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东方文化以其特有的魅 力,构建了葱郁的智慧之树,孕育出令世人瞩目的硕 果,而华夏民族更是依赖着这片古老而广袤的沃土, 以其独到的视角与思维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随着 古印度、埃及、巴比伦文化的相继没落与遗失,中国 文化也成为迄今为止世界上唯一绵延数千年,从未间 断过的文化体系,她即是每个炎黄子孙的骄傲,又是 世界文化的瑰宝!

根植于中华土壤中,极具原创性的中华武术,自 诞生的那一刻起,就备受传统文化的呵护与滋养。当 我们的目光穿越武术杀伐与争斗的表象时,我们看到 的是一个庞杂而细腻的理论框架和沧桑而进取的历史 进程。

应该说,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便已经出现了武 术的萌芽,而正因为武术的兴起,才掀开了人类文明 史的序幕。部落间不断升级的集团化战争,促使着国 家的最终确立。而政权的形成恰恰为武术提供了展示 与发扬的空间。在我国《礼记》、《国语》、《吴越 春秋》等大量文献中,记载了在夏商和春秋时期就已 存在着“执技论力”的相搏之技,而齐国则率先开创 了 “以武取士”的先河。武术在当时除了军事用途 夕卜,还兼具着嬉戏与观赏愉悦之趣。

在秦汉时期,武术已近普及,且比赛日趋制度 化。1975年于湖北江陵县出土的秦墓中,在一木篦的 背面,即印有彩绘的“手搏”比赛的场面。唐宋两 代,武术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民间的武术组织蓬勃兴 252 起。当时的武术比赛虽还未按体重分级,没有护具等 ,和 安全保证,但制度化已经形成,拥有广泛的群众基

础。据《资治通鉴》记载,武则天临朝执政后,正式 二" 确立武举制度,为武人跻身仕途开辟了终南捷径。然

金% 而,元代是由世祖忽必烈统蒙古军入主中原而实行的 异族统治,民族矛盾异常尖锐。元政府曾多次收缴民 间武器,明令严禁习武。但是,几千年薪火相继的传 承又岂能受阻于一纸禁令?武术由澎湃的江河转为隐 蔽的暗流。

随着元朝的覆亡,习武开禁,武术得到迅猛发 展,至明末清初已达到空前的高峰,名家辈出,技艺 纷呈。武术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实现了自身的完善,内 外家的分别,诸多门派的界定至此已见雏形。值得关 注的是,其理论的整理与提升达到了新的高度。戚继
光的《纪效新书》、王宗岳的《太极拳论》,吴殳的 《手臂录》等大量典籍相继问世。

清末民初,由于政治的腐败与异邦的入侵,饱经 沧桑的中华民族蒙受了空前的屈辱与劫难。面对苦难 的民众,破碎的山河,武术人曾彷徨,曾迷惑,曾痛 心疾首,曾振臂高呼。朱国福、韩慕侠、王子萍等武 术家先后挫败前来挑衅的外国大力士,扬我国威。而 同期,霍元甲赴上海,张占魁在天津,尚云祥于北京 分别设馆授徒。众多武界天骄憧憬着以武兴邦,重振 民族精神。

一部武术史浓缩了一个国家由远古至近代的推进 历程。纵观武术的发展,可以窥见中华民族几千年文 明的脚步,而关注近代的武术史,我们看到的是无数 志士仁人在屈辱与困顿中的觉醒与抗争!

