一)起势
身体自然直立,两脚开立,与肩同宽,脚尖向前;两臂自然下垂,两手放在大腿外 侧;眼向前平看(图406)。
要点:头颈正直,下颌微向后收,不要故意挺胸或收腹。精神要集中。起势由立正姿 势开始,然后左脚向左分开,成开立步。
两臂慢慢向前平举,两手高与肩平,与肩同宽,手心向下(图407、图408)。
上体保持正直,两腿屈膝下蹲;同时两掌轻轻下按,两肘下垂与两膝相对;眼平看 前方(图409)。
要点:两肩下沉,两肘松垂,手指自然微屈。屈膝松腰,臀部不可凸出,身体重心落于 两腿
武术专项素质、基本
技术测试要求和武术套路
评分标准与方法
武术专项素质、基本技术测试和套路的考核评分,是检验学武者学习效果的手段。由于 武术技术的测试要求、竞赛评分标准不像田径技术考核那样客观。武术主要凭教师(裁判) 的主观判断评分,因此很不准确。这就要求教师不但精通业务,而且要严肃、认真、公正、 准确,尽量减少误差。
学武者通过掌握技术考核方法,可自测或互测,以便了解自己掌握各项技术的情况,从 而使自己更加自觉刻苦地锻炼,不断纠正错误,进一步提高武术水平。
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武术竞赛规则》精神,本书采取了一些新的考核方法和评分标 准。
第一节武术专项素质和基本技术测试要求
学习武术首先接触的是武术基本功(武术专项素质和基本技术),拳谚“练拳不练功, 到老一场空”,充分说明基本功的重要性。基本功中的手型、步型、平衡等内容可以放在套 路中进行考核,这里提出几项具有代表性的基本功作为考核的重点。
第二节武术套路评分标准与方法
武术套路的技术考核,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及按照《武术竞赛规则》的评分标准评定成 绩。武术套路比赛的最高得分为10分,评分和扣分标准如下。
—、动作规格的分值为6分
凡手型、步型、手法、步法、身法、腿法、跳跃、平衡和各种器械的方法,与规格要求 轻微不符者,每出现一次扣0.05分;与规格要求显著不符者,每出现一次扣0.1分;与规 格要求严重不符者,每出现一次扣0.2分。剑指出现的次数以定势为准,扣分均为一次总 和,最多扣0.2分。一个动作出现多种错误时,最多扣分不得超过0.2分。凡握刀持剑和 刀、剑运行时,刀刃、剑刃触及身体,均按动作规格分值予以扣分;刀、剑运行不分者,按 器械方法不明予以扣分。
二、劲力、协调的分值为2分
凡劲力充足,用力顺达,力点准确,手眼身法协调(器械项目还需身械协调),动作干 净利落者,给予满分。凡与要求轻微不符者,扣0.1-0.5分;显著不符者,扣0.6—1分; . 294 .
严重不符者扣11一2分。
三、 精神、节奏、风格、内容、结构、布局的分值为2分
凡精神饱满,节奏分明,风格突出,内容充实,结构合理,变化多样,布局匀称者,给 予满分。凡与要求轻微不符者,扣0.1-0.5分;显著不符者,扣0.6-1分;严重不符者, 扣1.1—2分。
四、 其他错误的扣分标准
没有完成套路,中途退场者,不予评分。
遗忘。考试中每出现一次遗忘现象,根据不同程度扣1—0.3分。
失去平衡。在考试中每出现二次明显失衡或附加支撑,扣1—0.3分;一个动作连 续出现失衡或加支撑,扣0.4分;每出现一次倒地扣0.5分。
重做。学生因遗忘、失误、损伤、器械损坏等造成中断者,应说明情况,可申请重 做一次,但必须扣除1分。初学者武术基础较薄弱,在套路演练过程中,几乎每个动作都会 出现与规格要求不符的现象。如果严格按照规则考核,及格率将是很低的。因此,根据学生 实际情况和规则精神,可制定出以下评分标准。最高得分为100分。
手型、步型的分值为20分。
手法、步法、器械方法的分值为20分。
跳跃、平衡的分值为20分。
劲力、协调、节奏的分值为20分。
眼法、身法、风格、特点的分值为20分。在以上五项中,凡动作与规格要求轻微不 符者,每出现一次扣1—2分,但扣分总和在每一项中不得超过4分;凡动作与规格要求显 著不符者扣1-4分,但扣分总和在每一项中不得超过10分;凡动作与规格要求严重不符 者,每出现一次扣4.1—5分,但扣分总和在每一项中不得超过10分。
将上述五项得分之和减去错误动作的扣分,即为套路成绩。
武术套路考核成绩表
