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的根本技艺,就是“踢、打、摔、拿”等技击法,这四种 技击法各有其特点,其法理也有不同之处,在实战中必须是踢法、打 法、摔法、拿法的协调应用。
擒拿法是以爪筋拿穴、扭挫关节为技艺的。因此,研究擒拿法 的方法和原则,有其理论上的意义,要注意虚实,善于掌握运动、变 动、借劲使劲,从而化解并反击之。
梅花粧拳的擒拿术具有独特的技法,表现出:打中有拿,拿中含 打,手中有手,劲后有劲的特点,是一种应敌捉拿技术,是以针对人 体各活动关节的特点,瞬间巧妙地进行刁、拿、连、截、打等高超技 能,使敌失去反抗能力而束手就擒。
擒拿术是历代武术大师们,从人体解剖入手加入武术的技击研 究发展而形成的。人的肢体关节,是人体骨骼结构运动的枢纽,关节 处还具有筋脉穴道,是不能承受各种打击的薄弱部位。擒拿术巧施妙 法,使其关节及韧带受制,瞬间丧失抵抗力而被擒。而擒拿术的每招 动作变化,都不是直来直去,其进退是缠绕变化,螺旋屈伸,使内劲 不露形,一触即拿。在实战中的要求:放松、灵活、弹力、抖力等。
演练擒拿术的方式是两人互相配合,按规定的套路演练,是一招 一式的对练,也可不按套路对练。不论哪种方式对练,均能达到体验 拿与被拿的目的,即感觉到对方在擒拿时所使的力、所控制的部位, 及拿住对方时的感觉。能较快学会、掌握,同时,也相应学会破解, 其拿与解是相辅相成的,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
擒拿术的基本功法是多方面的,如抓拿的手形、手法、部位、 步法、身法等都要求准确,更要求密切配合,重点是抓功、腕力的锻 炼。在此,仅介绍其中三种功法:一是对掌腕法;二是钻腕功法;三是四把抓法等。
基本功法
对掌腕法甲、乙二人站成左弓步,其两 人左腿站立在一条横线之上,其左脚 内侧相对,两脚间距约一脚之宽,双 方的左手臂屈肘,用左手掌抓握自己 的左大腿的下部(靠近膝部),左手 虎口向内。双方右手掌相握(见图 4. 106) 。
动作不停,乙方右手臂向外侧旋 转,当旋转到腹前腰部齐平时,随之 用力向左侧推甲方右手臂,甲方适当 用力,向前顶乙方右手臂。甲方右手 臂被推到腹前右侧时,其步形变换成 右弓步(见图4. 107)。
动作不停,甲方右手臂用力向 外侧旋转乙方右手臂,还应有向后拉 之力,旋转乙方右手臂使其掌尖向下 (见图4.108),而后用力向前推乙 方右手臂(见图4.109)。
甲、乙双方右手臂的“对掌腕” 的推转次数多与少不拘,根据练者的 情况灵活掌握。
演练右手臂之后,紧接着要练左 手臂的“对掌腕”。因此,要反复练 习之。
※要领
此法是增强手抓握和拧转力的锻炼方法。
不可用力过猛伤人,更不要双方用力不当,即不使双方之力僵 住在一起。
不论是推转或者是顶转,皆用力。
当对方力大,翻转不过去时,应采取先抽拉对方手臂到腹前, 靠近腹部,随即转腰,借助腰力翻转以及推力,切记不可伤人。
舌抵上腭,闭口含齿,以鼻呼吸,意守丹田,以腋下用力,才 能练出丹田之力。
钻腕功法
甲、乙两人站成右弓步,其两人 右脚站立在一条横线之上,其右脚内 侧相对,两右脚间距为一脚之宽。两 手握拳各收抱于腰间。目视对方。
上动不停,甲方右拳击打乙方 头面部,拳眼向上。目视对方(见图 4. 110)。
