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运动训练中,单一动作技术常采用完整法进行练习。
注意事项:完整法适用于动作掌握较为完整之后。因此,练习 者必须注意技术动作的连贯性和整体性,
(三) 重复训练法
重复训练法是指武术运动训练过程中,多次重复同一练习,两 次(组)练习之间安排相对充分的休息时间的练习方法。重复训 练法有利于掌握和巩固技术动作,有利,于提高身体素质。武术运 动战术和专项身体素质训练中,常采用重复训练法进行练习。
重复训练法可分为短时重复法、中时重复法、长时重复法。
注意事项:采用重复训练法进行练习时,要掌握好重,复时间、 负荷强度、间歇时间、间歇休息方式的合理选择和安排。
(四) 间歇训练法
间歇训练法是指对练习过程中歇息时间作严格规定,使人体 处于不完全恢复状态下反复进行训练的练习方法。武术运动技术 和专项身体素质训练中,也常采用间歇训练法进行练习。
间歇训练法可分为高强性间歇训练、强化间歇训练、发展性 间歇训练。.
注意事项:严格控制间歇时间,在前一次负荷效应还未消失前 马上就要开始新的负荷刺激。
(五) 持续训练法
持续训练法是指负荷强度较低、负荷时间较长、无间断连续进 行训练的练习方法。持续训练法主要用于提高一般耐力素质。
武术运动专项身体素质训练中,常采用持续训练法进•行练习。
注意事项:主要在于运动全过程中控制技术效果,完成练习安
排任务。
(六) 变换训练法
变换训练法是指对运动负荷、练习内容、练习形式、练习条件 等进行变换,以提高运动员的积极性、趣味性、适应性和应变能力 的训练方法。武术运动专项身体素质训练中,常采用负荷变换训 练法、形式变换训练法进行练习。
变换训练法可分为三种:负荷变换训练法、内容变换训练法、 形式变换训练法。
注意事项:负荷量与强度的把握应根据练习者的承受能力来 决定,内容应该新颖、实效性强和简练。形式上不主观追求创新, 实用即可。
(七) 循环训练法
循环训练法是指根据训练的具体任务,将几种练习手段设置 为相应的几个练习站(点),运动员按照既定顺序和路线依次完成 各站(点)练习任务的训练方法。
循环训练法的构成因素有:站(点)数的设置、站(点)的练习 内容、站(点)的负荷强度、站(点)的顺序安排、站(点)之间的间 歇、循环之间的间歇、循环组数的安排等。
循环训练法可有效激发学生的训练热情,积累负荷“印迹”,交 替刺激身体的不同部位,延缓疲劳的产生;有利于身体全面的训 练。武术运动训练中,常采用循环训练法进行身体素质练习。
循环训练法可分为:循环重复训练法、循环间歇训练法、循环 持续训练法。
注意事项:各构成因素必须达到一定的要求,.充分控制节奏, 严格完成所设置的内容。
(八) 比赛训练法
比赛训练法是指在近似、模拟或在真实、严格的比赛条件下以提高训练质量为目的,按照比赛规则和方式进行比赛练习的训 练方法。比赛训练法是武术运动训练经常采用的练习方法。
比赛训练法可分为教学性比赛、检查性比赛、模拟性比赛、适 应性比赛等。
注意事项:在充分利用规则情况下,要对练习者在动作规格上 做出具体要求。
(九)高原训练法
高原训练法是指利用高原地带空气含氧较少的自然环境,提 高有氧耐力、无氧耐力.、力量耐力的练习方法。
高原训练法的构成因素有:海拔髙度、进出季节、组织方式、练 习手段、负荷强度、恢复手段等。
武术套路运动训练中,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进行高原训练,可 有效提高运动员的耐力素质和功力水平。
注意事项:耐力素质在武术套路中尤为重要,应保持呼吸系统 训练的强度,提高血液中氧的利用率。
三、武术备路技术的面.我练习方法
武术运动是我国民间传统的具有健身、养生、修身、防身作用 的体育文化活动。在现代科学、文化和生活水平不断发展与提高 的今天,武术运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自学自练武术的人越来 越多。
武术套路技术自学自练的方法分为个人自学自练方法和多人 (集体)自学自练方法。
(一)个人自学自练的方法
- 模仿分解练习法
看图谱.、影像、音像教材等资料,建立动作映像,然后进行模仿 练习和分解练习。
- 单动作重复练习法
对单个重点动作、难点动作、复杂动作进行反复练习和改进, 能较快提高动作的质量。
- 多动组合练习法
