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散打智能训练概述
(-)运访智能的涌义
运动智能是指运动员运用知识和信息,分析和解决运动训 练中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散打运动中,运动员的智能主要表 现为:善于理解与实现教练员的意图,具备独立分析对手特点 ■ 与做出相应判断决策的思维能力。散打运动智能训练是运动员 .
总体竞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说,散打运动训 练中所需的智能实际上就是运动员知识与能力的综合体现。众 所周知,大脑是知识的载体,在训练中,要用脑去练,比如, 第一次对方打自己一拳那么运动员就应动脑去分析,为什么自 己被击中,是自己反应太慢,还是防守技术太差,或是距离意 识不强,找出问题以后,反复针对性的练习。那么在第二次甚 至以后的训练中,类似的拳法就不可能再让对方击中。同样, 在实战或比赛中,更要用脑去打。换个角度来讲,知识是智能 的源泉,无知便是愚昧,愚昧便导致智能低下。因此,散打运 动员所掌握的各种知识的深度与广度同其智能水平有着直接的 联系。
(二)运却皆能的作用
- 具有较高运动智能的散打运动员,对散打运动的特点 和规律能够深刻的理解和把握,对训练的理论与方法也能更加 准确的认识和体验,因此,在训练中便能正确的理解教练员的 意图,充分的认识到训练的目的与任务,能够以自觉的行为配
合教练员高质量地完成预定的训练计划。
- 具有较高运动智能的散打运动员,善于正确的理解先 进合理的运动技术,从而能够更为有效的熟练掌握运动技巧, 更为准确的把握散打战术的精髓与实质,在实战及比赛中更能 灵活机动的运用各种战术。
- 具有较高运动智能的散打运动员,善于动员和控制自 己的心理活动,及时的调控各种不良的心理状态,以良好的心 理准备面对训练及实战比赛,从而保证比赛中更为出色的发挥 出自己已有的竞技水平。
二、散打运动智能训练
散打运动智能训练就是有目的、有计划的对运动员智能构 成的各种因素进行练习和培养,并使其有机结合,提高运动员 智能水平的过程。因素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指保证运动员有 效地进行认识活动的稳定心理特征的结合,有:观察力、思维 想像力、记忆力及注意力;另一部分指保证运动员成功地进行 实战活动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的结合,有组织计划能力,操 作能力、适应能力、创造能力等。
(-)智能练的内容与任务
- 智能训练的内容
- 运动理论知识教育
运动理论知识教育包括一般运动知识教育和散打运动知识 教育两大方面。一般运动知识主要指与运动训练有关的知识, 包括运动解剖学、运动训练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物化 学、运动医学、运动心理学、体育教育学、运动训练学以及运 动竞赛学等。与散打运动有关的知识包括散打运动技术分析、 故打战术分析、散打训练原则、散打运动原理、散打竞赛规
则、裁判法以及训练计划、训练方法与手段、辅助措施、负荷 = 与恢复以及训练监控等方面。
运动智能构成的各种因素的培养
在运动智能构成的各个因素中,运动行为的观察力主要表 现为运动员对自身行为感知力以及对对手身体行为的感知力; "
运动行为的记忆力表现为建立运动表象的速度、力度、准确 ' 度;运动行为的思维想像力表现为动作概念的准确性以及战术 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与创造性等;运动活动的适应能力主要 T 表现为身体、技术、战术等方面训练的适应能力;运动活动的 操作能力主要表现为学习、掌握和运用运动技术的能力。
- 智能训练的任务 .
