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他项目比较,由于武术教材素材的复杂性和特殊性,武术文化自身还在 变革发展过程中,自身的现代化还远未完成,自身还面临诸多的冲突和问题,这些也没有向其他项目一样提供给学校武术成熟的素材,因此说武术教材化程度还 比较低。


  1. 选择武术素材应注意的问题图片6


素材是教材的来源和母体。构建学校武术教材,从博大浩瀚的武术文化中选 择素材是编好武术教材的前提和基础。选择武术素材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要选择符合体育老师接受能力的素材。

在学校领域中从事武术教学的骨干力量是对武术一般了解的、擅长其他体育 运动项目的体育教师。武术专业毕业的体育教师仅为极少数。因此刻&选武术素材 时要考虑体育教师群钵的实际接受能力和在短时间内能够达到的水平;便于非武 术专业毕业的体育教师能尽快学会,能尽快做出比较准确的示范动作。体育教师 学得会,有兴趣和积极性,才能去传授学生。

要选择动作本身能使学生产生兴趣的素材

从攻防实用的角度讲,武术动作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直接可以用于 实战的技术动作。第二类是在特定条件下可以用于实战的技术动作。第三类是表 现拳种流派特色或仿生的技术动作,具有健身和表演作用,几乎不能用于实战。 可以说这三类技术动作因拳种流派各异,是千姿百态的。从中选择创编武术教材 的素材,就要依据教材对象的年龄、性别等特点,以及当时的社会影响因素,选 择那些能使学生直接产生兴趣的素材动作,这些动作本身就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使学生生产生学习的欲望。

要选择便于学生模仿的素材

武术动作大部分属于非对称的身体运动,是有相当学习难度的。学校领域中 的学生几乎都是不会武术的初学者,他们只是从非武术专业毕业的体育教师那里 模仿学到的武术动作。因此所选择的素材一定要大轮廓清晰,学生一接触就能模 仿得八九不离十(接近规范技术)。这样的内容学生学得会,能基本掌握,容易 产生练习的积极性和进一步学习的愿望。4要选择明显体现武术攻防技击特性的素材

所选素材的大部分内容要明显体现武术的攻防技击特点。因为攻防技击性是武 术的本质特点,也是大部分学生对武术的兴趣所在。选择的素材动作要具有明显进 攻和防守的表现方,这样可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也便于体育教师进行教学。

要选择不易造成严重伤害的素材

应该说武术动作是有一定潜在伤害性的。特别是攻防技击性强的动作,容易 引起中小学那些爱打闹的学生的兴趣,但也容易在课上或课下的自由活动中发生

蠢塞:爵理蜂就考

问题。另外,一般素质的学生在对练时也容易出现伤害。因此,具有严重伤害的 素材虽然趣味性很强也不宣作为学校武术教材的素材。

当我们有了对武术的基本认识和对武术素材的基本判断之后,就可以对社会 上存在的各种形式的武术原形进行加工、改造和重组;然后再用于学校领域的几 神武术运动形式,使其更加适应广大学生的身心特点,更加为广大师生所接受。

(四)武术教材的研制方法图片5

方法论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方法的理论系统。无论人认识世界还是改造世界 的活动,都要遵循一定的方向法则,尤其是要采取符合其对象实际的方式、方 法,否则就不可能有任何成功。武术教材的建构实质上是研究体育课程教材的整 体设计问题。因此,我们必须首先从课程论的角度进行宏观把握。因为作为体育 教材载体的武术,毕竟是怵育课程教材中一部分或者几部分,它必须服从体育课 程教材构成的整体利益——谋求多项教材的优化,已达到最佳的匹配组合。

