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因


由于场地不平或太滑,练习者在做连贯性动作时会引起踝关节和足底小关节扭伤。 其中以踝关节外侧钿带扭伤的几率大些。从解剖特点上看,足的屈肌力量比伸肌力量要 大,内翻肌力量比外翻肌力量大;加上外踝比内踝长,内侧三角韧带比外侧三角軔带坚 韧,因此,踝关节的内翻比外翻的活动幅度大。在踝关节扭伤中,腓前韧带损伤常见,严 重者跟腓靭带也会损伤或骨折。另外,由于技术动作不正确或有错误也可能引起关节韧 带扭伤。如膝关节扭伤多发生在失去平衡或对抗相持的情况下,突然发力而造成膝关节 外侧副轫带的损伤,往往会造成半月板损伤;由于训练水平不够,局部肌肉力量差异或发 展不平衡,关节軔带薄弱或关节稳定性差引起韧带扭伤;由于身体疲劳或技能状况不佳、 运动时注意力不集中、准备活动存在问题、自我保护能力差、局部有先天畸形等原因也易 引起关节韧带扭伤。

  • 症状


伤后感觉局部疼痛,并出现肿胀,皮下淤血;若损伤关节囊滑膜层,则整个关节会出 现肿胀;关节功能出现障碍;局部压痛,牵拉受损韧带时疼痛加重。如籾带断裂则可出现 关节松动、有拉长的现象,还会有关节间隙增加或超范围的异常活动现象。

  • 处理


伤后应及时冷敷,加压包扎,适当制动和抬高伤肢,以利于减少出血和肿胀。局部用 止血、消肿药。损伤较严重者可以口服云南白药、止痛药等。24小时后可进行局部按摩 或理疗。如靭带断裂,应及早送医院治疗。一般单纯性下肢关节韧带扭伤,伤后经固定 的情况下,进行适宜的静力性功能活动。一般在1〜2周后可以开始进行关节协调性和 平衡能力的练习,逐渐进人正常训练,但必须带有保护装置,以免再度受伤。

  • 预防


加强关节周围有关肌群的力量与軔带的柔靭性,提高关节的稳定性和活动幅度;加 强运动场地的安全卫生和医务监督工作;提高运动员专项技术水平,熟练掌握运动技术; 充分做好准备活动,提高专项准备活动的质量。合理安排运动量,防止全身和局部疲劳; 重视运动员的科学选材;提高运动员的自我保护能力;教育运动员在训练中集中精力,认 真训练和比赛。

(四)擦伤

擦伤是武术运动中最轻的一种开放性损伤。

  • 原因


被器械擦伤或摔倒时擦伤最为多见。比如在练习剑花动作时由于手腕力量未控制 好,剑尖未划立圆.锋利的剑锋会擦到自己的脸上引起擦伤。

  • 症状


表皮脱落.有小出血点和组织液渗出。

  • 处理


小面积、表浅、无异物的皮肤擦伤在训练和比赛时直接喷上“好得快”等同类药物,可 继续训练和比赛,待比赛、训练结束后,先用生理盐水冲洗消毒,局部涂抹2%的红汞药水 或1%〜2%的龙胆紫液,不必包扎,但面部的擦伤最好不要用龙胆紫等染色剂涂抹。关 节附近的擦伤,不宜采用干燥暴露法治疗,干裂后既影响运动又易感染,还有可能波及关 节,可采用5%〜10%的磺胺软膏或青霉素软膏涂抹。如果大面积擦伤或伤处有异物,可 先用生理盐水彻底冲洗伤口,并以绷带加压包扎。对于污染严重的伤口,先将异物彻底 清除,再用凡士林纱布履敷伤口,由医生清创后,还要施用抗菌药物和注射破伤风抗毒 血清。

  • 预防


在进行手持器械动作练习时,注意与同伴保持适当的距离,另外自己手持器械练习 时,注意动作的准确性,以免器械刮倒自己。

(五)挫伤

挫伤主要出现在武术散打运动中。

  • 原因


当被对方踢中、击中时有可能发生挫伤,散打运动中较易发生挫伤的部位有大腿、小 腿、胸部、头部、睾丸等。

  • 症状


单纯性挫伤,一般都有疼痛(先轻后重,一般持续24小时)、压痛、肿胀、出血、功能障 碍。挫伤后的出血可为淤点、淤斑及皮下组织中局限性积血(血肿),挫伤重者疼痛和功 能障碍比较明显。

