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树木疗法
作者:陆放
树木疗法是指借助某些树木治病。俄罗斯的科学家研究后认为,树木有生物场,对人有治疗 作用。正是生物场发挥了作用。树木拥有的能量足以治某些疾病,而且效果不见得比药物差。
人与树木接触时,树不放出也不吸收能量,只在树周围形成了一个弱电磁场。当它的频率与 人的磁场频率相同时,就会增加能量的活性;如与人的磁场频率相反,人的能量就会被抵消一部 分。树木可以把健康的频率送到生物活性点——人的病灶部位。能够传递能量的有橡树、白桦树 和松树等。橡树和白桦树可以使慢性病患者的免疫系统发挥作用,治疗关节炎,调整血压,治疗 植物神经系统紊乱症。橡树还能改善大脑活动。白桦树能治疗感冒。松树、椴树、苹果树和白蜡 树等能提高人体的紧张度和抗病能力,消除疲劳。如何利用上述树木治病呢?你面向或背向树 木,距离40~60厘米,全身放松。此时,通过调节呼吸(吸气~憋气~呼气),吸收能量。吸气 时间为4~8秒,憋气4秒,呼气4~8秒。吸气分为两部分:先让上体和手部进气。然后再让下 体进气。从树木接收能量的时间不超过2~3分钟,在睡前2 ~3小时进行。锻炼时间过长,会引 起血压波动。树木疗法不一定要到森林,借助一小段上述树木也能收到同样的效果3如果在小段 树木的中间钻洞,树木就会变成磁场校正器,治疗多种心理和生理疾病。白桦树段能振奋精神, 提髙生活质量,对脊椎和心血管系统都有好处。松树段能提高智力和内脏器官的功能。橡树段能 够治疗神经和血管障碍。不过,树对人的作用因人而异。例如,橡树对60%的人能提供能量, 白桦可以为25% ~30%的人提供能量,松树只能给10%~15%的人传递能量。而且,树的不同 部位提供的能量也不同。季节不同,提供能量的大小也不同。冬季,阔叶树的能量要降低50% ~70%,而常青树只降低15% ~ 25%。
注:《树木疗法》一文虽与太极拳运动不搭界,但在气功领域里早已推介其与人类健康的关 系和价值了。如果我们在练太极拳的同时有意识的选择一个树木茏葱,花香四溢的练拳环境,多 呼吸一些新鲜空气,与树木进行一些气体交换与能量交换,对身体的健康肯定是有益处的。(注: 不宜在夹竹桃树前练习),故将其列在本部分的最后供参阅
第四部分拳论篇
一、太极拳之练习谈
杨澄甫口述张鸿逵笔录
中国之拳术,虽派别繁多,要知皆寓有哲理之技术,历来古人穷毕生之精力,而不能尽其玄 妙者,比比皆是,学者若费一日之功力,即得有一日之成效,日积月累,水到渠成。
太极拳,乃柔中寓刚,棉里藏针之艺术,于技术上、生理上、力学上,有相当之哲理存焉。 故研究此道者,须经过一定之程序与相当之时日,虽然良师之指导、好友之切磋,固不可少,而 最紧要者,是在逐日自身之锻炼。否则谈论终日,思慕经年,一朝交手,空洞无物,依然是门外 汉者,未有逐日功夫。古人所谓,终思无益,不如学也。若能晨昏无间,寒暑不易,一经动念, 即举摹炼,无论老幼男女,及其成功则一也。
近来研究太极拳者,由北而南,自黄河流域至扬子江流域,同志日增,不禁为武术前途喜。 然同志中,专心苦练,诚心向学,将来不可限量者,固不乏人,但普通不免入于两途,一则天才 既具,年力又强,举一反三,颖悟出群,惜乎稍有小成,便是满足,遽迩中辍,未能大受;其次 急求速效,忽略而成,未经一载,拳、剑、刀、枪皆已学全,虽能依样葫芦,而实际未得此中三 昧,一经考究其方向动作,上下内外,皆未合度,如欲改正,则式式皆须修改,且朝经改正,而 夕已忘却。故常闻人曰:“习拳容易改拳难”。此语之来,皆由速成而致此。如此辈者,以讹传 讹,必致自误误人,最为技术前途忧者也。
太极拳开始,先练拳架。所谓拳架者,即照拳谱上各式名称,一式一式由师指教,学者悉心 静心,默记揣摹,而照行之,谓之练架子U此时学者应注意内外上下:属于内者,即所谓用意 不用力,下则气沉丹田,上则虚灵顶劲;属于外者,周身轻灵,节节贯串,由脚而腿而腰,沉肩 曲肘等是也。初学之时,先此数句,朝夕揣摹,而体会之,一招一式,总需仔细推求,举动练 习,务求正确。习练既纯,再求二式,于是逐渐而至于习完,如是则毋事改正,日久亦不致更变 要领
