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守反击技术是武术散打技术中的一种主要技术,是在练 R 习者掌握了进攻技术与防守技术的基础上进行的,是一种复合 技术。在比赛或实战训练中,运动员在防守的同时不失时机的 甲 反击对手,或者在进攻对方的同时,做出相应的防守再予以反 击,才能在比赛中变被动为主动,时刻控制比赛的节奏。
防守反击技术运用得成功与否,除正确、熟练的掌握防守 与进攻技术使其达到自动化程度外,还要把握防守反击的时机 和培养防守反击的意识。防守反击的时机主要有:一是在对手 w 将要进攻或已暴露意图,但未出击动作之前。二是在对手进攻 落空尚未转入到防守的瞬间;防守反击的意识的培养首先要克 服心理上的不利因素,有的运动员在实战时缺乏自信心,使用 方法犹豫不决,往往错过了反击的最佳时机;也有的运动员由 于胆怯、畏惧对手的进攻,消极逃避、一味退闪等,都需在训 练中加以克服。
在比赛或实战训练中,防守反击技术的一般形式有以下三 种:一是先防守后反击;二是防守的同时反击;三是以攻代 防。以下将从拳的防反,腿的防反、手加腿的防反和加摔的防 反四个方面,用组合技术的形式对防守反击技术的教学加以诠 释。
一、拳的防守反击
(-)后手拍拦一前直拳
[动作要领]对手以前手直拳进攻我头部,我采用右手拍 击防守,左直拳随之进攻对手头部的反击。
[动作要点]拍击不宜过早,动作要短促有力,反击要快速。
(二)前手拍压防一后手摸拳
木 [动作要领]从预备姿势开始,对手用右直拳进攻我腹部,
我前手向下拍压防守,随后用后手摸拳向对方头部反击。
[动作要点]拍压防守与进攻动作尽量同时完成。
左俱国一前直拳
[动作要领]从预备姿势开始,对手用直拳进攻我头部,
我向左侧闪,同时出左直拳攻击对方头部。
[动作要点]侧闪与进攻要协调一致,同时完成。
7 二、腿的防守反击
(-)前提膝一后鞭
[动作要领]从预备姿势开始,对方用前低鞭腿进攻我前 小腿,我迅速提膝防守,随后用后鞭腿进攻对方腰背部。
[动作要点]提膝防守要及时。快速,反击要快。
(二) 前晨建膝一前胃
[动作要领]从预备姿势开始,对方用低踹腿进攻我前腿, 我提膝防守阻挡,随后脚落地,用侧踹腿攻击对方胸腹部。
[动作要领]提膝要及时,连接侧踹动作要连贯,有力。
(三) 换疏步一后
[动作要领]从预备姿势开始,对方用前腿低鞭腿攻击我 前小腿,我采用换跳步躲过对方攻击腿,同时用后低鞭腿反击 对方大腿。
[动作要点]换跳步与取击动作要同时完成。
三、 手加腿的防守反击
(-)前手外桂一后u鞭息
[动作要领]从预备姿势开始,对方用后鞭腿攻击我肋部 * 我用前手向外做挂防,随后鞭腿攻击对方的胸腹部。 单
[动作要点]挂防有力,动作转换要快。
(二) 前卷膝一后直拳
[动作要领]从预备姿势开始,对方用前低鞭腿攻击我前
小腿,我提膝防守后,用后手直拳进攻对方头部,然后用前低 鞭腿攻击对方小腿部。
[动作要点]提膝防守判断要准,反击的组合技术要连贯 . 有力。
(三) 前手下拍压一后手直拳一后正跄U
[动作要领]从预备姿势开始,对方用侧踹腿进攻我胸部, 我用前手臂屈肘向下拍压防守,随后用后直拳攻其面部,用正 蹬腿攻其胸部。
[动作要点]拍压要有力,直拳与正踹要连贯。
四、 加摔的防反
(-)拍击一下潜一把摔
[动作要领]从预备姿势开始,对方以左右直拳向我进攻, 我用右手拍击防守对方直拳,随即下潜防守对方右拳,同时抱 对方腿部,将其摔倒。
[动作要领]判断要准确,下潜与抱腿要同时完成。
(二) 格架防一夹痍过背摔(见律法)
(三) 压预匀踢(见摔法)
“攻中反击”也称“反反击”,是散打技术中的一种关键技 术,是现代散打运动员必须具备的一种重要技能,它是在积极 主动的进攻对方的过程中,能够根据对方的反击动作,再伺机 反攻对方的一种打法。体现出了第一击和最后一击的攻击技 巧,以获取最佳得分效果。在激烈的散打比赛或实战训练中, 双方始终贯穿着发挥与反发挥、制约与反制约的剧烈争夺,攻 防转换极快。如你进攻对方,对方势必反击你,如果你不能避 . 开或化解对方的反击就不能得分。所以必须再反击对方,才有可能得分,这样就摒弃了单一的“进攻型”或“防守反击”型 打法,才能在激烈的对抗条件下达到“制人而不制于人”的目 的,因此,提高“攻中反击”能力对运动员提高技术水平有着 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比赛或实战训练中,运动员运用“攻中反击”的技术过 程,是一种极快的反射形式,是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的。散打 运动员“攻中反击”能力的提高和培养应是教学训练的一项主 要任务,必须运用各种切实可行的教学手段和练习方法,有计 划、有目的的精心培养。
