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项运动每一种思想在不同的时代都会有教育作用,中国的武术也不例 外。古代武术也扮演着教育的角色,武术教育历来重视''武德”,以“崇武尚德” 作为武术教育的基本原则,培育学生养成崇武尚德的精神,这种精神正是传统 的中华精神在武术上的缩影。

新中国建立后,民族的独立自由、国家的团结统一为武术进入学校教育提 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至此,武术开始成为社会主义体育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 部分,武术的性质、地位、作用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体育教学大纲的修订 和体育课程的改革,使武术在学校体育教育中越来越受重视,多年来,武术教 材始终是各级学校体育课的必修内容之一。在社会转型期,武术作为一种民族 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在提高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凝聚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988年修订的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中,将武术涵盖进"民族传统体育”当 中,这是中国义务教育的第一个大纲,武术正式进入到学校教育当中。由此可 见,武术的教育功能在我国社会转型期得到提倡并发展。

整体而言,武术的各功能是相通的,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离开某一功能 而谈其他功能都是不正确全面的。同时,不同历史时期,武术的功能也有所变 化,主次偏重都不同,这是扎根于历史的文化形态发展的规律,是科学唯物的。

四、文化载体成为当今武术发展的定位

武术概念在起初的发展历程中,是颇有争议的。从1932年最早论及武术的 《国民体育实施方案》到如今的《中国武术教程》,武术概念经历了多次变动, 在此过程中,人们对于武术概念的认识不断深化不断成熟。尽管如此,近年来 对武术概念的学术大讨论中,有几种观点是可以得到肯定的。一是武术从属于 体育而又高于体育的概念。二是武术的传统文化属性是武术的一个重要特征和 基本内容。正如前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曾经说:"奥林匹克主义就是体育文 化。"显然,体育的文化性己经逐渐成为当今体育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武术成 为一种文化载体被人们认可。当今社会,随着武术功能向多元化转型,文化武 术更是武术多元化发展的一种时代抉择,也可以说,文化载体己成为当今武术 发展的定位。

作为一种文化载体,植根于中国悠久的历史土壤中,武术文化具有鲜明的 时代特征。

(一)武术文化的民族性

武术作为一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虽然在新时期的发展中不断变化,但其 民族性却是根深蒂固的,与民族文化、民族精神和民族尊严是密切联系的。民 族性是武术的根本,也是武术保持特色和独立性的基石。文化是推动社会进步 的重要力量,而社会的进步又不断构筑起新的民族文化精神。武术的存在以及 武术背后所隐含的文化内涵,无疑是反映一个国家的民族活力与精神的一个方 面,这也正是武术民族性的一个重要特征。

武术的民族性实质上是一种隐含的民族精神理念,带有强烈的维系自身文 化传统的色彩。武术的民族精神首先表现为刚健有为的精神气息,包括自强不 息和厚德载物两方面。在古代思想文化中,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武 术作为一种人体运动,也是一种技击术,祟尚勇武,追求制胜,要求武术运动 者有一种勇武顽强、一往无前的强者争胜的精神。正如精于武术的明代学者额 元所述:"一身动则一身强,一家动则一家强,一国动则一国强,天下动则天下 强

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价值原则是和谐,这一原则和认为宇宙是一个和谐的 整体的世界观及重和谐的思维方式一起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 决定了中西文化的基本差异。和谐思想所崇尚的是人己物我的和谐,注重人与 自然、人与社会及人的自我身心内外的和谐统一。武术文化中也很好地展现了 这一观点。《论语》中阐明"礼之用,和为贵"的思想,习武者也遵循尚武而不 随意用武的观念,在解决人与人之间矛盾时讲究先礼后兵。

同时武术注重个人身心动作的和谐,这是中国各拳种的一个共同要求,即 “内三合”和“外三合”。武术所强调的“合",其实质就是协调、和谐。所以 武术的“合”并不仅是动作上下内外协调的技术要领和要求,更是武术的一种 重要理论,是由中国传统文化重和谐的价值观所决定的。

(二) 武术文化的传统性

武术文化的传统性是构成武术特征的一个重要内容,在现代竞技武术诞生 之前,武术自身的传统性具有厚重的历史和文化渊源。直至现在,武术自身改 革的产物——现代竞技武术,人们仍然习惯称呼与之对垒的民间武术为传统武 术,由此可见武术的传统性影响极为深刻。武术的传统性特点在武术自身的技 术体系中也可以得到充分的体现。武术从一种简单的身体技术发展到现在内容 繁多、拳种相异、技术复杂多样的武术体系,其历史的传统性是不言而喻的。

(三) 武术文化的发展何去何从

因为武术是根植于中国这块历史土壤产生、发展的,所以武术的成熟和创 新也无法脱离历史。武术文化的传统性和民族性需要继续保持并发扬,同时要 不断汲取外来文化的营养,走现代化世界化的道路。

当前武术己经在传统武术的基础上衍生出新的事物——竞技武术,竞技武 术的产生是武术功能多元化转型的体现,是武术文化由传统走向现代的产物。 竞技武术打破了民间传统武术的师徒传承方式,种类多样、风格迥异的武术套 路被规范统一的竞技套路代替,教学的公开性打破了传统传授的神秘性,竞技

