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武术套路的创编、图解
知识和自学武术的方法
第一节创编武术套路的有关知识和要求
一、 具有武术的基础知识
创编武术套路首先需要有一定的武术基础知识,对所创编的拳种有较深的了解,掌握它 们的基本动作,通晓它们的基本技法、运动规律和规则要求,掌握一定数量的素材。具备了 这些条件才可能创编新的套路,例如创编一个刀术套路,就要求有刀术的基础知识,掌握缠 头裹脑、劈、砍、挂、刺、撩等刀法,掌握刀法特点。有了这些知识才能创编刀术套路。
二、 了解套路组成的规律
(一) 武术套路的组成
一个武术套路总是由几个“单个动作”连接组成一个“组合”,再由几个组合连接组成 一 “段”(或称之为趟),几个“段”的连接加上“起势”、“收势”就成为一个完整的“套 路”。
(二) 单个动作的组成
武术的单个动作,一般是由上肢的手型、手法、肘法,下肢的步型、步法、腿法,加上 身法、眼法以及蹿蹦跳跃和平衡动作所构成的。例如:“弓步搂手推掌”,左手向前,向左搂 手,握拳收抱于左腰侧,右手立掌向前推出;下肢成左弓步;右肩向前顺,腰随之扭转,挺 胸、塌腰;眼向前注视。这就是一个完整的动作。属于器械的,还要有各种器械的使用方 法。单个动作要求身体各部位的活动要自然而顺当合理,要考虑手、眼、身法、步的协调配 合。
(三) 组合动作的组成
组合动作是由几个不同的单个动作组成的。在一个组合里,各个单个动作之间必须衔接 得当,组合里的动作数量不受限制,初级套路的组合应简单一些,单个动作可以少一些,这 样便于教,也便于学。例如初级长拳第一路第一个组合:马步双劈拳,弓步冲拳,蹬踢冲 拳,马步冲拳,四个动作构成一个组合。左右互换,联系得比较密切,手脚的伸缩起落也比 较顺,没有别扭的感觉。复杂的套路和表演比赛的套路,组合之间的动作变化就多些。在一 个组合的动作中或动作的衔接时要注意快慢交错,配合起伏转折,动静交替来体现组合的节 奏和韵律。
(四) 段的组成
一段是由几个组合通过中间的过渡动作使之首尾相连而成。一段大多是从场地的一端开 始到另一端为止,也有不在此例的。每一段所走的路线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折线或弧线
的。但每段所走的距离一般要大致相等,以使整个套路布局均衡。
(五) 套路内容的规定
各种拳种套路的内容都有严格的规定,不能随便组合。应根据套路、运动员的水平以及 规则要求,规定选择内容来创编套路。
(六) 熟悉套路的节奏
武术的套路运动,特别是长拳类的项目,往往是起伏转折、快慢相兼、动静交替,节奏 性很强。在创编套路时要使套路的运动富于节奏,还需要懂得套路节奏变化的规律。所谓 “起”是身体直起或跳起;“伏”,是低俯或全蹲;“转”,是身体扭转或旋转;“折”,是身体 折叠。在套路中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组合里都应有起伏转折的动作变化。例如北京初级长 拳第二段的“转身盖掌弓步冲拳——提膝推掌——大跃步前穿——弓步连环冲拳”这个组 合,就具有起伏转折的节奏。除此之外,在一个套路里面还应该有快慢相间、动静交替的动 作变化。创编套路选择动作时,必须注意走势动作、定势动作、刚劲动作、柔劲动作等不同 类型的动作都要选择一些。但也不要平均,应根据创编套路的风格特点来决定。
第二节创编武术套路的过程和注意事项
一、 确定创编的目的
创编武术套路,首先要确定创编的目的,是为了普及,还是为了提高;是为了表演竞 赛,还是为了保健体疗;是为儿童、青少年服务,还是为中老年服务,教学对象是中国人, 还是外国人等。目的不同,所创编的套路在内容、数量、难度、结构以及运动风格等方面也 就不同。
二、 搜集素材