复杂性挫伤较为严重,如头部挫伤后轻者可发生脑震荡,严重者可能会造成颅骨骨 折而合并脑挫伤以至危及生命,大、小腿严重挫伤时可引起股四头肌及腓肠肌肌肉或肌 腱的断裂,胸部挫伤严重时可合并肋骨骨折甚至肺脏损伤形成气胸或血胸,睾丸挫伤可 因剧烈疼痛而引起休克,腰部挫伤可合并肾挫伤等。

  • 处理


对于单纯挫伤,可施行局部冷敷、加压包扎、抬高伤肢、外敷新伤药等处理方法。对 于复杂性的挫伤,如有休克症状时,应首先进行休克处理,采用止痛、止血等抗休克措施。 同时,急送医院治疗。如睾丸挫伤,则用三角带吊起,卧床局部冷敷;肌肉、肌腱断裂者, 将肢体固定包扎后,送医院治疗。

  • 预防


散打训练和比赛,除戴上规定的护具外,还应加强运动员的自我保护的训练,并严格 裁判,对禁踢部位要禁止粗野动作。

三、武术运动损伤的预防

在了解了武术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以及武术运动过程中常见的运动损伤后,采取针 对性的方法和手段进行预防,这对于武术初学者学习和武术运动员训练都具有重大的意 义。为防患于未然,应该采取以下方法或手段,尽量避免或减少运动损伤在武术运动中 的出现。

(一) 客观环境的优化

建立健全场地器材的安全检查制度,对已损坏的场地和器械应及时维修,禁止穿不 合适的服装、鞋进行武术动作练习。

高温环境下进行教学和训练,应保证场地的通风和做好降温工作;在低温环境下进 行教学和训练,应做好运动员的防寒保暖工作。

(二) 科学的训练手段

武术运动教学和训练应遵循科学的训练原则:系统性、循序渐进和区別对待的原则。 教师和教练员应制订合理的教学计划和训练计划,合理安排运动量、运动时间、运动手段 和方法。

(三) 做好准备活动

从各种武术运动损伤产生的原因来看.大部分是由于准备活动的不充分引起的。因 此不管是学生和运动员,还是教师和教练都应提高对准备活动重要性的认识。根据教学 和训练的内容,以及学生和运动员的个人情况.包括气候变化的因素,综合性、针对性和 充分性地做好准备活动。做完一般性准备活动后.还应该做与武术教学和训练内容有关 的专项准备活动。

(四) 加强医务监督

医务监督是预防运动损伤和过度练习,保障练习者身体健康的有效措施。通过对学 生和运动员的运动负荷、运动时间、运动频率以及生理、生化等指标的控制•对病后、伤后 的恢复情况的检查,合理安排教学、训练和休息、调整的时间,以期减少和消除运动员 损伤。

第三章武术运动初级教程(武术二段)

五步拳

五步拳是查拳人门拳套路,也是学习国标武术入门之基本拳术组合小套。它包含了 武术中最基本的弓、马、仆、虚、歇五种步型和拳、掌、勾三种手型及上步,退步步法和搂 手、冲拳、按掌、穿掌、挑掌、架打、盖打等手法。通过五步拳的练习可以增进身体的协调 能力,掌握动作与动作之间的衔接要领,提高动作质量,为进一步学习武术打下基础。

五步拳动作名称:预备式/弓步冲拳/弹踢冲拳/马步架打/歇步盖打/提膝穿掌/仆步 穿掌/虚步挑掌/收式。

  • 预备式:两脚并拢,双手握拳抱于腰间,拳面与小腹在同一个平面,双肘后顶,向左 摆头,目视左前方。(图3-3-1)

  • 左弓步搂手冲拳:左脚向左横跨一大步成马步,同时左拳变掌向左搂出,掌指朝 上,虎口撑开。左掌变拳收回腰间,拳心朝上。马步向左拧腰转胯成左弓步,右拳同时内 旋击出,拳心向下,力达拳面。目视前方。(图3-3-2,图3-3-3)



  • 弹踢冲拳:右拳外旋收回腰间,拳心向上。左拳拧旋击出,同时右脚向前弹出,脚 面绷平,力达脚尖。左拳拳心向下。上身直立。目视前方。(图3-3-4)

