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白猿九棍
在远古时期,人类就会用石块和木棍去捕猎,木 棍也逐渐成为人们用于狩猎、技击、格斗的武器。常 年的打斗、使用,人们逐渐把棍编排成了即适合于技 击、实战,又益于欣赏表演的套路来,并出现了许多 门派各式各样的长、短棍术。白猿九棍相传始于农民 起义。当时有些饥民为了生活,反抗腐败的统治者, 揭竿而起,组织成各个起义军,有的首领在招兵买马 的同时,在短时间内教新来的人员最简单的打斗武功 ——棍术。之后在明、清时期,有很多镖局的趟子 手,也常在走镖时腰挎单刀,手拎一根棍子,长途跋 涉即可当棍拄着走,遇到劫匪也可以作为兵器,即实 用又方便。
棍在实战中的用法主要是劈(砸)、挑、锤(点 刺)、横扫(抡打)、架打(拨化)。这套简单实用的 白猿九棍(也有说是白莲九棍)相传源于白猿通背。
- 左上步劈打
上左步。右手握棍的下端留有半尺,左手握棍的 上端,用上端劈打,将力点发到棍梢,打出抖劲直接 可将对方兵器打掉,或者将对方胳膊打得不能动作 (图 5-127、图 5-128) o
- 右上步劈打
上右步。用右手握的下端棍由下往上行,再劈打 对手的手腕或兵器

七、鹿角梳子镰(点大锻)
清朝初年,许多武术家为了出门带着方便,利于 防身并实用,且不容易被人发现,便研究发明了 “点 穴镰”(如图)。在“文革”动乱期间,由于武斗成 风,再加上社会上有些坏人成伙打架。为了自卫,我 将点穴镰有所改变,保留鹿角,增改成梳子镰。它即 有原来的功能,又多了护身的作用,可接对方的刀剑 (带刃的兵器),并在接架的瞬间,应用手腕的螺旋, 还可将对方的刀剑卸掉。此正应了古语所说的:“手 巧不如家什妙。”
- 钻镰开式
- 劈镰
- 转身右钻横(架、拨、化)
- 上步左钻横(接架、拨化)
- 金鸡抖翎(伸懒翅、探爪、捋挂、踢脚)
- 懒龙卧道
- 三个崩镰(进退崩)
- 白鹤亮翅
- 上步炮搬(拗步)
- 白鹤亮翅
- 进步顺炮
- 原地钻镰三个
- 踢腿三个劈做
- 上步炮镰
- 垫步钻镰(扑步接化、转身横化)
- 左右拨化、钻做(三拱)
- 上步钻镰
- 左右拨化钻镰(三轰)
- 上步横化
- 上步横化
- 进步转身
- 白鹤亮翅
- 劈镰

继续回练,打到原地后收势
形意拳实战
—、习练五行拳,养生益长寿,实战出真功
习武的人开始都是跟老师练习基本功,压腿、抻 筋、站桩筑基,腰、腿有了一定的柔韧性再开始打 拳。老师在教学时,都是一板一眼地让学生或弟子跟 着自己练,很少有老师告诉学生这个拳为什么就得这 么练,在运行过程中有什么样的变化(怎么变劲,怎 么换劲,在什么情况下换位)。学生或弟子在学艺三 五年之间很少有人能够自卫,这样就使得许多练传统 武术的人都成了锻炼身体或只会表演了。
习练者应该怎样去学练?首先要把每一个动作以 科学的角度去分析,使用该动作能达到什么样的效 果,练此动作对养生、自卫能否起到有益的作用?