毛振明先生在《探索成功的体育教学》一书中指出:“寻找一个绝对的教材 选优标准并实现'大统'实属困难。”因此,我们可能更需要的是一种选优方法 论。按照选择的顺序,依次是,一类运动技术整体通过一般教育原则的筛选成为' 体育素材,素材又根据体育基本功能(传授功能、锻炼功能,娱乐身心、文化继 承等)筛选出分类教材;第三道程序是“典型性分析”,在上述分类基础上进行 典型的选择。根据实践经验和理性分析,找出每类内容中最能凝聚其类别特点、 代表性最强的几个项目。如果要把一个运动素材真正变成能全面发展学生身心的 教材,我们就必须深入研究运动素材的各种特性,如发展身体的特性、发展技能 的特性、陶冶学生情感的特性等等,挖掘运动素材中的教育因素①。这种方法 论,我们极且称为“筛选法”,这对我们确立武术教材的研制角度具有很大的启 发性。

研制武术教材首先要面对三个现实的问题。一是回归传统武术的模式;且不 说传统武术赖以存在的社会根基早已逐渐消逝,就是培养方式、成才的长时间周 期也无法适应学校教育的形式。二是走简化竞赛套路的模式;几十年的教学实践 早已证明这条路走的并不好。三是正规的对抗项目,如散手和摔跤;可是安全问 题和设施条件不能完全保障。也就是说,现有武术的运动形式没有直接可以拿来 的作为教材的。必须对这些运动形式加以改动和变通,使其符合学校领域的实际

①《操素成功的怵育教学》北体大出版社20年毛振明

需要。其实改动和变通的空间是非常广阔的。

“竞技体育教材化”的目的就是将教材的重心从学科本身向学生的转移。理 论界对“竞技体育教材化”曾提出了许多的具体方法,如向动作教育方向的教材 化、向游戏化方向的教材化、向理性方向的教材化、向文化方向的教材化、向生 活和实用方向的教材化、向简化方向教材化、向变形方向教材化、向运动处方方 向教材化等①。

我们认为:对武术运动的整体可以按照“分解 提取 改变 重构”

这样一个主要程序进行加工、改造和重建。创编武术教材时,创编者可以从武术 运动的整体中提取一些因素,如动作教育的因素;改变一些因素,舍掉一些因 素,如技术的难度、竞技的规则等;增加一些因素,如趣味的因素,文化的因素 等。然后把这些被提取和改变了的因素重组、重建、重构,更好地整合武术的健 身、娱乐、实用、教育和文化价值。从而使其更加适应广大学生的身心特点,更 加为广大学生所接受。当我们有了对武术的基本判断和选择素材的方法后,可以 根据课程目标、武术内在的知识和技能的逻辑顺序;依据学生学习的规律、运动 技能形成的规律、教师教学的可操作性等;基于整体性、发展性、递进性原则遵 循主体性、实效性、可接受性、选择性、教育性、趣味性、安全性等原则对这些 素材进行改造,并将武术文化素材按照学习心理和学生的理解能力再重新排列组 合,即完成了武术教材的建构。

以往编写的武术教材曾经出现过“形式单一”、“攻防与对抗的本质特点 体现不充分”、针对性不强等问题,至使在实际应用中普遍出现“老师不愿 教,学生不愿学”的现象,不能使武术在学校体育教育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除去复杂的社会因素,我们研究这些问题的根结所在,主要是没有明确适用 于学校领域的武术运动形式。学校的武术运动形式可以说是武术进入学校的 重要中间环节。

第一节衣木猊可适秘彩武的舍新

1988年中国武术研究院举办的全国武术专题论文研讨会中,对武术的定义 是:“武术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格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 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这个概念中提出武术具有“套路”和“格斗”两种 运动形式。康戈武先生在1990年出版的《中国武术实用大全》中对武术的定 义是:“武术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理论基础,以徒手和器械的攻防动作为主要 锻炼内容,兼有功法运动、套路运动、格斗运动三种运动形式的体育项目。” 这个概念中提出武术具有“功法运动” “套路运动”和“格斗运动”三种运动 形式。可以说,这两个武术的概念是目前最有权威性的武术定义。其中提出的 这三种运动形式涵盖了中国武术的所有内容,也是目前被社会所公认的武术运 动形式。