  • 马步架打:右脚前落成马步,左拳变掌向上撩架,右拳向前击出成平拳。眼看右 方。(图3-3-5)


 

  • 歇步冲拳:向左转身,左脚后撤右脚后方,左掌变拳收回腰间,右拳变掌从上向左 下横盖。下蹲成右歇步,右掌变拳收回腰间,左拳平拳击出,目视前方。(图3-3-6,图3-3- 7)

  • 提膝穿掌:左拳变掌下横盖,起身右腿直立,左脚提膝,同时右拳变掌从腰间向右 上方穿出,目视右掌。(图3-3-8)


 

  • 仆步穿掌:左脚向左落步成左仆步,左掌向左下方穿出。目视左方。(图3-3-9)

  • 虚步挑掌:右脚向前上步成右虚步,左掌顺式向上向后成下勾手(低不过肩,高不 过耳端)。右掌向前向上挑出,掌指向上,右肘微曲。目视前方。(图3-3-10)

  • 收式:左脚向右脚并拢,双手变拳收回腰间。向左摆头,目视左前方。(图3-3-11)


图片1 图片2 图片3 图片4 图片5 图片6

第四节少林连环拳

预备势

  1. 当头炮猛撞双拳

  2. 连环势左右击掌

  3. 封喉势截手锁喉

  4. 窝心脚直踹心窝

  5. 硬拉弓马步侧击

  6. 连珠炮急打三拳

  7. 倒骑龙回身便走

  8. 披身锤翻身劈砸

  9. 开弓势四平架打

  10. 沉香势推倒泰山

  11. 弹腿势惊破敌胆

  12. 擒拿势捉将擒王

  13. 射箭势旁冲侧打

  14. 斜飞势挨傍挤靠

  15. 起飞脚直踢下颏

  16. 拽横拳单风灌耳

  17. 抛兜拳黑虎掏心

  18. 悬脚势金鸡独立

  19. 挂面脚踢打头脸



  1. 拗单鞭单掌推碑

  2. 左右炮冲前撞后

  3. 琵琶势护守中门 收势


预备势:两手握拳,屈肘收抱于两腰侧,拳心朝上,拳轮贴身;脸向左转,眼向左侧前

方注视。(图3-4-1)。

  1. 当头炮猛撞双拳:身体左转,左脚上步,成左弓步;同时,两拳同时从两腰侧向前直 臂平伸冲出,拳心均朝下;眼向两拳前方注视(图3-4-2)。


 

  1. 连环势左右击掌:两拳变掌,左里右外在身前交叉上举,肘微屈,掌指均朝上,小指 一侧均朝前;同时,左腿稍向上站起,右脚离地屈膝向左腿里侧提起,脚尖翘起(图3-4-3);


两掌直臂向上、向左右两侧弧形绕环,至两侧斜下方时屈肘收抱于两腰侧,掌指朝 下,掌心朝前;与此同时,右脚在左脚侧旁踏脚震步落地,膝微屈;左脚随即屈膝向身提 起,眼视前方(图3-4-4);左脚向落步,成左弓步;同时,右掌向前直臂平伸推出,眼视前方

图片7 图片8

(图3-4-5);右掌变拳屈肘收抱于右侧腰,拳心朝上;同时,左掌即向前直臂平伸推出,弓步 不变,眼向左掌前方注视(图3-4-6)。

  1. 封喉势截手锁喉:左腿稍起,右腿微屈,身躯稍向后闪;左掌以肘关节为轴,使前臂 向上、向右屈肘弧形绕环,向下按掌横举于胸前,掌指朝右,掌心斜朝下;肘部成弧形,眼 视左掌(图3-4-7);右拳变掌,拇指张开,臂内旋使掌心朝下,从右腰侧由左掌上面向前直 臂平伸,用虎口叉出,左掌随之顺着右臂下面屈肘于右腋下,前臂屈肘抬平,掌心仍朝下; 与此同时,右腿挺膝蹬直,身躯前移,仍成左弓步;眼视右掌前方(图3-4-8)。