确定套路的创编目的之后,就可以着手搜集素材。如果是为青年人创编套路,可在长拳 类拳术和器械或南拳范围中搜集素材;如果是为民兵或军警创编的套路,就要在各种拳派中 搜集一些踢、打、摔、拿等技击性较强的动作素材;为老年人编的套路,所取动作要柔和、 缓慢,为外国人编的套路,应简单、易学。
三、 确定套路的轮廓
依据不同的目的和所掌握的素材,进一步确定套路的基本轮廓。这个套路有多少动作, 演练多少时间,套路共有几段、几组,有几个平衡、跳跃动作等以及对起势、收势要加以大 致的考虑。例如为中、小学生创编的初级长拳,动作和套路的结构都须简单,以便易教易 学;运动量要适当,以促进他们身体正常发育和全面发展。
四、 重点动作和重点组合的安排
创编武术套路,整套中要有重点段,段中要有重点组合,组合中要有重点动作。应该把 重点动作放在组合中最便于发挥技术水平的地方,重点组合放在段内较显著的地方,重点段 尽可能放在场地的中央。这样才有利于保证重点,突出重点。所谓重点,就是指动作的难度 和强度。因为这样的动作对身体素质要求高,对体力的发挥要求大,完成这样的动作比较困 • 34 .
难。根据武术的特点和人的生理要求,在一个组合中只能安排一至两个难度大的动作,在一 段中只能安排一个难度大的组合,在全套中只能安排一至两个难度大的段。既要在套路中突 出这些内容,同时也要保证这些主要动作的成功率。
五、 运动量的安排
武术的任何动作都具备一定的运动量,各种动作之间,运动量的差异很大。各种高低、 翻转、跳跃、平衡动作的穿插变化,直接影响到整个套路的运动量大小。比如,在一个套路 中,弧行步、平衡、高姿势和定势的动作安排过多,这个套路的运动量就相对减小;跌扑、 跳跃、低姿势与起伏的动作安排多,马上就会使整个套路中的运动量加大。也就是说难度 大、强度大,它的运动量也就越大。动作速度的快慢、质量高低以及动作衔接的疏密,直接 影响套路的运动量。因此,在编排套路的过程中,如何将若干运动量大小不等的动作,有机 地、合理地穿插起来,使之产牛的运动量适合练习者本人的身体素质和技术水平的需要,是 编排套路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六、 检查修改
套路创编之后,要进行反复演练,看看是否合乎拳种要求、规则规定和人体运动规律。 有条件的话,还要请有经验的武术专家提出宝贵的意见,然后进行一些适当的修改和调整。 这种调整包括套路所走的路线是否均衡,难度大的动作和重点组合是否安排到了恰当的位 置,动作密度是否合适,运动量是否适度等等,要经过反复的实践来进一步发现问题,不断 调整,使之逐步完善。
七、 创编武术套路的注意事项
(一) 突出武术的特点
武术套路的动作一般都具有攻防意义,踢、打、摔、拿、劈、刺等技击动作是构成套路 运动的主要内容,它们有着不同的攻防规律,创编套路时必须注意突出它们的技击方法,遵 循它们的运动规律。例如“枪扎一条线”是枪的运动规律,创编枪术套路时就不宜过多地选 择平抡和劈打的动作,使枪术和棍术不分,同时,技击动作应该是套路的主要成分。在套路 中要占较大的比重,这样才突出武术的特点。
(二) 突出拳种的特点和风格
不同的拳种有不同的特点。例如太极拳的特点是沉静、柔和、缓慢、圆活,动作路线处 处带有弧形;长拳的特点是快速有力,舒展大方,动作路线多为直线形。所以,在创编长拳 套路时,就不能把太极拳的动作直接搬过来,反之亦然。
其次要确定套路的风格。根据套路动作的技术特点,结合个人的身体形态、身体素质、心 理素质和特长来确定风格。同时,各地区都流行有不同的拳种,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从近 乎自己项目的拳种中选择素材,加以改造之后编在自己的套路中,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三) 注意套路的布局与结构