成、项目 |
手型、 步型 (20 分) |
手法、步 法、器械 方法 (20 分) |
跳跃、平
衡(20分) |
劲力、协
调、节奏
(20 分) |
眼法、身 法、风格、 特点 (20 分) |
总分 |
备注 |
A |
|
|
|
|
|
|
|
B |
|
|
|
|
|
|
|
C |
|
|
|
|
|
|
|
D |
|
|
|
|
|
|
|
第三节武术成绩计算方法
武术成绩由项目考核内容评定,包括:理论成绩,满分为100分(含结业理论考试、随 堂理论测验、期中理论测验、作业、考勤分等成绩);技术成绩,满分100分(结业技术考 试、随堂技术考查、期中技术考查、考勤分等成绩)。
理论、技术不能平均,若其中一项不及格,即为武术成绩不及格。补考时只需补考结业 考中不及格的那一项。
附录一:全国体育院校招生武术
专项技术测验项 目 评分标准与办法
(-)专项总分计算方法:
武术专项总分按40分计算,其中专项素质占70%,共28分,套路占30%,共12分。 考生的专项素质和套路得分总和即为武术专项总分。
(二)测试项目:
- 专项素质
握杆转肩仆步抡拍;竖劈 正压腿正踢腿腾空飞脚套路
拳术一套(任选),不少于1分钟;
器械一套(任选),不少于1分钟。
(=)测验方法:
- 专项素质按评分表顺序及评分标准,逐项进行。
- 拳术和器械套路按现场发挥情况,采取5级分制评分。
(四)评分标准及要求:
武术套路评分表
类别 |
顺序 |
名称 |
要求 |
标准 |
分值 |
满分 |
套路(定性)12分 |
一 |
拳术 (不少于1分钟) |
姿势正确、方法清楚, 动作协调,劲力顺达, 精神贯注,节奏分明, 内容充实,特点突出。 |
优秀 良好 中
及格 不及格 |
分分分分分一 6 5 4 3 2 |
6分 |
二 |
器械 (不少于1分钟) |
姿势正确,方法清楚, 身械协调,力点准确, 精神贯注,节奏分明, 内容充实,特点突出。 |
秀好格格 中及 优良及不 |
一分分分分分一 6 5 4 3 2 |
6分 |
武术专项素质评分表
类别 |
顺序 |
名称 |
要求 |
标准 |
分值 |
满分 |
专项素质(定量)28分 |
1 |
握杆 转肩 |
两手对握(虎口均向内),两臂 伸直,以肩为轴。同时由前向 后转到体后再返回体前,转动 时两手不得松动。 |
双手握距同肩宽 超过肩宽10厘米 超过肩宽15厘米 超过肩宽20厘米 |
4分 3分 2分 1分 |
4分 |
2 |
仆步 抡拍 |
左仆步拍地预备式,以腰带臂, 向上抡臂要贴近耳,下抡要贴近 腿。右仆步抡拍时眼随右手,左 抡拍随左手,每击拍地面为]次。 |
9次
10秒 7次
5次 |
3分
2分
1分 |
3分 |
3 |
竖劈叉 (左、右) |
两腿伸直,前后劈开成直线, 臀部和两腿之内侧贴地 |
臀部与地面能贴紧
相距10厘米
相距20厘米 |
左前右前 3分3分 2分2分 1分1分 |
6分 |
4 |
正压腿 佐、右) |
面对肋木或一定高度的物体, 并步站立,一腿架起脚尖勾紧, 两腿伸直,立腰收髓,前额触 脚尖。 |
触及脚尖
相距10厘米
相距20厘米 |
左右 3分3分 2分2分
1分1分 |
6分 |
5 |
正踢腿 (左、右) |
两腿伸直,一脚脚尖勾起向前 额处猛踢。 |
14次
10秒 12次
10次 |
左右 3分3分 2分2分
1分1分 |
6分 |
6 |
腾空
飞脚 |
摆动腿高提,起跳腿上摆伸直, 脚面绷平,脚高过肩。击手和 拍脚要连续、快速、准确、响 亮。 |
击响时高度
过 胸
过 腰
与落地同时 |
3分
2分
1分 |
3分 |
附录二:武术运动员技术等级标
(-)技术等级:
武术运动员技术等级分为六级:国际武英级(国际级运动健将)、武英级(运动健将)、 一级武士(一级运动员)、二级武士(二级运动员)、三级武士(三级运动员)、武童(少年 运动员)。
(-)各技术等级规定的比赛项目:
国际武英级(国际级运动健将):世界武术锦标赛或世界杯武术比赛中规定的全能项目 及单项。
武英级(运动健将):全国武术锦标赛中规定的全能项目及单项。
一级武士(一级运动员):全国武术锦标赛中规定的全能项目及单项。
二级武士(二级运动员):全国武术锦标赛中规定的全能项目及单项。