  • 窝心脚直踹心窝:右掌变拳,由左掌上面抽回屈肘收抱于右腰侧,拳心朝上;左掌 则在右拳抽回的时候顺右臂下面向前、向上屈肘架起位于额前上方,掌指朝右,掌心朝 前;与此同时,右脚离地在身后屈膝提起,眼视前方(图3-4-9);右脚大腿向前屈起、小腿伸 直、脚尖勾紧用脚跟向前平踢蹬踹,脚尖朝上;同时,左腿站立,膝微屈;眼视右脚(图3-4- 10)。

  • 硬拉弓马步侧击:右脚向前跨步,身躯左转向北,左脚跟里转,两腿屈膝半蹲成马 步;同时,左掌从身旁落下变拳,屈肘收抱于左腰侧,拳心向上;右拳即向右侧直臂平伸冲 出,拳心朝下;眼视右拳前方(图3-4-11)。


6.连珠炮急打三拳:身体向右转,左脚向东上步,左腿屈膝半蹲,右腿随之挺膝蹬直, 成左弓步;同时,右拳屈肘收抱与右腰侧,拳心朝上;左拳向前直臂平伸冲出,拳心向下; 眼视左拳前方(图3-4-12);弓步不变,右拳即向前直臂平伸冲出,拳心朝下;同时,左拳屈 肘收抱于左腰侧,拳心朝上(图3-4-13);左拳随即向前直臂平伸冲出,拳心朝下;同时,右 拳屈肘收抱于右腰侧,拳心朝上;眼向左拳前方注视(图3-4-14)。

 

  • 倒骑龙回身便走:左拳方位不变,右脚跟里转,右腿随之屈膝,左脚跟外展,左腿随 之蹬直,身躯从右向后转,成右弓步;右拳随即向正西方向直臂平伸冲出,拳心朝下;眼向右拳前方注视(图3-4-15)。



  • 披身锤翻身劈砸:右拳从前直臂向下,经右腿外侧向后弧形绕环摆动,反臂斜下 举,拳心朝上;左拳则臂内旋从后直臂向下,经左腿外侧向前弧形绕环摆动,在身前斜下 举,拳心朝下;同时,身躯前俯(图3-4-16);左拳继续臂内旋使拳轮朝上,直臂向上、向后弧 形绕环摆动;同时,身躯从左向后翻上,眼视左拳(图3-4-17);左脚跟里转,右脚跟外展,身 躯直起左转向东;左拳随之用拳轮一侧从上向身前直臂绕环劈砸,顺势屈肘收抱于左腰 侧,拳心朝上;右拳臂外旋也用拳轮一侧从身后向上、向身前直臂绕环劈砸,平举于胸前, 拳眼朝上;在身躯左转两拳抡臂劈砸的同时,成左弓步;眼视右拳前方(图3-4-18)。

  • 开弓势四平架打:右拳臂内旋,屈肘向上环举架起,拳眼朝下;同时,身躯向右转, 两腿屈膝半蹲成马步;左拳随即从左腰侧向左直臂平伸冲出,拳心朝下;眼向左拳前方注


视(图 3-4-19)。

  • 沉香势推倒泰山:两拳变掌,一起向两肩上方举起,拇指张开,屈腕使小指一侧向 朝上,肘微屈;与此同时,左脚跟外展,身躯向右转向正西方向;两腿向上站起,膝稍屈;右 脚离地屈膝在身前提起,脚尖翘起;眼向正西前方注视(图3-4-20);右脚在左脚侧旁踏脚 震步,左脚立即离地屈膝提起,脚尖翘起;同时,两掌从上向前,向下按压,顺势屈肘收抱 于两腰侧,掌心朝下,虎口朝前(图3-4-21);左脚向前落步,左腿屈膝半蹲,右腿挺膝蹬直, 成左弓箭步;同时,两掌拇指并拢一起向前直臂平伸推出,掌指朝上,小指一侧朝前;眼向 两掌前方注视(图3-4-22)。

  • 弹腿势惊破敌胆:左腿向上站起,膝仍屈;两掌一起从两腰侧直臂向下、向后弧形 绕环,至身后时五指撮拢成勾手反臂斜举,勾尖朝上;同时,右脚从身后屈膝提起向前摆 腿弹踢,脚面绷平,脚尖朝前;眼向前方注视(图3-4-23)。


