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打训练的一般特征
运动训练其实是教育学过程,但由于竞技体育运动是以比 赛为基本特征的活动,因此与其他教育学不同。运动训练是以 发掘运动员的专门潜力(包括功能性身体、技战术、心理、智 力等方面)为特征,是保障这种潜力具体表现到比赛成绩中的 过程。尽管如此,运动训练同其他教育学过程一样,都是培养 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武术散打作为现代竞技体育运动项目,必然具有运动训练 的一般的基本特征,但由于其项目的自身特点和目前所处的特 殊的历史背景(发展和逐步完善阶段)下,武术散打又具有独 自的训练学特征。
一、训练过程的长期性和训练安排的系统性
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提高过程,从本质讲就是运动员有机体 对训练刺激产生适应并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没有长时间量的 积累也就不会产生质的变化和提高。因此说,要培养出一名优 秀的高水平的武术散打运动员,必须经过长期的多年的系统训 练。具本人对高水平散打运动员成才年限的调查统计中发现, 武 运动员一般经过7 ~ 8年系统的专业性训练,才能在全国性比 木 赛中取得较为优异的成绩。还必须对影响训练的各种因素(如 食 训练因素、教育因素、比赛因素、信息因素等)加以长期的、 打 系统的科学控制,并通过阶段目标的实现,最后达到总目标。
学 二、运动训练负荷的极限性和负荷安排的应激性 粤
H 现代运动训练越来越要求运动员从事非常人所能承受的艰
偌 苦的训练,运动训练要求最大限度的发挥人体机能的潜力人 . 体运动能力的提高是人体适应能力的提高,要提高人体适应能 . 力,必须最大限度的通过各种运动应激刺激(运动负荷)作用 于运动员的有机体。没有最大限度的运动应激刺激,不把运动 负荷推到最高应激水平,就不可能最大限度的提高人体对运动 训练和比赛的适应能力,也就不可能达到最高水平的运动成 绩。
运动负荷一般包括负荷量和负荷强度两个方面:散打训练 的负荷量包括动作练习的次数和组数,练习所用时间、速度、 耐力练习的距离和力量练习的总重量等因素,一般来讲,现代 散打运动员对负荷量刺激的反应不太强烈,负荷量对有机体的 刺激较平缓,由此产生的训练适应程度也较低;散打训练的负 荷强度包括完成练习动作的质量、练习动作的难易程度、身体 练习的用力程度,能较快地提高机体各器官的适应能力,产生 的训练适应性较强。应当指出,现代散打训练越来越重视负荷 强度,它对机体的适应影响起着比负荷量更重要的作用。可以 说,承受负荷强度的能力越高,运动成绩相对也就越好,训练 中运动员如果不能承受大负荷乃至极限负荷的训练,就不可能 成为一名优秀的运动员。
三、 训练参与的个体性和训练安排的针对性
散打运动无论是体现在训练过程中,还是体现在比赛形式
上,运动员都是以个体为单位参与的,都是运动员个体运用适 1 当的技战术,良好的心理状态,高昂的斗志来参与其中。散打 训练中,运动员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优异成绩的取得是由多 髯 种因素所决定的,这些因素包括运动员个体的形态、机能、运 动素质以及技战术掌握的程度和必理发展的水平面等。这些方 " 面运动员个体间是存在很大差异的,运动训练中要发挥运动员 个体的优势,弥补其不足,就必须从每一名运动员的实际情况 . 出发,采用各种有效的手段和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这 . 样才能使训练刺激更为有效的作用于运动员,从而使运动员的 各种能力在原有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散打的训练应该十分重视 区别对待,这种区别对待反映在训练目的、任务的确定、内 容、手段的选择、方法的应用以及负荷大小的安排等方面,只 有针对性强的训练刺激,才能最大限度的挖掘和发挥运动员的 最大潜力,提高运动员的训练水平。
四、 训练手段、方法的多样性和训练过程的易变性
