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述各种方法应交叉结合练习,每天早晚各练一次,每次练习约30分钟。每次训练课并非 要将上述内容全练一遍。每段时期、每课都应在全面训练的基础上,制订出需要提高的重点任 务,有针对性地安排训练内容。

注意事项


  1. 练习中的注意事项



  • 每次训练前要做好热身活动,经过充分热身,使全身各部关节的柔韧性提高,肌肉的 黏滞性降低。特别要注意手指的活动。

  • 练功中特别要注意不能急于求成。

  • 练功后,要及时用热水浸泡手指,并放在手中揉、搓按摩,使手指得到很快的恢复及 保健。

  • 指鼎较力,训练强度大,体力消耗多,练功期间一定要注意调节饮食,加强营养。



  1. 防伤措施


(1 )练功前一定要做好准备活动,以免肌肉拉伤或指头断裂。

(2)在练功中严禁嬉戏打闹,在大怒、大悲、大惊的情况下不宜练功。

五、桩上徒搏

桩上徒搏是在梅花桩上运用推、按、捋、带、采、弓丨、化等技法,进行徒手搏斗的一种武 术功法运动。

桩上徒搏源自武术轻功——梅花桩练习法,以及武术推手、揉手、黐手等练习法。是将梅 花粧功和武术推手等技法融合一体,通过在梅花桩上进行徒手搏斗,锻炼提高和相互比试平衡 能力和攻防技巧。梅花桩功是民间传统轻功的练习方法,主要用于提高平衡能力和在险峰危 地、船後上进行格斗的能力。推手的运动形式也普遍存在于多数拳种内,只是名称各异,如抢 手、黐手等。两人相互搭手,听劲而动,黏随走化,我顺人背,达到借力打人的效果。

比赛时,对抗双方均以同一侧脚站于中桩桩面上,脚内侧相近;另一脚分别站于各自身后

的桩上;以下桩和违例的次数来判定胜负。

(一)场地及器材要求

  1. 场地


在表面平坦的室外土地或空间不低于3米的室内场地,划定长、宽分别为12米、8米的矩形 比赛场地。

  1. 器材


在赛场中间布设三才桩:三根桩排列于一直线上,中间桩的直径为35厘米,两侧桩的直径 为30厘米,相邻之桩为65厘米,桩高均为60厘米。

训练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用钢管、钢板按以上要求的规格制作桩体,再固定在用 槽钢制作的底盘土,以便于移动。也可以用石柱或建筑用砖列为一直线放在平地上。如果不能 固定,可使高度适当降低,使人稳固站于上为宜。

(二)技术学习

桩上徒搏是两人站在桩上,主要以手法进行徒手搏斗,其他技术方法都以手法为核心配合 使用。因此,桩上徒搏教学,主要围绕手法而展开,手型、步型、步法、身形和身法的技术要 求,可参照其他同类武术项目。

1 ■预备动作(搭手法)

双方运动员分别站在左、右两粧面上,互行抱拳礼。然后,均以右(左)脚站于正中粧面 上,两人的脚内侧相近,后脚分别站于各自身后的桩上(左或右),同时两人左、右掌分别向 体前侧起,高与胸齐,一内一外交错相搭,成“双搭手势”。预备动作既要有利于防守对方的 进攻,又要为下一步进攻创造条件。

要点:身体右(左)前左(右)后成微侧身,头容正直自然,含胸裹臀,两膝微屈,两胯 松沉,重心适中。搭手时松肩坠肘,两臂弯曲成弧形,不要过于用力,增强自己的听劲能力和 变化速度。两脚在桩上站立时,要注意前脚尖微内扣,后脚尖外展,并尽量避免在同一条线 上,以免削弱自己的攻防能力及稳定性。

  1. 推法


手臂前展以掌为着力点发力。

要点:运用推法时首先要保持自身重心稳定。要以肩催臂,不得有回抽现象,以免给对方 有可乘之机。

  1. 按法


以手掌掌心为着力点向前、向下推击。

要点:前手推按时要注意劲在后脚,重心前移,力达手掌,手臂自然伸直。后手按时要后 脚蹬桩,沉胯拧腰,力达手掌,前手配合防守。

  1. 捋、带、采法


捋、带、采均是以手着力,由前向后牵引对方的技法。区别主要在于牵引的高低不同,

捋是牵引其手顺我腰腹旁而去;带是牵引对方手臂顺我颈胸旁而去;采是牵引其手经胯膝旁

而去。

要点:运用捋、带、采技法的关键在于正腰松胯,配合身法的侧、拧、退等加大向后运转 的力度和幅度,运用捋、带、采时顺势借力。

5•引法

黏随对方,听劲而动,诱其深人使对方失去重心。

要点:顺势引领,不丢不顶,保持自身重心稳定。

6•化法

用圆弧运动轨迹,顺其来势,在运动中改变对方劲力方向,引其落空。

要点:以腰为轴,松胯旋腰,加大走化的幅度,达到引进落空、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1. 结束动作


比赛结束后,运动员即刻停止进攻,互行抱拳礼;下桩后向场上裁判员行礼,退场。 (三)桩上徒搏的训练

  1. 基础训练



  • 步法训练。桩上徒搏运动时,步法的运用相对较少,但步法的适当运用,可以增加 攻防的效果和保持运动中的身体平衡与彼我双方的距离。粧上徒搏步法的总体要求是快、准、 稳;快是指步法移动要迅速;准是指落脚点要准确;稳是指落脚时步要稳当。


