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文化是一个民族或文化区域里各类知识分子提炼的思想或制度、形成 的文化特质和氛围,它具有系统性和指导性,由主导一个国家或民族的那-部 分精英创造并欣赏的文化。大众文化是指“人民大众在生活方式、情感行为、 文化心理和风俗习惯中所表现的种种形态和文化意识”,是大众创造并欣赏的一 种普及文化。不论是精英文化还是人众文化,都反映了某一民族或区域共同的 价值观和民族习惯。

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1. 大众文化在某种程度上受精英文化的影响。首先因为中国古代的官僚体 制将知识分子都网罗到其麾下,使得精英文化受政治的影响非常大,统治者为 了便于控制民众,往往将政治化的部分精英文化通过提倡、鼓励甚至是强制的 形式加以普及,使之成为大众文化;其次是因为精英文化的载体——知识分子, 往往掌握大量文化知识,见多识广,并且对新事物的敏感度较强,容易发现异 质文化的优点并加以传播,而大众文化往往是从精英文化那里认识了异质文化 并加以吸收。

  2. 大众文化不完全依附于精英文化,有自己独立的特性。第一,大众文化 具有多样性。它涵括了大部分的社会文化,尤其是一些世俗因素,而这些往往 是精英文化中较少包含的.第二,大众文化的影响而较广。大众文化关注的是人 们的日常生活,因而它最容易被大多数人所认识,也最容易影响大多数人。第 三,大众文化具有不稳定性。精英文化关注的往往是人们的思想、观念、信仰 等精神深处的东西:而人众文化则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因而它受物质因素影 响更大。


大众文化是社会最普遍、最基本的思想观念,其的主体是一般民众,代表 着人们的普遍观念。而精英文化的主体是少数先觉的精英,大众文化是其思想 产生的土壤和源泉。

(三)精英武术与大众武术

大众武术和竞技武术从文化的角度认识,分别属于大众文化和精英文化, 因此竞技武术也可称为精英武术。大众武术与精英武术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 具体表现在:

  1. 从参与的对象来看,大众武术的对象主要是社会大众;竞技武术的参与 对象主要是一些专业的、职业的武术精英,从事的是高、精、尖的项目.

  2. 从发展目标来看,大众武术主要是针对普及;而竞技武术主要是为了提 高,争冠军,夺金牌。

  3. 从内容要求来看。大众武术具有更大的随意性和灵活性.要求“更协调、 更和谐、更健康”;竞技武术有严格规定,要求“更高、更快、更完美”。


大众武术是竞技武术发展的基础,竞技武术是大众武术发展提高的必然结 果。大众武术的发展有利于武术的普及,扩大武术人口,为竞技武术培养后备 军;竞技武术的繁荣能够提高武术的知名度.为大众武术培养更多优秀社会体育 指导员,从而更好地促进大众武术的开展。

四、体育成为人们的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是指在一定社会条件下,人们的生产、生活活动本质特征的总和。 它包括人们的劳动生产方式、日常生活方式、精神生活方式、物质生活方式等 各方面,而且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其中劳动生产方式起基础性和决 定性的作用。现代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大量事实充分表明:体育已经成为很多社 会成员生活方式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成为当代人类社会中的一种普遍的文化现 象。而且经济越发达的国家,人们参与体育运动就越普遍。

体育进入现代人的生活,成为人们日常生活方式的一个重要内容。体育以 它独特的方式锻炼人们的意志、品质,完善人们的心智,增强人们的体质,陶 冶人们的性情。体育促进人类社会向前发展,体育像人体的血管一样,渗透到 社会机体和生活中的各个部分。

(一)现代体育在民众生活中形成的原因

1.21世纪的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发展都达到了人类社会前所未有的新水平。 生产劳动过程中的脑力劳动起主要作用,科学技术含量以及在生产劳动中运用 的程度大大提高,人们的体力劳动逐渐被脑力劳动所代替,并且还有不断发展 的趋势。同时,它也带来了人们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紧张程度的提高和工作压力 的加大,人们日常生活和劳动中的体力活动大幅度减少,从而给人们的身体健 康和生产劳动过程本身也带来了诸多不利的影响。特别是发达国家,也包括中 国在内,人们因体力活动减少而产生的多种多样的疾病和工伤事故的增多就是 最有力的例证。

