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斗运动
目前开展的有散手和太极推手。
散手:是两人按照一定的竞赛规则,使用踢、打、摔等技击方法来制胜对方的格斗运 动项目o
压腿:主要是提高大腿肌肉的伸展能力和弹性,加大甑关节的活动范围。压腿的方 法主要有正压、侧压、后压和仆步压四种。具体内容可参阅《全国武术训练教材》(以下简称太极推手:是两人按照一定的竞赛规则,使用棚、撅、挤、按、采、拗、肘、靠技击方法, 依粘连黏随、不丢不顶的要求,制胜对方的运动项目。
中国武术在锻炼方法上有着独自的特点,一般有以下几点。
(一) 刚柔相兼
中国武术主张亦刚亦柔,各家拳派均主张“刚发乎内,柔制乎外”和“刚中带柔,柔中带 刚”等等的刚柔相兼之说的锻炼方法。
(二) 内外合一
所谓内,指的是内在的心志活动;所谓外,指的是手、眼、身、步等外在的形体活动。外在的形体活动,必须与内在的心志活动紧密协调结合,才能达到武术“质善”的高度。
(三) 运气调息
武术非常重视运气和调息的锻炼。例如:太极拳讲究“气沉丹田”,讲究呼吸与动作的协调配合;少林拳强调“气自丹田吐”,运动时“舒臂运气、许多拳种流派都讲究运气调息
(四) 气势连贯
一套拳路里,讲究动作必须始终势势连绵相属,气脉不断。太极拳如此,其他拳种也如 此。对其他拳种来说,所谓“连”并不是要求把整套拳路的动作势势没有间歇,一气完成,而 是强调在一招一式之间,做到“形断意连”“势断气连”,善于运用内在的心志活动,通过眼 神把前后动作连接起来,使之势势相连,贯串一气。
(五) 击法严格
武术的踢、打、摔、拿称为四种技击法则,凡由攻防动作组成的拳术套路,都离不开这 四种法则(器械套路则是由击、剌等技击法则组成)。这四种法则各有其具体内容与方法, 如踢的法则,其具体内容有蹬、铲、踹、弹、缠、扫、挂、撩、摆等等;打的法则,其具体内容有 冲、劈、挑、砸等等,这些内容都有规定的运使方法。例如踢法中的蹬、踹、铲都是属屈伸性 腿法。然而,蹬的方法规定脚尖朝上,脚心朝前,力在脚跟部;踹的方法规定脚尖横向,脚心 朝下,力量在脚外侧边缘部。这四种技击法则的具体内容的运使方法,要求非常严格,不得
混淆。
武术的作用
(一) 强身健体
武术套路运动,其动作包括有屈伸、回环、平衡、跳跃、翻腾、跌扑等等,人体各部位几乎 都参加了运动,对各个肌肉群的相应运动中枢之间的协调关系要求很高,同时对运动中枢 和植物性中枢之间的协调性也要求较高。因此,系统地进行武术锻炼,可以改善各中枢间 的协调关系,增强人的体能。尤其是太极拳,因注重意识引导动作,可加强抑制过程,改善 神经均衡性,所以对一些慢性病症有良好的体育疗效。
实验证明,从事武术锻炼,可以使心血管系统的机能得到改善,有效地提高人体的有 氧和无氧代谢能力,提高呼吸系统的机能,增加肺活量,同时对提高人体的灵敏、速度、力 量和柔韧等身体素质均有良好的作用。
(二) 自卫防身
武术的套路运动和格斗运动,都是以攻防动作为中心内容。因此,通过武术锻炼,不仅 能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而且还可以学会攻防格斗技能,提高攻防技术实效,用以防身自 卫。
(三) 修身养性
武术在发展过程中一向重视礼仪,讲武德。“未曾学艺先学礼,未曾习武先习德”“缺德 者不可与之学,丧理者不可教之”等,把武德列为习武与教武的先决条件,一向是中国武术 的优良传统。这样,就应将习武的目的与做人的道德规范结合起来,以有利于人类的进步 和社会的发展。通过武术的训练,可以培养人们的勇敢、顽强、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更好 地陶冶人的情操,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
(四) 娱乐、观赏
武术表演和比赛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既能自娱,又能娱他,不论是以形神表现的功 力或技巧的套路演练,还是以两人斗智斗勇的激烈对抗,都给人以美的享受,进而丰富人 们的文化娱乐生活。
由于武术的内容丰富多样,不同拳种和器械的动作结构、技术要求、运动风格和运动 量大小不同,因此,不同年龄、体质、性别的爱好者,可以选择适合自己情况的项目进行锻 炼。另外,武术运动可以不受时间、季节、场地、器材的限制,更易于普及和推广,有广泛的 适应性。
小结:
本讲内容概要地阐述了中国武术的基本既念、发展简况以及它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分 类,简析了武术锻炼方法的特点和主要价值功能,从而对武术运动有一个整体的简要认 识。
思考题:
你在教学训练中如何体现中国武术锻炼方法的特点?
