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最早是从古代战场走来,在血腥的捕杀中人们总结了技击术。之初的技 击术,各民族几乎大同小异,没有很大的区别。中国武术当是中国人以自己的价值 取向和思维方式总结的技击术。而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又是源于这片土地上的大 一统政治、自给自足的农耕经济与河流文化。于是,中国武术才有了自己的特色, 在世界上独树一帜,借助影视的传媒,“中国功夫”更加令人神往。

武术无论在军旅训练中,还是走向民间社会之后,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它的 技击技能如工具般地发挥着主导的价值功能。在民间,无论古代的剑客武侠、江湖 的绿林豪杰,乃至教拳卖艺、镖师教头,都是靠武术的技能来生存的,可以说武术成 了一种职业,其技击本领或技艺成为一种谋生的手段。

近代以来,西方体育伴随文化进入中国,武术的主要价值发生了巨变,走进了 学校、赛场,并发挥着健身、强体、竞技、养心等功能。新中国成立以来,武术登上了 体育的殿堂,迈开了体育武术的历程,人们将其称为“武术运动”。

50年的武术运动得到了蓬勃发展,并逐步推向世界,从国家体育部门到学校, 武术作为体育运动在开展着、传播着,成为民族传统体育中最为耀眼的一个主干 体系。

当我们换一个视角看武术时,武术只是体育吗?武术的技击本质和实用技能 还存在吗?稍微开放点视野,我们就会清醒地看到除了体育的武术运动之外,还有 非体育的武术存在于社会,诸如军警武术、影视武术。两者正是武术运动向前后引 申的两端,一端向后,保留了武术原来的实用技能;另一端向前,发展成为令人观赏 的艺术性武术,但它们恰恰都不是体育运动所能包容的。

越是历史久远的武术越会有较大实用的成分,而越是现代的越是大都远离了 实用。体育的、艺术的都是渐行渐远,但也符合体育、艺术的规律。

然而就是到了今天,谁也不能说要将武术完全脱离了实用。在军警、公安的近 战肉搏、擒敌侦察中,都保留了实用武术的那一块。在当今世界,它仍是不可或 缺的。

和平年代不全是和平,战争、纠纷、磨擦、冲突依然存在。改革开放30年的辉 煌成就和稳定是有目共睹的,市场经济中人们的思想观念出现的某些变化也应引 起重视,如由于贫富不均带来的矛盾,又由于“金钱世界”、“物欲主义”给人们带来 了贪欲;“娱乐时代”给人们带来的道德伦落、精神失衡、情感滑坡;还由于激烈竞 争中的人们巧取豪夺之后,引发的寻求刺激和极度享受;同时诱发了一些失落的人 们去违背法律和道德,做出一些扰乱社会、破坏环境的行为。

在我们的经济取得了巨大发展的时刻,也需要正视出现的社会问题,尽管它是 极少数的,却不容忽视。一方面,我们要积极倡导并着力构建和谐社会;另一方面, 我们的公安、军警面对少数不法分子更需要防暴意识和制敌本领,乃至我们的民众 也需要正当防卫,保护自己生命、财物和国家财产。

张克强同志的《现代制暴防卫》之作,正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写成的。换一句 话,它是应时代要求进行的实践和总结。该书从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到制暴防卫技 术方法,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基本理论中提出了制暴防卫的社会背景和法律依据, 进一步提出了制暴防卫术的概念。该书中的制暴防卫术,既不同于武术技击项目, 也不同于特种军队的近战,还与军队、警察的格斗术有所区别。这就在理论上说清 了本书的特色。

克强同志毕业于上海体育学院,武术、摔跤均专修过,自幼有传统武术的功底, 常年习武不辍。走上工作岗位后,他结合公安学校的专业教学,从多年实践中进行 提炼,从当代实际出发,总结了各种情况下的制暴防卫方法,既全面又实用,是一本 防暴自卫的应用书,既适合于公安军警,也适合于百姓黎民。

孔子远在2500年前就告诉我们“刚毅、木讷、近仁”,“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 者不惧”。生活在当今时代的人们不能只懂得善良、宽和,同时也需要勇敢和坚 毅,既崇尚和谐,也敢于斗争!

当今暴力犯罪活动的种类不断增多,实施手法也在连续翻新,它对经济增长、 社会秩序、公共安全心理的负面影响也越来越大,且恐怖犯罪的多极化趋势亦有愈 演愈烈的趋向。据联合国最新统计资料介绍,现今全球范围内每年平均有120万 人因暴力伤害而死亡,有370万人受重伤,250万人致残,78. 5%以上的女性受到 不同程度的性侵犯,社会财富破坏与个人财产损失平均每年高达1150亿美元。