武术在漫长的发展演变历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 中华地域文化的熏陶与渗透,使武术成为传统文化特 定的肢体语言,进而形成极具中国特色的武术文化。

中国文化体系中历来将“佛、道、医、儒、武” 一并视为悟道修身的进阶法门,足见武术在传统文化 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武术与佛家思想、道家精 神、儒家理念、医家文化乃至易学兵法、伦理教育、 古典美学产生着千丝万缕般的连带关系。

首先,武术的修习过程体现了古人对整个世界乃 至宇宙人生朴素的认识论及发展观。古典哲学中“阴 阳”、“五行”、“九宫”等数理概念都在武术的演练 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示。太极拳柔中寓刚,后发先
至,取法阴阳之道;八卦掌走中行拳,曲中求直,暗 合八卦易理;而形意的五行拳则体现出五行生克,往 复循环,生生不息的大道玄机……诸如此类,不胜枚 举。似乎武术的一招一式都深深打上了古典哲学的烙 印而有章可循,有源可依。

其次,古典哲学与传统养生皆倡导人须在放松入 静,心如止水的前提下,即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 生。道家崇尚“平常心是道”、“道法自然”;佛家指 出“由定生慧”;禅宗进而提出“明心是性,见性成 佛”,认为人只要抛却分别、执著、妄想、嗔恨等内 在的干扰,便可激发自身的潜能,洞察宇宙的真相, 从而达到如如不动的涅槃之境。武术运动虽然外在动 若波涛奔涌,却要求内里静如山岳。人只有保持着淡 定平和的心态,才不会为外界的假象所迷惑,能准确 明晰地作出判断与抉择。否则,当人处于紧张、惊 恐、焦躁的情绪中,必然举止失常,动作僵硬而大失 水准。武术始终看重形与神的协调统一,主张“内外 三合”、“形断意连”。当我们拭却了心灵的蒙蔽,自 可唤醒自然赋予人类的原始本能。从某种意义上,武 术之道即是人处于体静身松的状态下,与自然达到最 佳契合的生命之道!这其中贯穿了传统文化中厚重的 人文精神和佛道思想的义理玄机。

再则,武术与中医犹如一对挛生兄弟,多年来唇 齿相依,椁鼓相应,武术所依赖的哲学依据如阴阳、 五行等与中医同出一辙,武术所奉行的养生思想及经 络穴位的确认,与中医殊无二致。可以说,中医恢宏
的理论体系为武术奠定了一个完备的生理学基础。历 史上许多医家本身就深谙武道,而相当多的武术家亦 在习武的同时,涉足医林,济世悬壶。从这个意义 上,谈武医同源毫不为过。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透析武术的精神层面,会发 现除了要求习练者有自强不息,百折不回的坚韧与执 著之外,更重要的是对武术伦理道德的恪守,而武德 的核心内涵是传统儒家文化,儒家文化的精神实质是 伦理文化。当代哲学家冯友兰先生指出:“中国文化 的精神基础是伦理。”根植于中华土壤中的传统武术, 无时无处不在昭示这种伦理道德规范。武术所宣扬的 尊师重道,扶危济困,宽容谦和等内容,俨然是儒家 文化中“仁义礼智信”、“忠孝伦常”等思想的全面 体现。儒家思想为每一位习武者的行为处事提供了强 有力的理论依据。

图片28 图片29 图片26 图片35 图片27传统武术与传统文化水乳交融,须臾不可相离, 武术中的文化属性与精神内涵实难——道尽。透过传 统武术,我们可以窥见历史的进程,探寻文化的启 蒙,思索宇宙的玄机。在攻防搏杀与刀光剑影之外, 我们看到的武术是一位秀外慧中的儒者,他如炬的双 眸凝结着宽容与智慧,他坚实的胸膛蕴藏着文明与禅 机。他似乎超然物外,又恍若与我们血脉相连;他看 似显隐着暴力与杀戮,却又始终顺应着文明的脚步。

古朴、厚重的武术文化,承载着数代武术人的进 取与反思,她是每一个习武者的精神家园,我们民族 思想体系中的宝贵财富!

