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武术套路的创编、图解
知识和自学武术的方法

第一节创编武术套路的有关知识和要求

一、 具有武术的基础知识

创编武术套路首先需要有一定的武术基础知识,对所创编的拳种有较深的了解,掌握它 们的基本动作,通晓它们的基本技法、运动规律和规则要求,掌握一定数量的素材。具备了 这些条件才可能创编新的套路,例如创编一个刀术套路,就要求有刀术的基础知识,掌握缠 头裹脑、劈、砍、挂、刺、撩等刀法,掌握刀法特点。有了这些知识才能创编刀术套路。

二、 了解套路组成的规律

(一) 武术套路的组成

一个武术套路总是由几个“单个动作”连接组成一个“组合”,再由几个组合连接组成 一 “段”(或称之为趟),几个“段”的连接加上“起势”、“收势”就成为一个完整的“套 路”。

(二) 单个动作的组成

武术的单个动作,一般是由上肢的手型、手法、肘法,下肢的步型、步法、腿法,加上 身法、眼法以及蹿蹦跳跃和平衡动作所构成的。例如:“弓步搂手推掌”,左手向前,向左搂 手,握拳收抱于左腰侧,右手立掌向前推出;下肢成左弓步;右肩向前顺,腰随之扭转,挺 胸、塌腰;眼向前注视。这就是一个完整的动作。属于器械的,还要有各种器械的使用方 法。单个动作要求身体各部位的活动要自然而顺当合理,要考虑手、眼、身法、步的协调配 合。

(三) 组合动作的组成

组合动作是由几个不同的单个动作组成的。在一个组合里,各个单个动作之间必须衔接 得当,组合里的动作数量不受限制,初级套路的组合应简单一些,单个动作可以少一些,这 样便于教,也便于学。例如初级长拳第一路第一个组合:马步双劈拳,弓步冲拳,蹬踢冲 拳,马步冲拳,四个动作构成一个组合。左右互换,联系得比较密切,手脚的伸缩起落也比 较顺,没有别扭的感觉。复杂的套路和表演比赛的套路,组合之间的动作变化就多些。在一 个组合的动作中或动作的衔接时要注意快慢交错,配合起伏转折,动静交替来体现组合的节 奏和韵律。

(四) 段的组成

一段是由几个组合通过中间的过渡动作使之首尾相连而成。一段大多是从场地的一端开 始到另一端为止,也有不在此例的。每一段所走的路线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折线或弧线

的。但每段所走的距离一般要大致相等,以使整个套路布局均衡。

(五) 套路内容的规定

各种拳种套路的内容都有严格的规定,不能随便组合。应根据套路、运动员的水平以及 规则要求,规定选择内容来创编套路。

(六) 熟悉套路的节奏

武术的套路运动,特别是长拳类的项目,往往是起伏转折、快慢相兼、动静交替,节奏 性很强。在创编套路时要使套路的运动富于节奏,还需要懂得套路节奏变化的规律。所谓 “起”是身体直起或跳起;“伏”,是低俯或全蹲;“转”,是身体扭转或旋转;“折”,是身体 折叠。在套路中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组合里都应有起伏转折的动作变化。例如北京初级长 拳第二段的“转身盖掌弓步冲拳——提膝推掌——大跃步前穿——弓步连环冲拳”这个组 合,就具有起伏转折的节奏。除此之外,在一个套路里面还应该有快慢相间、动静交替的动 作变化。创编套路选择动作时,必须注意走势动作、定势动作、刚劲动作、柔劲动作等不同 类型的动作都要选择一些。但也不要平均,应根据创编套路的风格特点来决定。

第二节创编武术套路的过程和注意事项

一、 确定创编的目的

创编武术套路,首先要确定创编的目的,是为了普及,还是为了提高;是为了表演竞 赛,还是为了保健体疗;是为儿童、青少年服务,还是为中老年服务,教学对象是中国人, 还是外国人等。目的不同,所创编的套路在内容、数量、难度、结构以及运动风格等方面也 就不同。