以下便例举了两种常见的“攻中反击”技术代以说明。
(-)左直拳一拍击防一右直拳一下潜一捐摔
[动作说明]从预备姿势开始:出左直拳进攻对方头部, 对手左手拍击防守后用右直拳反击我头部,我则迅速下潜躲闪 防守,用抱腿摔技术再反击对方。
(二)左正蹈一后退向一左俱留一外桂防一右直拳 —
[动作说明]从预备姿势开始,我以左正蹬腿进攻对方胸
腹部,对方采用后退躲闪后,随即起左腿侧踹腿反击我胸部, 我则采用外挂防住对方侧踹腿后,再以右直拳反击对方头面部。
运动训练其实是教育学过程,但由于竞技体育运动是以比 赛为基本特征的活动,因此与其他教育学不同。运动训练是以 发掘运动员的专门潜力(包括功能性身体、技战术、心理、智 力等方面)为特征,是保障这种潜力具体表现到比赛成绩中的 过程。尽管如此,运动训练同其他教育学过程一样,都是培养 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武术散打作为现代竞技体育运动项目,必然具有运动训练 的一般的基本特征,但由于其项目的自身特点和目前所处的特 殊的历史背景(发展和逐步完善阶段)下,武术散打又具有独 自的训练学特征。
一、训练过程的长期性和训练安排的系统性
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提高过程,从本质讲就是运动员有机体 对训练刺激产生适应并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没有长时间量的 积累也就不会产生质的变化和提高。因此说,要培养出一名优 秀的高水平的武术散打运动员,必须经过长期的多年的系统训® = 练。具本人对高水平散打运动员成才年限的调查统计中发现, 武 运动员一般经过7 ~ 8年系统的专业性训练,才能在全国性比 木 赛中取得较为优异的成绩。还必须对影响训练的各种因素(如 食 训练因素、教育因素、比赛因素、信息因素等)加以长期的、 打 系统的科学控制,并通过阶段目标的实现,最后达到总目标。
学 二、运动训练负荷的极限性和负荷安排的应激性 粤
现代运动训练越来越要求运动员从事非常人所能承受的艰
偌 苦的训练,运动训练要求最大限度的发挥人体机能的潜力,人 . 体运动能力的提高是人体适应能力的提高,要提高人体适应能 . 力,必须最大限度的通过各种运动应激刺激(运动负荷)作用 于运动员的有机体。没有最大限度的运动应激刺激,不把运动 负荷推到最高应激水平,就不可能最大限度的提高人体对运动 训练和比赛的适应能力,也就不可能达到最高水平的运动成 绩。
运动负荷一般包括负荷量和负荷强度两个方面:散打训练 的负荷量包括动作练习的次数和组数,练习所用时间、速度、 耐力练习的距离和力量练习的总重量等因素,一般来讲,现代 散打运动员对负荷量刺激的反应不太强烈,负荷量对有机体的 刺激较平缓,由此产生的训练适应程度也较低;散打训练的负 荷强度包括完成练习动作的质量、练习动作的难易程度、身体 练习的用力程度,能较快地提高机体各器官的适应能力,产生 的训练适应性较强。应当指出,现代散打训练越来越重视负荷 强度,它对机体的适应影响起着比负荷量更重要的作用。可以 说,承受负荷强度的能力越高,运动成绩相对也就越好,训练 中运动员如果不能承受大负荷乃至极限负荷的训练,就不可能 成为一名优秀的运动员。
三、 训练参与的个体性和训练安排的针对性
散打运动无论是体现在训练过程中,还是体现在比赛形式
上,运动员都是以个体为单位参与的,都是运动员个体运用适 1 当的技战术,良好的心理状态,高昂的斗志来参与其中。散打 训练中,运动员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优异成绩的取得是由多 髯 种因素所决定的,这些因素包括运动员个体的形态、机能、运 动素质以及技战术掌握的程度和必理发展的水平面等。这些方 " 面运动员个体间是存在很大差异的,运动训练中要发挥运动员 个体的优势,弥补其不足,就必须从每一名运动员的实际情况 . 出发,采用各种有效的手段和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这 . 样才能使训练刺激更为有效的作用于运动员,从而使运动员的 各种能力在原有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散打的训练应该十分重视 区别对待,这种区别对待反映在训练目的、任务的确定、内 容、手段的选择、方法的应用以及负荷大小的安排等方面,只 有针对性强的训练刺激,才能最大限度的挖掘和发挥运动员的 最大潜力,提高运动员的训练水平。
浏览1,41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