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01年北京成功取得2008年的奥运主办权,中国武术进入奥运大家 庭的呼声就一浪高过一浪,当时,国际武术联合会第一时间就向国际奥委会提 出了申请,国家体育总局甚至还专门成立了“武术争取进入奥运领导小组”,2002 年4月29日,北京奥组委再次向来访的国际奥委会2008年奥运会协调委员会 表达了让武术进入奥运会大家庭的愿望。中国武术一直没有停下申奥的脚步, 直到2013年国际奥委会执委会在俄罗斯圣彼得堡投票表决,将棒垒球、壁球和 摔跤列为2020年夏奥会临时大项的备选项目,而武术等其他5个候选项目出局。 这才引发了国人对武术到底该不该进奥运的反思。入奥发展的中华武术发展声 音是对中华武术的热爱,是发扬武术的价值诉求,这在现代竞技体育发展的全 球化开展中对武术推广的方式之一,是体育价值观发展的最大化体现,但削足 适履的做法显然是得不偿失。奥林匹克运动会大张旗鼓的在全球化的开展在这一时期给中国体育界带来 极大的影响,中国体育亟需在世界国际赛场上证明自己,奥运会恰恰提供了这 个平台,因此,在奥运上争取金牌和推广自己的传统体育项目进入奥运会成为


  • 程大力.关于中国武术继承、改革与发展的思考[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8(])16-19

  • 李梦华主任在1985年全国体委主任会议上的总体发言〃体育运动文件汇编(1982-1986) [M].北京:人民体 育出版社199052

  • 谢亚龙.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竞技优先原则[J],体育科学1989 (1)10-13

  • 杨桦.坚持和进一步完善我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5)577-582

  • 记者.政协委员通过提案加强武术申奥工作[J].中华武术,2002 (4)91

  • 吕光明,罗代华.对武术进奥运会的局势及决策分析[几湖北师范学院学报,2000, 20(3)91 那个时代的主旋律。在这种主旋律下,相当一部分武术界人士和武术决策层领 导对武术进入奥运殷切期盼,也在这种价值观驱动下对中国武术不断进行着各 个方面的“奥运化”改革。


对奥运化改革的影响更容易明显的反映在赛制的改革过程中。】989年国家 体委将全国武术比赛改为全国武术锦标赛,实行分级赛(团体赛和个人赛分开 进行)和升降级制(甲、乙级队的比赛)。为了培养人才,武术竞赛体制中还设 有全国少年“武士杯"比赛、全国体育学院武术比赛和以武术馆校为对象的比 赛等。竞赛体制的升级和多元化对夯实武术竞技运动的基础起了积极的推动作 用。而1985年,国家体委颁布实行《武术运动员技术等级试行标准》,这个标 准有力地促进着广大武术运动员刻苦训练、争取优异成绩,是提高套路竞技水 平的激励机制之一,同时也是套路竞技水平提高的另一个重要标志。武术的赛 制改革和运动员技术等级的制定为竞技武术的全国推广奠定了基础,也为竞技 武术的进一步改革奠定了基调。

随着对奥运会追求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对武术的奥运化改革也越来越深入 和细致。1996年,国家体育总局出台了第7套武术竞赛规则,这是我国武术套 路竞赛规则史上突破性改革。规则中对指定动作和创新难度的规定,以及对动 作质量和演练水平的评判裁判各司其职的做法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竞赛评分的准 确度和区分度。对这次规则的改革可以看出,其中引用了西方体育中体操、跳 水等项目的评分标准和办法,特别是对量化指标的具体细化作了明确规定,首 次采用了 “切块”打分的具体办法,对动作的难度和创新有了详细的说明,在 引导教练员、运动员向"高、难、美、新”的方向的道路上又加了一把推动力。 2000年之后,随着竞技武术套路竞赛体系的成熟与完善,以及国家申奥的成功, 武术为了向奥运会靠拢并适应国际化发展,竞技武术套路规则也进行了高密度 改革尝试,形成了 2003年版的武术套路竞赛规则,迎合了西方竞技体育(体操) 的评级体系:对动作难度(如平衡动作、腿法动作、跳跃动作和跌扑动作)以 及连接难度(如:旋风脚360度+马步、旋风脚360+提膝独立、旋风脚720度+ 马步、腾空摆莲720度+马步)进行分级与分数量化;难度动作由指定向开放 式转化,运动员可以根据自身特点,任意选择和编排比赛动作,激发了教练员 和运动员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供了更大的自由发挥空间;评价方式也更加人性化,对完成被确认的创新难度实行加分(B级0.2分,C级0.3分,超C级 0.4分)。增强了评分的准确性和客观性以及规则的可操作性。-

今天看来,"当'举国体制'崛起以后,对'金牌效应'的随众心理又驱使 '竞技武术’陷入对高水平竞技体育的体制性迷恋之中”。31竞技武术在奥运脚 步追求的过程中只能是对武术的动作数量、时间、难度等依照西方体操的考量 标准进行技术上的不断改良,这对以饱含文化价值的武术来说无异于“捡了芝 麻,丢了西瓜”,博大精深的中国武术把自己文化内涵弃之一边,仅留下可以进 入“特定的笼子”的“躯壳”,追逐着虚妄和浅薄的“幻想”。

(三)全运会武术竞技化的深度发展

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掀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新篇章,同年, 我国在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席位得到确认,我国体育事业发展也逐渐与奥运会接 轨,全国上下,开始了竞技体育发展的热潮,作为我国最大型体育赛事的全运 会其比赛理念、项目设置也逐渐向着奥运会的方向转变。