布局指的是对场地的利用,一个自选套路要求占满全场,组和段要安排合适。至于采用 什么样的路线,可以任意选择。但应该把重点动作放在场地中央,这有利于演练的效果。如 把场地中央当成助跑道,把大部分动作放在场地两端完成,这样的布局就不好“
结构是指组合中动作的安排,如密度、强度、难度等。如果整个套路密度太大,则不易
突出重点;密度太小,则显得松弛。所以在创编武术套路时,难度密度较大的动作要安排合 适,起伏、转折动作应适当安排,整个套路才会显得均衡。
(四) 认真理解《武术竞赛规则》的精神
竞赛规则对创编自选套路有许多具体的规定。如内容数量的多少,时间的长短,套路的 布局,技术的要求,动作的组别,限制动作的数量,创新难度动作等等,都有严格的要求。
(五) 充分发挥个人的特长
运动员的身体条件、身体素质、训练水平,乃至性格特点都各不相同,在创编自选套路 时应该充分发挥个人的特长。在规则所允许的范围内多安排一些适合个人条件的动作,如速 度、灵活性好的运动员,可多安排些跳跃等技巧性强的动作;柔韧性好的运动员,可多安排 些腿法和平衡动作;身材较矮小的运动员的动作宜快速、灵活、勇猛;身材较高的运动员动 作宜舒展、飘洒、轻灵。要善于扬长避短,根据个人的条件,发挥个人的特长,这样才能发 挥最好的技术水平。
八、试练和整理成文
套路编好后,要反复试练,不断删补。当套路固定下来之后,就可以拍摄动作照片并绘 制成图,配以文字说明。这样,整个套路的创编工作就结束了。
(一) 如何拍摄动作照片
武术技术动作图是以神似、形似为依据的,因此要醒目、清爽、准确。摄影时,摄影者 与演练者的位置要固定;人物不宜照得过大,在底片上留有画动态线的余地;合理分解动 作;演练者的服饰与背景颜色要有一定程度的反差;将照片放大成4—6英寸的,然后按套 路动作先后顺序进行编号,并绘画成图。
(二) 怎样撰写文字说明
撰写文字说明要以图片为准,边写边比划动作,使文图统一。文字力求简练、明确,一 般按动作的先后顺序叙述。如果是上下肢同时动,可从下到上,从左到右进行叙述,最后要 说明视力方向。最好能写上攻防方法。
第三节武术图解知识
武术图解,是指记载武术动作和套路的图与文字。用图来描绘动作的位置、方向和身体 各部(包括器械)的运动路线,给人以直观的感觉;用文字来说明动作的详细过程和要领。 两者构成图解的全部内容。正确地掌握武术图解知识,对自学、自修能力的培养和技术水平 的提高都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可以运用图解知识来记载武术动作和套路,便于流传、推广 和继承。图解的基本知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运动方向
大多数武术套路,图解中的运动方向,都是以图中人体的躯干姿势为准,并且随着躯干 姿势的变化而变化。图中人的胸前为前,背后为后,左侧为左,右侧为右。此外,还有左 前、左后、右前、右后。如各种套路开始的预备势,前后左右的方向是以图中人体躯干当时 所处的姿势为准。转体后,则以转后的胸前为前,背后为后,以此类推。武术的动作很多, 身体的变化也大,但始终以躯干姿势来确定方向,不受头部和视线的影响。
还有一些武术套路,图解中的运动方向是以地图方位来确定的,胸前为南,背后为北, 左边为东,右边为西,永远固定不变,无论身体姿势如何变化,原来确定的方向始终不变。
二、 动作路线
插图中一般用虚线(——)或实线(一)来表示该部位下一动作行进的路线。箭尾 为起点,箭头为止点。有的插图下肢的运动路线,都用虚线表示,上肢的运动路线都用实线 表示,有的右上肢和左下肢用实线表示,左上肢和右下肢用虚线表示。虽然用法不一,但作 用则是一致的,都是指明下一动作将经过的轨迹。有的图解还加用足迹图,以表示脚在运动 中的方位及触地面积。
表示方法一般有:
弧线“C ”:表示动作弧线运行过程。
环行线“ g ”" a ”:表示动作走立圆或平圆。
交叉线“ x ”“ x ”:表示动作的内外和交叉。
起跳线”、"、”:表示下肢的起跳、垫步过程。
螺旋线“ e ”城多用于器械中,如绞枪、绞剑等。
三、 往返路线
武术套路由若干段(趟)构成,各段的往返路线,一般是单数段向左,双数段则转回向 右运行。弄清段的前进方向之后,即使在前进中有转身的动作变化,在转身后仍须朝着原来 的方向前进,这样,段的方向就不会搞错。较为复杂的套路,每段的前进方向经常变化,可 将一段分成若干小节,一节节地看就容易看懂了。因此图解绘有平面路线图,供参考。套路 的收势一般与起势在同一方向,并且位置接近。
四、 术语的运用
为了简练,图解的文字说明中常用术语来解释动作。如步法中的上步、退步、插步等, 步型中的马步、弓步、仆步等,腿法中的正踢、弹踢、侧踢等。掌握术语对阅读图解会有很 大的帮助。
五、 要领说明
图的路线、方向及文字说明,一般只反映出动作的大概轮廓和外貌,不能体现动作的用 力顺序、发力特点以及注意问题。加上“要领”、“要点”之类的说明,便可使练习者对动作 的理解更加准确、深刻,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六、 附图
图中有的动作除了用一个图描绘外,还应增加一幅起补充作用的“附图”。如背向时, 看不清手的位置,便可增加一幅正面或侧面的“附图”。与文字说明相吻合,运动方向和路 线应以原图为准。有些重要的技术细节,如缠腕、握把等动作,在整体图示中看不清楚,应附加一幅局部动作图。
七、 “左(右)”、“同时”
文字说明中左(右)或右(左)的写法,是指左、右均可或左、右互换的意思。如:左 (右)拳前冲是说明既可以前冲左拳,也可以前冲右拳。“同时”,是指无论先写或后写的动 作都要一起运动,不分先后。
八、 写法顺序
文字说明中,一般先写运动方向(向左、向右等),然后写下肢动作(步型、步法、腿 法等),再写上肢动作(手型、手法、肘法、器械持握方法及运动方法),最后写目视方向。 但在个别情况下,则以身体各部位运动的先后顺序来写。
第四节自学武术的方法
一、 看图学练武术的方法及步骤
第一,看分解动作图和身体各部(包括器械)运动路线,然后详细阅读文字说明,初步 了解动作的过程和要领。
第二,按照图和文字说明的顺序边看图边练习,学会几个动作或一组动作。学完一组动 作后要连贯起来练习,然后再与前组动作连接起来完整练习。学完一段巩固一段。
第三,掌握动作的上下配合,反复练习,使之熟练。
第四,按照“要领”和“要点”反复体会动作的实质。
第五,为提高学习效果,可以三人一组共同学习。其中一个阅读图解,一个做动作,一 人检查,然后互换。
看图学练武术还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可先看一些动作结构简单的图, 熟悉之后再看动作较复杂一点的图。先看单个图,再看组合图,这样才能逐步掌握武术图解 知识规律。
其次,遇到复杂动作时,可先学下肢动作,再学上肢动作,然后将上下肢连贯起来练 习。在练习过程中,还要注意以腰为轴,使上下肢协调配合。
再次,武术运动中的“眼法”也很重要,要求运动时做到“眼随手动”(或随器械动), 静止姿势时,做到“目随势注气但在图解中,通常只写明静止时的“目随势注”的具体方 向,没有写明运动过程中“眼随手动”的具体变化。这一点要靠学武者自己去悟。
有些书上的插图没有将身体各部位的运动路线全部用箭头表示出来,因此要详细阅读文 字说明,以免漏做或做错动作。
初学时,要固定方向,不要经常更换练习位置,以免弄错方向,影响学习效果。待练熟 之后,可以任意变换方向。
二、 学练武术的步骤
第一步,学练基本功。先练压腿、耗腿、劈叉、压肩、站桩,再练踢腿、摆腿、扫腿、 . 38 .
