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8月,中国武术与传统文化学术研讨会在敦煌召 开,笔者有幸参加了这次盛会。会议期间,大会特别安排我们 43位代表(包括日本体育史学会两名代表)参观了敦煌胜景遗 址。
敦煌位于甘肃省的西端,东邻安西县,东南靠近肃北蒙古 族自治县,西南是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南面紧靠祁连山的 支脉鸣沙山和三危山,西部和西北与新疆接壤,总面积约3. 12 万平方公里。
敦煌历史悠久,远古时候生活在这里的是三苗族、羌戎族。 秦汉之际为月氏、乌孙等少数民族驻牧,西汉初年,敦煌被匈 奴占据。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建立敦煌郡,为河西四郡之 一。由于地处东西方交通要冲,扼居玉门关、阳关,成为中西 经济文化交流的中转站和丝绸之路的咽喉,被称为“华戎所 交”的大都会。
悠久的历史,造就了无数举世闻名的文化遗产。莫高窟宏 伟的遗址巍然屹立,玉门关、阳关的千古绝唱,鸣沙山、月牙 泉的非凡神奇,渥洼池和白马塔的生动故事,以及古城、西千 佛洞、榆林窟、汉长城等伟大的文化艺术遗迹,无不令人心驰 神往,而使人更感兴趣的却是石窟中的古代武术壁画。
敦煌石窟(包括莫高窟、西千佛洞和安西榆林窟)始建于 前秦建元二年(366),上起十六国,经北魏、西魏、北周、隋、 唐、五代、宋、西夏,下至元代,连绵约千余年。现存500多 个洞窟,保存历代壁画5万多平方米,塑像2000余身,唐宋木 构建筑5座。
敦煌艺术中,数量惊人的壁画,无疑是宝库中的重要部分。 它是一部中国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和形象的史册。其 中有许多中国古代武术、摔跤、射箭等珍贵的画面。这些珍贵 的资料,不仅有着很高的艺术价值,而且有着不可估量的历史 价值,是我们研究中国古代武术的重要史料依据。
现代武术是古代武术不断丰富发展和演变的结果。敦煌壁 画为研究这一发展演变过程提供了形象的具体资料。一些早期 洞窟的四壁和中心方柱的下部,保存着大约1000多年前人们练 武的各种姿势。这些被称作“金刚力士”(佛国里的护法神之 一)的练武者,有的手持器械(剑、刀、枪、棍),有的徒手空 舞,有的对打和单练,姿势各异,内容十分丰富。较为典型的 有十六国时期的272窟,在西墙的佛龛两侧,各画有十几身供 养菩萨,正做着各种姿态各异的练武动作。在285洞窟南墙和 北墙的小龛两侧,也有很多练武术的画面。其一,一秃头和尚, 右臂屈肘、屈腕,右手成掌,掌心向上,架于头右上方,左手 握拳,头略偏转成45。,两眼炯炯有神,形象生动、逼真。其二, 画面也是一掌一拳,掌前拳后,掌似准备防守,拳似正欲凝拳 待发。拧腰转肩,身法别具一格。沉肩顺肩,非常符合“一寸 长一寸强”及“扭腰顺肩”、“放长击远”的实战要求,真是太 形象了。同窟北墙上又有一图:一人成左弓步,一只拳抱于腰 间,一拳似屈肘停抱于胸前,两眼怒视前方,好似正在向前击 打状,和现代武术中的弓步冲拳势颇为相似。由此可见,这种 同类的拳术动作早在1000年前就已有了。在428窟内中心方柱 后墙下部还有一幅徒手拳术对打图。图中一人右脚在前,左脚 在后,右掌在前,左掌在后,两臂似在做轮翻交替劈拍状。图 中另一人,左脚在前,右脚在后,双臂在胸前交叉正待支起,像 154
是正在架起另一人的劈拍动作。两人一攻一防动作十分逼真,与 现代武术中对练极为相似。
在五代61窟西墙佛传屏风上,图中描写了在河边、树林中 练剑的图景。一人单脚支撑,一腿提起,膝高于腰,右手持剑 刺向空中,眼望左侧方,正在做“金鸡独立"的动作。一人持 右弓步,右手持剑上挑,左手前指。此动作与现代初级剑套路 第三段中的“弓步上挑”动作相同。还有很多身穿古代服装,头 戴古代盔甲的各种各样的舞剑姿势,有击刺、挑、劈、格打,动 中有静,静中似动,动作刚劲有力,精神贯注,气势饱满,形 神合一,身械配合协调,真是维妙维肖,的确从不同的形势和 角度再现了武士练剑的雄姿。这说明当时剑术的内容已相当丰 富O