武术在现代化思维和理念中孕育发展成为现代武术的一支重要发展力量,甚至 有学者评价“竞技武术为当前武术的最大门派”。但是,过快的现代化转型与发 展使竞技武术产生了问题。尤其是2008年奥运会在我国北京的召开,催化了武 术的现代化进程,竞技武术在几十年的发展转变中,还带有太多的传统气息, 尚未完成从传统到现代转型的历史使命,就被推到了世界人民的面前。竞技武 术为了迎合西方现代化体育的标准,从评分方法到技术内容,彻头彻尾地进行 了较大幅度的革新,逐渐背离了传统武术。

武术的发展是传统基础上的现代化发展,传统与现代一直是困扰武术发展 的主要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武术的现代化发展必然涉及对传统结构的破坏和 现代内容的建立,这是任何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如何在保持自我特色的同时 进行现代化发展,是武术文化需要面临的重大历史问题。

武术是一项体育运动,但又高于体育本身,在文化载体成为当今武术发展 定位的现代社会,我们需要认真审视当代武术的现代化发展,解读文化语境下 武术发展的现实问题,才能更好地促进武术的现代化健康与和谐发展,使武术 以文化的姿态走向世界,向世界人民展示其独特的文化魅力。

走出身体运动的中国武术

武术是一种身体运动,通过各种套路动作表现出来,身体动作是武术的外 在表现形式。但是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阶段,武术的功能价值逐渐扩展,由 政治军事功能,逐渐增加了健身、娱乐和观赏功能。新中国成立后,在国家政 策的大力支持下,武术功能开始向教育方面延伸,纳入到学校体育教育中。社 会转型期,我国经济飞速发展,武术的经济产业体系被开发,同时作为一种文 化形态,武术文化产业也在蓬勃地发展,并以新的姿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至此,武术慢慢脱离了单纯的身体运动,中国武术真正地走出了身体运动。

武术是一种体育运动,是“以身体活动为基本手段”的运动,但是在整个 武术发展过程中,有许多和武术有着密不可分的“精神”方面的东西,以及相 关的民俗、与武术有关的文化遗存等,这就是武术文化。武术文化被越来越多 的学者提出,他们指出,武术是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所以,仅仅把中国武术 视为一个体育项目、一种专门技能,还远远不能包容和理解中国武术。任何体 育项目都具有文化意义,武术也不例外,而且武术具有浓郁的民族文化特征, 以及强大的文化包容量和负载能力。中国武术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广 泛的群众基础,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生活与斗争实践中逐步积累和丰富起来的一 项宝贵的文化遗产,有着广博的内涵、多元的功能,强大的生命力和独立性。

中国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和独特的表现形式,与 中国传统文化、哲学、艺术、政治、思想、社会习俗等紧密联系,互相影响, 也反映了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中国武术文化具有一定的特性,主要表现在哲 理性、技击性、健身性和娱乐性上。中国武术文化的哲理性,在于其充分展现 出中国传统“天人合一”哲学思想,讲究身、心、形三者的完美融合,同时注 重武德的修养。武术的核心是技击性,中国武术文化的竞技性特点,是武术走 出国门走向世界的重要因素,是武术与国际体育交流的关键因素。武术文化的 健身性是武术一直具备的特性,在现代社会其健身性显得尤为突出,并因其实 用价值和医疗价值被世界人民认识并关注,为中国武术走向世界提供了有利条 件。武术文化的娱乐性不仅体现在武术外在表现形式上,也体现在武术内在所 囊括的独特文化魅力和交流中。

武术在脱离了单纯的身体运动,走向更为广阔的文化形态的同时,也走进 了世界人民的视野,对世界体育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中国武术文化影响了西方的健身观念。中国武术在长期的实践活动 中,形成了风格多样、纷繁复杂的武术流派,每个流派都有自己独特的理论和 思想,都反映出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西方学者和练习武术者在研习的过程中, 也探求着武术的哲学文化内涵并深受影响,正如美国学者弗里乔夫•卡普拉《转 折点》里的描述:“由于东方哲学和宗教传统总是倾向于把精神和身体看作一个 整体,因而东方发展出大量的从身体方面来解决意识的技术是不足为奇的。这 种沉思的方法对治疗的意义在西方正逐渐被认识到,许多西方治疗家正把东方 的身体作用技术,例如瑜伽、太极和合气道结合进他们的治疗中。”

其次,中国武术文化丰富了世界体育的美学观念。武术的娱乐性和观赏性 决定了武术的形式之美,的确,武术的某些表现形式和技艺,被我国的戏剧、 舞蹈、杂技借鉴吸收。武术具有运动的矫健之美,又有神态节奏的英武之美, 是力与美的高度结合,是一种兼具健身功能和艺术之美的体育运动。武术文化 的艺术和美学价值,极大地丰富了世界体育的美学观念。

再次,中国武术文化对世界医学界做出了突出贡献。武术对于很多慢性疾 病都有很好的防治功能,例如太极拳,可起到强身健体、祛病延年的作用,对 于高血压和肥胖病等有很好的疗效。武术为世界医学界开拓新的研究领域提供 了依据,为医学保健做出了突出贡献。

浏览430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