三级武士(三级运动员):任何拳术、器械、对练共三项。
武童(少年运动员):任何拳术、器械,任选两项。
(三)各技术等级标准,凡符合下列各技术等级中任何一条规定者,均可申请授予该技 术等级称号。
- 国际武英级(国际级运动健将):
(1) 世界武术锦标赛或世界杯武术比赛中,套路全能或单项前3名者;
(2) 散打各级别前三名者。
- 武英级(运动健将)
(1) 在全国武术套路锦标赛、冠军赛比赛中,获全能项目前十二名或长拳类及南拳、太 极拳项目各单项前六名、传统项目各单项前三名者
(2) 在全国武术散打锦标赛、冠军赛比赛中,获各级别前三名者。
- 一级武士(一级运动员)
(1) 在全国武术套路锦标赛比赛中,获单项前十六名者;
(2) 在全国青少年武术套路锦标赛比赛中,获单项前八名者;
(3) 在全国武术散打锦标赛比赛中,获各级别前十六名者;
(4) 在全国青少年武术散打锦标赛比赛中,获各级别前八名者。
- 二级武士(二级运动员)
(1)在省一级(含省一级)以上级别的套路比赛中,
"(2)在地、市级(含地、市级)以上的套路比赛中,
(3) 在省一级(含省一级)以上级别的散打比赛中,
(4) 在地、市级(含地、市级)以上的散打比赛中,
- 三级武士(三级运动员)
(1) 在县级(含县级)以上套路比赛中获各单项前六名者;
(2) 在县级(含县级)以上散打比赛中,获各级别前六名者。
(四) 评分裁判规定:
- 国际武英级(国际级健将):比赛时的评分裁判必须是国家级裁判员。
- 武英级(运动健将):比赛时的评分裁判中,至少有两名国家级裁判员,其余必须是 一级裁判员。散打的执行裁判至少有两名国家级裁判员。
- 一级武士(一级运动员):比赛时的评分裁判中,至少有两名国家级裁判员,其余必 须是一级裁判员。散打的执行裁判至少有两名国家级裁判员。
- 二级武士(二级运动员):比赛时的评分裁判中,至少有两名一级裁判员,其余必须 是二级裁判员。散打的执行裁判至少有两名一级裁判员。
- 三级武士(三级运动员)比赛时的评分裁判中,至少有两名二级裁判员。散打的执 行裁判至少有两名二级裁判员。
- 武童(少年运动员):比赛时的评分裁判中,至少有两名等级裁判员。
(五) 说明:
国家体育总局直属体育院校、行业体育协会等系统的全国性比赛,相当于省一级比 赛。
比赛的有关规定按竞赛规则执行。
武童称号的获得者,年龄必须在十六周岁以下。
《关于印发中 国武术协会会员制和段位制工作会议文件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体育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协会),总参军训站、各行业体协、有关 体育院校的武术主管部门:
中国武术协会会员制和段位制工作会议于2002年6月5日、6日在湖北省武汉市召开, 现将有关文件印发给你们。请及时转发至县级以上体育(武术)行政管理部门和武术协会, 以及相关武术组织。请有关单位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认真学习文件,贯彻实施文件的各项 规定。
二二年七月八日
中国武术协会会员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中国武术协会的组织建设,强化项目管理,维护会员利益,保障武术事 业健康有序的发展,依据民政部《社会团体管理条例》和《中国武术协会章程》,制定本办 法。
第二条中国武术协会会员的宗旨是:建立规范科学的会员组织网络,增强协会的凝聚 力,团结全国的武术工作者和爱好者踊跃参与武术活动,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 化,进一步推动武术运动在我国的普及和提高。
第二章会员第三条中国武术协会会员分为单位会员、个人会员和荣誉会员。
第四条单位会员按工作性质分为区域性、专业性两类。区域性单位会员包括在一定地 域辖区内具有管理、协调、指导职能的区域性武术机构和组织;专业性单位会员包括各种在 武术教学训练、武术技术技能和理论培训、武术研究与传播等方面具有专项职能的专业性武 术机构和组织。
