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技艺,增进友谊

武术运动内涵丰富,技理相通,人门之后会有“艺无止境”之感。群众性的武术活动,成为人 们切磋技艺、交流思想、增进友谊的手段。随着武术在世界广泛传播,还可促进与国外武术爱好者 的交流。许多国家武术爱好者喜爱武术套路,也喜爱武术散手,他们通过练武了解认识中国文化, 探求东方的文明。武术通过体育竞技、文化交流等途径,在与世界各国人民友好交往中发挥着越 来越大的作用。

太极拳对于武德的培养要求

一、 学太极拳不可不敬。不敬则外慢师友,内慢身体。心不敛束,如何能学艺!

二、 学太极拳不可狂。狂则生事。不但手不可狂,言亦不可狂。外面形迹,必带儒雅风气,不然狂 于外,必失于中。

三、 学太极拳不可满。满则招损。俗语云:“天外还有天。”能谦则虚心受教,人谁不乐告之以善 哉!积众善以为善,善斯大矣!

四、 学太极拳招招当细心揣摩。一招不揣摩,则此势机致、情理,终于茫昧。即承上启下处,尤当 留心。此处不留心,则来脉不真,转关亦不灵动,一招自为一招,不能自始至终一气贯通矣!不能一气 贯通,则于太和元气,终难问津!

五、 学太极拳先学读书。书理明白,学拳自然容易。

六、 学太极拳学阴阳开合而已。吾身中自有本然之阴阳开合,非教者所能增损也!复其本然,教 者即止(教者教以规矩,即大中至正之理)。

七、 太极拳虽无大用处,然当今之世,列强争雄,若无武艺,何以保存?唯取是书演而习之,于陆 军步伐止齐之法,不无小补。我国苟人人演习,或遇交手仗,敌虽强盛,其奈我何!是亦保存国体之 一道也!有心者,勿以当宪之言弃之。

八、 学太极拳不可借以为盗窃抢夺之资。如借以抢夺,是天夺之魄,鬼神弗佑,而况人乎?天下 孰能容之!

九、 学太极拳不可凌厉欺压人。一凌厉欺压,即犯众怒,罪之魁也!

(一)套路运动

套路运动是以技击动作为素材,遵照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运动变化规律编成的 整套练习形式。套路运动按照演练形式的不同分为单练、对练和集体演练三种类型。其中,单练又 包括拳术和器械两类内容,对练包括徒手对练、器械对练、徒手与器械对练三类内容。

1.单练

(1)拳术。徒手演练的套路运动称为拳术。拳术又包含许多不同的种类,称为拳种。主要的 拳种有长拳、太极拳、南拳、形意拳、八卦掌、八极拳、通背拳、劈卦拳、翻子拳、地躺拳、象形拳 等,下面主要介绍长拳和太极拳。


  • 长拳。长拳是以手型、手法、步型、步法、腿法、平衡以及蹿蹦跳跃、闪展腾挪、起伏转折等 动作与技术组成的拳术。其运动特点是姿势舒展、动作灵活、快速有力、节奏鲜明。长拳是竞技武 术中的主要项目,传统的长拳有查拳、华拳等。

  • 太极拳。太极拳是一种柔和、缓慢、连贯、圆活的拳术,它以棚、捋、挤、按、采、洌、肘、 靠、进、退、顾、盼、定为基本运动方法(亦称太极十三势)。在国内外广为流行,以健身修性为主, 也是竞赛项目。传统的太极拳有陈、杨、吴、孙、武等式。


(2 )器械。器械套路种类繁多,分为短器械、长器械、双器械、软器械四类。短器械主要有 刀、剑、匕首等;长器械主要有棍、枪、大刀等;双器械主要有双刀、双剑、双钩、双枪、双鞭等;软 器械主要有三节棍、九节鞭、绳标、流星锤等。下面介绍四种主要的单练器械项目。

  • 剑术。剑术产生于商代,以刺、点、撩、挂、截、穿、崩、挑等剑法,配合步型、步法、平衡、跳 跃等动作构成的套路。其运动特点是:轻灵洒脱,身法矫健,刚柔相济,富有韵律。

  • 刀术。据考证,在旧石器晚期已出现了石刀。它是以缠头、裹脑和劈、砍、斩、撩、扎等基本 刀法,配合步型、步法、跳跃等动作构成的套路。其运动特点是:快速勇猛,激烈奔腾,紧密缠身, 雄健剽悍。

  • 枪术。枪属武术长器械,是古兵器之一,由棍与矛演化而来。枪术是以拦、拿、扎枪为主,兼 有崩、点、劈、穿、挑等枪法,配合步型、步法、身法等构成的套路。其运动特点是:走势开展,力贯 枪尖,上下翻飞,变幻莫测。