二、 搜集素材

确定套路的创编目的之后,就可以着手搜集素材。如果是为青年人创编套路,可在长拳 类拳术和器械或南拳范围中搜集素材;如果是为民兵或军警创编的套路,就要在各种拳派中 搜集一些踢、打、摔、拿等技击性较强的动作素材;为老年人编的套路,所取动作要柔和、 缓慢,为外国人编的套路,应简单、易学。

三、 确定套路的轮廓

依据不同的目的和所掌握的素材,进一步确定套路的基本轮廓。这个套路有多少动作, 演练多少时间,套路共有几段、几组,有几个平衡、跳跃动作等以及对起势、收势要加以大 致的考虑。例如为中、小学生创编的初级长拳,动作和套路的结构都须简单,以便易教易 学;运动量要适当,以促进他们身体正常发育和全面发展。

四、 重点动作和重点组合的安排

创编武术套路,整套中要有重点段,段中要有重点组合,组合中要有重点动作。应该把 重点动作放在组合中最便于发挥技术水平的地方,重点组合放在段内较显著的地方,重点段 尽可能放在场地的中央。这样才有利于保证重点,突出重点。所谓重点,就是指动作的难度 和强度。因为这样的动作对身体素质要求高,对体力的发挥要求大,完成这样的动作比较困 • 34 .

难。根据武术的特点和人的生理要求,在一个组合中只能安排一至两个难度大的动作,在一 段中只能安排一个难度大的组合,在全套中只能安排一至两个难度大的段。既要在套路中突 出这些内容,同时也要保证这些主要动作的成功率。

五、 运动量的安排

武术的任何动作都具备一定的运动量,各种动作之间,运动量的差异很大。各种高低、 翻转、跳跃、平衡动作的穿插变化,直接影响到整个套路的运动量大小。比如,在一个套路 中,弧行步、平衡、高姿势和定势的动作安排过多,这个套路的运动量就相对减小;跌扑、 跳跃、低姿势与起伏的动作安排多,马上就会使整个套路中的运动量加大。也就是说难度 大、强度大,它的运动量也就越大。动作速度的快慢、质量高低以及动作衔接的疏密,直接 影响套路的运动量。因此,在编排套路的过程中,如何将若干运动量大小不等的动作,有机 地、合理地穿插起来,使之产牛的运动量适合练习者本人的身体素质和技术水平的需要,是 编排套路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六、 检查修改

套路创编之后,要进行反复演练,看看是否合乎拳种要求、规则规定和人体运动规律。 有条件的话,还要请有经验的武术专家提出宝贵的意见,然后进行一些适当的修改和调整。 这种调整包括套路所走的路线是否均衡,难度大的动作和重点组合是否安排到了恰当的位 置,动作密度是否合适,运动量是否适度等等,要经过反复的实践来进一步发现问题,不断 调整,使之逐步完善。

七、 创编武术套路的注意事项

(一) 突出武术的特点

武术套路的动作一般都具有攻防意义,踢、打、摔、拿、劈、刺等技击动作是构成套路 运动的主要内容,它们有着不同的攻防规律,创编套路时必须注意突出它们的技击方法,遵 循它们的运动规律。例如“枪扎一条线”是枪的运动规律,创编枪术套路时就不宜过多地选 择平抡和劈打的动作,使枪术和棍术不分,同时,技击动作应该是套路的主要成分。在套路 中要占较大的比重,这样才突出武术的特点。

(二) 突出拳种的特点和风格

不同的拳种有不同的特点。例如太极拳的特点是沉静、柔和、缓慢、圆活,动作路线处 处带有弧形;长拳的特点是快速有力,舒展大方,动作路线多为直线形。所以,在创编长拳 套路时,就不能把太极拳的动作直接搬过来,反之亦然。

