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法练习法:各种武术步法的突然启动、急停、变向练习。


  • 变向跑练习法:按照一定的图形如“十”形、“☆”形、“△” 形、“井”形等快速变向跑动。

  • 绕障跑练习法将障碍物按一定间距摆放成一条直线,进 行绕过障碍跑。

  • 立卧撑练习法:快速、连续进行直立一下蹲一俯卧手足撑 地一脚蹬地收腿一下蹲一直立一纵跳一直立等动作。

  • 游戏练习法:如摸肩比赛、踩脚尖比赛、贴人游戏、打小鸟 游戏等。


.(6)综合练习法:经常参加各类体育项目的活动,如体操、篮 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等项目。

注意事项:①由于灵敏素质是一种复合素质,而且是武术运 动所需要的一项重要素质,因此,灵敏素质的训练应经常进行。

灵敏素质的训练要与武术技冰战术训练有机结合,以促进 武术专项灵敏素质的发展。

基本功是武术套路技术训练中重要的基础部分之一。俗话 说:“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可见基本功在武术运动中有着极 其重要的地位。基本功的训练是提髙专项身体素质和基本技术的 不可缺少的内容。同时,通过基本功练习,可使身体素质得到全面 发展,并为提高技术水平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一节手、眼、身法、步法基本技术
教学与练习方法

武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拥有几千年历史的中国武术内涵丰 富,博大精深。武术运动的形式可以分为功法、套路、格斗三种。 就武术的本质属性来说,展示攻防技能的格斗运动是武术运动三 种形式的核心。格斗运动又包含器械格斗、徒手格斗、徒手与器械 格斗三类。徒手格斗古称相搏、手搏、白打、手战等。

散打亦称散手,是现代武术运动中的对抗项目。散打运动的 基本技法包括打、踢、摔、推、拿等,运动员须依靠自己的身体素质 (包括体力、耐力)与攻防技术、战术等方面的能力打击对手,取得 胜利。运动员在发挥攻防技术和战术时,须正确运用散手的基本 姿势,即护掩人体的要害部位,并利用步法(进、退、跨、闪、击、垫) 和灵巧敏捷的移动来变化身法。选择姿势因人而异,一般应根据 本人的身型、身体素质、动作特长与战术运用等特点来灵活掌握。

散打运动的合理攻防基本技术主要包括实战姿势技术、基本 步法技术、进攻技术、防守技术、防守反击技术等。

徵打运动是中华武术的精粹,是武术中攻防动作的具体体现 和充分运用。从事这项运动可以培养人的勇敢、机智、果断、灵活 等意志品质,同时通过散打练习,可以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灵活 性,提高大脑思维的快速反应力及在高度紧张、复杂状况下自我控 制的能力,对身心具有极大的益处。

第一节武术散打运动基本技术发展概况

散打运动古老而又年轻。在远古时代,为了获取生活资料,或 通过部落间的战争,人们逐渐学会使用拳打、脚踢等初级格斗动 作。这个时期是武术格斗的萌芽时期。封建社会,格斗运动不断 得到总结、发展、完善。明代是武技集大成的发展时期,并于此期 间产生了各种武术流派和不同风格的套路技术,同时“打擂台”也 在民间流行。清朝末年,随着国门被西方列强打开,武术有了与外 国武技直接交流的机会。民国时期将徒手搏斗的武技进行了体育 化的尝试,其中就设有散手比赛,但由于没有规范化的规则,导致 最终难以普及。散打又称为散手,在中国历代有许多种称谓,如相 搏、手搏、白打、对拆、技击等。由于多种对抗都采用擂台的形式,

因此在中国民间还有“打擂台”之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武术运动得以继承和发展。1979 年,随着中国武术热的再度兴起,国家体委按照竞技体育模式,首 先在北京体育学院和武汉体育学院进行了武术对抗性项目的试点 训练,并于同年5月在广西区南宁市举行的全国武术观摩交流大 会上做了首次汇报表演,同年,又进行了几次比赛。1982年制定 了《散打比赛规则》,1987年散打被国家体委批准为正式比赛项 目,并设“团体锦标赛”和“个人锦标赛”赛制。1993年“闯人”了 “七运会”,并于“八运会”设立三块金牌,同时,被列人“世界武术锦 标赛”竞赛项目。