由此可见,歹徒不全在监狱、刑场,而就在我们身边。特别是美国“9・11”事件 的发生,使整个地球上的人们谈“恐”色变。许多富翁雇佣了精明强悍的保镖,而 绝大多数平民则习练起各式各样的自卫术以求自保。防卫制暴术就是为了适应当 前全球反恐防暴的形势需要,应付街头巷尾的暴力侵害与恶意挑衅而形成的具有 现代最新技击理念的防卫技术。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产力得到飞速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明显 提高,全社会治安基本稳定。但是由于我国经济生活、社会生活快速而又广泛的变 化同法制建设和社会管理机制相对滞后的矛盾一时难以克服,大批农村富余劳动 力流向城镇,各种生产要素加快流动,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群体之间的收入差 距拉大,社会公德及普法教育相对薄弱,拜金主义及极端利己主义泛滥,社会诸多 消极因素向各方面渗透,社会犯罪与防范控制局部失衡,社会各种犯罪诱因不断增 加;毒品、色情、暴力、恐怖、淫秽书刊和其他丑恶腐朽思想观念随着对外开放的扩 大,源源不断地流入我国,成为引发犯罪的因素,致使我国社会犯罪率上升的总势 头未能得到有效遏制。一些地方治安状况仍然不好,各地区都发生严重暴力犯罪 案件,其中以抢劫和谋杀案件最为突出。个别地方发案率相当高,甚至出现了一些 前所未有的大案、要案,犯罪性质非常严重,作案手段极端残忍,有的甚至利用现代 科技手段作案。总之,重大暴力犯罪案件和社会丑恶现象还没得到有效控制,暴力 犯罪所带来的恶果产生了极坏的社会影响,个别地方的一些群众缺乏安居乐业的 社会环境,有不安全感。这些社会现象引起了政府、社会媒体和民间舆论的广泛关 注与密切追踪。

本书从人道主义、缩小事态、保护公私财产、维持社会稳定和经济运营秩序出 发,在公民受侵犯的第一时间内能采取正当防卫措施,制止暴力侵害,及时克服实 发性事件带来的各种危害等方面,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因此,本书是确保人民 群众人生平安的好教材。

笔者长期从事武术、摔跤、散打等项目的教学训练工作,拜师练武,得益于蔡龙 云、邱丕相、厢函|陶子鸿|等老师的培养,毕业于上海体育学院。先后任教于上 海市第一、第二人民警察学校和上海市公安高等专科学校,有着丰富的教学实践经 验和实战经验。多年来,潜心研究暴力犯罪的预防、暴力侵犯的制止与制暴防卫的 理论和技术,把中华传统武术技击精华与军警格斗、防身自卫等技术紧密结合,博 采众长,融会国外合气道、空手道、跆拳道、泰拳等搏击技术于其中,形成了一套独 具特色、特别讲究实用、科学性较高的制暴防卫方法。正因为如此,笔者想通过本 书把自己潜心研究所得奉献给读者,使广大读者从中得益。

本书中所介绍的制暴防卫术都是在我多年的教学经验积累的基础上,经过实 战,千锤百炼中总结出来的。这些高尖的技战术,也已经超越了一般人护身、防身 的必要范围。不管怎么说,制暴防卫的秘诀是“忠诚于基本技术”,这是本人从几 十年的实践中得出的最深刻的教训,无论干什么,技巧过火就会失败,尤其是在生 死攸关的情况下更不能忽视这一点,谁都会有失误的时候,但是只要你忠诚于基 础,失误的程度就会减少。因此,遇到特殊事态时,需要联想基本技术,冷静对付。 从上述观点出发,本书没有平常在电影或电视里所见的花里胡哨的技术和战术,你 也许对此会感到意外,但这里展示的是忠于实际的一种姿态,“在数秒钟内,剥夺 敌人的战斗能力”这才是制暴防卫的根本,因此迅速的攻击性夺袭不可缺少,重要 的不是战术的变化,而是速度。

从社会实践来看,执法机关严厉打击暴力侵犯仅仅是预防和遏制暴力犯罪的 一个方面。必须使全社会清楚地认识到,只有从整个社会入手,发动群众,真正做 好犯罪预防工作,居安思危、群防群治、防患于未然,这才是治本的措施。事实证 明,有很大一部分暴力犯罪案件,如果受害人具备预防暴力犯罪的知识,懂得制服 暴力犯罪的策略,掌握具体对策,知道如何进行有效预防、自我保护和自我防卫,就 完全可以避免或有效制止暴力犯罪案件的发生。如果每个人都懂得如何防暴、制 暴,那么一旦遇到暴力侵害事件,便能够见义勇为,为民除暴,制止暴力犯罪。也就 是说,作为现代社会的每个成员,无论男女老少,都要树立预防暴力侵犯和制止暴 力犯罪的观念,掌握实用的防暴、制暴策略和防范技巧,以及对付不同形式犯罪的 具体对策,面对暴力侵犯,随时进行自我保护、自我防卫和解救其他受害人,有效地 摆脱或制止暴力犯罪。

本书的出版希望能对提高人们预防暴力侵害的警惕性,增强自我防卫能力,产 生积极的影响。本书注重实用,它不仅适用于公安学校的学生,对于社会各界人 士,只要阅读此书,坚持训练,就会掌握防暴、制暴对策的主动权,一旦你或周围的 人遭遇暴力侵害,就有能力挺身而出,见义勇为,利用书中所讲述的有关预防暴力 犯罪的知识和技术,进行自我防卫,同暴力犯罪作斗争,从而有效地摆脱或制止暴力侵害,保护自身和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促使社会长治久安由于暴力犯罪预防与制暴防卫的课题研究涉及到若干学科领域,而本人学识 和水平有限、经验不足,书中的缺漏在所难免,恳请专家、学者及读者批评指正。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上海市公安高等专科学校的大力支持和领导的勉 励,张伟同志为本书拍摄全部的技术图片,陈滔同志协助整理文稿,徐茂同志参与 有关章节的编写。此外,还得到上海教育出版社有关领导、编辑及谷海鑫同志在出 版和发行工作中的大力支持与帮助,在此谨表谢意。

浏览687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