图片10 图片11 图片12 图片13 图片14 图片9

  • 擒拿势捉将擒王:左脚不动,右脚收回屈膝提于左膝前,脚尖朝下;身躯向后仰,并半面向右翻转;左勾手变掌,拇指张开,在仰身的同时从身后直臂向下、向前、经左腿侧 时屈肘向右、向右肩前绕环摆动抄起,肘向上抬,臂内旋使虎口朝下,掌指朝后;右勾手变 掌,拇指张开,臂外旋直腕使掌指朝下,掌心朝右,从后右直臂摆向右侧外方;脸向右转, 眼视右掌(图3-4-24);右脚腿伸直在身前落步;同时,左掌从右肩经脸前向左绕环,右掌从 右屈肘向上绕环,身躯从右向上、向左翻转(图3-4-25);左掌臂外旋抓握变拳,拳心朝上, 屈肘收抱于左腰侧;右掌则经右耳侧向前、向下斜伸按压,肘微屈,掌指朝左,掌心朝下; 与此同时,左腿屈膝半蹲,右脚从身前正西方直腿向右正北方弧形扫转,成横裆部;眼随 右掌注视(图3-4-26)。



  • 射箭势旁冲侧打:右掌变拳,臂外旋从下屈肘向左、向上、经脸前向右绕环,用前 臂桡骨一侧向外格挡,眼朝右;同时,身躯直起,重心向右移动,左腿伸直,右腿屈膝(图3- 4-27);


身躯右转向北,两腿成右弓箭步;同时,右拳屈肘收抱于右腰侧,拳心朝上;左拳即向 左侧西方直臂平伸冲出,拳心朝下;眼向左拳前方注视(图34-28)

14•斜飞势挨傍挤靠:左脚跟里转,左腿随之屈膝,身躯从左向后转;右脚即离地屈膝 提起,在左腿后面用脚面勾扣于膝弯处,脚尖勾紧;在转身的同时,右拳变掌,掌心朝上, 随转身之势从右腰侧经腹前由左腋下面向左插伸;左拳也变掌,随转身之势屈肘收抱于 右肩前,屈腕使掌指朝上,掌心朝右;眼视右掌(图3-4-29);右脚向正西方向上步,右腿屈 膝半蹲,左腿挺膝蹬直,成右弓箭步;与此同时,身躯半面向右转,右掌直臂向南、向西弧 形平行摆动,掌心仍朝上;左掌则直腕使掌心朝下,直臂向南、向东弧形平行摆动;右掌稍 高过于肩斜上举,左掌低于水平线斜下举;眼向右掌前方注视(图3-4-30)。

15.起飞脚直踢下颏:两脚直起,右脚收回半步以脚掌虚着地,重心落于左腿;同时, 右掌从前直臂向下、经右腿外侧向后环绕抡动,左掌则从后直臂向上、向前绕环抡动(图 3-4-31);右脚向前上半步踏实,右膝微屈;右掌继续从后屈肘向上绕环抡动举向头顶右上 方,掌心朝前;左掌则继续从前向下绕环抡动(图3-4-32);左掌变拳,顺向下绕环之势臂外 旋屈肘收抱于左腰侧,拳心朝上;与此同时,右腿伸直站立,左脚从后直腿向前、向上弧形

图片17 图片18 图片15 图片16

踢起,脚面绷平,脚尖朝前;右掌则直臂向前绕环,在脸前用掌心拍打左脚脚面,掌指朝

前;眼视左脚(图3-4-33)。

16•拽横拳单风灌耳:左脚向前落步,身躯右转向北,两腿屈膝半蹲成马步;同时,左 拳直臂伸向身后斜下方,从身后向左侧上方屈肘环臂横摆击打,高与眉齐,拳面朝北,拳 心斜朝下;右掌则变拳,趁左拳横击之势从身前直臂向右侧横摆平举,拳心朝下;眼视左拳(图 3-4-34)。

  • 抛兜拳黑虎掏心:两拳方位不变,左脚尖外展,身躯 左转向西,左腿屈膝,右腿蹬直,成左弓步;同时,左拳直臂向 左、向后下方弧形绕环横摆,在东南斜方斜下举,拳心朝下; 右拳则从右直臂向下、屈肘环臂向前、向上弧形绕环抄起,在 胸部前方环举,拳面斜朝前上方,拳背朝下;眼视右拳(图3-4-35)。