其次要确定套路的风格。根据套路动作的技术特点,结合个人的身体形态、身体素质、心 理素质和特长来确定风格。同时,各地区都流行有不同的拳种,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从近 乎自己项目的拳种中选择素材,加以改造之后编在自己的套路中,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三) 注意套路的布局与结构

布局指的是对场地的利用,一个自选套路要求占满全场,组和段要安排合适。至于采用 什么样的路线,可以任意选择。但应该把重点动作放在场地中央,这有利于演练的效果。如 把场地中央当成助跑道,把大部分动作放在场地两端完成,这样的布局就不好“

结构是指组合中动作的安排,如密度、强度、难度等。如果整个套路密度太大,则不易

突出重点;密度太小,则显得松弛。所以在创编武术套路时,难度密度较大的动作要安排合 适,起伏、转折动作应适当安排,整个套路才会显得均衡。

(四) 认真理解《武术竞赛规则》的精神

竞赛规则对创编自选套路有许多具体的规定。如内容数量的多少,时间的长短,套路的 布局,技术的要求,动作的组别,限制动作的数量,创新难度动作等等,都有严格的要求。

(五) 充分发挥个人的特长

运动员的身体条件、身体素质、训练水平,乃至性格特点都各不相同,在创编自选套路 时应该充分发挥个人的特长。在规则所允许的范围内多安排一些适合个人条件的动作,如速 度、灵活性好的运动员,可多安排些跳跃等技巧性强的动作;柔韧性好的运动员,可多安排 些腿法和平衡动作;身材较矮小的运动员的动作宜快速、灵活、勇猛;身材较高的运动员动 作宜舒展、飘洒、轻灵。要善于扬长避短,根据个人的条件,发挥个人的特长,这样才能发 挥最好的技术水平。

八、试练和整理成文

套路编好后,要反复试练,不断删补。当套路固定下来之后,就可以拍摄动作照片并绘 制成图,配以文字说明。这样,整个套路的创编工作就结束了。

(一) 如何拍摄动作照片

武术技术动作图是以神似、形似为依据的,因此要醒目、清爽、准确。摄影时,摄影者 与演练者的位置要固定;人物不宜照得过大,在底片上留有画动态线的余地;合理分解动 作;演练者的服饰与背景颜色要有一定程度的反差;将照片放大成4—6英寸的,然后按套 路动作先后顺序进行编号,并绘画成图。

(二) 怎样撰写文字说明

撰写文字说明要以图片为准,边写边比划动作,使文图统一。文字力求简练、明确,一 般按动作的先后顺序叙述。如果是上下肢同时动,可从下到上,从左到右进行叙述,最后要 说明视力方向。最好能写上攻防方法。

第三节武术图解知识

武术图解,是指记载武术动作和套路的图与文字。用图来描绘动作的位置、方向和身体 各部(包括器械)的运动路线,给人以直观的感觉;用文字来说明动作的详细过程和要领。 两者构成图解的全部内容。正确地掌握武术图解知识,对自学、自修能力的培养和技术水平 的提高都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可以运用图解知识来记载武术动作和套路,便于流传、推广 和继承。图解的基本知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运动方向

大多数武术套路,图解中的运动方向,都是以图中人体的躯干姿势为准,并且随着躯干 姿势的变化而变化。图中人的胸前为前,背后为后,左侧为左,右侧为右。此外,还有左 前、左后、右前、右后。如各种套路开始的预备势,前后左右的方向是以图中人体躯干当时 所处的姿势为准。转体后,则以转后的胸前为前,背后为后,以此类推。武术的动作很多, 身体的变化也大,但始终以躯干姿势来确定方向,不受头部和视线的影响。

