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眼法

眼法是指眼神与各种动作协调配合的方法。眼法一般可分为随视和注视两 种。随视是指眼神随运动中的身体的某一部位运转,直到该动作完毕。要求 “手到眼到”、“手眼相随'注视是指定式动作时眼神盯住某一方向。演练武 术时,要善于运用眼神,通过眼神把一招一式的内在攻防意识表现出来。

(五)精神

精神是指套路演练中武术意识、攻防思维活动的自觉心理状态。演练武术 时,要求全神贯注,情绪饱满,能表现出勇敢、机敏、无所畏惧的气概。这种 精神表现在面部应是“含而不露”、“神态自然”。精神状态不仅要体现在攻防 动作中,而且应贯彻在整个运动过程中,这样才能使套路演练得有气魄。

(六) 劲力

劲力是指演练武术时完成技术动作所需力量的表现。劲力要求刚柔相济, 顺达而有爆发力。在做冲拳、推掌、顶肘、弹腿、踹腿等动作时,要运用先柔 后刚的“寸劲”,使力量顺达到动作的着力点。

强调力要顺达,须明“三节”、“六合”。传统武术技击理论一般将人体分 为三节,上肢为梢节,躯干为中节,下肢为根节。各节又可分为梢、中、根三 节。明白三节各自具有的作用,有意识采取相应的技法,如“起于根,顺于 中,达于梢”,方能做到节节贯通、劲力顺达。六合是指手、肘、肩、脚、 膝、胯部位的协调配合,体现出整体合一的劲力特点。另外,还要求以意识支 配动作发力和以呼吸配合发力,做到内外合一,即所谓的“以意取力,以气 催力”。

(七) 呼吸

呼吸主要是指动作与呼吸协调配合的方法。长拳的呼吸要求“气宜沉”。 如果不善于掌握和运用“气宜沉”的腹式呼吸方法,就容易造成供氧不足, 出现呼吸短促、头晕恶心,动作的稳定性也会遭到破坏。所以,长拳运动时必 须运用腹式呼吸法,这样有助于运动的持久和平衡。

长拳的呼吸方法,除了“沉”之外,还有“提、托、聚”法,合称“提、 托、聚、沉”四法。一般情况下,由低姿势动作进人高姿势动作时,应该用 “提”法;静止性动作应该用“托”法;刚脆短促动作应该用“聚”法;在由 高姿势动作进入低姿势动作时,应该用“沉”法。这些呼吸方法随着动作的 进行而变化的时候,应始终遵循“气宜沉”的基本要求。同时要顺其自然,

不能故意做作。

(八}节奏

节奏是指演练武术套路时的动作的速度、力量等呈现出的特有的规律性变 化。长拳套路要求节奏分明,即运动时动作、组合、段落之间所表现的韵律变 化恰如其分,整套动作既在快速中进行,又通过速度、力量的变化有机地处理 刚与柔、动与静、轻与重、疾与缓等演练技巧。节奏感直接体现着武术素养水 准,在长拳运动中只有认真研究和体会套路结构特点及其攻防含意,才能更好 地表现出运动的节奏。

以上姿势、方法、身法、眼法、精神、劲力、呼吸、节奏8个方面是相互 联系,密切配合,协调一致的,以此构成了长拳套路技术的8个要素。这8个 要素是影响长拳技术水平的基本因素。只有全面掌握,才能在演练时做到得心

应手、内外合一。

长拳的传统技法有“四击”、“八法”、“十二型”之说。

“四击”是指踢、打、摔、拿,是长拳套路的技术核心,一切手法、身 法、眼法都要贯穿“四击”内容;同时,长拳对踢、打、摔、拿具体内容的 运用方法有非常严格的要求,即一招一式都要恪守“四击”法则,才能充分 体现出长拳技击动作的攻防意识与价值。

“八法”是指手、眼、身、步、精神、气、力、功,即手法、眼法、身 法、步法、精神、气息、劲力、功夫8个方面。其要求:

“拳如流星眼似电”、“腰如蛇行步赛粘”、“精神充沛气宜沉”、“力要顺 达功要纯”。“功”是指长拳的技术及运用技术的技能与技巧,只有坚持练习, 持之以恒,才能使体能与技能不断提高,并逐渐达到理想的境界。