我练了五十多年的武术,通过常年和师父、老 师、武友、弟子及学生的探讨和切磋,总结出的经验 就是实战出真功。
我练过很多拳种,接触过东、西、南、北许多门 派的武林高手。每年我要到全国各地游走多半年时 间,有的时候是教拳、讲学,有的时候是接受外地武 林朋友的挑战,而去应战、切磋、探讨实战的技艺。 为了中华武术,为了形意拳的技击精华能够广为流传 (多年来我和师父总结积累出来的),为了后学者不走 弯路,我已经游走全国五个半年头,无论是在外地, 还是在家里,我跟学生及弟子们都讲:“我教你们的 每一个动作,你必须要问明白怎么用,怎样能做到自 卫或赢人?力怎么发?劲怎么变?在什么时候变劲? 在什么时候换位?……要问清楚、学明白。”
曾经有人问道:“人都是血肉之躯,一百多斤怎 么能被打得离地飘起,甚至3米开外?”道理很简单, 一个武术技击家在动手发力时,如果你的前手(拳或 掌)到后脚跟和地面能形成45度角的话,你的支撑 顶力就可以将对方顶住(就像一面要倒的墙被一根木 棒支顶,这根木棒的支点与地面的角度就应是45度 角);如这位武术家能快速迈步、发力,自然就可将 对方打得飘起来。通过科学测试,最好的橄榄球运动 员冲击力可达到1800磅,足球运动员可达1500磅, 一位好的武术运动员也可达800-1000磅。一位好的 武术技击家如果能充分地调动并运用好自身的体能, 那么放人丈外,也就是伸手迈步的事了……
我的老师付剑飞(付大剑客)、师父张国良、师 叔杨俊秀都曾跟我说过:“打过一次仗,胜过练三年 功。”他们都比较讲究实战,我曾和付大剑客切磋,
实战打过四个月左右,头三个月我根本递不上手,后 来因实战经验的积累,再加变化的速度增快,我们能 互有胜负。
后来我拜张国良为师后,师父也几乎每天教完拳 后都将每个动作的用法给讲解明白,并和我打明白每 个动作的变化……
1987年我开始收徒后,自己也立了练功场,先后 有很多武友过来切磋,他们有各门各派的、练摔跤 的、散打的、拳击的。我每赢一次,都有所总结,从 而积累了很多实战的经验。我常常告诉弟子:“与人 动手时,尽量做到心要静,一定不可以紧张,主动进 攻速度要快,因为进攻是最好的防守。” 2003年,有 位曾经练过拳击的学生,不知是出于什么用意,印了 600张海报《中国形意拳名家张世杰传授沾上倒、碰 上飞的功夫》,到处发放。许多武友打电话问我此事, 当时我说不知道。第二天就有人拿着传单来公园找 我,我见确有此事,只能扛下来,没办法地说:“既 然出现了这事,那我就只有兜着了。如果我输了,以 后公园里就不会有张世杰这一号人在这练功……如果 朋友们输了,因为你们来的都不是一个人,我赢人的 动作你们都看到了,就请留点学费,也省得你们背后 说把张世杰赢了。”由于实战经验的积累,比划了三 天早晨,共胜了七拨人,还有几拨就不再动手了。以 后沈阳就传出张世杰是“武林第一和人”。其实我并 不狂,平时调子比较低,只不过就是讲求实战。这次 风波过后,有好朋友跟我说:“你既然有这么大的胆
量,功夫又这样好,大可不必在沈阳蜗着,到全国各 地闯一闯,见识一下全国各地的功夫,对自己更有个 提高。”半年后,我和徒弟搞了个尚派形意拳网站, 我也开始了 “访明师,寻高友,武艺学成天下走”的 生活,全国各地很多武术爱好者知道后,纷纷来电话 要求切磋技艺,有初学者,有功夫不错的,也有当地 武林的顶尖人物,有的电话直接就是挑战,“张老 师,你敢不敢来,到了我们这,动完手,你哪里都不 用去了……”所有的邀请,我都如期赴约,通过切 磋、交流,进一步提高了技艺,交了很多朋友。
