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年龄的增长,特别是进入青春发育期,骨骼和肌肉加速生长发育,身高和体重明 显增加,内脏趋于健全,机能水平随之提高。这一阶段的身体训练,应逐步增加练习的负荷 量,对力量、速度、耐力的练习强度也应相应增加,直至较大负荷强度,促使身体机能产生 一系列适应性变化。在全面安排素质训练的同时,还要围绕武术项目对专项素质的要求, 安排专项身体素质训练,并逐步增加专项身体素质的比例。

少儿武术运动员身体训练安排是否全面合理,关系到他们今后的发展%因而,在进行 身体训练时,要根据他们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武术运动对各项运动素质的要亲,循序渐进, 进行全面系统的身体训练,逐步提高他们各器官系统的适应能力和承担负荷的能力,为武 术运动技术的掌握和提高打下牢固的身体基础。

(二) 掌握好全面身体训练和专项身体训练的比例

少儿武术运动员全面身体训练和专项身体训练的比例,要有长远规划,合理搭配,力 争科学地控制训练全过程。在早期训练阶段,以全面身体素质训练为主,以发展各种运动 能力和机能能力为主。专项身体素质训练以武术基本功为主,并结合简单的踢腿冲拳练习 内容,发展肌肉用力能力和掌握基本动作的能力,并注意专门发展柔韧、协调、灵活性等素 质。随着少儿武术运动员各种能力的不断提高和年龄增长,专项身体素质训练的比例逐渐 加大,基本功训练的内容增多,难度增大,要求逐渐提高围绕专项所需要的各种能力如力 量和速度等进行专门性基础训练。

(三) 把握好身体素质发展的敏感期

身体训练主要内容是对运动素质的训练。每一种运动素质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的发展 速度是不同的,训练获得的效果也是不一样的,这就为各项素质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客观 依据,运动素质发展的最佳时期通常称为素质发展的“敏感期”。训练中应抓住有利时机, 134

使身体素质在“敏感期”得到较大的提高。

(四) 专项身体训练与基本技术训练相结合

在少儿武术运动员的专项身体训练的早期,主要是通过专项的手段如基本功训练,来 发展他们的专门能力,在专项能力训练的全过程,始终贯穿着对基本技术的规格和完成动 作的完美程度要求,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把身体训练与技术训练结合起来,相得益彰,使基 本技术得到熟练、巩固与提高,把身体训练的成果通过专项技术转化到武术运动员的技术 水平上去。

(五) 学训并重,寓训于乐

儿童少年武术运动员,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时期,也正是武术打基础和积极提高的 有利时期,在进行武术训练的同时,要注意抓好少儿武术运动员的文化学习,争取家长和 社会的支持。在训练过程中,要不断加强思想教育,树立正确的训练动机,培养他们高尚的 武德、优良的作风和坚强的意志品质,使他们健康成长。少儿运动员受生理因素的影响,大 脑持续工作能力较差,注意力易分散,但神经过程灵活性高,疲劳消除也快。因此,在身体 训练过程中,要避免简单枯燥的训练内容,所采用的方法手段和练习的形式都要灵活多 样,以符合他们生理和心理特点。寓训于乐,提高少儿练习兴趣,促进其身心的全面发展。

三、全面身体素质训练

(一)协调性

协调能力是人体各种机能的综合体现。在少儿武术运动员训练中,协调能力是掌握技 术的基础,是在身体训练的早期应重点发展的运动素质之一。武术运动是一种表现难、新、 美的项目,对运动员的协调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如手、眼、身法、步协调完整,内在的意气力 和外在动作的协调配合,器械的演练要求身械协调自然,通过内外协调,即内在的意识和 外在的方法协调完整,从而达到内外高度完美的统一,表现出武术特有的“味”来。协调性 好的运动员往往完成技术动作准确、连贯、完整而富有韵律,协调性差的运动员则显得力 拙劲滞,训练效果差。可见,协调素质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运动员训练和比赛中技术动作的 准确性、身械协调性和技术动作在时间、空间以及用力等特征上的最佳配合能力。因而,发 展少儿武术运动员的协调能力,对于掌握技术,提高运动成绩有重要意义。在训练中培养 少儿武术运动员的协调性有下列途径。