形意拳的文化

如果说传统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枝 奇葩,那么形意拳就正是这朵娇艳花朵上的美丽花 蕊。形意拳源远流长,内涵丰富,哲理深刻,效果显 著。一个练习者,对其中所包含的文化意蕴若不能深 入了解,不仅会给自己的习武历程带来困难和疑惑, 更是小看了形意拳,无法领悟其中的三昧。

初习形意拳者都会有一种体验,就是老师不厌其 烦地一遍遍讲拳理,讲拳史故事。原因无它,形意拳 的文化使然。形意拳是传统武术中最重视拳理的一种 拳法。为什么如此?还是文化使然。有些老拳师讲, 形意拳不是拳,是道,是体悟世间大道的手段。这话 如果放到形意拳文化的角度看,真的没有错。因为从 形意拳一出现,就始终浸润在传统文化这样一个大池 塘中,它自然与中国传统文化一脉相承、息息相通, 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为了传统文化核心之一的“道”的 体悟手段。

形意拳的文化,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认识。

—、形意拳的哲学原理

形意拳,原名心意六合拳,以形为表,以意为 本,一外一内,正符合中国传统哲学中的阴阳太极理 论。太极阴阳是中国传统哲学的核心之一,表现在世 界现实中,为内外、动静、里表、正负等等,简单的
可理解为对立统一的矛盾双方。太极阴阳理论不是陈 述矛盾的事实,而是研究这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依 存、斗争等变化规律,这是中国人的辩证法。形意拳 的形与意,也正是这样,以心意为根本,以形动为表 现,两者相合,在技击上能增大攻击力,在修身上能 内外兼顾,益寿延年。

图片33 图片23 图片30形意拳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功法称为五行拳,劈崩 钻炮横对应金水木火土,这拳法的名称及理论来源就 是中国哲学中的五行说。五行理论,是中国哲学中的 又一个大分支。五行有相克相生,对应的五行拳也有 相克相生。五行体现古人认为的世界五种基本元素的 本质,五行拳亦以此为特点,故有劈拳似斧属金、钻 拳似闪属水、崩拳似箭属木、炮拳似炮属火、横拳似 弹属土的说法。练时也要求体会这五种属性的本义, 这样才能练出拳的真谛。

形意拳的基础桩法为三体式,又名三才式,这又 是从传统哲学的阴阳两仪三才四象说中衍化而出。三 才天地人,形意拳的三体式的站法正是象征这一内 涵。头上领为天,脚实踏为地,中间手前出为人。三 才说讲究人为天地之灵,所以形意拳中间的手为技击 打斗的主体。正如《阴符经》所言:“天性,人也; 人心,机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天发杀机,斗转星 移;地发杀机,龙蛇起陆;人发杀机,天地反复;天 人合发,万化定基。”三体式练的就是个天地人的合。

说到合,这是形意拳中的另一个重要思想基础。 心意六合,这个合字可不简单。中国传统哲学特别讲 究“和”,这个“和”中就有相融、一统、和谐之义。 而心意六合的合,含义是要求身心内外、四肢百骸不 论动与静中都要相呼应、相统属、和谐一致,形成一 致的合力方向。字面上看,合是要求动作的协调统 一,而内里实质,此“合”恰恰是彼“和”,说的完 全是一回事。

和的最高境界是天人合一,以己之身心应天道之 变化,顺其自然,顺势而作,求得大自在、大圆满。 练形意拳,防身自卫只是它的一个功能,通过练习, 体会这种传统哲学的精神,从而明悟世界,感知规 律,求得天人合一,这也是它的一个功能。所以老拳 师们说练形意拳练的是道,这话,在理!