单位会员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基层单位会员。
(一) 一级单位会员
指受国家及各省级体育主管部门直接领导或委托,承担武术管理和培养高水平武术人才 任务的区域性或专业性武术机构与组织。
- 一级区域性单位会员
在省级辖区内具有管理、协调、指导职能的武术机构和组织,均可申请成为中国武术协 会的一级区域性单位会员。这类会员组织主要包括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武术协会和组 织。
- —级专业性单位会员
下述专业武术协会和组织,均可申请成为中国武术协会的一级专业性单位会员。
(1) 各行业体协的武术协会和组织;
(2) 中国人民解放军(含武装警察部队)的武术协会和组织;
(3) 设有武术专业的高等院校武术协会和组织。
(二) 二级单位会员
- 二级区域性单位会员
凡受地市级体育主管部门直接领导或委托,在本辖区内具有管理、协调、指导职能的武 术机构和组织,均可申请成为中国武术协会的二级区域性单位会员。这类会员组织主要包括 各地市级的武术协会和组织。
- 二级专业性单位会员
经省级行政管理部门或武术协会批准成立的专业武术机构、组织和普通高校武术协会均 可申请成为中国武术协会的二级专业性单位会员。这类会员组织主要包括:
(1) 省级武术协会下属的单项拳种研究会等武术组织(要求注册人员在100人以上);
(2) 经省级民政部门登记的各武术社团(要求注册人员在1000人以上);
(3) 普通高等院校的武术协会(要求注册人员在100人以上);
(4) 经省级体育行政管理部门或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成立的武术院、馆、校、俱乐 部、培训中心等武术组织(要求常训人员在200人以上);
(5) 在中国武术协会组织的评比活动中获得优秀武术馆校称号的武术教学组织(要求常 训人员在1000人以上)
(6) 厂矿企事业单位的武术协会(要求注册人员在100人以上);
(7) 其他情况类似的武术组织。
(三) 三级单位会员
- 三级区域性单位会员
凡受县级体育主管部门直接领导或委托,在本辖区内具有管理、协调、指导职能的武术 机构和组织,均可申请成为中国武术协会的三级区域性单位会员。这类会员组织主要包括各 县的武术协会和组织。
- 三级专业性单位会员
经地市级行政管理部门或武术协会批准成立的专业武术机构、组织和普通中等学校武术 协会均可申请成为中国武术协会的三级专业性单位会员。这类会员组织主要包括:
(1) 地市级武术协会下属的单项拳种研究会等武术组织(要求注册人员在80人以上)
(2) 经地市级民政部门登记的各武术社团(要求注册人员在800人以上)
(3) 经地市级体育行政管理部门或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成立的武术院、馆、校、俱乐 部、培训中心等武术组织(要求常训人员在150人以上)
(4) 各级普通和专科学校的武术协会(要求注册人员在80人以上)
(5) 厂矿企事业单位的武术协会(要求注册人员在80人以上)
(6) 其他情况类似的武术组织。
(四)基层单位会员凡经县级行政管理部门或武术协会批准成立的专业武术组织均可申 请成为中国武术协会的专业性基层单位会员。这类会员组织主要包括:
(1) 县级武术协会下属的单项拳种研究会等武术组织(要求注册人员在50人以上)
(2) 经县级民政部门登记的各武术社团(要求注册人员在500人以上)
(3) 经县级体育行政管理部门或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成立的武术院、馆、校、俱乐 部、培训中心等武术组织(要求常训人员在100人以上)
(4) 各级普通和专科学校的武术协会(要求注册人员在50人以上)
(5) 厂矿企事业单位的武术协会(要求注册人员在50人以上)
(6) 其他情况类似的武术组织。
第五条 凡承认中国武术协会章程、思想作风正派、热心武术运动者,均可向中国武术 协会在当地的所属单位会员提出入会要求,申请成为中国武术协会个人会员
第六条 凡承认中国武术协会章程、维护中国武术协会声誉,热心支持武术事业发展的 单位或个人,均可申请或经推荐,获得中国武术协会荣誉会员称号。中国武术协会荣誉会员 称号分单位荣誉会员和个人荣誉会员两种。
