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和警察开展散打训练的必要性
现代散打运动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新的技击技术体系,它有别于传 统的“点到为止”,也不同于“一招制敌”的使用技击技术,它有着自 身独特的特点和作用。
(一)散打运动的特点
散打运动具有对抗性、体育性以及民族性的特点。
- 散打运动对抗性的特点
现代散打运动是在继承中国传统武术中的徒手格斗术的基础上有 了更新的发展和提高。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把传统中只注意套路招法的 观念发展成为把体能、智能与技能结合起来的一种综合应用的能力。 实战双方以对方技击动作随机转移,双方斗志、斗勇、较技,互相捕 捉对方的弱点,用自己的长处制约对方的短处
3它不仅要求维和警察 能够熟练地掌握散打动作技术,还要求维和警察具备灵敏的应变能力。 从而促使维和警察面对危险情形时更能有效地保护自己,并最终达到 控制对方的目的。
- 散打运动体育性的特点
武术散打是一种激烈的、残酷的竞技体育项目,但是也有它的体 育属性,虽说各种技法总是在追求最大的攻击效果,但还是把人体安 全和健康作为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因此,散打的一些招法是明显 区别于使人致残、致伤的技术动作。在其规则中也是严禁击打人体脆 弱部位,比如后脑、裆部、颈部。另外,从动作的使用上,也是规定 严禁使用反关节等擒拿技法,以及对人体杀伤性强的肘、膝关节等技 法进攻对方,将其技法的使用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这些规定与联合 国保护人权的主张是相一致的。
- 散打运动民族性的特点
散打运动通过对中国武术的继承与发展,在比赛形式和技法运用 上都体现了很强的民族性。散打比赛时,设置的擂台和三局两胜制就是 继承了中国民间打擂比武的风俗习惯。在散打技术的应用上,现在散打 主要是对传统技击术进行的整理和归纳,舍弃形态,找出共性,经过高 度概括,确定进攻技术形式。“远踢近打贴身摔”技术方法的多样化以
及打击部位的多层次化,充分体现了中国武术技术整体性的特点。
(二)散打训练的作用
散打训练对于提升维和警察综合性实战能力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 培养维和警察的竞争意识
散打是一项竞争激烈的搏击运动。实战双方直面对方拳脚攻击, 成功与失败、失落与得意,两者必居其一。但是成功者不傲慢、失败 者不放弃,可以说散打最能培养维和警察胜不骄败不弃的竞争精神, 使维和警察更能适应文化各异的国际大舞台。维和警察经过长时间的 练习,将会更加蓬勃充满竞争活力。
- 锻炼维和警察的意志品质
散打运动对维和警察意志品质的锻炼是多方面的。一是要克服身 体的疼痛。在训练的起初阶段,由于高强度、高对抗的训练,很多维 和警察会出现肌肉疼痛的现象,维和警察从不适应到适应,是一个非 常艰难的过程。二是,要克服心理上的胆怯。实战中,双方互相比试, 要克服心理上的胆怯,逐步增强敢打敢拼的意识。尤其是在实战中遇 到强手时,面对强势的攻击和被动挨打,意志薄弱的维和警察就会适 时放弃,而意志坚强者则会咬紧牙关,在艰难中拼搏,寻找机会,直 到胜利。长时间的对抗训练,使维和警察意志品质更加顽强拼搏,更 能适应环境恶劣的任务区环境。
- 发展维和警察的体质心智
散打运动是一种讲究方法技巧,灵活机动地运用战略战术,以巧 取胜的格斗技术。散打技术追求的最高境界始终是中国传统武术中的 “以小胜大”等技击法则。因此,维和警察通过长时间的散打训练,不 仅能提升自身的身体素质,更能有效地提高自身的反应和应变能力, 使思维更加敏捷、灵活,尤其是在维和警察处于危难之际更能保持一 种冷静而从容应对的态度。
第一章维和警察的心理行为训练
维和警察的心理行为训练,是根据维和警察在实战对抗中所面临 的情况,而采取的一种心理调控行为,是维和警察进行散打实战对抗 所具备的心理素质而进行的针对性训练,目的是提高维和警察的心理 承受及应急反应能力,力求实战动作能够有效发挥。维和警察心理行 为训练的关键在于解决散打对抗时维和警察心理准备是否充分等问题, 主要包括基本心理行为训练和综合心理行为训练。