还有一些武术套路,图解中的运动方向是以地图方位来确定的,胸前为南,背后为北, 左边为东,右边为西,永远固定不变,无论身体姿势如何变化,原来确定的方向始终不变。

二、 动作路线

插图中一般用虚线(——)或实线(一)来表示该部位下一动作行进的路线。箭尾 为起点,箭头为止点。有的插图下肢的运动路线,都用虚线表示,上肢的运动路线都用实线 表示,有的右上肢和左下肢用实线表示,左上肢和右下肢用虚线表示。虽然用法不一,但作 用则是一致的,都是指明下一动作将经过的轨迹。有的图解还加用足迹图,以表示脚在运动 中的方位及触地面积。

表示方法一般有:

弧线“C ”:表示动作弧线运行过程。

环行线“ g ”" a ”:表示动作走立圆或平圆。

交叉线“ x ”“ x ”:表示动作的内外和交叉。

起跳线”、"、”:表示下肢的起跳、垫步过程。

螺旋线“ e ”多用于器械中,如绞枪、绞剑等。

三、 往返路线

武术套路由若干段(趟)构成,各段的往返路线,一般是单数段向左,双数段则转回向 右运行。弄清段的前进方向之后,即使在前进中有转身的动作变化,在转身后仍须朝着原来 的方向前进,这样,段的方向就不会搞错。较为复杂的套路,每段的前进方向经常变化,可 将一段分成若干小节,一节节地看就容易看懂了。因此图解绘有平面路线图,供参考。套路 的收势一般与起势在同一方向,并且位置接近。

四、 术语的运用

为了简练,图解的文字说明中常用术语来解释动作。如步法中的上步、退步、插步等, 步型中的马步、弓步、仆步等,腿法中的正踢、弹踢、侧踢等。掌握术语对阅读图解会有很 大的帮助。

五、 要领说明

图的路线、方向及文字说明,一般只反映出动作的大概轮廓和外貌,不能体现动作的用 力顺序、发力特点以及注意问题。加上“要领”、“要点”之类的说明,便可使练习者对动作 的理解更加准确、深刻,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六、 附图图片8 图片9 图片7

图中有的动作除了用一个图描绘外,还应增加一幅起补充作用的“附图”。如背向时, 看不清手的位置,便可增加一幅正面或侧面的“附图”。与文字说明相吻合,运动方向和路 线应以原图为准。有些重要的技术细节,如缠腕、握把等动作,在整体图示中看不清楚,应附加一幅局部动作图。

七、 “左(右)”、“同时”

文字说明中左(右)或右(左)的写法,是指左、右均可或左、右互换的意思。如:左 (右)拳前冲是说明既可以前冲左拳,也可以前冲右拳。“同时”,是指无论先写或后写的动 作都要一起运动,不分先后。

八、 写法顺序

文字说明中,一般先写运动方向(向左、向右等),然后写下肢动作(步型、步法、腿 法等),再写上肢动作(手型、手法、肘法、器械持握方法及运动方法),最后写目视方向。 但在个别情况下,则以身体各部位运动的先后顺序来写。

第四节自学武术的方法

一、 看图学练武术的方法及步骤

第一,看分解动作图和身体各部(包括器械)运动路线,然后详细阅读文字说明,初步 了解动作的过程和要领。

第二,按照图和文字说明的顺序边看图边练习,学会几个动作或一组动作。学完一组动 作后要连贯起来练习,然后再与前组动作连接起来完整练习。学完一段巩固一段。

第三,掌握动作的上下配合,反复练习,使之熟练。

第四,按照“要领”和“要点”反复体会动作的实质。

第五,为提高学习效果,可以三人一组共同学习。其中一个阅读图解,一个做动作,一 人检查,然后互换。

看图学练武术还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可先看一些动作结构简单的图, 熟悉之后再看动作较复杂一点的图。先看单个图,再看组合图,这样才能逐步掌握武术图解 知识规律。