第三章会员入会管理
第七条各级单位会员申请入会应具备下列条件
(-)承认中国武术协会章程
(二) 具有比较完善的章程、组织管理机构和固定的活动场所
(三) 能够行使会员权利,履行会员义务
(四) 一级区域性单位会员所辖二级单位会员总数应达到20个以上或单位会员和个人会 员总数达50个以上,一级专业性单位会员所辖个人会员总数应达到800人以上
(五) 各级区域性单位会员须经当地社团登记管理部门批准,具有法人资格;各级专业 性单位会员要有主管部门,以及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负责人。
第八条 各级单位会员申请入会,应按要求填报“中国武术协会单位会员入会申请书” (样表附后),提交本协会或组织的章程。
第九条申请成为个人会员应具备以下条件
(-)承认中国武术协会章程
(二) 能够行使会员权利,履行会员义务
(三) 按时交纳会费。
第十条 申请成为中国武术协会个人会员,应按要求填报“中国武术协会个人会员人会 申请书”(样表附后),提交本人两寸证件照片两张。
第十一条入会程序
(-)一级单位会员入会,直接向中国武术协会递交申请,办理相关手续,经中国武术
协会审核批准后,颁发“中国武术协会一级单位会员证书”,即可成为中国武术协会的一级 单位会员;
(二) 二级单位会员入会,由具有隶属关系的一级区域性单位会员审批并报中国武术协 会备案后,颁发“中国武术协会二级单位会员证书”,即可成为中国武术协会的二级单位会 员;
(三) 三级单位会员入会,由具有隶属关系的二级区域性单位会员审批并报上一级单位 会员及中国武术协会备案后,颁发“中国武术协会三级单位会员证书”,即可成为中国武术 协会的三级单位会员;
(四) 专业性基层单位会员入会,由具有隶属关系的三级区域性单位会员审批并报上一 级单位会员及中国武术协会备案后,颁发“中国武术协会专业性基层单位会员证书”,即可 成为中国武术协会的专业性基层单位会员;
(五) 个人会员入会,须向中国武术协会在其户籍所在地或工作部门或教学机构的单位 会员提交入会申请(如当地没有相应级别或类别的中国武术协会单位会员,可向其所在地上 一级的中国武术协会单位会员提交申请。)经审查合格后,逐级上报备案,最终经中国武术 协会备案并颁发“中国武术协会个人会员证书”,成为中国武术协会个人会员。
第四章会员的权利与义务
第十二条 单位会员的权利:
(一) 区域性单位会员的权利:
- 代表本地区和本系统参加中国武术协会会员代表大会;
- 参与制定和修改章程、审议通过协会工作各项议程;
- 监督中国武术协会日常工作的进程;
- 对协会工作提出批评和建议;
- 管理本辖区或本系统内武术工作;
- 经批准代表中国武术协会组队参加相关的国际比赛;
- 参加中国武术协会举办的武术交流、表演、竞赛、科研、培训等活动,并享有优惠;
- 申请举办(或承办)中国武术协会的相关比赛和活动;
- 申请获得武术段位考评资格;
- 优先、优惠获得中国武术协会的资料、技术指导、咨询以及纪念品、资证品和其他 有关物品;
- 为武术爱好者提供有偿服务;
- 有退会的权利。
(二) 专业性单位会员的权利:
1 .参加中国武术协会举办的武术交流、表演、竞赛、科研、培训等活动,并享有优惠;
申请承办中国武术协会组织的各类全国比赛和活动;
申请获得武术段位考评资格;
优先、优惠获得中国武术协会的资料、技术指导、咨询以及纪念品、资证品和其他 有关物品;
为武术爱好者提供有偿服务;
监督中国武术协会的工作并提出批评和建议;
从事武术活动的合法权益受中国武术协会的维护;
有退会的权利;
―级专业性单位会员还享有以下权利:
(1) 参加中国武术协会会员代表大会;
(2) 参与制定和修改章程、审议协会各项工作议程;
(3) 经批准代表中国武术协会组队参加相关的国际比赛。
第十三条单位会员的义务:
遵守中国武术私会的章程、维护中国武术协会的声誉
(二) 认真执行中国武术协会作出的各项决议,承担中国武术协会委托的各项工作和任 务,积极支持和参加中国武术协会组织的各类比赛和活动
(三) 积极申请承办中国武术协会主办的武术交流、表演、竞赛、科研、培训等活动