第一节基本心理行为训练
心理学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既研究个体心理也研 究团体和社会心理。心理学可以科学地预测心理现象,有效地控制心 理现象并能从不同方面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在 理论和实践上同样都具有重要意义,理论上科学正确的解释心理现象, 通过科学的认识心理现象,可以引导人的心理健康发展,并且可以运 用心理的规律去预测和控制心理现象,指导不同领域的实践。
了解、熟悉和掌握心理学基础知识,了解维和警察心理训练各类 科目内容、方法及指标,掌握心理调适的方式方法,提高自我心理调 节能力,培养健康心理和良好意志品质,能理论联系实际地开展工作,适应维和警察工作需要。
一、
心理戒备状态维和是一种高强度、高负荷、高风险的职业,维和警察在执行任 务时,经常面临突如其来的危险,这就促使维和警察在现场处置时必 须具有高度的心理戒备,只有经常把心理戒备意识记在心里,并运用 于日常工作中,维和警察才能在突如其来的危险中从容应对、化险为 夷,并顺利完成执勤任务。临战心理戒备共分为五个等级:白色、黄 色、橙色、红色和黑色,颜色越深,表示危险程度越高,各等级对应 的工作状态分别有以下五种,如表1-1所示。
表1-1心理戒备状态表
白色状态:轻松自然,处于无工作压力状态,心理完全放松,维和 警察不会产生紧张感,这是一种类似于在休闲度假时产生的理想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会感觉轻松快乐,但如果遭遇突袭则会措手不及。在这 种心理状态下,维和警察对意外情况基本无思想准备,认为不会发生 任何危险,对周围环境毫不在意,没有戒备心。然而,许多袭警事件 就是在警察毫无戒备的情况下发生的。如果在执行任务时仍处于白色 心理状态,对于维和警察来说就太危险了。
黄色状态:这是维和警察在进行工作时的临战心理状态,心理略 微紧张,精神处于一定警觉状态。在这种状态下,维和警察会考虑到
会有哪些潜在的危险可能发生,做到内紧外松,防范随时可能发生的 意外。尽管实际工作中不会频频发生意外,但也要时刻保持警惕,因 为意外往往是一触即发。当维和警察在值班、执勤等日常工作状态时, 应使自己处于黄色警戒的临战心理状态。进入黄色临战心理状态时, 维和警察要对当前所处的位置、建筑物、道路出人口以及涉及任务的 基本状态保持清醒,并检查好警械和武器装备,熟悉其性能,保证警 械、武器等装备随时可用。
橙色状态:这是维和警察在执行任务,赶赴现场处置各种情况时 的临战心理状态,紧张感明显提高,警戒心理明显增强,意识中要对 所处位置的事件进行预选评估,做好防范准备。在未完全掌握局势时. 现场情况往往复杂多变,此时维和警察应保持高度的警戒状态,小心 防范各种意外情况的发生,形成正确应对理念。在不同的执勤任务中, 维和警察要采取的应对方案是不一样的,每名维和警察应具有稳定的 正确的反应理念,形成稳定的系列心理行为反应模式在橙色临战心理状态下,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要做到心中 有数:
红色状态:这是与敌对分子、犯罪嫌疑人、违法闹事人员等进行面 对面战斗时的临战心理状态。这种情形,对方可能具备人数上、武器 上的优势,对方群情激昂,气势上能与维和警察相抗衡,甚至强于警 察。特别是当警察人数明显少于对方时,对方不但不把维和警察放在 眼里,甚至会主动攻击执勤人员。一般而言,当维和警察进行案(事) 件核心区域,接触涉案人员后,要根据警情做出反应并进入武器戒备 状态,使自己处于有利的战术位置,同时口头命令,出枪戒备。在红 色临战心理状态下,维和警察必须具有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及时向 上级汇报,在对峙中保护好自己和搭档,随时做出自卫准备,必要时 可以考虑使用致命
浏览1,15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