二、形意拳的历史渊源

形意拳的形成发展史,前文已述及,此处不重 复。但在形意拳的发展中,有几点很让人感到惊异。

一是拳理的传承。形意拳的拳歌拳谱由古及今, 从未间断。它从前是秘传,等闲人是了解不了这东西 的。但新中国成立前曾有研究者赴陈家沟了解陈氏太 极拳,录得陈鑫的《三三拳谱》,从其目录来看,其 中有相当多的内容竟与形意拳谱相似。如果这些事属 实,那么不管是谁参考了谁,都说明这东西是极有价 值、近乎完美的真理体系。形意拳由心意六合拳而 来,或者也可以说它就是心意六合拳的一个分支。心 意六合拳可考拳史在明清之际,拳史传说是源于宋 朝,甚至更早,绝不比太极拳晚。两者的前述的相
似,两者的漫长的发展过程,都说明了它们深厚的文 化积淀。特别是它们远祖的相近相似,似乎更寓示着 某一个大文化的源头。

其次,形意拳门里尊岳飞为祖师,岳飞创拳是否 属实咱们不探讨,但敬英雄重气节这样的文化价值观 在形意拳中体现无遗。旧时练形意拳讲究很多,习拳 者不论多么困窘,不得艺传外邦,不得卖艺求钱,这 种边习武边修德的做法,正是传统文化的要求所致。

第三,练拳本是武,却要以文化为魂。拳自武穆 传,理法道家说,长久地传承下来,特别适合中国这 个农耕文化为主体的国家的民情。所以形意拳门人, 出了不少文人练拳或者武人文相的人物。旧时的虎头 太保孙禄堂,今世的尚氏传人李文彬皆是此辈。

三、形意拳的审美观念

形意拳练起来不如其他拳法花巧好看,反倒是有 一种质朴淳厚的感觉。这种不加文饰的审美观念实在 独特。不求眩目,只讲实用,弃美观而就实战,形意 拳这种独特的审美观念也是传统文化在它身上留下的 烙印。大巧不工,古拙奇韵,反而给人一种自然的返 璞归真之感。如果说少林拳刚健有力、节奏分明,是 拳中的李白之诗,八卦掌流畅洒脱、风行水上,是拳 里的少游之词,那么形意拳就以其雄浑气魄、简洁无 华成就了拳里的东坡之语,天然率性,由繁而约;上 体天道,下健身心,演练起来别有一番风景。简则简 矣,却绝不失拳舞之美。所以无数练习形意拳的习武
者,越练越喜爱,越练越专心,一辈子浸淫于此的绝 不是少数。

正是由于以上这些原因,使得形意拳绝不如外表 看来那么简单,单是它身上那么厚重的文化味,就足 以让它的芬芳享世永存了。

传统武术能实战

我是一个练了半辈子传统武术的人,不论是养生 还是防身,我都尝到了甜头。现在国内的武术界,有 好多人看不起传统武术,说它是花架子,中看不中用 ——不能打,我不敢苟同,因为在几十年的人生经历 里,我深深体会到了传统武术的技击作用。

我于1946年1月出生在沈阳,从小我就喜欢武 术。那时我家住在沈阳城的大北门外火神庙附近,那 可是一个藏龙卧虎的地方,武派太极高手阎志高的师 兄霍梦魁就在那里练武授徒。霍大伯与我父亲是好朋 友,于是从12岁起,我就跟着他习武练功。不幸的 是,在我16岁那年,霍大伯因煤气中毒而谢世,我 失去了一位好老师。从那以后,我开始跟舅舅夏英久 及他的师兄弟兰树铭学摔跤。夏与兰都是尚云祥高徒 张定一的传人,特别是兰树铭的跤技赫赫有名,他与 哥哥兰树生共创了沈阳摔跤的“兰门” 一派。在明师 指点下,我的跤技突飞猛进。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到处一片混乱,我的习 武练跤活动也被迫终止了。1966年的一天,我到市郊 一个农村去画毛主席像,下午回家的路上,一辆卡车 从身后追来,停在我身边,车上跳下一群人,不由分 说,用一只麻袋套在我身上,扔到车上,开车就走。 后来他们把我拉到一个地下室,好一顿痛打。打过 后,才知道原来抓错了人,把我当成另一个对立的造 反派的人给抓来了。无端受屈,给我刺激很大,一连 几天都咽不下这口气。我从小习武,又练摔跤,可连 这种突发事件都对付不了,这不是白练了嘛!这时有 朋友说,你练摔跤能对付一二人,若是武术练明白、 练精了,那七八个人都不在话下。一语点醒梦中人, 从此我遍访沈阳的名师,疯了一样地习武。 学