在现代武术的对练中,“盾牌刀进枪”这一套路是我们常见 的精彩项目,而在西魏285窟中“五百强盗成佛”的故事画面 中,就有生动形象的“盾牌刀进枪"的对练画面。画中两人都 持器械,正待迎战。两人都是左脚在前,右脚在后,成现代散 打中的实战前后开立步。右边一人,左手持盾牌,右手握刀,刀 尖斜向后,状如以守待攻。左边一人是左手在前,右手在后,双 手紧握枪杆,枪头向前G这种握枪方法也同现代武术中握枪方 法相同。另外,在盛唐217窟北墙“未生怨”中也有集体的 “盾牌刀进枪”的演练图。双方军士均穿铠甲,周围有骑马者等 数人在观看,刀正与持枪的5人相对峙。持枪者作进攻式,持 盾牌刀者正目视前方准备防守。
在敦煌壁画上,可以看到现代武术中常见的刀、枪、剑、棍, 还可看到一些不常见的戟、叉、矛、斧等器械。这些生动的珍 贵资料,对我们研究古代武术的发展与演变具有重要的作用。
胜挫外雄的中国武术名家知多少
中华武术源远流长,自古以来,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声誉。特 别是近现代以来,许多中国武术家登台打擂,与洋人比武较量, 挫败凶悍的大力士和拳击家,为中国人民打出了志气和威风,一 雪“东亚病夫''之耻辱,这伟大的爱国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丁发祥:
康熙十五年,沧州孟村人丁发祥北游燕京,适逢两名俄罗 斯大力士在那里摆擂,几位技击家接连失败,丁发样挺身与他 搏斗,两位大力士连连被击败。一时名闻宫禁,皇帝与诸公大 臣召见他,并题匾相赠,以示嘉奖。
范旭东:
精铁砂掌和螳螂拳。光绪年间,沙俄大兵在西伯利亚霍地 市大摆擂台数日,讥笑我偌大中国民孱国弱而无能人。范氏奋 勇前往,连连挫败沙俄拳击家10余人,夺锦标回国。
释德根:
嵩山少林寺和尚,清末化缘入京。因见英国皇家拳师丘斯 威尔摆擂击死、击伤我多人,愤于不平而登台与他搏斗,先后 使用“蝴蝶展眉”和“梅花拳”,都被对方击败。他奋勇三登擂 台,使开“掏心拳”,指上打下,声东击西,虚实并用,激烈拼 斗。当对方右拳向裆部打来时,他用右劈掌劈折了对方的小臂, 同时其右臂也被对方“飞风拳”击伤。他忍痛侧身,左手疾去 一记“掏心拳”打得丘斯威尔七窍出血,一命归天。当时他年 龄刚满18岁。
纪德:
满族人,字子修,名纪三,姓吴扎拉氏,光绪十七年,戍 守汉俄边界。在与俄军将校的一次交锋中,一记岳氏散手“披 肩式”把对方摔跌在地。对方站起猛扑,他用“双冲式”两臂 下压,借对方抵抗之力趁势将其抛起。仅此两招就制服了一个 自诩能隔衣数层用手指袭人的沙俄军官。
单刀李(1847—1921):
李存义,字忠元,河北深县人。1900年,八国联军入京,他 加入义和团奋起抗击,身先士卒,勇猛杀敌,血染重衣。在天 津老龙口一役中,他单刀上阵,往来冲杀,使敌人尸横遍野,望 风披靡,因此当时人们称之为“单刀李气
杜心武:
湖南慈利县人,曾跟徐某学武,早年做过镖师。1900年东 渡日本,考入东京农科大学o 1903年,东京举行全日大学生柔 道比赛,他作为中国留学生邀请代表参加,轻而易举地击败几 位名手,轰动全东京。后来加入同盟会,担任过保卫孙中山先 生的工作。
张占奎:
河间人,清朝年间,打败了一个曾在六国摆擂,挂着六国 金牌的德国大力士,赢得其六枚金牌而名震京津。
霍元甲与其子霍东阁(1896—1956):
霍元甲,天津人,以家传绝技“迷踪艺”驰名武林o 1909 年前往上海与在上海设擂的西方大力士奥皮音对擂,比期未到, 而奥皮音已畏其声名悄然逃去。其后,日本武士师徒二人上门 挑战,日方徒弟与霍氏徒弟刘振声交手,未见高低。接着双方 师傅出马,几个回合后霍元甲主动进攻,一个“鲤鱼翻身”把 对方翻扑在天阶的下面,折断右臂,霍元甲连忙上前扶起赔礼。 此日本人怀恨在心,借他抱病在身,献上药品,诈言有特效,霍 元甲不知,饮服后病剧而死。