(四) 积极宣传、组织和推动本辖区或本系统内的武术活动,促进本辖区或本系统内武 术运动技术和理论水平的提高,加强与中国武术协会中其他单位会员间的学术交流活动
(五) 积极发展本辖区或本系统内中国武术协会单位会员和个人会员,并做好各种服务 工作
(六) 按时向中国武术协会提交年度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自觉接受中国武术协会的业 务指导和检查
(七) 重德守纪,认真维护本会及各级武术组织间的团结
(八) 按时交纳会费。
第十四条 个人会员的权利:
(-)参加中国武术协会会员代表大会
(―)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三) 对中国武术协会及其单位会员的各项工作提出批评和建议
(四) 参加中国武术段位考评,获得相应段位
(五) 参加中国武术协会及其单位会员组织的武术交流、表演、竞赛、科研、培训等活 动,并享有优惠
(六) 优先、优惠获得中国武术协会的有关资料、技术指导、咨询以及纪念品、资证品
(七) 经选拔代表所在单位会员组织或上一级单位会员组织参加相应级别的武术比赛, 直至经逐级选拔代表中国武术协会参加国际比赛
(八) 对中国武术协会及所在单位会员组织的各项工作,进行监督、提出批评和建议
(九) 按有关规定从事社会武术工作和参与武术活动的合法权益,受中国武术协会及所 在单位会员组织的维护;
(十)有退会的权利。
第十五条 个人会员的义务
(-)遵守中国武术协会的章程及有关规定
(-)积极执行中国武术协会及所在单位会员组织的决议,认真完成其交付的各项工作 和任务;
(三) 关心和支持武术事业的发展,积极参与武术活动
(四) 重德守纪,积极维护中国武术协会及各级武术组织的团结和中华武术的声誉;
(五)按时交纳会费。
第五章会费
第十六条凡中国武术协会的会员,必须向中国武术协会缴纳年度会费。
第十七条会费标准
区域性、专业性一级单位会员的年度会费为1000元人民币
区域性二级、三级单位会员年度会费为500元人民币
(三) 专业性的二级、三级和基层单位会员中,带有经营性的单位会员年度会费为1000 元人民币,专业性的二级、三级和基层单位会员中的非经营性单位会员年度会费为300元人 民币;
(四) 中国武术协会个人会员的年度会费为10元人民币。年龄在8周岁以下和70周岁 以上的个人会员免收会费。
第十八条会费缴纳时间和缴纳办法:
(一) 各单位会员须于每年11月1日至11月30日之间将下一年度会费交到具有隶属关 系的一级区域性单位会员处汇总;
(二) 一级单位会员须于每年12月1日至12月31日之间将下一年度会费直接交到中国 武术协会。其中,一级区域性单位会员还应在此时期内将下属各级各类单位会员的会费汇总 转交中国武术协会;
(三) 个人会员须于入会时一次性交纳当届(4年)会费,并进行有效登记,然后逐级 上缴由一级区域性单位会员转交中国武术协会。
第十九条会费的使用范围:
中国武术协会统一管理单位会员和个人会员的会费。将会费总额按比例返还各级各类单 位会员,补充各单位会员组织开展工作的经费,支持各地武术事业的不断发展,表彰和鼓励 先进单位会员和个人会员。具体返还比例为:
(一) 向各级区域性单位返还会费的比例为:返还一级区域性单位会员上缴的下属各级 各类单位会员会费和个人会费总额的70%,用于补充该辖区内区域性单位会员的办公和活 动经费;该辖区内会费返还比例自定,但须报中国武术协会备案。
(二) 向一级专业性单位返还会费的比例为:返还一级专业性单位会员上缴个人会费总 额的30%,用于补充该单位办公和活动经费。
(三) 一级单位会员上缴中国武术协会的单位会费和上述会费的剩余部分由中国武术协 会实行严格管理、确定使用范围:
- 用于社会武术工作的事业性经费开支;
- 用于各级会员组织举办武术比赛和有关活动的补贴性开支;
- 用于举办相关武术培训的补贴性开支;
- 用于对有突出贡献的单位会员和个人会员予以奖励;
- 用于补充中国武术协会会员管理办公室的办公经费和制作会员资证用品等的开支;
- 用于与武术事业密切相关的其他开支。
浏览8,57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