我先后跟尉剑峰、刘清泉、吕洪臣、付剑飞学过 八卦掌、绵拳、拳击、快手技击,收获很大。这一时 期,我的单刀和甩头(绳镖)练得很好,一起玩的伙 伴都称我为“小胜英”。那时我年轻气盛,爱打抱不 平,又仗着有了点功夫,很爱与人动手。有一次,我 在东关里云小学附近练武,见几个无赖对我一个师妹 纠缠不休,我一气之下,一顿拳脚打得他们落荒而 逃。

1983年夏天,我代表付剑飞去给杨俊秀祝贺七十 大寿,没想到竟成了我武术生涯的转折点。杨俊秀是 形意拳高手,其师辛健侯是尚云祥的高徒,新中国成 立前曾获全国武术擂台赛冠军。杨俊秀功夫十分了 得,尤精技击,不仅在沈阳,就在东北武术界也大有

名茨。那天我去贺寿,杨师的一个弟子郭某某被人挑 拨,说我是付剑飞付大剑客的徒弟,好斗,如何不服 人、如何狂妄等等,挑唆他与我比手过招。郭轻信 了,再三提出要与我比划比划。我推脱再三也推脱不 掉,只好与他过手。我们在一个没人的屋里讲好点到 为止,一伸手,我连胜了三次。郭急了,就在我转身 出门时从背后偷袭,我疾转身格架,不小心把腕上的 手表打坏了。那年月,表可是十分值钱的物件。我也 急了,一个野马分鬃将郭挑起来抛到炕上,砸碎了几 块炕砖,人也落进了炕洞里,疼得他嗷嗷叫。纸里包 不住火,没多大工夫,杨师就知道了事情的始末,把 他的弟子大骂了一通,然后提出要教我武术(他看中 262 了我的胆识和为人),这正是我求之不得的,从此我 就跟着杨师习练尚派形意拳。跟从了杨师,才知道武 术的天地是多么广阔,才知道技击的奥秘有多深,再 回过头来想想自己从前与人动手较技,不禁冷汗直 流,我那是没有遇到真正的高手,若是碰上一个像杨 师这样的,不把我打扁才怪呢!

这一年年底,杨俊秀病重,我在床前护理了一个 多月。这期间,他给我讲了好多的技击理论和技击手 法,可惜我当时形意的根底浅,领悟不透。1990年 后,李文彬老先生来沈阳,及1995年我代表师父去 齐齐哈尔给李文彬老先生祝寿,听其讲解,方才弄 懂;以后又经过孙剑云大师指点,才把形意拳的实 战、技击弄明白,悟透了,并开始形成了自己的风 格。

杨师病逝后,我的舅舅夏英久又把我送到杨的师

兄张国良(辛健侯的掌门徒,1947年第二次东北武术

擂台赛季军得主)处,张先生将我收入门下,从此我

拜张国良为师,继续苦练尚派形意拳。

那时我每天早晨5点以前就到公园练功,7点多 才离开,晚上还要自己加练一个多小时。张师每天带 着我练拳,给我讲技击手法,有时甚至我们爷俩真打 实拼。开始的时候都是我输,经过好多年,直到20 世纪90年代,我才能和师父互有胜负。我师父名声

大,有时会有练家来切磋,也有时会有来挑衅踢场子 263

的。有一回来了一个练太极的彪形大汉,把我练的相 当不错的师弟都给赢了。第二天他又来了,目空一 切,口出大言,一个劲地贬低我们的形意拳。我忍不 住与他动了手,一个崩拳打得他退出丈外。他不服, 喘了口气再来,又被我用野马分鬃挑得直飘出去。这 一回他服了,临走时对我师父说:“你有个好的顶门 徒弟了!”