在我国武术中,仅“历史清楚,脉络有序,风格独特,自成体系”的拳种 就有128个以上。但在运动形式的表现上无外乎功法、套路、格斗三种。如果 从上述定义来认识武术,那么武术是通过徒手或借助于器械的身体运动来表现 攻防格斗,来培养练习者的攻防格斗能力。如果从武术的技击本质来认识区分 武术的三种运动形式,那么这三种运动形式都是以技击本质为技术核心和练习 目的的,只是在技术层次和表现的真实程度上有所区别。“功法运动”是“套 路运动”和“格斗运动”的入门基础和保持、提高技术水平的辅助手段,是 为“套路运动”和“格斗运动”服务的;“套路运动”是通过个人或多人的成 套武术动作演练,间接表现真实的格斗拼杀情景,同时也可以看做是“格斗运 动”的辅助手段;“格斗运动”则是既有一招致敌于死地的拼杀术,还有更多 的是在规则限制下的、真实格斗的简化版本。这三种运动形式各为一体,但相 互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这三种运动形式是从大框架上将武术的内容分了类,便于不同领域的武术使 用者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用。可以说,每个领域的使用者都是从中各取所需地选 用。或在某种形式上深化、拓展、发展(如:武术专业队);或在几种形式上广 泛涉猎(如:中老年武术)等。

学校武术应从面向所有学生和适合学校领域的特点出发。对武术的这三种运 动形式和其中蕴涵术传统文化内涵从学校领域的特点和需要的角度重新认识,重 新确定和创造适合学校领域的学校武术的运动形式。

当我们将视野锁定在武术文化和不同的武术运动形式时,教材选择的余地大 大增加了。

“功法运动”是武术入门的基本功,是练习武术的最艰苦和最枯燥的环节。 就是这个环节使大多数武术爱好者望而却步。学校武术的教材中没有必要将只有 经过长期练习才能达到的动作规格作为标准,可以将标准定在初学者的一般水 平,按照学生进步的程度不断设置目标。

“套路运动”是武术的主要表现形式,也是目前教材的主要内容。可以将传 统套路、竞赛套路、地方特色拳种、国家规定套路、段位制套路等列入素材选择 之列,只要套路受学生欢迎,适于教学(教师易掌握,学生有兴趣,能有教学效 果),有独到的锻炼价值就在入选之列。同时“套路运动”也是教师发挥创造性 的地方。如武术套路配乐、有氧武术操等。另外还可以创造打破拳种界线的套 路、创造武术和其他运动形式结合的新武术形式都可以进行尝试。这样可以更广 阔地开创武术发展的新局面。

“格斗运动”的项目有散手、推手、短兵等。这些项目中的很多技术可以转 化为云术对抗游戏、条件限制的对抗练习、防身练习等。若条件允许(师资、场 地设备、安全条件)也可以尝试开展其他对抗项目如:摔跤、柔道、剑道、空手道等项目的简化练习。

第二节修段衣木宏中的建•勒布武

在总结学校领域长期的武术教学实践、充分调查论证和初步的教材试验的基 础上,我们认为学校武术至少应有六类以上的运动形式,每类运动形式都有自己 的目的和相应的内容。即适用于学校领域的集体教学,又区别于竞技哉术、民间 武术等其他领域武术的运动形式;大部分运动形式具有不可置换性;而且可以根 据不同的教学目的和教学对象的需要,选择相应的武术素材进行填充和创编新的 内容。这六类学校武术的运动形式是:

—、武术游戒

武术游戏是学校武术的运动形式之一。就是把武术的一喽内容用游戏的形式 表现出来,通过游戏这种方式提高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引导学生掌握武术的基 本内容,或强化学生的某方面能力,引导学生入门。

武术游戏是以运动心理学“开放式技能”和游戏理论作为理论基础。特点具 有趣味性和竞争性。所有学生均可参加练习。可以作为体育课的准备活动,也可 以作为低年级体育课的主要内容;还可以作为课外活动内容。这类内容前景十分 广阔,有经验的体育教师都可以在这个方面的创编上发挥聪明才智。武功游戏将 成为学校武术的一大特色。更好地发挥武术的教育作用。