  • 棍术。棍术是以劈、扫、抡、戳、撩、挑等棍法,配合步型、步法、跳跃等构成的套路其运 武术动特点是:勇敢泼辣,横打一片,密集如雨,稍把并用。

    1. 对练


    对练是两个人或两个人以上,按照预定的动作程序进行的攻防格斗的套路。

    (1)徒手对练。徒手对练是运用踢、打、摔、拿等技击方法,按照进攻、防守、还击的运动规 律编成的拳术对练套路。常见的有对打拳、对擒拿、南拳对练、形意拳对练等。

    (2 )器械对练。器械对练是以器械的劈、砍、击、刺、格、挡、架、截等攻防技击方法组成的对 练套路。主要有短器械对练、长器械对练、长与短对练、单与双对练、单与软对练、双与软对练等 诸多形式。常见的有单刀进枪、三节棍进棍、双匕首进枪、双打棍、对刺剑、对劈刀等。

    (3 )徒手与器械对练。徒手与器械对练是一方徒手,另一方持器械,双方进行攻防对练的 套路。常见的有空手夺刀、空手夺棍、空手进双枪等。

    1. 集体演练


    集体进行的徒手的或器械的,或徒手与器械结合的套路练习称为集体演练。竞赛中通常要求 6人以上,如集体基本功、集体拳、集体刀、集体长穗剑、集体攻防技术等。要求队形整齐,动作一 致,可以变换队形图案,还可以配乐。

    (二) 搏斗运动

    搏斗运动是两人在一定条件下,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斗智较力的对抗练习形式,包括散打、太 极推手和短兵三项。目前,在全国广为开展的有散打、太极推手。

    1. 散打


    散打是两人按照一定的规则,使用踢、打、摔等技术方法制胜对方的竞技项目。

    1. 太极推手


    太极推手是两人按照一定的规则,使用棚、捋、挤、按、采、洌、肘、靠等手法,双方粘连粘随, 通过肌肉感觉来判断对方的用劲,然后借劲发力将对方推出界外或使之倒地以决胜负的竞技项目。

    1. 短兵


    短兵是两人手持一种用藤、皮、棉制作的短棒似的器械,在16市尺(约5.33米)直径的圆形场 地内,按照一定的规则使用劈、砍、刺、崩、点、斩等方法以决胜负的竞技项目。

    (三) 武术功法

    武术功法是在中国传统哲学思想指导下,广泛吸收了中医的经络学说与“精、气、神”学说,融 合了道家的养生功法,针对身体的特定技能进行专门性提高的训练手段。大致可以分为内功、外 功、轻功、硬功和柔功。

    1. 内功


    内功强调通过意念的控制练习,增强神经对肌肉的控制能力及对脏腑的感受能力。主练精、 气、神,强内固本,以求达到“内壮”的目的,如洗髓经、易筋经、意拳的桩功等。

    1. 外功


    外功主要通过肢体活动的锻炼,使身体更加灵活、协调、有力,以提高自卫与攻击能力,如武 术套路的练习。

    1. 轻功


    轻功主要通过对身法及步法的训练,达到理想状态下的“飞檐走壁”“踏雪无痕”等轻身飞腾 效果。现实练习中,习轻功者多步履矫健,如水上漂、壁虎游墙功等。

    1. 硬功


    硬功主张通过对身体局部或整体的磨炼捶打,并且以药物辅助,增加身体靶部位的坚硬度和 抗击打能力,如一指禅、金钟罩、排打功等。

    1. 柔功


    柔功主要通过伸筋拔骨及关节韧带的练习,增加身体的柔韧性与延展收缩的能力,如缩骨功、 童子功、劈叉等〇

    二、功能分类

    功能分类法是依据体育分类法的基本原理和武术发展实际,从宏观的角度运用系统的观点, 对中国武术进行分类。它既能反映出中国武术多内容、多形式、多类别的特点,更能反映出其多功 能、多层次的特点。功能分类法把中国武术分为学校武术、竞技武术和健身武术三大类。武术是 体育运动的组成部分,并且早已纳入现代化的轨道,它同其他现代体育项目一样具有教育功能(学 校武术)和社会功能(竞技和健身),这种分类法可以真实、清晰地反映出现代武术的格局和发展 实际。

    (一) 学校武术

    学校武术侧重体现武术的教育功能,其目的是使学生通过武术的锻炼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 康,并使之了解祖国传统文化,达到振奋民族精神、培养优良品质的教育目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武术成为社会主义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民 族传统体育的开展和推广,使武术得到蓬勃发展。在国家体委和中国武协的领导下,各省、自治区、 直辖市建立了武术协会、武术馆、社、研究会、辅导站、业余体校武术班,这些都是传授武术技能 的途径。武术教育的重要标志是武术作为体育教学内容走进各级各类学校,特别是普通大、中、小 学。目前在大、中、小学开展的教学内容有长拳类的少年拳、青年拳、刀术、剑术、枪术、棍术,还 有太极拳、剑、攻防格斗技术以及各种健身功法等。另外,军事院校、公安学校、警校有以擒拿格 斗、散打为重点的套路和攻防格斗技术。我们可将这一部分武术称为学校武术。

浏览1,982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