1995年,辽宁省以武术界、摔跤界、拳击界部分 名家为主体,组建了省跆拳道协会,又成立了辽宁省 跆拳道运动队,聘请曾获韩国全国冠军的金勇先生为 教练,教授跆拳道比赛技术和经验。当时所有搞跆拳 道的都是只会用腿而不懂用拳,而金先生又颇有些看 不起我们辽宁队。在为他送行的告别宴会上,我提到

拳的用法,金先生不屑一顾,后来我们两个试了试 手,他被我的一个劈拳打出三米开外。金先生态度立 刻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很服气地承认形意拳非常实
用。后来这事传了出去,省队的宁某某和王某某不 信,非要一试。宁某某是当时全省75公斤级的冠军, 结果被我一巴掌一个,都打得飘了起来。他们与当时 的总教练张某某、主任谭某某说了这事,他们也不 信,也来找我,结果也是一巴掌一个地飞了出去。在 1995年到1997年期间,辽宁省跆拳道界都讲:“张 世杰这老爷子最能打,谁也经不住他一巴掌!"

像这样的事还有很多。如辽宁无差别级散打、跆 拳道双料冠军王某某比赛获胜后有点飘飘然,我说了 句:“小伙子打的还行,就是发力差点儿!”他不服, 问我怎么发力,并与我动手,被我一巴掌打出四五米 远。他急走过来后,给我行了个九十度的鞠躬礼,问 我怎么称呼,在哪练拳。从此,他每天早晨5点准时 到长青公园里跟我学艺。开始时他一个人来看不清动 作,后来又带一个人来和我比划,他在旁边看,直学 了一个多月才离去。当时他是搞散打的教练,但他教 的东西里有许多都是我所教的形意拳的东西。还有20 世纪90年代中期的全国拳击、散打双料冠军崔某, 与我动手时,几次被我用横拳买住胳膊,动弹不得, 于是心服口服。

我平时在沈阳市东陵区的长青公园练拳授徒。因 为我在沈阳的武术界还算有些名气,来我场子与我切 磋交流、比手过招的人常有。1995年秋天,我省的原 公安厅武术擒拿教练宋某某,见我习武有成就又特别 吃功夫,就跟我说要把他的擒拿功夫传给我。我对宋 说,自己门里的东西还练不过来,没有时间再学别的

他见我对他的擒拿不感兴趣,有些恼火,便连续 三天晚上与我的徒弟们动手,用擒拿手法整治他们。 三天后,徒弟在晨练时对我讲宋的擒拿如何如何好, 我告诉他们,用形意拳的“懒龙卧道”就可以破他的 擒拿。果然,当晚宋就吃了亏。第二天早上他又来 T,非要与我过手。没别的选择,只好“手底下见真 章” 了。我伸出一手,宋上来就叼我的腕子,我身形 一动,螺旋变劲,用了个拗步鹰捉,将宋的身体腾空 打起,扔到丈外的墙上。他落地后,头上冒出冷汗, 脸色煞白地说:“我看走眼了!我以为你的功夫与我 的大徒弟王某某差不多,没想到好到这个份上!”我 给了他一张名片,跟他讲:“我现在掌着沈阳尚派形 意的门,别家的东西我不想学,只想把形意拳内里的 功法、心法弄明白,再传下去。还是那个话,对不 起,你的东西再好,我也不想学。”