将几个动作串联起来进行练习,可提高套路演练的质量和对 抗搏斗运动连续击打的能力。
- 套路完整练习法
在单动作和组合练习的基础上,将套路动作完整地进行练习, 可掌握动作的节奏与体力分配,提高套路动作的稳定性和熟练度。
- 镜子对照练习法
在平面镜前对着镜子进行观察练习,可及时纠正错误动作。
- 默想记忆练习法
集中思想,按动作顺序回忆动作过程,进行默想记忆练习,配 以手脚和身体的比划,可强化神经与肌肉之间的联系,这样练习效 果会更好。
- 想像空击练习法
在没有对手的情況卞,集中思想,想像对手存在,进行与实战 的动作节奏、动作速度、技法技巧相同或类似的空击练习。
- 击打物体练习法
通过击打物体练习可以提高击打的能力,如击打速度、击打力 量、击打准确性、击打有效性和抗击打能力。常见的可用于击打的 物体有:靶子、沙袋、速度球、千层纸、布人、木桩、石柱等。根据不 同的练习目的,选择不同的击打物体。
- 动作静止练习法
将武术动作的某一姿势保持一定时间的静止状态,可以提高 人体神经肌肉的本体感觉,增强肌肉力量和耐力。如做马步、弓 步、独立步、仆步、亮掌、踹腿时,保持一定时间的静止状态,可以改进动作的技术质量,达到提高武术功力的目的。
(二)集体自学自练的方法
在全民健身的热潮中,多人集聚在一起习练武术技术,并形成 一个集体,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集体自学自练的方法建立在个 人自学自练方法的基础上,有骨干领做练习法、分组互助练习法、 语言声响练习法、实战比赛练习法等。
- 骨干领做练习法
由先学会的人带领其他不会的人进行练习.,起到骨干示范作 用。
- 语言声响练习法
由专人用语言提示动作名称、动作做法,或用口令、掌声、哨声 等声响来提示动作节拍、节奏,学员在语言或声响的提示下,统一 行动,进行练习。
- 互助协作练习法
进行武术练习时,几个人在一起讨论学习,介绍经验,相互观 摩,指出问题,改进技术,互助提高。
- 实战比赛练习法
在近似、模拟或在真实、严格的比赛条件下,以提高武术技术 和战术质量为目的,按照比赛规则和方式进行教学性比赛、检查性 比赛、模拟性比赛、适应性比赛。
四、武术备路运动专项身体素质练习方法
身体素质是指人体在体育运动时在人体中枢神经系统的支配 下所表现出来的运动能力。它包括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灵敏协 调等能力。良好的身体素质是武术运动的基础,更是学习、掌握武 术技术、提高武术功力的基本条件;同时,也是有效减少和避免运 动损伤的先决条件之一。
武术套路专项身体素质是指与武术运动项目的特点密切相关 的身体素质。武术运动的专项身体素质练习包括力量、速度、耐 力、柔韧、灵敏协调等方面的练习。
(一)力量
力量素质是人体神经、肌肉系统工作时克服或对抗内外阻力 的能力。力量可分为动力性力量和静力性力量。力量素质在武术 运动中具有重要作用。拳谚中的“一力破十巧”、“以力补拙”就是 对力量素质在武术运动中的重要作用的说明。力量素质的强弱直 接影响武术技术战术的掌握和提高以及能力水平的高低,同时,对 速度素质和耐力素质的发展与提高有重大影响。因此,要重视力 量素质的训练。
- 颈部力量训练方法
- 头、手、足五点俯撑:两脚开立,屈膝前俯屈体,两手撑地 宽于肩,屈臂,头顶着地,两腿伸直成五点支撑,并保持一定的时 '间。待颈部力量增长后,加大难度,做头、手三点俯撑。
- 头、足三点俯撑:在五点俯撑的基础上,缩短头足间距,双 手离地置于双膝后面成三点俯撑。
- 头、手倒立:头前额或头顶着地,双手在头面前着地左右 同肩宽,躯干倒立,然后展髋,上举欢腿成头、手倒立。
- 头、足仰桥:仰卧地面,屈膝双脚着地,挺髋,头后仰着地, 双手交叉置于胸前,成头、足仰桥。
另外,还可用足球进行头球练习(如连续颠球、传球等)。
注意事项:进行头、颈部力量练习前,要做好准备活动,尤其是 头颈部要活动充分;练习场地要安全、卫生,初始练习时,要有保护 措施,不可盲目练习,以防伤害事故的发生。
- 上肢力量训练方法
俯卧撑:俯卧,双手手掌和双脚前掌撑地,抬头,身体挺直,然后双臂做连续一定数量的屈伸。在此基础上,可加大动作的 难度:双手握拳撑地,或手指撑地,或抬高脚的位置,或肩背负重。
浏览1,74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