现代武术散打运动是在积极吸收西方体育思想的塞础上中西 融合的产物,与传统的散打有着本质的区别。现代武术散打运动 对传统技击术进行了归纳、整理,舍弃了它们的具体形态,找出了 其中带有共性的规律,即把中国各拳种门派的拳法、腿法通整,总结出了它们的基本运动形式。经过高度抽象,确立进攻技术 具有两种运动形式:一种是直线型运动形式,另一种是弧线型运动 形式。拳法以冲、掼、抄、.鞭为内容,腿法以蹬、踹、扫、摆、勾为内 容,摔法则根据“快摔”的要求和“无把”的特点,主要把握“破坏重 心”和“抡圈”的要点,创造出“接招摔”和“夹打摔”的方法。同时, 防守技术也划分为接触式防守和不接触式防守两种,散打从比赛 形式上采用了中国传统的“打擂台”的方式。在竞赛方法上采用三 局两胜制,先赢两局者即为赢家。散打运动的健身价值受到了足 够重视,实用价值得到了有意识的利用,完善了 育化的过程,步 人现代体育运动王国。

现代散打运动,是两人按照一定的规则,运用武术中的踢、打、 摔等攻防技法制胜对方的、徒手对抗的现代竞技体育项目,它是中 国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武术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套路 演练形式,另一种是格斗对抗形式。散打就是一种格斗对抗形式。 散打运动是一项较抜、斗智、斗勇的激烈对抗项目。在现代体育规 范指导下,通过锻炼,可全面提高身体素质,并可提高心血管、呼吸 循环系统的机能。同时,通过正确的引导还可强身立志,陶冶武 德。

第二节武术散打运动的特点及其作用

一、武术散打运动的特点

散打运动在最近十几年中的发展迅速,经过近30年的不断总 结、改进和提高,已经成为茵内外普及率较高的竞赛体育项目,在 各个级别的赛事中,涌现出许多优秀的运动人才,各种

邀请赛、商 业比赛和大型运动会上的比赛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和参与。散打

运动如此普及,主要取决于本项目的特点和作用。

(一) 武术散打运动归属于体育运动

在现代文明社会中,不能让散手在狭隘的拼杀中去生存,应把 武术之精华融入简单易行的运动形式,使之不仅能自卫,而且还能 强身,这样才能有广泛的生命力,才能真正融入社会,走向世界。 散打的技法以增强体质、交流技艺、防身自卫、提高技术水平为出 发点,从传统武术的徒手搏击中提取动作,使散打成为一项体育运 动。

从现在的散打运动形式来看,散打与其他运动项目基本相同, 属于体育,但又突出反映出武术的特殊本质一技击性,同时又明 显地区别于以杀伤对手为目的的技击术,不包含致人于死地的绝 招、狠招。散打规则严格规定不准向对方后脑、颈部、裆部进行攻 击,也不允许使用反关节动作及肘、膝的技法,但可以运用武术各 种流派的技法。

(二) 武术散打运动孕育于优秀的民族传统之中

武术散打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是在中国特定的社会

历史条件下逐渐演变发展形成的,因此它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中国散打不同于拳击,也不同于跆拳道,更不同于用头顶、肘 撞、膝击的泰拳和不能用脚,只能用掉、拌、擒等技法的柔道等项 目。由于散打比赛设有擂台,故又不„同于西方国家有缆绳的自由 搏击,也不同于日本的空手道、相扑以及法国的忍拳等。武术散打 要求“远踢、近打、贴身摔”,这种形式不能简单理解为“过去形式”、 “历史形式”或“传统形式”。因为民族文化的形式有鲜明的时代 性,因此散打的形式也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变的、演进的。

(三) 武术散打运动的本质是对抗性运劫

散打运动的内在特点决定了它以搏击对抗的形式来表现,所 以,散打的基本形式就是对抗。这种对抗,是在双方掌握了散打基本动作和基本技术,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在没有固定套路的情 况下,在规则规定的范围内进行较技、较勇、较智的。

浏览1,028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