1997年夏季,有四个散打练的不错的小伙子来我 这里挑衅。我一掌将其中一个体格健壮的打出丈外。 另一个身高近一米九的大个子无礼地用两根手指招呼 我说:“你来,咱俩比划比划。”我只一上步,一掌 就将这个不懂武德之人打起近一米来高,飞出丈外落 地摔到,他连滚两滚,当时脸色白得吓人。周围的人 也都吓了一跳,以为我把人给打坏了。过了一会,我 看到大个子没有起来,就走到他身边说:“你起来 吧,没事!你就是屁股蹭了一下,吓了一跳,没怎么 样! ”他起来拍拍身上的土,没觉着哪儿痛,就问我 挨打怎么不疼?我说:“我只是摩拳你一下,又没真

打你,疼什么疼?”过了一阵,那四个练散打的小伙 儿商量一下,又问我:“要是我们四个一齐上,你能 怎么样?”我笑了笑,回答:“我一巴掌一个,都把 你们送医院去。”他们想了想,觉得有这可能,互相 使了个眼色,就要行礼拜师。我拦住他们,说:“你 们不懂规矩,没有武德,我不能收你们为徒。”三天 后,他们领来两位年纪稍长看上去像是教练的人,在 我的拳场边上看我们练武。看了一会,他们说:“我 们赢不了这位老师!”就走了。

2003年5月末,沈阳虎石台一位大成拳门人、练 过十七年形意拳的樊某某听说我爱与人动手,就特地 开着车与其师兄一起来找我。我们俩动手打了好一会 儿。樊某某年轻体质好,气力大,但一直打不着我, 我也看明白了樊的打法。后来我用了两次龙绞柱的手 法,将他抖了个侧空翻。我怕他摔坏了,顺手带了他 一把,告诉他:“你输了!”樊与他的师哥都很佩服, 说:“您是真功夫,不是酒桌上吹牛的嘴皮子功夫!”

传统武术练好了,身上有了功夫,能打善战,遇 到什么样的意外都不害怕。1999年,我去山西恒山旅 游,在悬空寺碰到一帮当地人拽着我,非让我买他们 的纪念品不可。我一个发力,把拉我的人抖了出去。 这时从后面过来一个老道士,两手一合就要拿我的手 臂。我借势一个燕子穿林化开,肩一点,打在老道的 前胸,打得他“哎呀” 一声。那帮人都吃了一惊,愣 住了。老道一惊之下,转变了态度,说什么也不让我 走,跑进屋里取出一张名片,说:“我是匡长修道长

的弟子,这些人都是我的弟子。你功夫这么好,咱俩 得换名片。”我只好与他交换了名片。他接过名片一 看,面露喜色,对弟子们说:“看见没有,我输得不 冤,这位是形意拳的高人,辽宁省形意拳研究会会 长,沈阳尚派的掌门!”给自己找了个台阶下。

现在好多人说传统武术不能实战,其实是把武术 学死了。再好的东西变成死框框,还能有多大用处? 绝招也就成了花架子。我跟我的徒弟们常讲,学拳得 学活,得会发力、变劲、换位,这样才能打得了人!

2002年首届全国形意拳擂台赛上,我给天津队的 十几名队员讲了些形意的应用技法,其中的刘宝合头 一天学会的钻拳,第二天上场就用上了,把对手摔了 个凌空侧翻倒地,赢得全场一片喝彩声。事后,刘 说:“这是张老师刚教给我的!”这次比赛中,我的三 名徒弟参赛,取得两项第一名。

2003年,我在《精武》杂志上发表文章《形意 拳沾上倒、碰上飞》,有些好斗的武术家看后到沈阳 长青公园找我非要切磋,几天里共来了十二拨人,我 赢了九拨,另外三拨说什么也不比划了。

2006年3月,齐市的李某老师和本溪的张某某通 过浙江上虞市武协欲举办形意拳培训班,上虞的形意 拳沈老师从外地请来一位练摔跤柔道的教练,身高 1.8米多,体重210多斤,年龄43岁,人正当年,一 切都好。李某和张某某说什么也不去应战,并说: “我们只讲表演、练功,实战归张世杰教。”办班的事 我虽然事先不知道,但为了给我在上虞的弟子争面
子,只好去应战了。结果一动手,我赢的非常漂亮。 对方于请他来的沈老师说:“张老师是真功夫,不像 那些武术大师只是嘴巴上的功夫。另外张老师武德特 别好。”并要求和我合影留念。