长拳基本功与基本
技术的教学训练
基本功和基本技术的训练是武术的基础训练。通过基本功和基本技术训练,能够使身 体各部位得到较全面的发展,能较快地提高武术运动员的专项身体素质。同时,对于武术 动作的规范化,纠正与防止身体的畸形发展,减少训练中的伤害事故,都有良好的作用。它 是学习拳术、器械套路和提高技术水平的基础,因此是非常重要的。没有良好的基本功和 基本技术训练,是不可能攀登运动技术高峰的。
基本功,是指从事武术运动所必备的体能、技能和心理品质。它有一系列综合修炼人 体内外各部功能的方法和手段。这些方法和手段,突出了武术运动的专项要求,注重在发 展身体力量、柔韧、速度、耐力、灵敏等素质的同时,又注意对人体内脏功能及心志活动的 提高,具有明显的内外兼修的作用。长拳基本功的主要内容有腿功、腰功、臂功和桩功。
(一)腿功
主要发展腿部的柔韧性、灵活性和力量等素质。练习方法有压腿、扳腿、劈腿、踢腿和 控腿等。《训练教材》)第七章第一节有关部分,这里不作具体介绍。在进行压腿练习时应注意:
姿势正确。无论是正压、侧压、后压还是仆步压腿,都必须具有正确的姿势,如挺 胸、立腰,这是各种压腿都必须做到的。除仆步的屈曲腿外,其他的压腿姿势,膝部都必须 伸直,正压和侧压时脚尖应尽量勾起;后压腿时脚面要绷平;正压腿必须正对前方,支撑腿 脚尖向前,不得外撇;侧压腿时,支撑腿脚尖要外展,要开甑,防止凸臀;后压腿要展靓;仆步 压腿要沉甑。
动静结合。在压腿时采用动静结合的方法效果较好。动,即是反复压振;静,是指在 压至有酸疼感时,停住不动,进行耗腿。
高度适当。在进行正压、侧压和后压腿时,搁置腿的高度要适当,一般说来,以与散 平为宜。在达到一定训练水平时,也可以结合采用高压腿来进行训练。
循序渐进,防止拉伤。在训练中根据训练对象的具体情况来适当地掌握训练的要 求和运动量,如正压腿,开始可要求以前额触及脚尖,而后再逐步要求以鼻尖、下须触及脚 尖。切不可操之过急,一下要求过高,造成拉伤。在压腿的时间上,也要掌握得当,不要一次 时间过长,而应保持经常。对初学者应力求做到天天练,这样日积月累,效果才好。另外,在 压腿后要注意做一些放松活动,如屈膝和放松摆踢,这样既有利于增强肌肉的弹性,又可 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
扳腿:主要是增进腿部的柔韧性,加大髓关节的活动幅度,提高腿部支撑及上举的 能力。扳腿的方法主要有正扳、侧扳和后扳三种。从形式上又可分为主动扳和被动扳两 种。具体内容可参阅《训练教材》有关章节。在被动扳腿时,还可让运动员躺卧在地上,由同 伴协助扳腿。扳腿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姿势正确。与压腿一样,扳腿时也必须注意姿势正确,如挺胸、立腰和膝部该伸直 时就必须伸直等。
循序渐进。上扳高度可随训练水平逐步提高,切不可不切实际地过高要求,以免运 动员为了达到教练员要求而出现弯腰、屈腿等毛病。当别人帮助进行扳腿时,更要注意掌 握分寸,以免拉伤。
主动扳与被动扳相结合。主动扳腿对提高腿部的支撑和上举力量作用较大,而被 动扳腿则对增进腿部的柔韧性和加大散关节的活动幅度作用较大,因此两者结合进行,就 更加全面了。
劈腿:主要是加大髅关节的活动幅度,增进腿部的柔韧性。劈腿练习可以结合压腿 和扳腿进行。劈腿的方法有竖叉和横叉两种。
在做劈腿时一定要注意膝部伸直,两腿成一直线。
练习中可采用动静结合的方法。在做竖叉练习时可以交替进行前屈和后仰的动作,以 进一步增进柔韧性。在做横叉时还可采用身体前俯贴地的方法。
浏览62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