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管理体制的形成与完善
新中国成立后,武术作为民族传统体育的一部分,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 1950年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召开了武术座谈会,倡导发展武术运动。1952年国 家体委成立后,设立了民族形式体育研究会,主要负责对武术等民族形式体育 的挖掘、整理工作。随后,国家体委又于1955年在运动司下设武术科,专门 负责武术工作。之后,又将武术科升格为武术处,负责国家对武术方针、政策 的贯彻执行和武术的普及推广、组织竞赛等工作,并指导各地群众武术组织的
活动。
1958年在北京成立的中国武术协会,以及随后各地方成立的武术协会, 形成了一个较为完善的武术网络组织机构。虽然从性质上讲武术协会属于社团 组织,归属各级体育总会,但长期以来,武术协会积极参与国家有关武术的各 项具体工作,为武术运动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20世纪80年代,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武术事业迅速发展。为适应形势 的需要,1986年在北京正式成立了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随后国家体委又于 1987年将体委训练竞赛四司的武术处,合并到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统一管 理全国武术工作及其对外推广工作。
20世纪90年代,随着我国体育体制改革的深化,武术运动呈现出新的发 展趋势。1990年,中国武术协会进行实体化改革,成为既是中华全国体育总 会的团体
会员,又是国家直属事业单位,在对项目的业务管理上拥有部分行 政职能。为进一步理顺关系,完善管理体制,1994年国家体委下发了《关 于国家体委武术协会更名为国家体委武术运动管理中心的通知》,实际上是 在保留中国武术协会的名义下,又增设了国家体委武术运动管理中心。目 前,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中国武术协会、中国武术研究院,是 作为一套班子在武术运动的管理中运作着。
逐步完善的武术管理体制,为武术运动的健康发展提供了组织上的有力保 证,使得武术运动不仅在科学化、规范化和社会化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也 使得武术大踏步地走出国门并迅速在世界上推广开来。
(二)武术竞赛体系的形成与完善
1953年11月在天津举行了以武术为主要内容的全国民族形式体育表演及 竞赛大会,标志着武术作为体育项目开始进人竞赛领域。1956年又在北京举 行了有12个省市单位参加的武术表演大会。在这两次表演大会的基础上,国 家体委于]957年确定了武术为正式比赛项目。1958年9月在北京举行了有27 个省市单位参加的全国武术运动会。会后,由中国武术协会组织部分专家,起 草了中国第一部以长拳、南拳和太极拳为主要竞赛内容的《武术竞赛规则》, 并于1959年由国家体委正式批准公布施行。1959年3月的全国青少年武术运 动会和11月的第1届全国运动会的武术比赛上就使用了该规则。这样,武术 作为一个体育项目实行竞赛的轮廓和具体办法就大体形成,武术比赛步人了正 规化的轨道,促进了武术技术的发展。
其后,除了3年经济困难时期和“文革”期间外,每年都举行一次全国
武术表演赛。经过20多年的反复实践,全国武术表演赛逐步成为以优秀运动 队为主的套路比赛,表演项目逐渐减少。1984年,国家体委将全国武术表演 赛改为全国武术比赛,使武术的竞赛又前进了一步。
1985年,国家体委颁布、实施武术运动员等级试行标准,极大地鼓舞了 广大武术运动员勤学苦练、不断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的热情。
4年后,为适应武术运动的发展和竞赛工作的需要,1989年国家体委又将 全国武术比赛改为全国武术锦标赛,并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把武术套路 团体赛和个人赛分开进行。套路团体赛采取分级赛和升降级制。这样既为运动 员提供了较多的竞争机会,也强化了公平竞争的机制,促进了武术套路训练和 技术水平的提高,使武术竞赛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自1990年第11届亚运会起,武术成为亚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自1997 年第8届全运会开始,武术不仅仍然是全国运动会正式比赛项目,而且是全运 会的唯一非奥运会项目。
2002年,为了适应武术运动申报奥运会项目的需要,出台了新版的《武 术(套路)竞赛规则》,并于2003年进行了进一步修订,使得武术比赛的评 判更具客观性。
在武术套路竞赛逐渐走上正规化之后,1979年随着全国“武术热”的兴 起,为了破除迷信、玄学,使武术攻防格斗技术在比赛中得到检验和发展,国 家体委决定首先在北京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浙江省体委三个单位进行武 术散手项目的训练试点,以取得经验后逐步推广。同年5月在南宁举行的全国 武术观摩交流大会上,试点单位作了汇报表演。随后在9月的第4届全运会上 进行了武术散手的公开表演。
1980年10月,在云南昆明举行的全国武术表演赛期间,国家体委拟定了 《全国武术散手竞赛规则(征求意见稿)》。随后在1982年1月,国家体委又 确定了《全国武术散手竞赛规则(初稿):K同年年底,在北京召开的第一次 全国武术工作会议上确定了武术散手应本着“积极、慎重、稳妥”的精神发 展。自此,每年都举行一次全国性的武术散手表演赛。1988年在兰州举行了 第一次设台比赛后,武术散手以擂台形式进行比赛就被确定下来。
1989年,散手被批准列为正式体育竞赛项目,并在江西宜春举行了第一 次武术散手的正式比赛——全国武术散手锦标赛。自此,散手运动进入了一个 新的发展阶段。
进入20世纪90年代,武术散手的竞赛制度更趋完善。首先,经国家体委 审定的《武术散手竞赛规则》于1990年正式颁布施行,并开始实行裁判员、 运动员等级制度。同年,武术散手比赛的评分开始采用电子记分器,使得评分 的手段更为先进。随后,各类武术散手比赛纷纷举行。1993年的第7届全运 会和1998年在泰国举办的第13届亚运会把散手列为正式竞赛项目。散手比赛 进人综合性运动会,表明武术散手竞赛已经较为规范和成熟。
1999年,为了使散手竞赛进一步规范化和突出民族特色,经研究决定, 将散手正式改名为“散打”。2004年,为了使国内散打比赛与国际散打比赛接 轨,对《武术散打竞赛规则》又进行了重新修订,并在同年的全国武术散打 锦标赛上开始实行。
在武术套路和武术散打两种竞赛形式日益成熟起来后,为丰富武术赛事, 加快武术功法运动的体育化进程,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和中国武术 协会于2004年开始每年举办一次“全国武术功力比赛”。比赛包括有单掌断 砖、悬空断板、石锁上拳和流星打靶等规定项目和一些自选项目。经过数年的 努力,武术功力大赛已经从过去的江湖杂耍和庙会活动开始逐步向现代体育竞 赛项目转型。
目前,主要的竞技武术比赛有全国武术(套路、散打)锦标赛和冠军赛, 亚洲武术(套路、散打)锦标赛,亚洲青少年武术(套路、散打)锦标赛, 世界武术(套路、散打)锦标赛,世界青少年武术(套路、散打)锦标赛, 世界杯武术散打比赛,以及综合性赛事中的全运会武术(套路、散打)比赛 和亚运会武术(套路、散打)比赛等。
浏览4,36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