其次,遇到复杂动作时,可先学下肢动作,再学上肢动作,然后将上下肢连贯起来练 习。在练习过程中,还要注意以腰为轴,使上下肢协调配合。

再次,武术运动中的“眼法”也很重要,要求运动时做到“眼随手动”(或随器械动), 静止姿势时,做到“目随势注气但在图解中,通常只写明静止时的“目随势注”的具体方 向,没有写明运动过程中“眼随手动”的具体变化。这一点要靠学武者自己去悟。

有些书上的插图没有将身体各部位的运动路线全部用箭头表示出来,因此要详细阅读文 字说明,以免漏做或做错动作。

初学时,要固定方向,不要经常更换练习位置,以免弄错方向,影响学习效果。待练熟 之后,可以任意变换方向。

二、 学练武术的步骤

第一步,学练基本功。先练压腿、耗腿、劈叉、压肩、站桩,再练踢腿、摆腿、扫腿、 . 38 .

抡臂、转肩、翻腰、涮腰、仆步抡拍、跳跃、平衡等。

第二步,学练基本动作。先学原地冲拳、推掌等基本动作,再练上下肢结合的基本动作。

第三步,学练典型动作和组合动作。先学套路中常出现的二起脚、旋风脚、仆步抡拍, 各种平衡等典型动作,再学一些组合动作。

第四步,进行套路整学零练。学完整套动作之后,化整为零,反复练习,了解每个动作 的具体要求和攻防含义。

第五步,进行套路的精练和格斗训练。套路练熟之后,要采用分段练习、整套练习、超 套练习,并充分发挥悟性,进行技术和智能的综合训练。

整套练习的关键是要处理好全套的节奏和体力的分配,使全套的演练表现出起伏转折、 动静疾徐、刚柔相济、虚实分明的特点。

三、学习武术套路的步骤图片3 图片2

武术套路的内容包括基本功、基本动作、平衡动作、跳跃动作等,高级套路还有跌扑滚 翻动作。学习武术套路应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原则。武术套路由数十个动 作组成。一个完整的武术动作包含动作的方向、路线、架势结构、发力特点、停歇顿挫、精 神节奏、心神意向等要素。要学会一个完整的武术套路,除了掌握上述原则和顺序外,还需 按以下步骤逐步学习。

第一步,首先把套路中的难度动作提出来单独练习,粗略地掌握难度动作过程,弄清楚 动作的方向路线。

第二步,分动学习,即按动作套路的先后顺序逐动进行学习。可分三个层次逐步深入, 首先弄清楚动作的方向路线和方法,对于功架、步型、手型等只作一般要求;其二在此基础 上,对功架、步型、手型等作进一步要求,不仅要求定势动作的准确和工整,而且要求动作 过程中的手、眼、身法步协调配合;其三,使动作连贯完整,要求做到势正招圆、劲力顺 达、形美质善。

第三步,分节学习,即按套路的演练顺序,把几个动作连接成一组进行学习。分节的原 则是:简单的动作、相似的动作或变化不大的动作可划分为一个小节,如“弓步冲拳——弹 腿冲拳——马步冲拳”;衔接性较强的动作可划分为两个小节,如“大跃步前穿——弓步冲 拳”;顺势可接的动作,可划分为一个小节,如“仆步穿掌——虚步挑掌”;连击性、节奏性 较强的动作可划分为一个小节,如“转身左拍脚——右拍脚——腾空飞脚——歇步下冲拳”。

第四步,分段学习。这一步是以套路中的段落(或趟)为学习单元,把动、节结合成 段,对全段进行完整练习。分段学习要注意动作的连贯、协调和完整。解决好局部的技术、 节奏问题,为整套练习打好基础。练熟一段后再学练另一段。

第五步,全套完整练习。完成若干单元即可串连成套进行全套完整练习。这一步的任务 是:熟练套路,要求方向路线正确;功架、步型、手型、眼法、身法等基本正确,并处理好 全套动作的节奏、体力分配、布局的安排等。