  • 悬脚势金鸡独立:右拳变掌,从身前直臂向下、经右 腿外侧向后弧形绕环摆动;与此同时,身躯右转,左脚尖里 扣,左腿屈膝全蹲,右腿伸直铺下,身向右脚处探伸;左拳则 变掌随身转动,从身后直臂向下,绕左腿膝前屈肘向身后右 侧绕环摆动;两掌均直腕使拇指一侧朝上;眼视右掌(图3-4-36);两腿站立,左脚离地屈膝 在右腿前提起,小腿向里斜垂,脚面绷平,脚尖斜朝下,成独立步;同时,右掌从右向上弧 形绕环,屈肘环举于头顶上方,屈腕使掌指朝上,掌心朝右;眼向左侧前方注视(图3-4-37 正、反)。


 

  • 挂面脚踢打头脸:右腿屈膝下蹲,左脚向左侧落步,左腿屈膝;左掌从右腋处直臂 向前、向左弧形绕行平摆横格,右掌则从上直臂向右落下平举,两掌均直腕使拇指一侧朝 上;眼视左掌(图3-4-38);两腿直起,右脚使踝关节向内翻屈,从右侧直腿向上踢起,用腿 底向额前横摆里合;左脚掌顺势碾地为轴,身体从左向后转至正东方向;同时,左掌在额 前击拍右脚脚底,拇指一侧朝上;右掌则随身自然转动,眼视右脚(图3-4-39)。

  • 拗单鞭单掌推碑:紧接前动,右脚从前向下、向身后落步,右腿伸直,左腿屈膝半 蹲,成左弓箭步;同时,左掌从前直臂向下、经左腿外侧向后弧形绕环摆动,在身后五指撮 拢成勾手反臂斜下举,勾尖朝上;右掌则屈肘收抱于右腰侧,掌指朝下,掌心朝前(图3-4- 40)


上动未停,右掌随即向前直臂平伸推出,掌指朝上,小指一侧朝前;眼向右掌前方注 视(图 3-4-41)。

  • 左右炮冲前撞后:左勾手和右掌同时变拳,屈肘收抱于两腰侧,拳心均朝上;身躯 随之右转,两腿屈膝半蹲成马步;眼向右侧前方注视(图3-4-42);身躯向右转,左腿屈膝蹬


直,成右弓箭步;两拳随即一起向前直臂平伸冲出,拳心均朝下;眼视前方(图3-4-43);两 拳收回屈肘收抱于两腰侧,拳心均朝上;身躯随之左转,两腿屈膝半蹲成马步;眼向左侧 前方注视(图3-4-44);身躯向左转,右腿挺膝蹬直,成左弓箭步;两拳随即一起向前直臂平 伸冲出,掌心均朝下;眼视前方(图3-4-45)。

  • 琵琶势护守中门:两拳变掌,臂外旋,一起从前分由两侧直臂向下、向后弧形绕 环;与此同时,左腿稍向上起,右脚离地屈膝提起用脚面勾扣于左腿后面膝弯处(图3-4- 46);右脚向后落步,脚尖外展45°角;身躯随之半面向右转,重心落于右腿,右腿屈膝半 蹲,左脚离地微收以脚尖朝向正东虚点地面,左腿趁势屈膝,成左虚步;与此同时,两掌一 起从后向上,向前绕环,至前方时,左掌平举,肘微屈,右掌屈肘附于左肘近侧;两掌掌指 均朝上;小指一侧均朝前;眼向左掌前方注视(图3-4-47)。


收势:右脚跟里转,两腿直起,身躯半面向右转朝向正南,左脚随之向右脚并步靠拢; 与此同时,两掌变拳屈肘收抱于两腰侧,拳心均朝上,拳轮贴身;眼向左侧前方注视(图3- 4-48)。

两拳变掌直臂下垂,脸向右转正,成立正姿势站好(图3-4-49)。

图片27 图片28 图片19 图片20 图片21 图片22 图片23 图片24 图片25 图片26图片29 图片30 图片31 图片32

第四章武术运动中级教程(武术三段)

