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疗法:热疗法是应用比人体温度高的物理因子(传导热、辐射热等)刺激来进行治 疗的一种物理疗法。

作用:热疗能使局部血管扩张,改善血液和淋巴循环,提高组织新陈代谢,缓解肌 肉痉挛,促进淤血和渗出液的吸收,因而具有消肿、散淤、解痉、镇痛、减少粘连和促进损伤 愈合的作用。

方法:

热敷法。将毛巾浸透热水或热醋后放于伤部,无热感时应立即更换,每次敷30分钟 左右,每天1〜2次。也可用热水袋进行热敷。

蒸熏法。用配好的药物加水煮沸,将需治疗部位直接在蒸气上熏。每次治疗20-40 分钟,每日1次。此法能使药物通过温热作用渗入局部而起到治疗作用。有时也可用稀释 的温热药液直接浸泡伤处。

红外线疗法。治疗前先把红外线灯预热2~5分钟,然后将灯移至伤部的斜上方或 侧方(有保护罩的灯垂直照射),灯距一般为30-50厘米。伤部须裸露,体位要舒适。剂量 以伤员有舒适热感、皮肤出现桃红色均匀红斑为合适,若过热应调整灯距。如有汗液应擦 去。每日治疗1~2次,每次15-30分钟。

适应症: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中期和后期、慢性损伤。

注意事项:

热疗时要注意防止烫伤。红外线照射时不要移动体位,以免碰触灯具发生烫伤。如 皮肤出现红紫或灼痛,应停止治疗并在局部涂以凡士林或硼酸软膏,防止起水疱。

红外线治疗时要避免直接辐射眼部。注意治疗中有无头晕、心慌、疲倦等反应,如有 则应停止治疗。

二、运动损伤的现场急赦

(―)出血和止血

出血的分类:血液从损伤的血管流出称为出血。根据损伤血管的种类,出血可分为 动脉出血、静脉出血和毛细血管出血三种。

动脉出血:血色鲜红,血液像喷水样流出不止,时间稍久,就会大量失血而有生命危险。

静脉出血:血色暗红,血液像流水样不断地流出,危险性小于动脉出血。

毛细血管出血:血色介于动脉血和静脉血之间,血液从伤口慢慢渗出,常会自行凝 固止住,一般没有危险性。

根据损伤的部位,出血又可分为外出血和内出血两种。

外出血:身体外表有伤口,血液从伤口流到身体外面。这种出血容易发现,运动损 伤中比较常见。

内出血:身体表面没有伤口,血液由破裂的血管流向组织(皮下或肌肉组织)、体腔 (胸腔、腹腔、关节腔等)和管腔(胃肠道、呼吸道)。这种出血在运动损伤中也有,如闭合性 损伤中的皮下淤血、半月板损伤时的膝关节腔内积血、腹部挫伤肝脾破裂时的腹腔内出血
等。体腔、管腔等内出血,不易发现,容易发展成为大出血,故危险性很大。

止血法:成人体内的总血量约为5000毫升,若骤然失血达总血量的1/4-1/3 时,就有生命危险,所以及时止血非常重要。这里介绍几种外出血的止血法。

抬高伤肢法:用于四肢出血。其方法是将肢体抬高,使出血部位高于心脏,从而使 出血部位的血压降低,减少出血。这种方法用于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出血,而在动脉和较大 静脉出血时,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方法。

加压包扎法:用于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出血.方法是将消毒的纱布块和棉垫盖在伤 口上面,然后用绷带包扎。也可在伤口涂上红药水、洒些消炎粉后包扎。

加垫屈肢法:用于前臂、手、小腿、足出血。方法是将棉垫放在肘窝或胸窝,把肘关 节或膝关节尽量屈曲起来,再用绷带做“8”字形缠好

间接指压法:用手指压迫身体浅部的动脉,可暂时止住该动脉供血部位的出血。 这种方法操作简便,如运用正确,可使动脉出血立即停止。现将身体不同部位出血时应压 迫的动脉及方法介绍如下。

额部、额部出血:用拇指在同侧耳屏前方摸到颗浅动脉搏动后,将该动脉压在颗骨上眼以下面部出血:在受伤侧下颌角前约1. 5厘米处,用拇指摸到面动脉搏动后,将 该动脉压在下颌骨上