二、武术达标

武术达标是学校武术的运动形式之二。这种运动形式就是让学生在明确标准 的前提下,使学生有兴趣地掌握武术的重点基本动作,增强身体素质。

武术达标是以心理学目标设置理论作为理论基础。特点是具有目的明确的竞 争性和趣味性。所有学生均可参加练习。

武术达标主要取材于“武术功法”。“武术功法”是武术的三大类内容之一。 对武术运动员和武术专业人士来讲是非常盘要的每日必习之法,民间有“练武不 练功,到老一场空”之说。其内容多而繁;特点是单势重复、要领细、要求高

若要达到某种程度必须经过相当长时间的枯燥苦练。但是,相对武术套路和武术 实战体系,功法的内容丰富,可选择性强,某些内容简单易学,容易量化,对 大、中、小学生有特定的锻炼效果,便于教师进行课堂组织,并对提高现行学校 武术套路教材的练习质量和增强中小学生防身自卫的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武术练习内容的量化可使教师明确教学目标,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和程度,是 便于教师教和易使学生学会的实效手段。

主要作用是引导学生掌握武术的重点基本动作、使学生有兴趣地增强身体素 质。可以作为体育课的主要内容;还可以作为课外活动内容。通过达到标准促使 学生个人的不断努力。一般体育教师即可组织操作。

三、 戳术体操

可以用口令指挥或配乐练习的“武术体操”是学校武术的运动形式之三。这 种运动形式就是让学生进行集体武术练习、使学生在大集体教学和团体表演(如 运动会的开幕式表演)中有兴趣地、被集体带动地掌握武术基本动作,使身体得 到增强和锻炼。

武术体操可以创编“套路动作风格”和“散手动作风格”、以及“综合型风 格,,等若干种。特点是能使枯燥的个人武术基本练习在集体练习中变得具有易记 性和趣味性,一些动作不协调的学生也可以在集体的带动下尽快学会和提高体验 练习的喜悦,培养团队精神和集体观念。一般体育教师即可操作。还可以配乐或 与学生喜闻乐见的其他运动形式结合。

四、 武术短套

武术短套是学校武术的运动形式之四。是精选特色动作、创编短小精湛的、 有起式和收式的成套武术动作练习。这种运动形式就是让学生在体育课有限的时 间内,通过学习短小精致的武术套路,集体体验和感受武术中成套动作的风格特 色和锻炼方法。

武术套路是中国武术的主要特征和运动形式。也是目前各级各类学校武术教 材的主要表现形式。武术短套一般10个动作左右,要风格特色鲜明,动作难度 不一,以适应不同水平和爱好的学生。还可以在套路这种闭锁式的练习中增加开 放性因素,让学生参与到创造精致套路的过程中来。中国武术博大丰富的

创编精致套路的源泉,可以创编出各种不同风格特色武术短小套路。

武术短套对发展学生的身体姿态和协调素质有独到的作用。可以作为体育课 的基本内容;也可以作为课间操的内容;还可以作为课外活动中以班为单位的竟 赛内容、以及运动会的表演内容等。

五、 武术防身

武术防身是学校武术的运动形式之五。这种运动形式就是让学生在体育课有 限的时间内,集体了解和体验武术自我防卫的基本技术和知识,以及锻炼方法。 在自己原有的防卫起点上,提高遇到危险时的逃避和自卫能力。

武术防身的特点是精选用于防身的技术和理论,并使之系统化;其开放式的 身体练习和丰富的知识。容易在练习时让学生产生练习的兴趣和主动练习的愿 望。

武术防身的作用是可以体验防身情景,迅速提高防身时的攻防对抗能力和沉 着伶静的心理素质。一些动作不协调的学生也可以在防身术的创编和对抗练习中 发挥聪敏才智,相互帮助。

在现实生活中学会保护自己,必须要掌握的一些防身自卫技术和理论知识, 是在校的未成年人在面向社会时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用于防身的技术和理论是 体现中国武术本质特征的内容,也是目前各级各类学校的武术教材要在力求表现 的内容。

