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介绍太极拳的身体姿势要求,太极拳的运动特点和健身原理,八 式太极拳各动作的要点、健身含义,最后介绍大极拳的教学步骤与要求、 教学方法等。
太极拳是中国武术的优秀拳种之一。关于太极拳的起源有各种各样的传 说,据中国武术史学家唐豪考证,最早传习太极拳的是明末清初河南温县的陈 王廷。他结合古代的导引养生术和经络学说,研究道家的《黄庭经》,参照戚 继光的《拳经》,博采众长,加以继承和创新,创编了陈式太极拳,迄今已有 近四百年的历史。
太极拳在长期演变中形成许多流派,其中流传较广的有陈式、杨式、吴 式、武式、孙式等。各式太极拳虽然各有其具体特征,但拳理相同,练习时身 体各部位的姿势要求和运动特点基本一致。新中国成立后,原国家体委为了推 广普及太极拳,从20世纪50年代起,先后编写了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四十 八式太极拳以及太极拳的竞赛套路。实践证明,太极拳是一种符合人体生理、 心理特点的科学健身方法,也是防治疾病的有效手段。
第一节太极拳的运动特点与健身原理
一、练习太极拳身体基本姿势要求
(_)头部
1.头
学练太极拳时,对头部姿势要求是很严格的。头要正直,不可低头、仰面 或左右歪斜,转动时要自然平正,防止摇头晃脑。站桩或做动作时,设想头上 似轻顶一物,可以防止头部俯仰歪斜。
破坏身法的中正不偏。
2•肘
学练太极拳时,肘始终要微屈并具有下坠劲。两肘下坠之外,也要有一些 微向里的裹劲,两臂由于肩、肘的下坠会有一种沉重的内劲感觉。太极拳中即 使是手臂上举超过肩部,肘的内劲依旧是下坠而沉。若肘部远离身躯向外突 出,是舍近求远的做法,妨碍沉肩,也影响沉气,同时因两肋暴露太大,在技 法上也是有害无利的。
此外,在练习时,肘尖要与膝盖上下呼应,两肘在前后、左右、上下也要互 相呼应;同时注意上臂不可紧贴身体,腋下须始终留有空隙,约可容纳一拳位。
浏览1,317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