在步法的变换过程中,要注意步法与身体的协调,即步运身行,身随步换。移动时腿不应 过于抬高,不然既影响启动速度又容易暴露动作意图,并影响移动中的稳定性。移动前重心应 适宜,重心过高容易出现上体前俯后仰,过低容易暴露动作意图。

  • 身法训练。桩上徒搏中,主要运用的身法有进、退、侧、拧、吞等,身法运用的关 键在于轻灵自然,要注重以腰为主宰,切忌呆滞僵硬。拳论说:“身与手合,手与身应。”身 法的运用要注意与身体其他部位的协调配合,综合运用来增加攻防效果。身法运用时要注意运 动幅度,身体的重心垂直线不能超过脚跟,做到不贪不欠,保持自己重心稳定。



  1. 技术训练



  • 预备势训练。身体重心要适中,有支撑八面的状态,各部位调整到适于进攻、防守 或变化的协调状态,从而达到进攻时快速、有力以至奏效的目的。在防守时表现出最佳的能力 和效果,并能运用化、打合、攻防兼顾的技巧进行反击。

  • 手法训练。在粧上徒搏运动中,手型以掌为主,手法的运用主要有推、按、捋、 带、采、拿等技法。手臂是各种攻防技术的主要着力点,运用不同的手法时要注意灵活变换。 并注意与身法、步法的协调,使脚、腿、躯干、手顺畅,以免影响进攻的速度和力度。

  • 组合技术训练。组合技术训练包括进攻技术组合和防守反击技术组合。进攻技术组 合主要有以下几种:左手推一右手推;左手缠(按)一右手推;右手缠(按)一左手推;双手 缠(按)一双手推。防守反击技术组合主要有以下几种:左手缠一右下按;右手缠一左下按; 左手托一右下按;右手托一左下按;捋一采;捋一按;闪一带。

    1. 战术训练


    粧上徒搏战术,是根据双方的情况,为战胜对方而采取的计策和方法。其作用在于将运动 员已经获得的身体、技术、心理等训练成果最优化地进行综合运用,起到制人而不受制于人, 从而夺取比赛胜利。

    • 进攻战术训练。进攻战术包括直接进攻和间接进攻两种。直接进攻是指比赛时,当 对方的反应、动作速度弱于我方,或对方的技术不够熟练;或我方的体力、耐力、技术优于对 方;对方的预备姿势出现空隙时;运用方法直接进攻对方。例如,我方推对方时,对方明显不 能挤化,我方就直接将对方推下粧;或我方引化其力时,对方强行抽手,我方可迅速顺势按之。


    间接进攻是指比赛时,有目的地给对方造成错觉,将对方引入歧途,再行进攻。当双方体 力、技术等势均力敌时,直接进攻易被对方防守、截击。采用有意识试探问劲的战术,引对方 进行防守产生空隙时,实现真实进攻。例如,我用一手推对方,对方或捋或引,我方随其势跟 进时用另一手按击对方;或采用指上打下、指右打左的假动作来转移分散对方的注意力,促使 其被虚假动作迷惑,我则乘机攻击其防守空当部位。

    • 防守战术训练。桩上徒搏双方距离较近,而且相对固定,需要采用主动防守。主动 防守需注重防中有攻,化打合一、防守反击的原则。主动防守战术训练是用推、按、捋、带、 采、弓丨、化的方法,相互制约防守D例如,当对方推我时,我方乘彼之势捋之;对方按我时, 我方顺其势而引之。被动防守战术训练,是指对方进攻,我方迅速降低重心以力相抗,或者撤 手同时向后撤步,以保持我方站在桩上。



    1. 功力训练


    粧上徒搏是意识及手指、手臂、腰胯、腿部等多个部位的综合运动。要针对以上部位和运 动特点进行专门训练,常见的练习方法有以下几种。

    • 桩功。保持静站姿势,虚灵顶劲,提掣全身,肩、背、胸、腰、胯、膝放松,使身体 上部虚灵,呼吸顺畅;下部沉实,两脚支撑稳定,不做多余的妄动。进行以意领气、以气运身 的练习。逐步形成“意到、气到、力到、身到” “内外合一”的技能。练习时根据个人情况可 做不同步形的桩功,如无极桩、弓步桩、马步桩等。

    • 跑桩功。将直径15〜20厘米的圆木埋人土中,高度约50厘米为宜。初练时,用脚掌在 间距为一步的30根桩上来回换走,随平衡能力的提高,增加换走的速度。也可以将建筑用的砖 立放于平地,在砖上进行走跑练习,以提高步履轻灵和平衡稳定能力。

    • 推手。推手是双人徒手对抗运动。在太极拳系称推手,在其他拳系称黏手、靠手等。 两人相互搭手,听劲而动,黏随走化,运用推、按、捋、带、采、弓丨、化等武术技法,提


    高我方化解对方推逼,保持自身稳定,乘势破坏对方平衡的能力。

    • 握力器练习。单手或两手通过抓握握力器,以提高手指的抓握力量。


    (四)注意事项

    1. 练习中的注意事项


    桩上徒搏是两人完成的对抗练习,练习时应注意:

    • 练习前要检查指甲是否修剪,以免划伤对方。



浏览594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