六、 戳术保建

武术保健是学校武术的运动形式之六。这种运动形式是把中国武术中保养身 体的繁杂内容变通为简单练习的方法,结合各级学校学生的具体情况变通为浅显 易懂的常识。让学生在体育课有限的时间内,了解和体验用于康复的练习和中年 之后的武术保健养生的基本知识和练法。也可以说是针对身体状况较差学生群体 的武术锻炼内容。因此这部分内容应当具有简易性和明确的实用性。

栽术保健主要用于学生中体质差的“弱势群体”;同时给学生提供日常生活 中随时能练的(特别是中年以后用于健身的)、具有简易性和针对性、明确的武 术锻炼方法。在培养全体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工作中发挥作用。

上述六种学校武术的运动形式是学校武术的内容基本框架。这种架构模型可 以涵盖现有武术运动各运动形式的内容,是目前在学校领域内已经形成的、区别 于其他领域的、属于学校领域所特有的的运动形式。学校武术的这些运动形式在 武术的其他领域不能运用或不能成其主要的内容;绝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武术运动 形式;每种运动形式是独立的,但六种运动形式之间又有相互的联系,可以说是 一个完整的系统。广大的体育教师(特别武术专业毕业的体育教师)可发挥自己 和学生的聪明才智。在学校武术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拓展和丰富六种运动形式的具 体内容。

另外,在学校领域还应有一个与上述运动形式相对应的武术知识系列。这个 系列是把中国武术中所蕴涵的、或与技术相匹配的传统拳理、武林掌故、兵法、 伤科、以及武术史学、武术哲学、规则裁判等传统和现代的武术文化知识;结合 各级学校的具体情况变通为浅显易懂的知识系统。

因为学武必须明理,武术中的很多专业术语和很有价值的理论知识,对于大 多数不了解武术的师生来说,无异于外语;很多武术的术语内涵也含混不清,因 此这个系列也应引起重视。

武术知识系列可以利用专门的时间或在进行其他武术运动形式的教学过程 中,让学生了解武术本身和其中渗透着的我国传统文化,以及国外同类项目的相 关知识等。让学生群体接触到具体的民族传统文化内容,感受到其中承载着的中 国武术传统文化信息。目前虽然还没有以文本形式的课本。但将来可以用课外读 物、多媒体教材、校园宣传栏、展板、讲座等形式进行。这个系列是与六种运动 形式相匹配的“软件”。

这个系列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在武术中所选的内容必须是正面的、积极的 知识;必须是对歪理和邪教进行批判和揭露的知识。

我们根据学校领域的特点和武术教学的实践经验,为学校云术的六种运动形 式做了相应的实用范例,供各级学校的体育老师在武术教学中使用、参考、补充 和创新更加丰富的学校武术新内容。

游戏是广大青少年学生课余生活中喜闻乐见的一种玩耍形式,能在玩的过程 中学到知识,丰富经历,调节情趣,陶冶身心。武术游戏可以作为体育课的准备 活动,也可以作为低年级体育课的主要内容;还可以作为各级学校的课外活动内 容。这类内容前景十分广阔,有经验的体育教师都可以在这个方面的创编上发挥 聪明才智。

以下几种武术游戏的范例,供体育老师在武术教学时使用和参考。

一、模仿表演

武术中的拳术种类繁多,内容丰富,特别是象形拳(如螳螂拳、虎拳、蛇 拳、猴拳等)的动作形象逼真生动,对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体育教师瓦以选择 和准备一些拳术的单个动作图片或动作组合图片,有条件的可以剪切武打影视的 片段,让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进行模仿。然后让学生进行表演,依据学生的模仿质 量进行评价。

作用:这种游戏可以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和模仿能力,适用于幼儿园 和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提高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注意事项;在考核此项时要以鼓励为主。

二、 喊数变型

在教拳术的手型时,把“拳”编号为1、“掌”编号为2、“勾”编号为3、 “爪”编号为4。组织学生试做几次后,教师随意变换顺序喊出数字,让学生快 速做出相对应的正确手型。如学生没能及时做出相应的动作或做错动作,教师可 让其出列讲解或表演。武术中的其它基本方法(如:手型、手法、步型、步法 等)都可以采用这种方法进行游戏。