第一节长拳套路

动作名称

起势

  • 并步站立

  • 虚步亮掌

  • 并步对拳 第一段



  1. 弓步冲拳

  2. 弹腿冲拳

  3. 马步冲拳

  4. 弓步冲拳

  5. 弹腿冲拳

  6. 大跃步前穿

  7. 弓步击掌

  8. 马步架掌 第二段

  9. 虚步栽拳

  10. 提膝穿掌

  11. 仆步穿掌

  12. 虚步挑掌

  13. 马步击掌

  14. 叉步双摆掌

  15. 弓步击掌



  1. 转身踢腿马步盘肘


第三段

  1. 歇步抡砸拳

  2. 仆步亮掌

  3. 弓步劈拳

  4. 换跳步弓步冲拳

  5. 马步冲拳

  6. 马步下冲拳

  7. 叉步亮掌侧踹腿

  8. 虚步挑拳 第四段

  9. 马步顶肘

  10. 转身左拍脚

  11. 右拍脚

  12. 腾空飞脚

  13. 歇步下冲拳

  14. 仆步抡劈拳

  15. 提膝挑掌

  16. 提膝劈掌弓步冲拳 收势

  17. 虚步亮掌

  18. 并步对拳

  19. 并步站立


二、长拳主要动作技术要求

  • 拳:五指卷紧,拳面要平,拇指压于食指、中指第二指节上。

  • 掌:拇指外展或屈曲,其余四指伸直并垅向后伸张。

  • 勾:屈腕,五指撮拢。

  • 弓步:弓出腿屈膝半蹲,大腿呈水平;另一腿挺膝蹬直,脚跟不得离地。

  • 虚步:屈蹲腿大腿呈水平,脚跟不得离地,另一腿脚尖点地。

  • 仆步:全蹲腿大腿接近脚跟,另一腿接近地面仆直,两脚脚跟不得离地。

  • 弹腿:支撑腿直立或微屈,另一腿绷足由屈到伸向前挺膝弹出,力达脚尖。

  • 踹腿:支撑腿直立或微屈,另一腿勾脚内扣由屈到伸向体侧挺膝踹出,脚高过腰, 力达脚底。


 

  • 后扫腿:支撑腿脚跟提起全蹲旋转,扫转腿挺膝扫转一周或以上,脚掌不得离地。 10•顶肘:屈肘握拳,手心向下,肘尖前顶或侧顶,力达肘尖。


三、动作说明

起势

  • 并步站立

  • 两脚并步站立,两臂垂于身体两侧,五指并拢贴靠腿外侧;眼向前平视。

  • 头要端正,颌微收,挺胸、塌腰、收腹。(图4-1-1)

  • 虚步亮掌

  • 右脚向右后方撤步成左弓步;右掌向右前向上方划弧,掌心向上;左掌提至腰侧, 掌心向上;目视右掌(图4-1-2)。

  • 左掌经胸前从右臂上向前穿出,右掌收至左腋下,掌心向下;目视左掌。(图4-1-3)

  • 重心继续后移,成左虚步;左臂内旋向后划弧成勾手,勾尖向上;右手在头前上方 屈肘抖腕成亮掌(即横掌),掌心向前(上),掌指向左;向左甩头定势干脆;目视左前方(图 4-1-4)。



  • 并步对拳

  • 右腿蹬直,左腿提膝,左脚向前落步重心前移;两臂前伸,两掌同高,掌心均向上。(图 4-1-5,图 4-1-6)。



  • 上右步,后摆两臂。(图4-1-7)。

  • 左脚向右脚并步;两掌变拳,两拳相对拳心向下,停于小腹前;向左甩头。(图4-1-8)。


武术运动中级教程(武术三段)

第一段

  1. 弓步冲拳



  • 左脚向左上一步,成半马步;左臂向左格打,拳眼向后,拳与肩同高,右拳收至腰 侧,拳心向上;目视左拳(图4-1-9)。

  • 右腿蹬直成左弓步;冲右拳与收拉左拳要完整一致,拳心向上,右拳与肩平,拳眼 向上;目视右拳。(图4-1-10)


弹腿冲拳

重心前移至左腿,右腿屈膝提起,脚面绷直,猛力向前弹出伸直,高与腰平;右拳收至 腰侧,左拳向前冲出,目视前方。(图4-1-11)

  1. 马步冲拳


右脚向前落步,脚尖里扣,上体左转;左拳收至腰侧,两腿下蹲成马步,右拳向前冲 出;目视右拳。(图4-1-12,4-1-12附)

图片37 图片38 图片39 图片33 图片34 图片35 图片36 图片40 图片41

  • 弓步冲拳

  • 上体右转90°,成半马步;右臂向右格打,拳眼向后;目视右拳。(图4-1-13)