运动训练手段是为了实现运动训练的目的任务而采用的具 体的方法和措施,是组成各种不同训练方法的基本单位和内 容。训练方法则是指教练员和运动员为达到提高运动成绩的目 的途径和方法。散打训练手段和训练方法上具有鲜明的项目特 征,对运动员技、战术的掌握和有机体的训练适应都有严格的 要求。散打训练的内容相对比较集中,但训练任务是多方面 的,要解决的训练问题也是多层次的。散打的技术看似简单, 动作结构也不十分复杂,可是在比赛条件下运用这些技术形式 和技术动作时,受场上情形和对手情况的影响,却有较大的变
化,因此比赛对运动员的体能、技能、技战术提出了更高的要 求。同时,也决定了散打训练手段、方法的多样性,尤其对初 学者来说,为了更好地发展他们的身体素质和全面提高专项竞 技能力,训练手段、方法的多样性则更为重要。
散打训练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运动员自身的身 体状态及场地、器材、气候条件,外来的一些不可抗拒的其他 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的变化或多或少地影响着散打训练的正 常进行,这也就决定了散打训练始终处于一种动态性的变化之 中,因此,如何对训练过程的变化加以有效的调控就显的十分 重要。首先对可能出现的一些影响训练的因素要及时发现、了 解,以便对预先制定的训练计划作以调整和修改;其次,在实 施预定训练计划中难免会出现偏差,要注意及时反馈;最后, 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 和不断的再反馈,调控训练过程,使运动员的状态向预定的目 标发展。
散打训练的原则
运动训练原则是指教练员和运动员在实施科学化训练中, 必须遵循运动训练基本规律和科学原理而确立的基本准则。散 打训练的原则一般有:有效训练控制原则、深入专项化原则、 针对性和个体化训练原则、一般与专项训练统一的原则、竞技 状态周期性原则科学调控运动负荷的原则。这些原则集中的反 映了运动训练过程对运动员的作用因素,在这些作用下出现的 效果和使用这些作用的条件之间的客观联系,以及反映了各部 分训练内容之间的客观联系。
一、有效训练控制原则
有效训练控制原则是以系统科学的理论与方法为依据,以
最优化训练控制为目标,以立体化训练控制为基础,以信息化 训练控制为条件,以模型化训练控制为基体方法,对运动训练 : 全过程实施全方位的优化控制,以实现运动训练的科学化。
(-)街立最优化训练控制目标,实施最佳化训练 控冒
首先应根据散打运动的特点,在全面获取运动员信息的基
础上对运动员进行科学诊断;再根据运动员自身的技术特点确 V 立最适宜的训练目标,在训练方法、手段上才可能进行最优化选择,以定量化的科学训练为主,做到科学训练与经验训练相 结合,定量化训练控制与定性训练控制相结合,重视各训练过 程的反馈调节,及时调整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和偏差,以保证训 练目标的最终实现;最后还应注意提高教练和运动员实施科学 化训练所需的知识和智能,学习和掌握一些科学化训练的手 段,为实施科学化、最佳化训练创造良好条件。
(二)垛合训练U程的各种田素,全方位墙实立体观练控制
在散打训练中,教练员应在训练内容的安排,训练手段、 方法的选择和运动负荷的大小及恢复措施等方面,一定要考虑 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全面的进行安排。要将除在训练场上进 行科学调控外,还要将影响到科学化训练的各种因素都综合起 来一起进行整体的科学调控。在实施立体化训练时一般应按以 下程序进行:树立整体化的训练控制观念…分析影响训练的各 种因素及其内在的纵向、横向联系…设计纵向系统化训练方案 -设计横向综合训练方案组织实施全方位立体化训练反馈
调控。
(三) 高度重视训练信息的采集,建立科学的综合 监洲系兢,实施信危化训练控割
散打训练过程的状态和特征是动态变化的,这种动态变化 训练状态和特征就是运动训练信息,获取训练信息,有助于教 练员客观地认识、评价和调控训练过程。教练员要充分利用各 种信息手段提高信息传输的效果。比如:利用对运动员训练过 程状态诊断的信息,评价运动员的训练水平,掌握训练的进 程;利用赛前获取的情报信息,有针对性的组织赛前训练和制 定比赛的策略等。
(四) 骨定科学的训练计划,建立科学的训练控羯 模型,实施模型化训练控制