肩部和上臂出血:伤员头转向健侧,在锁骨上缘中点,用拇指摸到锁骨下动脉搏动 后,将该动脉压在第一肋骨上。压时的用力方向为向下向内向后。

前臂和手出血:伤臂微外展外旋,在肱二头肌内缘中点摸到肱动脉搏动后,用拇指 将该动脉压于肱骨上

大腿和小腿出血:伤员仰卧,伤肢伸直,大腿微外展外旋,在腹股沟中点摸到股动脉 搏动后,将两拇指重叠压迫该动脉于耻骨上。

足部出血:胫前动脉在胫骨远端足背横纹的中点,胫后动脉在内踝后方,足部严重 出血时,应同时将这两条动脉压迫在胫骨上

止血带法:常用的止血带有三种,即皮管、皮带及气止血带。急救时如无以上三种 止血带,也可用布带绞绊捆紧止血。止血带应缚在出血部的近端,压力不应少于200毫米 汞柱的压力(结扎远端摸不到动脉搏动),如果压力太小只闭锁了静脉,动脉血还可以继续 通过,则出血不仅不能止住,反而增加。

缚止血带时,首先应将患肢抬高然后再缚止血带,缚后肢端应呈蜡白色,如果呈紫红 色则为不当。缚止血带后应记录时间,并随伤员携带;上肢每半小时、下肢每一小时放松一 次,每次约2〜5分钟,以免肢体坏死。

上肢应尽量避免用皮管止血带,不得已使用时,应多垫棉花或衣服,否则常常引起上

肢缚止血带处麻痹。一般除大出血的情况之外,最好不用止血带止血。

绷带包扎法

一般用的绷带为卷带和三角巾。如果当时没有这些材料,可用毛巾、头巾、衣服等代替。

绷带包扎有固定敷料和夹板、保护伤口、压迫止血和支持伤肢的作用。包扎时,动作 应力求熟练、柔和,不要碰到伤口,以免加重损伤。包扎的松紧要合适,过紧则妨碍血液循 环,过松则失去包扎的作用。卷带包扎一般从伤处的远端开始。包扎结束后末端用胶布或 别针固定,或将卷带末端留下一段,纵行剪开,缚结固定。缚结应避开伤处。

卷带包扎法:

环形包扎法。多用于包扎肢体粗细均匀的部位,如额部、手腕和小腿下部。包扎时 张开卷带,把带头斜放在伤肢上,用手压住,将卷带绕肢体包扎一圈后,再将带头的一个小 角反折过来,然后继续绕圈包扎,第二圈盖住第一圈,包扎3〜4圈即可0

螺旋形包扎法。用于包扎肢体粗细差不多的部位,如上臂、大腿下段和手指等处。 包扎时以环形包扎法开始,然后将卷带向上斜行缠绕,后一圈盖住前一圈的1/2 ~ 转折形包扎法。用于包扎粗细相差较大的部位,如前臂、大腿和小腿等处。包扎时 以环形包扎法开始,然后用一个拇指压住卷带,将其上缘反折(避开伤处),压住前一圈的 1/2 ~ 1/3,每圈之转折线应互相平行

离心包扎法:从关节部位开始,先用环形包扎法,然后将卷带斜行缠绕,一圈在关节 上方缠绕,一圈在关节下方缠绕,两圈在关节凹面交叉,反复进行,逐渐离开关节,每圈压 住前一圈的1/2 ~ 1/3。最后在关节的上方或下方以环形包扎法结束。

向心包扎法:从关节下方开始,先用环形包扎法,然后由下而上、由上而下地来回做 “8”字形缠绕,逐渐靠拢关节,最后以环形包扎法结束。

三角巾包扎法:

(1)大悬臂带。用于上肢损伤,但锁骨骨折和肱骨骨折不能用。将三角巾顶角放在伤 肢肘后,一底角置于健侧肩上,伤臂屈曲90。,放在三角巾中央,下方底角上折,包住前臂在 颈后(或伤侧肩部)与上方底角打结。最后把肘后的顶角折在前面,用别针固定小悬臂带。用于锁骨骨折和肱骨骨折。先将三角巾叠 成四横指宽的宽带,中央放在伤侧前臂的下1/3处,两端在颈 后打结

保护支持带使用法

在损伤治疗和伤后训练中,正确使用保护支持带对促进 损伤愈合和避免再损伤有较大的实用价值,它能保持关节的 稳定性,限制关节、肌肉发生超常范围的活动,使伤部组织得到 适当的休息,因此有利于损伤愈合和训练。对急性闭合性损 伤,可同时进行冷疗,以增强止痛止血的效果。

保护支持带的使用要正确,否则会出现相反的结果。总的原则是,关节能固定于相对 适宜的位置,受伤组织不再受到牵扯,活动时不使疼痛加重。武术运动常用的保护支持带 有以下几种。

膝侧副韧带损伤胶布支持带:先用两条宽约4厘米的胶布交叉地贴于膝关节的伤 侧,再用三条胶布分别横贴旅骨、大腿和小腿中部,将前两条固定,然后戴上 护膝或缠上弹力绷带。

浏览472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