抡臂、转肩、翻腰、涮腰、仆步抡拍、跳跃、平衡等。
第二步,学练基本动作。先学原地冲拳、推掌等基本动作,再练上下肢结合的基本动作。
第三步,学练典型动作和组合动作。先学套路中常出现的二起脚、旋风脚、仆步抡拍, 各种平衡等典型动作,再学一些组合动作。
第四步,进行套路整学零练。学完整套动作之后,化整为零,反复练习,了解每个动作 的具体要求和攻防含义。
第五步,进行套路的精练和格斗训练。套路练熟之后,要采用分段练习、整套练习、超 套练习,并充分发挥悟性,进行技术和智能的综合训练。
整套练习的关键是要处理好全套的节奏和体力的分配,使全套的演练表现出起伏转折、 动静疾徐、刚柔相济、虚实分明的特点。
三、学习武术套路的步骤
武术套路的内容包括基本功、基本动作、平衡动作、跳跃动作等,高级套路还有跌扑滚 翻动作。学习武术套路应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原则。武术套路由数十个动 作组成。一个完整的武术动作包含动作的方向、路线、架势结构、发力特点、停歇顿挫、精 神节奏、心神意向等要素。要学会一个完整的武术套路,除了掌握上述原则和顺序外,还需 按以下步骤逐步学习。
第一步,首先把套路中的难度动作提出来单独练习,粗略地掌握难度动作过程,弄清楚 动作的方向路线。
第二步,分动学习,即按动作套路的先后顺序逐动进行学习。可分三个层次逐步深入, 首先弄清楚动作的方向路线和方法,对于功架、步型、手型等只作一般要求;其二在此基础 上,对功架、步型、手型等作进一步要求,不仅要求定势动作的准确和工整,而且要求动作 过程中的手、眼、身法步协调配合;其三,使动作连贯完整,要求做到势正招圆、劲力顺 达、形美质善。
第三步,分节学习,即按套路的演练顺序,把几个动作连接成一组进行学习。分节的原 则是:简单的动作、相似的动作或变化不大的动作可划分为一个小节,如“弓步冲拳——弹 腿冲拳——马步冲拳”;衔接性较强的动作可划分为两个小节,如“大跃步前穿——弓步冲 拳”;顺势可接的动作,可划分为一个小节,如“仆步穿掌——虚步挑掌”;连击性、节奏性 较强的动作可划分为一个小节,如“转身左拍脚——右拍脚——腾空飞脚——歇步下冲拳”。
第四步,分段学习。这一步是以套路中的段落(或趟)为学习单元,把动、节结合成 段,对全段进行完整练习。分段学习要注意动作的连贯、协调和完整。解决好局部的技术、 节奏问题,为整套练习打好基础。练熟一段后再学练另一段。
第五步,全套完整练习。完成若干单元即可串连成套进行全套完整练习。这一步的任务 是:熟练套路,要求方向路线正确;功架、步型、手型、眼法、身法等基本正确,并处理好 全套动作的节奏、体力分配、布局的安排等。
第六步,巩固提高。这一步是通过各种形式的反复练习,进一步提高套路的演练技巧和 水平,按照“四击”、“八法”、“十二型”的要求反复练习,逐步地使形体与心意活动结合起 来,达到形神兼备的要求。
第五章武术教学与训练
第一节武术教学
武术教学主要包括教学原则和特点,教学阶段和步骤,教学法及其运用等内容。本节将 分别阐述。
一、武术教学原则和特点
武术教学原则基本遵循一般体育教学原则,同时根据武术的特点和武术教学的一般规 律,归纳为如下五点。
浏览4,77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