在科学诊断和科学预测的基础上,为运动员建立理想的训 练目标,并针对训练对象、训练目标和训练过程,建立起定量 化的训练发展指标体系,即训练模型。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 个体化训练,为每名运动员都建立起符合其个体特点的训练控 制模型。注意克服训练中的盲目性、随意性和无计划性,在全 力保持训练计划相对稳定的基础上,应根据训练情况的变化, 灵活的调整训练计划中相应的训练控制模型。
二、训练过程的章统化和不间断性原则
这个训练原则是指运动员从开始从事武术散打训练直至结 束武术散打训练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运动员都应进行 系统的、持续不断的训练,目的是为了使运动员在多年系统、 连贯的训练过程中,更为有效的、稳步地提高竞技能力的训练 水平。
© 散打训练是一个多年训练的过程,训练中的各个环节都是
相互联系,相辅相成,互为前提的,因此,在这个多年的训练 = 过程中,每个时期和阶段的训练任务的确定,具体训练内容的 安排和选择,以及训练手段、方法的使用等,都应该根据它们 1 之间内在的联系,系统的持续的合理安排。
散打训练水平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持续不断的训 > 练,才能使训练后产生的训练效应相互累加,以便对机体产生 更强的作用。因为一次训练课或一个小周期的作用往往不足使 机体引起必要的适应性变化,所以需要前后几次课或几个小周 期的训练效应累加起来,这样才能使散打运动员无论在身体形 态,机能运动水平,技、战术等方面都产生一系列适应的变化。
散打运动员的训练,不仅要求训练课,训练课小周期的重
复不仅在工作能力得到恢复和提高的情况下,而且也要在不同 程度的疲劳情况下进行。但必须保障训练效率的正确,严防 “过度疲劳”、“适应过度”等现象,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如合理安排工作与休息等,以保障机体工作能力的恢复和适应 过程的顺利进行。
三、一般训练和专项训练的统一原则
在散打训练的过程中,一般训练和专项训练是不可缺少的 两个部分,同时二者又是不可分割的两个部分。可根据训练的 不同时期防的任务,合理有效的安排一般训练与专项训练的比 例关系。
运动训练中,一般训练是指以多样化的身体练习、训练方 法和手段,全面提高和发展运动员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发展一 般身体素质,改善身体形态和心理品质。一般训练在练习内 容、手段方法上数量多、范围广,主要是对专项竞技能力的提 高具有基础和间接的作用;专项训练包括专项本身的动作和与
专项动作性质机能的训练,同时在于通过专项练习发展提高专 项运动等特殊需要的能力,它对专项竞技能力以及专项运动成 绩的提高具有直接作用,但其相对一般训练来讲,训练的内容 和手段相对针对性强,主要是最大限度的提高专项运动能力。
在散打训练中,一般训练与专项训练没有严格的区分界 限,很多的练习既具有一般训练的特征同时又能称为专项训 练,有些练习在基础训练阶段是专项训练内容,但在高水平训 练阶段却成为一般训练内容,一般训练和专项训练的内容是互 为前提的。专项训练的内容取决于由一般训练所建立的前提, 而一般训练的内容也具有专项的某些特征。随着深入专项化, 散打运动的训练也就越来越专项化了,但是,应当指出的是一 般训练与专项训练是不可归一的,必须在运动训练过程遵循一 定的比例
但是在确定一般训练和专项训练的相互比例时,必须考虑 到运动员的训练程度、个人特征和年龄特征,以及所处的训练 期和阶段。
四、科学调控运动负荷的原则
科学调控运动员负荷原则是指在训练过程中,根据训练的
任务及个体的情况,并按人体机能的训练适应规律,以大负荷 = 为核心,坚持长期的、系统和有节奏地安排运动负荷。运动员 I 训练水平的提高是负荷量与剌激强度的直接结果,运动员在训 练中承受了一定的运动负荷后,必然会产生相应的训练效应。I 训练负荷的安排对训练效应的好坏有着主要的影响。机体对适 量的负荷产生适应,而在过度负荷作用下则会出现劣变反应。 在负荷影响下,机体的适应性与劣变性,是训练过程的一对基 本特性。
运动训练中逐渐增加负荷的量和强度,有时不能对运动员 的机体产生很强的作用,为促使训练程度的不断提高,在训练 周期中具体安排训练负荷时,有必要定期使用最大训练负荷对 .