  • 左腿蹬直成右弓步;右拳收至腰侧,左拳向前冲出;目视左拳。(图4-1-14)



  1. 弹腿冲拳

  2. 重心前移至右脚,左腿屈膝提起,脚面绷直,猛力向前弹出伸直,高与腰平;左拳收至 腰侧,右拳向前冲出;目视前方。(图4-1-15)


图片42 图片43 图片44

  1. 大跃步前穿


左腿屈膝;右拳变掌内旋,以手背向下挂至左膝外侧,上体前倾;目视右手。(图 4-1-16)

左脚向前落步,两腿微屈;两掌向后向下伸直;目视右掌。(图4-1-17)

右腿屈膝向前提起,左腿立即猛力蹬地向前跃出;两掌向前向上划弧摆起;目视 左掌。(图4-1-18)

右腿落地全蹲,左腿随即落地向前铲出成仆步;右掌变拳抱于腰侧,左掌停于右 胸前;目视左脚。(图4-1-19)

图片45 图片46 图片47

  1. 弓步击掌


虚步栽拳右腿猛力蹬直成左弓步;左掌经左脚面在身后成勾手,左臂伸直,勾尖向上,右掌由 腰侧变掌向前推出.掌指向上,掌外侧向前,目视右掌。(图4-1-20)

图片48

  • 马步架掌

  • 上体右转,左脚脚尖里扣成马步;左勾手变掌从右臂内向前 上穿出,掌心均朝上;目视左手。(图4-1-21)

  • 右掌立于左胸前,左臂屈肘抖腕亮掌于头部左上方,掌心向 前;摆头、亮掌一致,目视前方。(图4-1-22)


第二段

  • 右脚屈膝提起,左腿伸直,以左脚掌为轴向右后转体180°;右 掌向下经右屈膝腿外侧向后划弧成勾手,左掌心朝右;目视右手。 (图 4-1-23)

  • 右脚向右落地,下蹲成左虚步;左掌变拳落于左膝上,拳眼向里,右勾手变拳架于头右上方,拳心向前;目视左方。(图4-1-24)


图片49 图片50 图片51

  1. 提膝穿掌



  • 右腿稍伸直;右拳变掌收至腰侧、掌心向上,左拳变掌盖压于头前上方,掌心向 前;目视左掌。(图4-1-25)

  • 右脚蹬直,左脚屈膝提起;右掌经左臂内向右前上方穿出,掌心向上,左掌收至右 胸前成立掌;目视右掌。(图4-1-26)



  1. 仆步穿掌


图片52 图片53 图片54

右脚全蹲,成左仆步;右臂不动,左掌向左脚面穿出;目随左掌转视。(图4-1-27)

  1. 虚步挑掌



  • 右脚蹬直,成左弓步;左掌向前挑起。(图4-1-28)

  • 右脚向前上步,成右虚步;身体随上步左转180°;在右脚上步的同时,左掌由前向 上向后划弧成立掌,右向下掌向前上挑起成立掌,指尖与眼平;目视右掌。(图4—1-29)


图片55

  1. 马步击掌


(1)右脚落地,脚尖外撇;左掌变拳收回腰侧,右掌俯掌向外掳手;目随右手转。(图 4-1-30)

(2)以右脚为轴向右后转体180°,左脚上一步下蹲成马步;左掌从右臂上成立掌向左 侧击出,右

图片57 图片56

叉步双摆掌

右脚向左腿后插步,前脚掌着地;两臂立圆大幅度由右向上向左摆,停于身体左侧, 均成立掌,右掌停于左肘窝处;目随双掌转视。(图4-1-32,图4-1-33)

图片58

掌变拳收至腰侧;目看左掌。(图4-1-31)

  • 弓步击掌

  • 两腿不动;左掌收至腰侧,掌心向上;右掌向上向右划弧,掌心向下。(图4-1-34)

  • 左脚后撤一步,成右弓步;右掌向后伸直摆动,成勾手,勾尖向上,左掌成立掌向 前推出;目视左掌。(图4-1-35)


图片59 图片60

  • 转身踢腿马步盘肘


两脚以前脚掌为轴向左后转体180°;在转体的同时,左臂向上在体前划半立圆, 右臂向下在体后划半圆。(图4-1-36)

立圆,向上成亮掌;同时右脚向前额踢;目视前方。(图4-1-37,图4-1-38)

图片61

浏览553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