作用:这种游戏可以使学生尽抉掌握并巩固所学的武术基本内容,提高武术 练习中的趣味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大脑运动中枢对外界信号剌激的反 应能力和身体变换动作的能力。

注意事项:教师喊数字的速度要由慢到快。

三、 “石头、第刀、布”图片5

根据传统游戏“石头、剪刀、布”的原理,可以把马步、弓步、独立步或各 种攻守动作代替“石头、黄刀、布”,比如马步=石头、弓步=剪刀、独立步= 布;两人间隔两米,同时喊口令1、2、3,等喊到3时,两人同时做出动作,根 据游戏的规则判定胜负,教师可根据本课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奖惩。

作用:可提高学生对武术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武术基本功。

注意事项;要求学生在练习时所做出的动作要规范。

四、 集体打靶

将全班同学分成人数相等的几个小组,每组规定几位同学持靶,持靶同学排 成前后2米间隔的纵队;其他同学排成一路纵队与同组持轮相对站立,依次用学 过的拳法或腿法打靶。请注意打完一个靶后,要用闪躲动作绕闪过去,再打下一 个靶。哪个组先击完靶就为胜方.最后完成者为负方,教师可根据当时情况对胜 负方进行奖惩.

作用:可以强化学生对基本技术的掌握,提高学生练习武术打、踢技术的兴 趣。

注意事项:持靶同学要把靶拿稳,避免击靶同学受伤,击靶同学要在保证动 作规格的前提下再追求速度,避免动作走形。

五、镜面格斗

两人一组,间隔两米距离,彼此之间互为对手进行有空间距离的格斗。在对 方做出进攻动作时,自己要有防守动作,对双方不能接触,教师可根据自己实际 教学课可自定时间。

作用:能够提高学生的体能;帮助学生对基本技术的理解。

注意事项:所做动作要合理,互相不能接触。

六、配乐创编

全班分成4个队,每队选出2个人。在3 ~5分种内,其它同学集思广益地 帮助选出的2个人编排表演内容。可以把某个进攻或防守技术的单个动作进行反 复练习;也可以把这些动作编排组合起来成“功夫操”,选一个节奏快点的音乐, 配乐练习至2分钟,看谁编得好。

作用;能够提高学生的集体精神和表现能力。

注意事项:教师在分组前要布置清楚。

七、原地推手

两人相距1米左右的距离,然后两人用手掌互推;脚(单脚或双脚)先移动 者为负方。有效运用部位:手(掌);有效攻击部位:躯干。如有违例者可判为 负方。

作用:可提高学生的反应速度和判断能力,又能发展学生对肌肉的控制能 力。

注意事项:不能抓拉对方。

八、移动推手

两人在半径为1.5米的圆圈内进行可移动的推手练习,有效运用部位为手 .

(掌)。手只能推对方,不允许抓、拉、搂、抱、摔等技术撕扯对方。被推出圈者 为负方。

作用:可以提高学生的对抗能力。

注意事项:向学生强调脚步动作要灵活。

九、拉手跤游戏图片4

两人侧身相对站立,前脚外沿相对,同侧手相握(右手对右手或左手对左 手);发出口令后,双方使用各种方法使对方的脚产生移动,以脚移动或身体倒 地者为负方。在使用技术方法时,手臂不得碰到对方的腿部。违例者为负方。

作用:可提高学牛的手臂力量尤其是前臂的力量,又能使学生体会到武术中 的“听力

注意事项;在游戏开始时,不要突然用力,避免肌肉拉伤.