培养多种运动能力:协调能力的生理基础是中枢神经系统传导过程的协调。协调 能力具有先天的因素,如在后天给与恰当的训练,协调能力就能达到较高水平。培养少儿 武术运动员的协调能力,应从培养他们的各种能力入手,来发展少儿运动员的基本活动能 力,如经常采用的徒手或器械的追逐性游戏,具体可有如下类型:

(1) 以跑、跳、爬、步法移动为主的练习形式。这是在训练早期经常采用的练习,并多以 游戏的形式出现,如贴人、捕鱼和跑的接力等。

(2) 提高反应能力的练习形式。利用信号作为条件刺激,使运动员做出快速的应答练 习,以发展他们的反应能力,如报数游戏等。

(3) 培养模仿能力的练习形式。通过体操、舞蹈等动作练习,发展机体在空间位置的肌 肉感觉和各环节在时间上的协调配合能力。

(4) 掌握多种项目技术能力的练习形式。协调能力与运动员掌握的基础条件反射的数 量和经验有关,所以使他们掌握不同项目的多种技术动作也有助于协调能力的提高,如足 球的传球接力等足球游戏、实心球等。

注意提高保持平衡的能力:武术竞技套路有几十个不同组别的动作构成,各个套 路的演练又时常呈现出起伏转折、窜蹦跳跃,快如风、静如岳的气势,这就要求运动员具有 良好的控制平衡的能力,保证高低起伏时重心的稳定和技术动作的准确协调。在进行身体 训练时,可通过条件变化,提高运动员的平衡能力,从而培养协调性。如在锯末跑道上左右 交换跳,前后左右单、双脚跳,越障碍(球和衣服),摸瞎游戏等。

发展协调能力的各种练习,应逐渐增加复杂程度,并注意培养少儿武术运动员的时空 感和定向能力。由于协调性练习要求队员注意力高度集中,易产生疲劳,所以训练应安排 在课的开始部分,训练时间不易过长,重复次数不宜过多,练习中间应有足够的休息时间。

(二)力量

力量素质是运动员的基本素质之一,它与其他素质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影响着运动 员肌肉耐力的增长、灵敏素质的发展和速度素质的提高等,被称为基本的运动素质。运动 员任何技术动作的表现都是通过肌肉工作来实现的,力量素质是身体训练水平的重要指标。

武术项目要求运动员表现出快速勇猛、刚劲有力的风格。从技术动作的用力方式上, 可分别表现出快速用力(或爆发用力)、静止用力(定式动作或平衡动作的)静止姿势和缓 慢用力(过渡和表现身法动作)。无论何种用力方式,都依赖于少儿武术运动员力量的发展水平。

少儿运动员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在安排力量素质训练时,要考虑量力性原则和适应 性原则,把力量训练重点放在发展速度力量上,使力量训练与速度训练结合起来,不宜靠 增加肌肉体积的方法来发展力量。随着年龄增长和训练水平的不断提高,可适当增加力量 练习的负荷量直至最大,并可穿插安排一些负重练习。在发展主要肌群力量的同时,也要 注意发展那些发展缓慢的肌肉群的力量,使身体各部位力量得到全面发展。力量训练主要 有以下几种方法。

重复训练法:在少儿武术运动员力量练习的初期,应以发展全身肌肉系统的力量、 提高肌肉协调用力能力的练习为主。如通过各种变换方向的跑、变换速度的练习和走跑交 替的练习,发展肌肉的用力协调能力。通过各种跑跳的游戏如接力跑、蛇形跑等来调动他们 练习的兴趣。

通过各种重复跳跃动作发展弹跳力,采用俯卧、仰卧的“两头起”练习发展腹背肌的力 量,采用“推车”、俯卧撑等练习发展上肢肌肉力量。采用重复的训练方法发展少儿运动员的 力量,要根据个人的特点区别对待,合理安排重复次(组)数和时间(包括间歇时间),逐步提 高要求,以促进全身力量的协调发展。

浏览621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