第六步,巩固提高。这一步是通过各种形式的反复练习,进一步提高套路的演练技巧和 水平,按照“四击”、“八法”、“十二型”的要求反复练习,逐步地使形体与心意活动结合起 来,达到形神兼备的要求。

第五章武术教学与训练

第一节武术教学

武术教学主要包括教学原则和特点,教学阶段和步骤,教学法及其运用等内容。本节将 分别阐述。

一、武术教学原则和特点

武术教学原则基本遵循一般体育教学原则,同时根据武术的特点和武术教学的一般规 律,归纳为如下五点。


  1. 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动性相结合;

  2. 直观与思维相结合;

  3. 系统性与专题教学相结合;

  4. 严格要求与区别对待相结合;

  5. 巩固提高与训练相结合。


在教学中,在上述教学原则的指导下,教师还应进一步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灵活性,使 武术教学不仅生动活泼,而且还富有民族特色。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还须注意武术教学的基 本特点和要求,现分八点阐述。

(一) 尚武崇德、内外兼修

武术在绵延几千年的历史中,一向重礼仪,讲道德。“未曾学艺先学礼,未曾习武先习 德”,“缺德者不可与之学,丧理者不可教之”,都是宝贵的格言。把武德列为习武与教武的 先决条件,这是中国武术的传统习惯。这样,习武者就要把掌握攻防技术和做人的道德规范 结合起来,以有利于人类和社会。武术范围包括“德、技、道”三个方面,这是世界上任何 项目都无法比拟的。儒家“仁学”和道家“道学”对武术理论影响较深。因此,“尚武崇德” 应贯穿于武术教学的全过程,并作为思想品德教育的中心。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文化 遗产,崇尚武术,继承和发扬武术;重礼仪,讲道德。“内外兼修”是武术技术教学的中心。 武术运动强调内部意、气、力、神与外部形体的统一,从而达到内养五脏六腑,外炼筋、 骨、肉的目的。

(二) 重视武术基本功,以拳、械、对练套路为核心

在武术教学中首先要重视武术基本功的练习,抓好基本功的教学,对拳术、器械、对练 等教学将起重要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遵循:武术基本功——拳术,器械——对练的 教学顺序,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 循序渐进,系统完整武术教学

应遵循先易后难、先简后繁、先浅后深的原则。安排教材的先后顺序时,要综合考虑教 学内容的难易程度,知识技能的内在联系,学生技能、体能、智力等因素。同时还要注意教 . 40 .

材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四) 以演示领做为主,重视直观教学

武术套路教学中涉及的问题较多。首先是动作多,方向多变,又不对称,比较难记;动 作之间的衔接变化比较复杂;一个动作所包含的因素也比较多,外形有手、眼、身、步的配 合,内在有精神、气、意、劲的统一,内外合一。还有动作贯串起来后,不同的节奏变化, 各类套路的技法特点,演练风格各异等等,都给学生学习和掌握套路带来一定的困难。因 此,在教学中除采用常规的示范以外,应特别注意直观教法。直观教法除教师示范,还应借 助录像、图片、观摩等辅助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领做示范,使学生有较多的机会模 仿、观察动作,是武术教学的主要手段之一。同时还要应用动作名称进行语言强化,帮助记 忆,使学生尽快学会和掌握。

(五) 因材施教,区别对待

这是处理整体要求与个体差异的基本教法。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内容,因 人因材施教,突出不同的教学要求。使学生既按统一要求完成学业,又获得个人特长的个性 发展。

(六) 严规律矩,从严从难

教师要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和教学规律进行教学,并要求学生心悟体练,圆满完成课堂任 务。从严,要严在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作风、纪律的培养;从难,就是要严格训练,一 丝不苟,坚持不懈。