机体产生较强的剌激作用。而在使用这一最大训练负荷时,首 先要注意这一最大负荷是否符合运动员的训练程度、训练年限 及个人特征等,而最大负荷也不能够连续使用,因为在最大负 荷作用下,机体恢复过程和适应过程的持续时间比较长,连续 使用可能使形成训练效应的不合理叠加,从而导致适应过度的 现象产生,所以在实践中使用最大负荷总是与中、小负荷交替 进行,在训练内容方面、负荷的作用方向方面也相互交替进 行。
训练实践证明,科学合理地调控运动负荷,能有计划的提 高运动能力,并在最佳年龄时期达到高水平的运动成绩。但是 青少年运动员的训练过程,如果过分采用大负荷训练,会给他 们的发展带来严重的后果。
五、针对性与个体化训练的原则
针对性与个体化训练的原则,是指在运动训练中针对不同 运动员的个体特点以及对手和各种训练、比赛等条件有针对性 的个体化训练。其中个体化训练是该原则中的核心。个体化训 ® M 练就是必须针对每名运动员的形态、技能、素质、智力、心理 蜜和思想作风等方面的特点,确立适合于每名运动员个体特点的 个体训练模式,实施个体化训练。
众所周知,每个运动员的竞技能力都有受先天和生长条件
的制约,个人先天的差别主要表现在神经系统的类型、形态特
点、植物性系统等主要的参数上。按运动员先天的素质可以确
定条件反射形成的速度的巩固性、反应特性、组成联系体系的 [ 速度和灵敏性等,所有这些对快速和巩固的掌握技能,发展素 质和特长,以及在稳定和变化的条件下对运动技能的掌握和反 .应都有决定的意义
现代散打训练的发展尤其重视对运动员针对性的个体化训
'练,根据散打项目的特点,运动员在赛场上同对手较技,并没 有完全固定的击打模式,完全是依靠运动员个人利用所掌握的 技术根据对手的情况,有选择的合理的运用技术的综合体现, 因此许多高水平的教练员在训练队员时特别重视队员“得意 技”(即绝招)的训练,逐步形成具有个人独特技术的打法体 系与风格特点。
六、竞技状态周期的原则
此原则是指运动训练过程必须遵循运动员机体的生物节奏 变化规律和竞技状态形成与发展的周期性变化规律。按一定的 动态节奏和周而复始、循环往复,逐步提高的方式进行安排。
散打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提高,同其他技能主导类格斗对抗 性项目一样,明显地表现出周期性的特点,因此,可把散打训 练过程划分为大周期、中周期、训练课,而且由小到大,直至 构成运动员整个运动生涯的训练全过程或称多年训练周期。
按照运动训练学周期学说的基本理论,一个大周期包括一 个准备时期、一个比赛时期和一个恢复时期,也就是一个竞技 状态的形成保持和消退的完全过程。散打教练员应根据散打运 动的特点以及散打运动员竞技状态形成与发展的时间跨度,合 理地安排训练大周期各时期阶段的训练内容、手段方法以及负 荷量与程度的匹配等方面,科学地调控运动员的竞技状态,为 创造优异成绩打好坚实的基础。
七、深入专顼化,从实战出发的原则
专项化与从实战出发的原则是指在训练过程中结合专项的 特点和专项竞技比赛的需要,注重运动训练的专项针对性、实 战性和实效性,从而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
散打训练的目的,就是要让运动员在专项训练和比赛中达 到他的最高竞技能力。实现这一目的,必须采用适合于散打训 练和竞赛特点的训练方法与的手段,制定有效的发展运动员竞 技能力的训练计划,科学的安排运动负荷等,使运动员在各方 面都对散打比赛的特殊要求产生适应,在这个过程中,应该注 意合理的安排一般训练与专项训练在各时期的比重,并随着专 项训练水平和训练适应能力的提高,逐渐增加专项训练内容和 时间的比例,在训练方法和手段上更趋专门性,负荷强度更趋 比赛状态。
另外,散打运动的特点决定了训练中应遵循从实战出发这 一原则,实战比赛是检验训练的唯一方法,因此散打训练中, 专项技术训练应紧紧围绕实战技能的发展来进行。在学习和掌 握技术的过程中,始终要给队员灌输从实战出发的思想,不论 是个人练习,还是配对的模拟训练,都要有“假想敌”在眼 前,只有这样,才能使技艺不断提高,才能在比赛中游刃有 余。
身体训练亦称身体竞技能力的训练,俗称体能训练,是指 运用各种有效的手段和方法对运动员的身体施以影响,从而增 进运动员的健康,改善身体形态,提高机能能力和发展运动素 质的练习过程。
现代散打比赛对抗性强,场上攻防转换节奏极快,要求运 动员必须有较好的体能作保证,才能使技战术水平得以正常发 挥,因此,现代散打运动训练过程十分注重对对运动员的身体 训练。散打运动的身体训练一般包括全面身体训练、一般身体 训练与专项身体训练三大方面,通过训练都紧紧围绕身体素质 训练这一核心任务来进行,主要是指力量、速度、耐力、柔 韧、灵敏等基本的身体素质。
一、身体训练的作用
在散打训练过程中,身体训练的目的和意义就是通过系统 的、有计划和有目的身体练习,为运动员在比赛中运动成绩的 提高打好坚实的全面身体准备的基础。主要作用表现在:
(-)良好的身体训练水平是运动员适应现代散打训练和m 比赛的重要保证;
(二) 良好的身体训练水平是运动员掌握散打技、战术训 费
练的基础;
(三) 身体训练能够培养运动员具有良好的意志品质,对
散打运动员竞赛心理状态的形成与稳定具有很好的促进的作 用;
(四) 良好的身体训练可以有效的预防运动伤病的发生,
可以相应的延长运动员的运动寿命。 普
二、身体训练的基本内容 .