- 培养运动员独立完成训练和参加比赛的能力,应当使 运动员明确训练和比赛的目的与任务,在教练员的潜移默化中 逐步掌握现代散打的科学训练方法与手段,熟悉散打竞赛规则 并在无数次的实战比赛中积累丰富的比赛经验。高度发展运动 员的运动感知觉,对运动概念的理解力和战术思维能力,提高 其运动活动的实际操作能力以及对训练和比赛的适应能力o
- 培养运动员参与制定和修改训练计划的能力,使运动 员充分的了解散打运动的客观规律和运动训练原则,根据每个 队员的具体情况与教练员一齐制定和修订运动员的训练计划。
- 培养运动员在训练中进行自我调控的能力,应使运动 员学习和掌握运动医学和运动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和简单的测 试方法,能对自己身体的健康、机能和心理状态进行有目的的 观察与检查,以配合教练员合理的安排运动负荷与恢复,科学 的控制训练过程。
(二)智能通募的方法
1 .提高运动员的基础理论知识水平
向运动员传授运动理论知识以及相关的训练规律、训 练原理等方面的知识。运动理论知识指与运动训练有关的一般 & 知识,如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物 木 化学、运动心理学、运动医学、运动训练学、运动营养学等。 运动训练规律和训练原理是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总结出的基础 n 知识,是人类逻辑思维的结晶。在传授的过程中,应注意基本 概念和基本原理等知识的教学,这样不仅有助于知识技能的迁 ; 移,更有利于运动思维能力的发展。
(2)教学训练时,应采取多种教学与手段,在对知识的培 保 养过程中,以及运动技能的学习掌握中,教师应采取多种多样 . 的教学方法。如通过观察运动员的各种训练活动,组织教学参 . 观,利用图示、录像等直观教学法。
培养运动员的观察力,通过提问、复习、测验、考试 等形式,引导运动员学会运用分析、比较、综合、概括、判 断、推理等思维方式来认识和解决问题,发展其思维能力。
教练员应当启发和引导运动员把学习理论知识与运动 训练的实际结合起来,培养运动员运用知识于实践之中的实际 操作能力。
2.提高运动员的专项理论知识水平
注重散打技术分析以及战术意识的发展,在运用运动 生物力学知识对散打的技术动作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如侧踹腿 分析:攻击腿参与工作的主要肌群,支撑腿参与工作的主要肌 群以及动作结构、身体平衡分析、受力分析、稳定性判定等), 应当培养运动员的观察力和思维力。在利用录像或实战发展运 动员战术意识的同时,应当培养运动员的观察力、思维力、想 像力和适应能力等。
注重对散打竞赛规则及裁判法的学习与掌握,通过运 动员对散打竞赛规则及裁判法的学习,以及教练员的讲解,并仔通过训练实战中现场模拟的实际操作能力,可以使运动员切
实从竞赛的实际出发,本着“不做无用功,尽可能节省恢复” = 的原则,使每次打击的效能发挥到最大。另外,运动员在比赛 中能做到充分的利用规则,并能收到实效,也是运动员高智能 的一种表现,例如裁判指定对方主动进攻,我则在8秒钟之 1 内,采取佯攻或不断干扰对方,使对方不敢冒然进攻,这样8 秒钟之后裁判便会判给对方一个“消极8秒”,而我方则不费 *
吹灰之力便可得到1分。
注意对运动员训练计划的安排、训练的辅助措施及自
我监控等到方面知识的培养。通过使运动员参与制定训练计 划,可以发展运动员的思维能力。通过学习卫生、保健理疗等
. 训练辅助措施手段的掌握以及在训练和比赛期间的自我医务监 . 督知识的学习,可以加强运动员自我保健意识的实际操作能 力。
- 提高运动员在运动训练过程中运用知识的能力
- 加强运动员的专项素质和技战术方面的训练。通过专 项运动素质和技战术方面的训练,对运动感知觉、运动表象 力、运动概念、战术思维的实际运动能力和训练的适应能力的 发展有着特殊的意义。通过训练,使运动员对散打运动训练的 规律和本质有着更深的认识,使运动员的观察力、思维力、记 忆力以及实际操作能力和创造力得到全面的发展。
- 通过经常性的模拟实战比赛训练来发展运动智能。在 散打训练中教练员有目的、有意识的经常组织教学比赛或模拟 比赛等实战练习,对培养运动员已获得的运动素质和技战术方 面的知识和技能运用于实践的实际操作能力,应付各种对手, 各种比赛情况的适应能力,以及发展运动员的运动行为观察力 及战术思维能力,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 科学合理的组织训练过程。教练员应培养运动员独立
分析和比较运动训练计划是否完善,训练内容是否恰当,训练 W 方法是否合理等方面的能力,运动员既能主动参与训练计划的 制定和积极完成训练任务,可使其思维能够得到进一步发展。
三、智能训练的基本要求
(一) 提高运动员对智能训练的重要意义的认识,使他们 能够在平时的训练中自觉积极的配合教练员或独立进行智能训 练。
(二) 运动智能训练应有列入多年、全年、阶段、周及课 时训练当中,以保证有计划、有步骤的发展运动员的智能水 平。
(三) 运动智能训练要有科研人员和文化教学人员参与配 合,教练员应当与文化课教师、医务监督人员以及运动生理、 生物力学、生物化学、运动心理等方面的专业人士积极配合, 共同研究和处理问题。
(四) 运动智能训练应根据训练对象的实际情况(文化水 平、基础、专项理论知识水平、年轻特征等),选择合适于他 们的内容确定训练方法。
(五) 应逐步建立起运动智能测定和评价的制度。对运动 员智能评定,多结合训练与比赛实践过程进行,在实践活动中 考察运动员的智能水平。也可组织专门的测验和考查,然后给 予评定。
浏览71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