(七) 强化攻防技击特点,突出劲力

武术套路是由若干个具有攻防技击含义的动作有机联结而成的。要使动作达到规范要 求,必须强调对攻防方法的分析。通过攻防技击的示范和讲解,使学生较快地理解动作的起 止点、运动路线、着力点,从而加速对动作的掌握;同时还必须突出劲力要求,如果仅懂法 而无力,其法则虚,表现不出武术的技击特点。因此,在教学中待学生掌握了动作路线和方 法后,就应强调招势的速度和力量,经过反复的练习,逐步达到劲足力顺。

(八) 言传身教,疏导诱发

这是武术具体教法的基本原则。“言传”是通过简明扼要的讲解、描述清楚动作细节, 指出动作关键技术环节,揭示动作的技术要领和规律;“身教”是通过教师准确的示范,使 学生直:观感知动作形象,以便按形模仿。“疏导诱发”,是通过语言法和直观法来引导学生运 用分析、综合、比较、概括、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去认识和解决问题,以发展思维能力, 提高技术水平。

鉴于武术内容丰富,各类拳术器械动作的规范、演练技巧,劲道运动方式,节奏变化等 差异很大,在教学中必须抓住不同拳术或器械的风格,才能使学生掌握各类拳术、器械的演 练技巧。

二、武术教学的阶段和步骤

根据人的认识规律,教学原则和武术技术动作的特点,分阶段进行教学,能使学生有顺 序地、连贯地、系统地学习掌握知识和技能。

(-)武术教学阶段的划分

根据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武术技术教学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基础教学阶段,进行武术的基本功、基本动作、动作组合和基础套路的教 学,基础教学一般以长拳类的拳术为基础,要求学会动作,明确动作规格,掌握练习方法, 发展专项身体素质,提高身体的适应能力。

第二阶段,在巩固第一阶段的基础上,学习和掌握器械套路。不但要掌握套路的动作规 格.而且要掌握不同套路的特点和运动方法。

第三阶段,进一步巩固提高单练套路的技巧,同时还要学会有代表性的对练套路以及散 手技术。在掌握单练套路规格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套路的势势连贯,刚柔相济,劲力顺 达,抑扬顿挫,节奏鲜明,精神饱满、眼神配合等技巧;掌握对练项目的方法逼真和默契配 合;了解攻防技术的性质和作用。理论传授同步跟进,以扩大知识面和指导技术的提高。

第四阶段,在全面掌握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个人技术特点,发挥所长,选择项目进行 训练提高。

划分阶段是为了便于确定各个阶段所要解决的主要任务。在教学实践中,每个阶段紧密 相连,不能截然分开。

(二)武术教学步骤

武术套路是由数十个动作所组成的。一个完整的动作,一般包含着动作的方向路线、架 式结构、发力特点、停歇顿挫、心志意向等要素。教学中应根据动作技能形成的生理学规 律,使学生有层次地掌握动作的完整性。从初学到熟练掌握动作,一般可分为五个步骤。

第一步,主要是弄清动作的方向路线。这一步的基本任务是使学生通过教师的慢速示范 和简略的讲解,首先弄清和掌握动作方向路线的曲折迂回,来龙去脉。对于姿势、步型可作 一般要求,不必太工整。

第二步,主要掌握动作招式、步型的准确与工整。这一步的基本任务是在第一步的基础 上,进一步掌握动作姿势、步型的准确与工整。这一步要求教师的示范、领做要把前一步骤 采用的慢速示范变为正常速度的示范。手眼身步的变化部位要求准确,强调动作的细节和静 止时架式与步型的工整。通过教师的反复讲解、示范,使学生领会动作要领,体会动作变化 的细节,反复练习,克服紧张、僵硬、不协调等反应。但是就定型而论,这个阶段成型的技 能是不巩固的,遇到新的刺激就会出现错误,甚至已经建立起来的动作概念也会消失,所以 教学中教师应不断给予信息强化,严格要求,使正确的动作逐步成型巩固。