2005年8月中武国际、中国功夫杂志、中国李老 能形意拳研究会三家联合主办了 “中国形意拳功夫 论坛会”。大会邀请了全国四十位形意拳大家,每人 都是讲演论文、演练功夫和技艺切磋三个方面的展 示,我以精辟独到的论文讲演和赢人的功力技法,被 评为到会的32位专家排名第一。
2006年3月,齐齐哈尔的李老师和本溪的张老师 在浙江上虞办了个形意拳培训班,报名学员22名。 有人请了一位高手来挑战,此人43岁,身高1.8米, 体重220多斤,习武20多年,曾当过摔跤、柔道教 练。李老师和上虞武协副主席钟管长(武术馆馆长) 说:“你得请张世杰去应战,因为技击归张世杰教, 表演归我教。”为了支持我浙江省的弟子,我只有在 不知情的情况下去接受挑战。到上虞应战,我赢得很 漂亮(连胜了四下),挑战方心悦诚服。
五年多,在全国各地我接触过特种兵,省、市散
打冠军,拳击冠军,武术冠军,通过切磋、探讨,使 我的技艺有很大的提高。
通过全国的游走,我教了千余学生,又收了数十 名入室弟子,使得徒弟达百人之多。全国除了港、 澳、台、新疆、西藏几个地区外,其他省都我的有学 生和弟子。我现在是万里独行传功夫,我想将我多半 生总结、积累的经验、传统武术的精华传下去,为中 华武术作点贡献。
二、鹰捉实用三十二手
形意拳自神拳李老能创拳至今已有二百年的历 史,几代人都是英雄辈出。之所以能一直享誉武林, 一者形意与八卦已冶为一炉,练形意的都懂八卦;二 者形意与太极也异曲同工,三拳种同为内家,功夫又 相辅相成,而其中又多有摔跤、擒拿之技。在20世 纪60年代初,我的师爷张定一就讲:“我教给你们 的功夫,你们必须传下去,如果谁要是将其带走不 传,就是欺师灭祖。”我受过武派太极大师霍梦魁的 指教,张定一(我舅舅的师父)、李文彬前辈的亲自 调教,受过孙剑云老先生的指点,跟我师父张国良、 舅舅夏英久数十年学艺探讨,跟快手付剑飞(付大剑 客)常年学习、苦练、切磋求证,使我技艺突进,掌 握了形意拳“沾上倒,碰上飞”的打法(其中也融进 了许多门派好的有益的东西)。
在实战中怎样能赢人,怎样能以小赢大?苦练功 力是一方面,重要的是要懂得人体几何学、人体力学
的关系,及理解人体机械运动的原理。
实战中无论怎样运动,从头到两只脚都应接近于 三角形,最好是等腰三角形,势子(身体)再稍往下 沉就形成了千斤坠之势,这样跟基就稳。前脚抓住 地,前膝顶住,后腿用力一挺,这时整个身体的力量 就反到了前手,此状态下前手至后脚就成45度至50 度角,一拧腰顺胯,在蹬地的瞬间就产生了作用力与 反作用力,也就是人体发力的最佳状态。实战中,两 条手臂如练得像火车轮子的连杆一样的快速,就会达 到无懈可击;身法反应再快,步子再急,脚上再有如 铁犁犁地的功力,就不会挨打,以至赢人。
许多武术家都讲:人身十四打:手、肘、肩、 脚、膝、胯、头、臀……然而尚派形意拳讲的是“人 身无处不打人”。尚云祥的三大绝技之一就有丹田腹 打(包括胸打)和刀骨的打法。
尚云祥早中期的数十名入室弟子几乎都是技击的 高手,如勒云亭、赵克礼、许笑羽、张定一、辛健 侯、张冬生等,在全国都极有威望。赵克礼、辛健侯 讲“不招不架,就是一下”,伸手我就打坏你;张定 一教的沾上倒的打法和摔法(他教出了夏英久、赵允 义、兰树声、兰树铭,为东北摔跤界作出了巨大贡 献),赢了人不一定要伤。当然,尚云祥也有一些不 好打的弟子徒孙。现在武者应讲武德,功力要大,技 艺也要高,要有超人技艺。
我现在讲授的是练形意拳的鹰捉(母拳)在实战 中怎样能做到“沾上倒、碰上飞”或者赢人的效果。
- 鹰捉、离巢