那年他的次子东阁年方15岁,闻此噩耗,肝胆俱碎,发愤 继承父志,振兴国术。1919年一人离开祖国在南洋侨乡传授武 艺,名震群岛,先后与许多欧美拳击家交锋,都大败他们。
韩慕侠:
又名金庸,天津人,张占魁的大弟子,精通形意、八卦。1919 年随师进京,在六国饭店挫败讥我为病夫的俄人康泰尔。一开 始,康氏就抓韩的左腕,韩以八卦转环掌绕避,同时用下盘勾 连腿猛扫对方小腿,就在康氏身体摇晃的刹那间韩慕侠以右掌 劈石开碑之功,闪电般冲击康氏前胸华盖穴,打得康氏痛不可 忍,应声跌出一丈开外,扑倒不起。康泰尔甘拜下风,立下字 据,亲手将其周游46国没有输过一场的11块金牌献给韩慕侠, 狼狈出京。
王子平:
回族,河北沧州人,精通多种拳术•民国五年在济南击败 日本青年团佐滕氏。民国九年在青岛击败了日本人宫本氏和德 国人克泊玛氏。
1919年9月,俄国号称“环球大力士”的康泰尔在北平中 央公园(今中山公园)五色土设“万国赛武大会”,预定摆擂三 日(14、15、16日)。第一天比武开始,康泰尔上去就抓这个比 他矮一头的中国“病夫”。王子平左手一闪,右掌打在对方胸上, 接着一闪腰,右手拿紧对方膝盖,左手抓住腰,一下子将康泰 尔摔倒在地。康泰尔“大败愧作万状,抱头窜去”,“遂不敢再 登台矣
为应付当时青州车站德国鬼子的挑战,王子平举起大磨盘, 获“神力千斤王”之称,招来外国大力士们的嫉妒。青岛美国
学堂体育教员阿拉曼要求比武,握手时竟想暗算,被王子平一 招“摔跤仆脚”摔了个仰面朝天,起来再战,王使用几下擒拿 法,使他又跌仆败倒。
1921年,美国沙利文在上海主持设立“万国竞武场”摆擂, 王子平受上海武术界推选参加打擂。当他照约在台上讲话时,忽 然斜刺里窜出一个彪形大汉伸出了冷拳,王闪身躲过,待第二 拳打来时,他气愤地一个箭步上前,只一拳一腿,就把对方打 翻在地。当天深夜,万国竞武场悄悄送来一张纸条,申明比赛 取消,溜之乎也。这些被吓跑的许多武士中有英国人乔治和法 国人彼得及不明国籍的丁柯尔。
另外,他还挫败过西方大力士马志尼、柯芒麦,在上海打 过外国人康斯顿的擂台。
石大斧:
姓石,因善砍斫功夫而得此绰号。1919年到台湾谋生,日 本武士山边田夫找上门来。交手后拳脚交加,力凶势猛,石大 斧先是躲避,当对方腾身飞脚踢来时,他侧身退后,并起五指 狠力一斫,掌到处,山边田夫的小腿应声而折。
刘百川(1870—1964):
安徽六安县人,自幼习武,得少林高僧杨澄云秘传,中过 武举,中年走镖关外。擅长腿法,有“江南第一脚”之称。他 曾游历香港,以子母鸳鸯连环腿击败英国大力士。孙中山当时 在场,亲书“尚武精神"横匾一额,嘉奖他为中华民族争气的 壮举。
李晓臣(1876—1973):
河北冀县李家庄人,在清朝会友镖局里走过镖,在慈禧面 前表演过八仙庆寿剑,教过京剧武生宗将杨小楼在演《安天 159 会》即《闹天宫》中的猴拳动作,教过京剧旦角大师梅兰芳演 《霸王别姬》中的舞剑手法,开过鼎盛一时的“武术茶社”,主 持过名声赫赫的“北京精武体育研究会日本侵占北京后,会 八卦和柔道的日本军官武田西找他较量。先比拳,两次都被他 打倒在地,接着比日本战刀,来往不到一分钟,就被他一脚踢 飞了战刀。在南京与日本人比武,让过对方三拳之后,他大喝 一声:“你下去吧!”猛起一拳把对方倒栽葱打下台去。解放后 在怀仁堂为毛主席和中央首长作过精彩的武术表演O
吉万山
1903年生于河北献县的农民家庭。1933年6月,以摔跤著 名,自称“走遍欧亚无敌手"的俄国大力士杰力柴夫来到哈尔 滨四处寻找对手,欲与吉万山见高低。比赛开始,吉万山见其 扑来,向右一闪,“顺手牵羊”抓住对方双臂猛一带,带个趟超, 顺势左足插进对方裆间,用“鬼推磨”招数,贴近对方身体全 力一推,把他四足朝天撞倒在地。杰力柴夫恼羞成怒,起身一 记耳光打来,吉万山左手一挡,右足插进,扣住对方脚眼,一 个“虎拉头"拳身齐进照准他左肋就是一拳,打得杰力柴夫 “哎呀”一声倒在地上,半天爬不起来。第二天悄悄溜出了哈尔 滨。
浏览60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