十、踩脚尖游戏

教会学生基本步法之后,可把学生分成两人一组,用学过的步法在移动中互 相以脚尖踩触对方脚尖,在对方进攻时可采用躲闪的方法或变换步法等方法进行 防守,踩触到一次为一点。每次2分钟,点数多者为胜方。

如有条件可改成用学过的步法踩气球;每个同学脚踝部系上几个同等数量的 气球,可相互踩踏对方的气球,最后所剩气球多者为胜。

作用:此练习能够很好的提高学生步漆的灵活性,提高学生的反应速度。

注意事项:不允许用手抓住对方来阻碍对方的移动。在踩触时只能使用脚尖 部位轻碰,不能用力,避免踩伤对方。

一、抓腕挂颈拉比赛

站成双数队形,前后两人相对,甲方左手抓握乙方的右腕,右手抓挂乙方的 颈部。发出“开始”的口令后,甲方向后拖拉乙方,乙方适当用力对抗。看谁先 将乙方拉到终点。然后再轮换。

作用:使学生掌握全身用力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对抗能力。

注意事项:被拉的一方要有意识地收下颌,使颈部有对抗的力量。

扛人跑步比赛

教会学生抄抱双腿的方法后,将学生分成两人一组;听到“开始”的口令 后,甲方迅速将乙方扛起,快走或跑步到标志物;然后两人互换抗回,看谁先到 终点。

作用:使学生掌握抄抱的方法;提高控制对方的能力。

注意事项:被抱的学生要适当配合。

我们依据大、中、小学生对武术的了解程度和学校的体育课时、体育教师对 武术的掌握程度等实际情况,选择了武术功法、套路、散手中最有代表性的、最 可量化的动作,作为达标的基本内容和选择内容。引导学生为达到标准而进行相 关的武术练习。

一、基本达标内容

经过研究、调查、筛选,我们选择以下五个动作作为基本达标内容。其中第 一和第二项是为提高武术套路动作的练习质量,而设立的达标项目范例;第三、 四、五项是为提高武术散手(或者说徒手攻防能力)的练习质量而设立的达标顼 目范例。教师也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授课的需要,改变和拓展基本达标的具 体内容。

(一)半马一弓步冲拳

  1. 动作规格图片2


预备势:左腿屈膊,右腿微屈成半马步;上体正直并左转约四十五度;左臂 屈肘握拳于左腰间,右手握拳直臂前伸与肩平;头正颈直,目视前方。

弓步冲拳;左腿蹬伸,右腿屈蹲成弓步;上体正直向右拧转;同时左拳向前 冲出,右拳屈肘收回腰间。

半马步冲拳;左腿向后蹬伸,右腿屈蹲成半马步;上体正直向左拧转;同时

左拳向前冲出,右拳屈肘收回腰间。此为右侧动作;左侧弓步半马步冲拳的规 格、要点同右侧。

  1. 动作要点


弓步冲拳与半马步冲拳交替时,身体重心要平稳;后腿均要蹬地拧腰,冲拳 要快速有力。

  1. 达标方式及参考标准


弓步冲拳与半马步冲拳各做一次为一个完整动作。能连续练习右、左侧各8 次的正磷动作为达标。

(一)左右连续拍脚

  1. 动作规格


预备势:身体直立,两手直臂上举。

听到“开始”的口令后,左脚绷脚背直膝上踢,同时左手向下拍击脚背;随 即右脚绷脚背宣膝上踢,同时右手向下拍击脚背。

  1. 动作要点


上体要正直;手脚相拍要发出响声。

  1. 达标方式及参考标准


右脚与右手、左脚与左手各拍一次为一个完整动作。能连续完成10次正确 的动作为达标。

左右冲拳打靶

  1. 动作规格


预备势

两脚左前右后开立,两膝微屈,髓微收,上体正直并右转约四十五度,含胸 拔背;两臂左前右后屈肘于胸前,双手握拳;头微左转,收下颔,目视击打目 标。

左冲拳:

右脚蹬地,身体重心前移;同时身体右转,左拳向前冲出,以拳锋击打拳 靶,目视击打目标。

右冲拳:

兼觌辎

右脚蹬地,合畿拧腰,使上体向左拧转,将右拳向前冲出,以拳锋击打目 标.目视击打目标。

  1. 动作要点


蹬地、拧腰、冲拳要快速协调,击打目标要准确有力。

  1. 达标方式及参考标准


左冲拳、右冲拳各击打目标一次为一个完整动作(两拳连击,可强调左轻右 重)。能准确有力地连续完成10次完整动作为达标。

 

图片1

 

 

浏览506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