对方右直拳打来,你只需一抬手,用手旋转手指 带住对方拳头或手腕,可上步,拧腰,也可退步,还 可不动步地拧腰,用自己的胳膊、膀靠住对方直拳的 肘关节,一抖动可将对方扔出丈外,也可将对方胳膊 肘抖伤。
- 进步鹰捉
用手迎击对方来拳,螺旋地支顶起对方胳膊的同 时进步,用另一手打对方漏出的侧面软肋或正面前 胸,可将对方放出丈外,也可用炸劲将对方打伤,也 可用手直接螺旋抖擞劲将对方抖出去。
- 退步鹰捉
对方力大体重,如伸手接不住对方的来拳,在被 动的情况下,迅速塌腰往后撤步,接对方来拳的前手 旋转变劲地买住对方手腕(虎口的含劲,不要锁死) 往回带对方后手,急速击打对方前胸(这时对方之意 都是想打你,而自己身体固不住气),可将对方打伤, 甚至惊叫。
- 鹰捉变劲切脖打
对方拳打来,你同时起两手相接,前手碰到对方 胳膊的瞬间,后手急买对方肘窝往下沉劲;对方胳膊 被买下后,你迅速用前手掌切打对方脖颈,对方会因 颈动脉血流不畅、脑供血不足而休克倒地(这是一招 制敌的打法)。但要注意,不要使力过大,以免将对 方打死。
- 鹰捉锁喉掌
对方右拳打来,你用左手旋劲买下,并用右掌虎 口处锁打对方咽喉;如对方用左拳打来,你用右手螺 旋劲买下,并用左掌虎口领打对方咽喉,也可在用虎 口锁打对方咽喉的同时,顺势指上给力地往回一带, 将对方咽喉抓破或瞬间窒息(这也是一招制敌的手 法,但只能用于极坏的人)。
- 拗步鹰捉
对方右拳打来,你用右手旋劲接化,用左手买下 管住对方肘窝,同时右手翻转击打对方前胸(但同时 必须上步管住对方前腿),可将对方摔倒。两边都可 做。
- 拗步鹰捉管切
对方右拳打来,你用左手旋劲买下,上左步管住 对方右脚,用右手掌刀或小臂刀骨切打对方锁骨,拧 腰往左方向转,使对方失去重心摔倒。两边都可做。
- 鹰捉贴身沉肘打
接对方前手,上步买下对方前手或分鬃式,同时 用肘使劲往下一沉,对方胸部受不了肘力,就会被摔 倒地。
- 鹰捉垫步挂打
对方右拳打来,你用右手接化买住(捋劲),同 时上步,用自己的脚跟或小腿肚挂、磕对方前脚,另 一只手击打对方前胸或软肋,使对方失去重心而摔 倒。
- 进步鹰捉抹腰蹩
对方右直拳打来,你左手如蛇入洞一样缠化进去
摸对方后腰(进步),并用你的头或肩靠对方前胸, 抖腰、摆头将其摔倒,也可再加上后手按打对方前 胸,效果更佳。两边都要练。
- 摇转鹰捉
伸手接化对方来拳,迈步向对方侧面,另外一只 脚再顺势滑步到侧面,双手连续拨化击打对方侧面的 脸颊或软肋部(自己的正面不受对方力的威胁)。
- 鹰捉搂膝打掌
(1) 接对方来拳以螺旋劲买下,顺势上步搂勾对 方前腿膝窝,另一只手击打对方(搂勾对方的手可从 大腿直勾挂到对方脚脖子部,这也是劈拳出手如刀 挫,回手如勾竿)。
(2) 接对方来拳,滑步侧身买对方的腿,用另一 只手击打对方肩窝(侧搂膝打掌)。
(3) 接对方来拳,迅速滑步后撤抱住对方膝、 腿,用滚劲将对方摔倒。
- 鹰捉擒拿、擒摔
对方右拳打来,你用右手接,另一只手摸对方肘 部,两手同时螺旋变劲使对方被制,随后用膝盖压对 方膝窝,或用脚踩对方膝窝。这也是一招制敌法。
- 鹰捉买腕、劈打
对方右拳打来,你用右手买住对方手腕(含上即 可),用另一只手托对方肘往上一使劲,可伤对方关 节;同时也可往前滑劲击打对方胸部;买对方手腕的 手也可顺势往前使劲,将对方扔出。两边都应练。
- 鹰捉挑裆穿杠摔
对方右拳打来,你用右手变劲拿住(扣劲),身 体下潜,另一只手挑对方裆部,直腰起身后,肩扛对 方胳膊,将对手向后扔出。右、左两边都应练熟。
- 鹰捉挂腿打、摔