1979年的第四届全运会是我国改革开放后举办的首个大型体育赛事,在这 届全运会中,共设置有34个大项,其中新增奥运项目手球和击剑,一些国防项 目如航海模型、航空模型等少数得到了保留,表演项目为《新的长征》也衬托 了当时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新起点。武术在此届全运会中被设定为正式比赛项 目,分为男子项目和女子项目,共设金牌21枚,是作为正式比赛项目在全运会 上最多的一次。在这届全运会中,为竞技体育改造的武术散打项目正式在全运 会中亮相。

1983年在上海举办的第五届全运会是受“为国争光” “奥运主导”影响较 深的一届,这届全运会中共设置了 25个项目,这25个项目全部参照奥运会的 竞赛项目进行设置,武术作为表演项目留在此届全运会中。共设置了 32个项目, 同样也分男子和女子项目,在此次表演中加入了传统拳术和传统器械的表演。 虽然是表演项目,但在本届全运会中参照《武术竞赛规则》进行了 “比赛排名二

1987年的第六届全运会中武术作为正式比赛项目参与其中,并设置金牌16 枚,设置自选长拳、太极拳、南拳、自选刀术、自选剑术、自选棍术、自选枪 术和对练等男女16项,并参照武术运动员等级标准将在此届全运会中获得不同

  • 方方.武术套路竞赛规则的回眸与思考[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 271-74

  • 马廉祯.论中国武术的现代转型与竞技武术的得失[J].体育学刊,20123)119 成绩的运动员对应颁发不同等级的运动员称号。


1992年国家对奥运的追求正值高峰,并规定今后的全运会不再设置非奥运 会项目,所以1993年的第七届全运会中,中国式摔跤、中国象棋等非奥项目正 式推出全运会舞台。武术项目虽作为中国传统项目得到保留,项目设置也以竞 技武术为主,武术散打正式以比赛项目的身份进入全运会,武术套路比赛也分 为长拳、太极拳和南拳系列。

1996年,在第三次全国武术工作会议中确立了武术套路朝着“高、难、美、 新”的技术发展方向,并制定了严格的评分规则,所以在1997年的第八届全运 会中,武术比赛参照了此标准,按照同年颁布的《武术套路竞赛规则》进行评分。

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北京获得2008年奥运会举办权和武术进入奥运的 呼声开始响起,武术顺应奥运会规则发展的道路也一步步深入,从2001年的第 九届全运会到2009年的第十一届全运会,竞技武术比赛项目设置也分为武术套 路和武术散打两大项,在第九届全运会中设置18块金牌,其中武术套路12块, 武术散打6块,在本届全运会中,武术散打开始参照西方竞技模式按照体重级 别进行项目设置,分别进行了 48-52公斤、56-60公斤、65-70公斤、75-80公 斤、85-90公斤和90公斤以上等小团体分类;在第十届全运会中,设置19块 金牌,较第九届全运会增加女子散打团体一块金牌,这也是女子散打项目首次 进入全运会,也按照奥运会规定的进入奥运会项目需有男女两个项目设置要求 来进行改革。武术套路项目设置更全面,男、女分组更详细,男子散打对级别 进行了改革,分成了 50公斤级、58公斤级、67.5公斤级、77.5公斤级、87.5 公斤级、+87.5公斤级;2009年在山东举办的第十一届全运会同样设置了 19块 金牌,对女子散打也进行了 52、60、70公斤级的小团体划分,竞技武术借鉴奥 运会模式和原则的发展到了白热化阶段。

随着武术入奥的不断失败,武术人更多的开始思考竞技武术的发展之路带 来的武术之2008年北京奥运会举办过之后,国家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国 家大国地位的确立让竞技体育的“金牌效应”带给国人的刺激逐渐减少,再加 之,在全球文化发展大背景下,开始反思竞技武术在追求西方化改革的同时对 传统武术文化的丢弃给武术带来的危害,更多的人开始意识到文化的重要性, 人们对竞技武术的发展不再“感冒”。2013年的全运会,竞技武术金牌被缩减 为12块,比赛过程也更加追求武术动作的创意和气氛在其中所占的比重,或许 这也是竞技武术开始向传统武术的回归或又一次转型的开始吧。

回顾武术在改革开放之后的全运会发展历程(如表5所示),我们发现,在 举国体制大力发展竞技体育和奥运项目的前提下,武术受其影响也在不断进行 着竞技化的改良和改革,武术在全运会比赛项目的设置上也由原来的传统项目 为主一步一步发展到为进入奥运会而专门改革的套路比赛和散打比赛为主,这 种改革也印证了武术“为奥运重竞技”价值观的优先地位。到了 2013年全运会 武术比赛中对动作创意的裁定比重使得武术的文化内涵逐渐得到显现。

表5改革开放后武术在全运会比赛中的发展历程一览表









































































时间参赛性质项目设置标志性事件
1979 年第四届正式比赛传统项目为主散打正式亮相
1983 年第五届表演项目传统项目表演比赛项目全部为奥运项目
1987 年第六届正式比赛套路为主依运动员等级标准颁发不同等级称号
1993 年第七届正式比赛套路为主武术散打正式以比赛项目进入全运会
1997 年第八届正式比赛套路为主参照《武术套路竞赛规则》裁判
2001 年第九届正式比赛套路、散打按体重级别进行项目设置
2005 年第十届正式比赛套路、散打女子散打首次进全运会
2009 年第十一届正式比赛套路、散打女子散打也进行了分级比赛
2013 年第十二届正式比赛套路、散打金牌数缩减、注重武术动作创意

 

浏览545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