2005年开始,我到全国各地讲学,传播形意拳, 有许多武者见面非要先动手,他们说“您能胜了我 们,我们跟你学;你要是输了,我们跟你学什么?” 武者说的好,练武不懂用,赢不了人怎么证明你教的 对不对!所以凡是请我教拳的几乎全是先动手再教 拳,有的地方还请了一些散打冠军来切磋、验证。我 在四年多的全国游走,至今没输过一次。

我不是什么高人,更不是什么大师,只是中国千 千万万练传统武术中的一个。但我从我的练武经历中 感受到:只要下工夫,只要有恒心,就能把武术练 好,就能功夫上身,就能实战!传统武术不是“能” 实战,而是“特别能”实战,说传统武术与实战有距 离的人,只怕是还没有悟出武术的真谛。其实只要你 们再下一番苦功,到了水到渠成的那一天,你们就会 知道,我现在所说的是实话而非谎言。什么样的武术能打

曲成彬

中华武术历史悠久,被国人奉为“国术”,是外 国人认可度最高的中国传统体育形式,甚至成为中国 的代表,在老外眼里,中国与中国功夫已经成为一体。

中华武术受到如此尊崇,原因很多,不能否认影 视宣传的功劳,当然,他的神秘,他的保守,他的传 说更增添了他的魅力和神奇。

进入新时代,信息、媒体技术高度发达,信息传 播的速度和质量空前提高,一些原本神秘的事情开始 还原真实。早年擂台视频虽然模糊,但可清晰体会到 武术实战的真实情形,中央电视台最近热播的武林大 会,更是将真实的武术实战展现得淋漓尽致。虽然这 个节目非议不断,但这么多拳种、这么多选手还是一 定程度上反映出当今武术实战的状态。

神话开始打破,曾经的神功绝技,曾经的优雅从 容,曾经的闲庭信步,已经成为传说,怀疑的声音越 来越多,武术还能打吗?在专业的拳击、散打面前, 是否不堪一击呢?

质疑是一件好事情,能将真实描绘得更清晰、更 准确。面对质疑,我们重新审视武术的实战。

武术到底能不能打,我认为这是不用怀疑的。武 术的产生、发展、成熟只有一个检验标准——实战, 为了提高搏斗的效率,以最小的损失消灭对手,是武 术产生的依据。在无数次实践中,一些复杂的、低效 的技术逐渐淘汰,在实战中不断完善的技术体系形成 一个又一个成熟的拳种,这些拳种的传人构成了整个 武林。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武术产生于实 战,应用于实战,武术是能打的。

以上分析,还能够得出另一个结论,所有拳种都 能打。这也是一个没有疑问的结论。哲学家们说存在 即合理,武林包含各种各样、各具特色、差异明显的 拳种,但每一个拳种的成长轨迹都是相似的,都是经 过实践的检验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中国有这么多能打好使的拳种,为什么还引起如 此多的非议呢?还是那句老话,祖宗的东西是祖宗 的,不是我们的。传奇和成绩都是祖宗的光荣,和现 在的传人没有关系。躺在一代又一代积累的盛名下乘 凉的人们,只能承受越来越多的非议。要变非议为赞 美,赶紧站起来努力吧,名声是靠自己打出来的。存在的拳种都能打,关键是怎么练。古人习武只 有一个目的——消灭敌人,精练的技术和不断的实践,造就一个个武术巨擘。现在人习武多以健身表演 ? 为主,优美的身姿、哗众取宠的招式成为人们争相追崇的对象。因此,一些奇怪的现象产生了,人们认为 △ 夸张的武术表演才是真正的武术,慢悠悠的老年太极

 

 

浏览723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