第三步,要使动作贯串完整。这一步的基本任务是:要求学生将已掌握的动作贯串完 整。教师的示范、领做必须是快速的、正确的,连贯完整、充满生气的,而不是呆板的分解 动作,带领学生把分解的动作连贯起来做。不但要求姿势连贯、完整,而且要求用力顺达、 合理“

第四步,分析动作的劲力、节奏、眼法等技巧。这一步的基本任务是:使学生领会武术 动作的特点和套路演练的风格。主要通过教师对动作的劲力、作用、性质的分析,进一步阐 明精神、意气与形体动作怎样结合,在教师指导下使学生体会“形神兼备”,“内外合一”的 演练技巧,突出武术特点。

第五步,复习巩固定型。这一步的基本任务是:使学生通过反复的练习,巩固前面四个 步骤所学的动作和要求。

三、武术教学法及其运用

武术教学法是指教师为完成课时计划,达到增强学生体质、掌握武术知识和提高技术水 平的目的而采取的途径、手段和方法。下面简述几种常用教法。

(―)讲解法与示范法

讲解、示范是传授知识和技术的基本方法,是使学生形成正确动作概念的重要途径。讲 解与示范结合动作,互为补充,可先讲解后示范,也可边讲解边示范。一般说来,对中学生 和初学者,以示范为主,对基础较好的学生,以讲解为主。

  1. 讲解法:教师以通俗、简练的语言讲解教学中所要解决的问题,使学生感知教学内 容所具有的确定性。


讲解的内容图片6 图片5

动作过程:讲解动作起止路线、方向和要领,使学生初步建立动作概念。

基本技法:基本技法是指武术动作中经常出现的带一般规律性的技巧和方法。例如, 冲拳要求力达拳面、拧腰、顺肩。

动作规格:讲解动作规格,使学生明确动作的质量标准和要求,一招一势按标准动作 规范。

攻防技术:讲解动作的攻防含义,使学生明确动作的实质,较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动作 技术。

关键环节:讲解动作的关键环节,使学生走“捷径”,尽快地学会动作。

易犯错误:讲解动作易犯的错误,可以提醒学生防止或少犯动作错误。

讲解的方法

形象化讲解:如讲“仆步穿掌”,犹如燕子抄水。

口诀化讲解:如讲弓步,口诀可为“前腿弓,后腿绷,挺胸塌腰,别晃动”。

单字化讲解:如讲“腾空飞脚”,用“蹬、摆、提、拍”四字来表述。

术语化讲解:采用术语讲解,可以达到简明、扼要、生动、形象的效果。

  1. 示范法:示范是使学生通过视觉感官获得正确动作概念的手段。因此,示范应做到 准确、规范、熟练、优美、自如。


为了使学生比较清楚地观察示范的动作,应注意以下两点。

示范位置的选择。不同的队形采用不同的示范位置。总之,要让所有的学生都能看 到教师的示范动作。

示范面的运用。示范面有镜面、侧面和斜面三种。以镜面示范为佳,但有些动作却 不能用此示范。一般的情况是,凡身体侧向进行的动作,做镜面示范;凡身体正向进行的动 作,做侧面示范;不能采用镜面和侧面示范的动作,可做斜面示范。为了使学生看清动作细 节,一个动作可采用几个示范面。

完整法与分解法

完整法:完整教学法是使学生了解动作的全貌,形成完整动作概念的教学法。完整 教学法便于学生掌握动作的整体,因此它是主要的教学法。在下列情况下可采用完整教学 法:

对首次作为教学内容的动作,一般都先采用完整示范,帮助学生建立第一印象。

在具体进行教学时,教学结构简单和难度不大的动作,可采用完整示范教学。

对有一定武术基础的学生,可采用完整示范教学。完整示范有常速完整示范和慢速 完整示范两种。一般采用两种先后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

分解法:分解教学法,是将一个完整的动作分成若干动作环节进行教学的方法。分 解教学法有利于学生感知和了解动作的细节。在下列情况下可运用分解教学法:

浏览4,776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