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武术与奥林匹克体育

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体制的改革,中国迅速地以发展中国家的身份一跃成 为了全球第二大经济体。2008年北京奥运会成功地召开,便是实证。萨马兰奇 先生称北京奥运会为"所看过的历届奥运会中最好的一届"和罗格先生赞誉的 “这是一届真正的无与伦比的奥运会”已经涵盖了所有对北京奥运会的褒抑。

中国武术在此次奥运期间以特许的比赛让世界人民了解认识了武术,展示了中 国武术的魅力。

奥林匹克运动是现代体育竞技文化的集大成者,代表体育运动现代化、世 界化发展的潮流,其成功经验值得借鉴。


  1.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顺应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潮流。现代奥林匹克运动顺应 了 19世纪以来人类社会进入工业文明以后的发展潮流。工业文明使世界上各个 民族之间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关系大大加强,交往日益密切,迫切需 要各种有效加强国际间的相互了解的沟通手段。现代奥林匹克运动顺应了这一 社会需要。

  2.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顺应了现代体育发展的潮流。随着国际间各种交往关 系的日益频繁,通讯和交通手段的改进,竞技运动的国际化成为现代体育发展 的必然趋势。奥林匹克运动顺应了这一潮流,坚决走体育国际化的道路。它不 仅大大促进了体育国际化的发展,而且在体育国际化的大潮中不断地汲取营养, 壮大自己的力量,终于形成了今天的规模和声势。

  3.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具有博大的文化包容精神。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国际 性,使它较少地受到狭隘的民族和地域的局限,而大量地、不断地从世界各个 民族的文化中汲取有益的养分,丰富自己。将古代与现代,东方与西方,汇聚 一处,融为一体,五大洲各个国家绚烂多彩的民族文化,中华民族文化更为它 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源泉。它是人类社会优秀文化的积累,是多 个国家、多个民族智慧的结晶。

  4.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有高远的人类学、社会学的指导思想~奥林匹克主 义,是将人的身、心和精神方面的各种品质在运动中均衡的结合起来,并使之 得到提高的一种人生哲学。它将体育运动与文化教育融为一体,倡导和重视奋 斗中所体验到的乐趣、优秀榜样的教育价值和对一般伦理的基本原则的推崇。 高远的人类社会目标,为其团结全世界人民共同进步,也为自身的发展开拓了 广阔的道路。


除此之外,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完善的组织结构,吸收了现代科技成果进行 科学管理,对商业化、职业化等问题的宽容处理,也都表现了它的文化包容性 和发展性。

武术是与现代竞技体育相对相成的一类文化现象,与竞技体育一样,它不 是一项或几项竞技体育形式。因此,武术对奥林匹克又有着补充与发展的作用。

  1. 武术运动是对现代体育竞技文化的补充与发展。


现代社会科技的发展、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人与人之间时空距离的空 前拉近,人们已逐渐不满足于体育运动简单的模式,开始充分挖掘体育运动的 文化信息内涵,提倡个性化与创新性。武术的多姿多彩的形式和丰富而统一的 文化内涵,正适应了这种需求。

  1. 武术运动的生命哲学是对奥林匹克主义的人生哲学的补充与发展。


武术的生命哲学特色,不仅讲究把“人的身、心和精神方面的各种品质均 衡的结合起来,并使之得到提高”,更讲兖将它们有机统一,主动地协调而共同 发展。武术运动与文化教育不仅可"融为一体”,而且长于从根本上相合统一, 内化为参加者的文化品质,促进人的身心发展,武术中的阴阳相反相成、协调 统一、和合发展等生命哲学思想,早巳进入学与道的层次。所以,武术运动有 定位于人类文化,向世界性、社会文化性发展的潜力。

与此同时奥林匹克运动又与武术有着类似的价值。首先它具有教育功能,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活泼好动,好模仿,奥运会俊杰辈出,都会被他们羡慕 和崇拜。奥林匹克强调人的和谐发展,不仅有强壮的体魄,而且道德高尚,内 心充实知识丰富。武术也讲究“强身健体”、“修身养性”和“尚武重德”。武术 强调以理服人。武德以“义、忠、孝、仁”为根本。西方人有着豪放外在的性 格,体育正可以表现自身价值,能力,身体形态健、力、美的组合。武术在发 展过程中出于表演和保健的需要,还有古典舞的影响,用来表演,养生徒手练 习的套路,那明显的节奏感,均衡的姿势,神形兼备坚实的技击,更能表现健、 力、美和精神高度完美统一以及人性的伟大。因而,武术与奥林匹克运动都具 有教育性、健身性、竞技性、表现性。