“十二型”是用自然景象和动物来比喻武术中的12种动静之势,如动如 涛、静如岳、起如猿、落如鹊、站如松、立如鸡、转如轮、折如弓、快如风、 缓如鹰、轻如叶、重如铁。这些比喻形象而生动地反映了长拳运动中的节奏 要求。

第三节攻防运动技法分析

散打是两人按照一定的规则,运用武术中的踢、打、摔等攻防技法进行徒 手对抗的现代竞技体育项目,它是中国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散打是继承和表现了中国武术中传统的徒手格斗术精华,并在此基础上进 一步发展和提高。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把传统格斗术中单纯注意“招法”的 观念发展成

为把体能、智能与技能结合起来,以突出其综合应用能力。比赛双 方没有固定的动作顺序,而是根据对方的技击动作随机变化,抓住对方的弱点 斗智、较技。它不仅要求运动员熟练地掌握散打技术,还要有敏捷的反应能 力,从而明显区别于武术套路的运动形式。由于散打自身的特性以及社会的某 种需要,这一运动项目突出地反映了武术的本质特征——技击性。为了防止致 人伤、残,散打竞赛规则严格规定了后脑、颈部、裆部为禁击部位;另外,在 技法上,不管运用哪种技术流派的击打方法,均不允许使用反关节的擒拿动 作,以及用肘、膝等部位进攻对方。所以,散打的实用性只在一定范围内起作 用,按照竞技体育项目的要求,制定散打技术规范已成为当前散打技术发展的 主流,为大众所接受。

现代散打技术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对传统技术进行整理归纳、舍弃形态、找出规律,即通过规整中国 各拳种门派,从中总结出它们的基本运动形式。其中进攻技术有两种运动形 式:一种是直线型,一种是弧线形。然后根据“追求效果”的原则给这两种 技术赋予新的表现形式,再经过反复的实践和论证,确定拳法以冲、贯、抄、 鞭,腿法以蹬、踹、弹、扫为内容的散打基本技术。摔法则根据“快摔”的 要求和“无把”的特点,主要把握住“破坏重心”和“抡圈”的要点,创造 出“接招摔”的方法,形成了“远踢近打贴身摔”的散打技法特点。同时, 对防守技术也根据“实用效果”原则进行了分类,划分为“闪躲性防守”和 “接触性防守”两种基本形式。

第二,对世界各国搏击技术进行大胆借鉴,吸取其中的有益成分,甚至是 具体的实用技法,使散打技法形成现今流行的模式。

_、散打技术分析

(_)进攻技术

进攻技术是散打技术的主要组成部分,技术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比赛的胜 败。所以,掌握好进攻技术的规格、要领是教学训练的重要任务。进攻技术包 括各种手法、腿法和摔法。如按动作的结构可分为:直线型,包括冲拳、蹬 腿、踹腿等;横线型,包括贯拳、鞭拳、横踢腿、勾踢腿等;上下型,包括抄 拳、劈拳等。任何一种进攻方法在动作的起止点、受力点和运行路线三个方面 都有其规格要求,改变哪一个方面,都会导致方法的改变或出现错误的动作。 因此,每学习一种方法都必须严格地按照技术规格的要求去做,这样才能准确 地掌握它。进攻技术的要求如下:


  1. 速度快


散打攻防技术如能体现出“快”的特点,就会收到使对手防不胜防的效 果。要快速地完成散打攻防技术,肌肉力量是基础,正确掌握用力技法是关 键,避免动作

的“预摆”是根本。首先,进攻动作是靠肌肉收缩产生力量完 成的,没有力量作为保证,欲做到快速进攻是不可能的;其次,任何武术流派 的用力技法都要求刚柔结合。刚柔是用力技法中相辅相成、互相依存的两个方 面。刚柔相济、先刚后柔、刚后必柔这种周期性的放松——收缩——放松,就 是武术用力技法的本质所在;最后,每一个进攻方法的运行路线以及动作的起 止点都是有严格要求的,有的运动员为了加大力量而把动作幅度做得很大,或 带有“预兆”,如先收后放或先拉后打等,无意中增加了动作的运行时间,结 果达不到快速出击的效果。

浏览981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