  1. 科学的发展,交通工具发达,人们步行的机会少了,生产自动化和家用 电器的普及,体力劳动相应减少,这就导致大多数人运动不足,设法改变运动 不足,乃是全体国民健康所必须解决的一个紧迫问题。对儿童来说,设法使他 们不养成运动不足的习惯,就更加紧迫了。儿童易仿效父母的生活习惯,因此 在儿童的生活习惯还末形成前让他们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成为学校体育 的重要任务之一。

  2.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要求人们高速度、高强度、高效率的情况下进行 工作,其紧张程度,要求人们有更加健康的身体。另一方面,工作时间的缩短 和业余时间的增多,人们希望和需要进行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来丰富和调剂 生活。

  3. 体育锻炼有助于智力发展,消除脑力疲劳,促进工作和学习,提高学习 和工作效率。这种认识使人们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抛弃了那种体育锻炼耽误时间, 妨碍学习的陈旧观念。在生产、生活、学习、工作''智力化”的今天,体育显 示出了它特有的作用和活力。

  4. 当今各国政府都十分重视体育的社会功能,提倡和号召广大民众积极地 从事体育运动,体育在学校教育中越来越引起重视等等,这些对民众积极从事 体育活动起到了促进和榜样的作用。

  5. 体育锻炼是促进人们身体健康和改善健康状况积极而有效的手段。体育 运动愉悦身心的过程等大量的事实,客观科学地论证了体育对增强体质,延年 益寿和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特殊功效。最近的一项社会调查表明:"在现代社会 中,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最关注的是健康问题。"


以上这些都是促进体育进入人们生活,与现代生活方式相结合的社会因素, 是体育成为现代社会一种普遍现象的客观社会原因。

(二)体育改变了生活方式和生活空间

  1. 体育改变了生活方式


传媒和交通工具的迅速发展,加速了城市生活方式趋同的步伐。21世纪, 城市居民生活方式的多元化和消费层次化倾向日趋显著。消费是生活方式的具 体表现,文化体育娱乐消费则是生活水平档次的一个重要标志。目前,人们在 享受层次特别是发展层次方面的消费比重将大幅度提高,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健康价值及重要性愈加受到城市居民的重视,拥有健康的体魄己成为大家的最 大愿望;同时家务劳动时间减少,使人们工作之余从事休闲、娱乐健身活动的 时间增多,有趣的体育活动吸引着更多的城市居民参与,许多居民养成了早、 晚散步、跑步和从事其它健身活动的良好习惯。在体育生活方式中城市居民的 活动更加群体化,比如参加旅游团、球队、舞蹈队、培训班等,在集体活动中 寻求社会交往。为了躲开现代化城市的喧嚣、逃避“城市病”和“文明病”将 更加频繁地外出活动如增长见识的名胜古迹行,渡假村里的休闲,都将与体育 相伴,体育它改变了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

  1. 体育改变生活空间


城市居民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在一定的狭小的空间里,在一张坐椅上度过 每天的主要时光。人们迫切地需要走出城市,到大自然中去吸取新鲜空气,于 是走出户外,去参加最适合自己的体育运动,与大自然对话和交流。此时,体 育运动就开始向你招手,它让你站起来,舒张四肢百骸,活动五脏六腑,摆脱 四平八稳的生活,充实自己固有的生活空间,使你的微观生活空间变得丰富多 彩。体育运动动员人们到户外去,回到大自然的怀抱中去。人们可以登山、攀 岩、探险、横渡、漂流……最大限度地显现出自己天真浪漫的本原。

目前,我国经常参加体育运动的人数达2.5亿,占总人口的18%,并且有 不断增加和发展的趋势。当城市公园里健身的人群越来越多,当各种各样的健 身俱乐部纷纷兴起,当健身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体育就成为了我们的一 种生活方式,我们是真正的体育参与者和爱好者。正如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冯 建中所希望的那样:体育要拓宽人们的关注面,不要只局限在比赛上,而是要 更多关注体育文化和内涵;此外,要开掘体育项目的深度,不要停留在表面。 希望通过让更多的人去观看和参与,让他们养成一种新的生活方式,那就是: 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我幸福。

现代体育以它独特的形式,特殊的功能,改变了长期以来人类社会对体育 的一些固有看法,使人们对体育运动产生了新的情感、新的爱好、新的理性认 识,并对体育在现代社会生活中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特殊作用做 出了新的评价。

浏览871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