散打运动训练中身体训练的内容主要包括全面身体训练、 一般身体训练和散打专项身体训练三个方面。
(一) 全面的身体训练:主要是针对初级训练阶段的年轻 运动员,通过全面的身体训练可以改善运动员身体能力最薄弱 的环节,全面的发展运动员机体的能力,增进身体的健康水 平,为今后运动成绩的不断提高。作好充分的身体准备,其训 练内容也具有普遍性。对于具有一定水平的运动员来讲,全面 的身体训练就应与专项特点、专项的要求和运动员自身的具体 情况联系在一起。
(二) 一般身体训练:是以全面发展与散打项目有一定关 系的身体运动能力为目的的训练。是散打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 得以提高的基础。
(三) 专项身体训练:是提高运动成绩的关键,对运动成 绩的提高具有直接的作用。散打专项身体训练的目的是根据散 打运动的特点和要求进一步发展散打运动所需要的身体能力, 散打运动员专项运动能力的提高,有助于他们在训练中可以承 受更大的运动负荷,有利于在实战及比赛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一般来讲,全面身体训练、一般身体训练是专项身体训练的基础,专项身体训练要在全面和一般身体训练的基础上进
行,现代运动训练的发展是一般身体训练越来越专项化了,前 苏联著名运动训练学专家马特维耶夫曾明确指出:竞技运动的
一般身体训练应当是“专项化”的。他还说:对于选择了专项 的运动员,要考虑不同专项对于不同能力要求的不同比例,这 些都充分说明了两者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
三、身体训练的基本要求
身体训练应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哭出重点
散打运动对身体运动能力的要求很高,要求运动员具备全
面发展的身体素质基础,通过全面的身体训练,可以使运动员 身体形态、机能素质等都得以全面提高。当然,全面发展并不 等于各种运动能力绝对平均的同步发展,要根据散打运动的特 点有所侧重。现代散打的身体训练的重点,应该是放在力量、 速度、耐力这三种素质上面,从现代散打比赛中对抗的激烈程 度上不难发现,散打运动对运动员的基本要求是力量是基础, 速度是核心,耐力是保证,因此,身体训练中应突出这三方面 为重点训练内容。
(二) 身体训练应科学、系筑的安排
身体训练过程是一个多年的训练过程,因此要根据不同时 期和阶段的训练要求,对训练内容、比重、负荷等方面的身体 训练做出全面系统的安排。
(三) 身体调练应当与其他训练相结合
散打运动员的身体训练应紧密结合技战术训练及心理训练 进行,使身体训练效果与其他训练有机的联系在一起,能够在 训练和比赛中通过技战术的形式表现出来
身休练的安排要有针对性
散打身体训练的内容安排要根据散打运动的特点,做到因 人、因时而异,从运动员身体情况、训练设施与条件、比赛的 要求等实际情况出发,有针对性的进行训练。另外还要通过各 种信息反馈,找出训练中的薄弱环节,再施以针对性的训练。
柔韧性是指人体关节在不同方向上的运动能力,以及肌 肉、韧带的伸展及弹性。散打运动中,运动员柔韧性的好坏, 对于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提高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良好 的柔韧性,是运动员学习、掌握运动技能的主要基础,尤其是 散打运动技术中对柔韧性要求较高的一些高难度动作,没有良 好的柔韧性,是根本无法掌握和完成的;其次良好的柔韧素 质,还可以促进其他运动素质的提高;另外,柔韧素质的提高 还可以减少和预防运动损伤。
散打项目对柔韧素质有着其特殊的要求,亦称散打专项柔 韧素质。主要对肩、臂、腕、腰、甑、腿、踝等部位的柔韧有 一定的要求。
一、主要训练手段
肩臂郤柔物性练习
浏览1,23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