动作不停,乙方速伸右手臂,用 右手掌抓握甲方右手腕部。同时,腰 随右手抓握之时,向右拧转。目视对 方(见图4. 111)。
动作不停,甲方右腕被抓之际, 急速用力从乙方右手的小指处向上翻 即竖转右小臂(见图4.112)。上 动不停,速回翻右手去抓握乙方右腕部。目视对方(见图4. 113)。
甲、乙双方交替反复翻钻抓握的 次数多与少不拘,根据体力而定。
其左手的钻腕法与右手的钻腕法 相同,只是方向相反。
※要领
增强腕力、臂力、抓力,更能 练翻钻破解的技法。
抓握时要有力,准确,快速。
要互相体会手腕被抓拿之际, 钻与翻的破解之法。
舌抵上腭,闭口合齿,以鼻呼 吸,意守丹田,以腕下用力,才能练 出丹田之力。
四把抓法
①前侧平举抓法。两腿开立屈膝 下蹲站成马步,同时,两手臂伸直在 体前平举,两掌心相对,其两手臂的 间距为肩的宽度。上动不停,两手伸 张五指,随即作挖抓势成拳,随之伸 张五指成掌(见图4. 114)
动作不停,掌心相对转换成掌心朝上,随即两手掌伸五指,随之 作挖抓势成掌,再伸张五指成掌(见图4.115)。
动作不停,两掌心朝上转换成掌心朝下,随即两手掌伸张五指, 随即用力作抓势成拳,再伸张五指成掌(见图4.116)。
抓握动作次数多与少不拘,均按个人体力而定,但不能少于 五次。
②侧向平举抓法。接上式,两手 臂伸直向左右两侧分开平举,马步不 动,随即掌心朝下变换成掌心朝上。 上动不停,两掌指伸张五指,随之用 力作挖抓势成拳(见图4. 117)。
动作不停,两手臂向前转,掌 心朝前,随即两手掌伸张五指,随之 用力作挖抓势成掌,再伸张五指成拳 (见图4. 118)。
动作不停,两手臂下转,掌心朝 随即两手掌伸张五指,随之用力 _&挖抓势成拳,再伸张五指成掌。
抓握动作次数多与少不拘,均按 各人体力而定,但不能少于五次。
上举抓法。接上式,马步不 动,两手臂伸直上举,立于耳旁, 掌心相对,两手臂间距同肩宽,随 即两手掌伸张五指,随之用力作挖 抓势成拳,再伸张五指成掌(见图 119)。
动作不停,两手臂向前转动,掌 心朝前,随即两手掌伸张五指,随之 用力作抓握势成拳,再伸张五指 成掌。
抓握动作次数多与少不拘,均按 个人体力而定,但不能少于五次。
侧屈肘抓法。接上式,两手臂 屈肘,下落,大臂与肩平齐,两小臂 竖起,小臂与大臂成90°,两手掌心 相对,随即两手掌伸张五指,随之用 力挖抓势成拳(见图 120)。
动作不停,两手掌向前转拧, 两掌心朝前,随即伸张五指,随之用 力作挖抓势成拳,再伸张五指成掌。
(见图4. 121)
抓握动作次数多与少不拘,均按 个人体力而定,但不能少于五次。
※要领
舌抵上腭,闭口含齿,以鼻呼吸,意守丹田,以腕下用力,才 能练成丹田之力。
增强指力、腕力、抓力和臂力,同时,也增强腰、腿之功力。
注意是气随意注,力随指行。
从阴阳五行论中可知五行对应五指。五指相配合运行,使气相 对而入,协调手三阴经,手三阳经阴阳相贯。因手为六经的起止点, 此四把抓法是助长练力和练气的辅助功法。
马步站桩是练武术内功的一种重要技能。练时要达到入静,聚 精会神,调身,调息,内气鼓荡,精满气足,从而能达到超人的 力量。
浏览2,577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