习练运行时,周身骨节,均须松开自然。其一,口腹不可闭气;其二,四肢腰腿,不可起强 劲。此二句,学内家拳者,类能道之,但一举动,一转身,或踢腿摆腰,其气喘矣,其身摇矣, 其病皆由闭气与起强劲也。
(一)摹练时头部不可偏侧与俯仰,所谓要“顶头悬”,若有物顶于头上之意,切忌硬直,所 谓悬字意义也。目光虽然向前平视,有时当随身法而转移,其视线虽属空虚,亦为变化中一紧要 之动作,而补身法手法之不足也。其口似开非开,似闭非闭,口呼鼻吸,任其自然。如舌下生 津,当随时咽入,勿吐弃之。
(二) 身躯宜中正而不倚,脊梁与尾闾,宜垂直而不偏;但遇开合变化时,有含胸拔背、沉 肩转腰之活动,初学时节须注意,否则日久难改,必流于板滞,功夫虽深,难以得益致用矣。
(三) 两臂骨节均须松开,肩应下垂,肘应下曲,掌宜微伸,手尖微屈,以意运臂,以气贯 指,日积月累,内劲通灵,其玄妙自生矣。
(四) 两腿宜分虚实,起落犹似猫行。体重移于左者,则左实,而右脚谓之虚;移于右者, 则右实,而左脚谓之虚。所谓虚者,非空,其势仍未断,而留有伸缩变化之余意存焉。所谓实 者,确实而已,非用劲过分,用力过猛之谓。故腿曲至垂直为准,逾此谓之过劲,身躯前扑,即 失中正姿势,敌得乘机攻矣。五、脚掌应分踢腿(谱上左右分脚或写左右起脚)与蹬脚二式,踢 腿时则注意脚尖,蹬腿时则注意全掌,意到而气到,气到而劲自到,但骨节均须松开而平稳出 之。此时最易起强劲,身躯波折而不稳,发腿亦无力矣。
太极拳之程序,先练拳架(属于徒手),如太极拳、太极长拳;其次单手推挽、原地推手、 活步推手、大捋、散手;再次则器械,如太极剑、太极刀、太极枪(十三枪)等是也。
练习时间,每日起床后两遍,若晨起无暇,则睡前两遍。一日之中,应练七/v次,至少晨昏 各一遍。但醉后,饱食后,皆宜避忌。
练习地点,以庭园与厅堂,能通空气,多光线者为相宜。忌直射之烈风与有阴湿霉气之场 所,因身体一经运动,呼吸定然深长,故烈风与霉气,如深人腹中,有害于肺脏,易致疾病也。 练习之服装,以宽大之中服短装与阔头之布鞋为相宜。习练经时,如遇出汗,切忌脱衣裸体,或 行冷水揩抹,否则未有不罹疾病也。
杨澄甫口述陈微明笔录
(―)虛灵顶劲
顶劲者,头容正直,神贯于顶也。不可用力,用力则项强,气血不能流通,须有虚灵自然之 意。非有虚灵顶劲之意,则精神不能提起也。
(二)含胸拔背
含胸者,胸略内涵,使气沉于丹田也。胸忌挺出,挺出则气拥胸际,上重下轻,脚跟易于浮 起。拔背者,气贴于背也,能含胸则自能拔背,能拔背则能力由脊发,所向无敌也。
(三)松腰
腰为一身之主宰,能松腰然后两足有力,下盘稳固;虚实变化皆由腰转动,故曰••“命意源 头在腰隙”,有不得力必于腰腿求之也。
(四)分虚实
太极拳术以分虚实为第一义,如全身皆坐在右腿,则右腿为实,左腿为虚;全身皆坐在左 腿,则左腿为实,右腿为虚。虚实能分,而后转动轻灵,毫不费力;如不能分,则迈步重滞,自 立不稳,而易为人所牵动。
(五) 沉肩坠肘
沉肩者,肩松开下垂也。若不能松垂,两肩端起,则气亦随之而上,全身皆不得力矣。坠肘 者,肘往下松坠之意,肘若悬起,则肩不能沉,放人不远,近于外家之断劲矣。
(六) 用意不用力
太极拳论云:此全是用意不用力。练太极拳全身松开,不使有分毫之拙劲,以留滞于筋骨血 脉之间以自缚束,然后能轻灵变化,圆转自如。或疑不用力何以能长力?盖人身之有经络,如地 之有沟洫,沟洫不塞而水行,经络不闭则气通。如浑身僵劲充满经络,气血停滞,转动不灵,•牵 一发而全身动矣。若不用力而用意,意之所至,气即至焉,如是气血流注,日日贯输,周流全 身,无时停滞。久久练习,贝幡真正内劲,即太极拳论中所云:“极柔软,然后极坚刚”也。太 极拳功夫纯熟之人,臂膊如绵裹铁,分量极沉;练外家拳者,用力则显有力,不用力时,则甚轻 浮,可见其力乃外劲浮面之劲也。不用意而用力,最易引动,故不足尚也。
浏览667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