(二)武术国际化

武术要让奥运会接受,就必须营造一个良好的国际氛围,让全世界都知道 武术、了解武术,让世界人都热爱武术、参与武术。七八十年代《少林寺》的 播出掀起世界的“武术热”,不少外国人来到中国学习武术,我国每年都派出武 术教师外出教学,成为发展国外武术教学的中坚力量。国内体育院校的武术专 业,招收了不少的留学生,他们回去后语言交流方便,有利于武术的推广和提 高,而且还有外国人研究武术理论和中国的传统文化。我国体育工作者充分认 识到武术的社会价值,经过不断努力武术已经向国际化发展,到现在已有相当 规模。八十年代举办的比赛有南京国际武术表演赛、武汉国际太极拳邀请赛、 国际武术邀请赛、中国国际武术节。九十年代武术列为亚运会项目,还有国际 武术散手擂台邀请赛、世界武术锦标赛、北京国际太极拳邀请赛,还有各地区 的武术节也蓬勃兴起,促进了国外武术交流,带动了国际武术水平的提高。在 近来的武术比赛中,中外选手水平接近,国外武术裁判的出现,就很好的说明 了这一点。然而这比起奥运会项目特别是热门项目来说,是微不足道的,我们 应在现有基础上,吸引更多的人参与武术,接受武术。只有这样,武术才能走 向国际化。

武术文化的特性

文化分为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涵盖面非常广泛,又称为“大文 化”,学术界将其分成四个层次,即:物态文化层、制度文化层、行为文化层、 心态文化层。狭义的文化又称为"小文化”,1871年英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德 华•伯内特•泰勒在他的名著《原始文化》一书中,将其定义为“包括知识、 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俗以及作为一个社会成员所获得的能力与习惯 的复杂整体”。

从这个角度分析,武术文化的定义也就分为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武术 文化可以总结为:人类在历史长河中,以武术运动为载体,所形成的一种具有 超本能的,有意识地作用于自然界和社会的一切武术活动及其结果。广义的武 术文化可分为三个层次,即武术文化物质层、武术文化制度层和武术文化精神 层。武术文化物质层是武术物质形式活动及其产品结果的总和,指武术具体的 套路、动作、器械等:武术文化制度层指武术练习者处理各种关系的准则,武 术的各种流派、组织制度以及传播、教育、传承关系原则等,影响着武术的发 展过程,且这种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武术文化精神层是武术运动精神的创 造和结果,指以“武德”为代表的各种武术文化意识和精神、以习武作为修身 养性的价值追求和理念超越等。这也是狭义武术文化的内容,是我们平时所理 解的武术文化。

武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物,是中国传统文化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 是传统文化的沉积与反映。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武术文化在理论上受中 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指导,在行为方式上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制约,具有中国传统 文化的共性。同时,武术因其独特的价值功能和表现形式,在发展中逐渐形成 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具有独特的个性内涵。武术文化的涵盖面既深又广,包 括武术行为的指导思想、哲学意识、理学原理行为美感、意念体系套路经略、 服饰器械武艺门派等,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对于当前我国在世界的发展具有重要 的意义。

二、武术文化的健身性

作为一种身体文化,武术的健身性价值是贯穿其发展过程的一项重要特性, 强身健体自古以来就是人们从事武术练习的主要目的。

武术套路动作复杂多变,在习练过程中,强调手、眼、身、法、步,以及 精、神、气、力、功的协调配合,讲究上下相和、内外合一、“眼随手动”、“目 随势注”的和谐统一状态。同时,武术的动作幅度较大,对柔韧性要求也很高, 屈伸、回环、平衡、跳跃、翻腾、跌扑等动作,使人体各个部位几乎都参与了 运动。经常从事武术练习,可以提高肢体的力量、柔韧性和协调性等身体素质, 促进身体全面而匀称的发展,达到健身健美的目的。

武术是一种身体运动形式,属于人体科学的一部分,在发展过程中受传统 医学,即中医学的影响颇深,讲究调息行气、注重意念活动的武术,其练习理 论也是以中医的阴阳五行说、经络学说、脏象学说等为生理学的依据的。传统 中医理论强调气血,与武术“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的理念是一脉相承的。 中医理论认为,精、气、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是人身体的三大宝,三者 之间相互联系,“精盈则气盛,气盛则神全,神全则身健:精生于气,气化于精, 精化于气,气化于神”,而武术练习中也非常重视“精气神”的内在锻炼,通过 对精、气、神的统一练习,达到“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的境界,从而达到内 外兼修、强身健体的健身效果。长期进行武术练习,对外能利关节、强筋骨、 壮体魄,对内能理脏腑、通经络、调精神,使人的身心得到全面锻炼,具有极 强的健身性。

现代社会由于科学技术日益发达、生活节奏加快,人们的身体素质普遍下 降,因疏于健身造成的“文明病”泛滥。通过各种手段来增强人们的体质,提 高全民健康水平,尤其是青少年的身体素质,是当前体育文化的根本任务。内 外兼修的武术,具有显著的健身养生价值,在练习过程中不仅可以强健体魄, 还能使习练者的精神和思想得到很好地维护和升华。同时,武术训练队场地、 器械的要求较低,训练形式也比较灵活,可以单独练习,也可以对练或群体练 习,是当今社会提高全民身体素质的一项有效的运动项目。

浏览414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