对方边腿踢来(右脚踢,左手撩挂;左脚踢,右 手撩挂),你一只手旋转往上一撩,担住对方腿,并 化住对方一半的力量,另一只手一下可将对方击出或 摔倒(这只手最好是切脖,使对方斜倒)。
- 鹰捉变劲横打
螺旋变劲,直接买对方前手,迅速上步管住对方 前腿,并往对方腋下或前胸用斜劲横打,并可用肘顶 对方前胸,使其失去重心而摔倒(近似野马分鬃)。
- 鹰捉切、别摔
对方右拳打来,你用左手螺旋劲买下,上右脚管 住对方右前脚,并用右手刀骨(胳膊劲)切对方左肩 锁骨将其摔倒,;也可用脚往回使劲别对方腿,使其 丢失重心而摔倒。这个动作在实战中非常好用,也极 易练习。
- 鹰捉肘打
(1) 对方右拳打来,你用右手化开捋住对方来 拳,上步,用左肘顺势顺对方肘下直顶对方软肋。两 边同时练习。
(2) 你也可直接鹰捉(劈拳)劈打对方,如对方 接架你手腕,你在掌拳受阻不能前进的情况下用刀 骨、肘的变劲,换劲直用肘击打对方,一般都是直接 击打到对方心窝部位,是很霸道的打法。
- 鹰捉化劲反擒拿
你伸手打对方,被其闪身擒拿住手腕及肘时,你 迅速塌肩下势,变劲如蛇入洞一样,胳膊往对方腋 下、后腰处钻,手摸到对方后腰往回使劲,另一支手 推打对方前胸至咽喉处,可将对方摔倒击出。
- 鹰捉掀摔
对方右拳打来,你用右手接住同时转化下沉,将 其手腕交于左手,借其力(挣扎)同时上扬,右手急 速顺势摸对方右肩后侧并往下使劲;也可直接拽对方 肩头往下用劲,对方就会被摔倒;也可加用左脚踩压 对方右膝窝,对方必倒。
- 鹰捉变抱胳膊践
对方左拳打来,你用右手旋转劲化开买下,顺势 用右胳膊抱住对方肩,也可加上左手合抱,拧腰转身 往下使劲,对方就会被摔倒,或凌空翻倒在地。两边 都要会用才行。
- 鹰捉爬拿摔
对方出拳打来,你一手格挡拨化,一掌前劈,同 时出脚把对方前脚挂住爬起(撮爬劲),同时格挡的 手向下勾搂,拿住对方前脚,使其失去重心摔倒。
- 鹰捉贴身靠
拨买下对方来拳迅,速进身挤靠对方前膝窝,并 用头和肩撞靠对方前胸或肩窝,使其失去重心;也可 加上另外的手按对方前胸或咽喉,使其摔倒。
- 双手鹰捉
用双手买下对方来拳(双手要有合夹劲),迅速
进步,用双掌打击对方胸部,将对方击出丈外。
- 双手鹰捉里外挂打
拨开对方来拳,双臂撑开对方两臂,双掌合力击 打对方前胸,同时上步挂对方前脚(里外都可挂对方 的脚),将对方放出摔倒。
- 鹰捉双手亮翅打
用双手螺旋劲拨化开对方来拳,进步,双手同时 下沉击打对方前胸,也可用前脚踢、碰对方前脚踝, 将其击出丈外。
- 双手托打、抱腿摔
两人进身或抱在一起时,用双手里裹向上托打对 方下颌,也可双掌刀砍对方颈动脉;如对方受力向后 仰,我可迅速下潜,用双手抱对方双腿或一条前腿, 将对方摔倒;也可再用头顶撞对方前胸,将其摔倒。
- 鹰捉云手挑打
右手阳穿掌,翻掌用虎口捋化对方,如果捋不动 对方胳膊,左手斜竖掌往前分挑开(拨化劲)对方前 胳膊,右手正好打在对方胸口处,也可双掌合打对 方,可将对方打出丈外。
- 鹰捉探、撤拧打
如同太极推手,当我赶到推手的位置时,可用左 手虎口顺对方胳膊瞬间,滑到对方肘窝处往下沉劲 (太极叫揉劲),右手在对方另一只胳膊处(胳膊上半 部)往上撤(斜拧劲),可将对方摔倒。
- 鹰捉上劈、下崩打
同时出双手,拨化开对方后,上边用鹰捉直劈对
方前胸,下边用崩拳直劲旋转打对方小腹或胯部。
- 鹰捉推、拉摔法
遇到太极或别派高手,对方已看住我两手时,我 双手也应该是推劲,用虎口尽量由胳膊滑到对方两 肋,用手推往对方大包穴或章门穴上使劲,使对方瞬 间胳膊酥麻无力,另一只手往回拉劲(带劲),可将 对方摔倒。两边一样的用法。
三、九宫图上练习五行相生拳
古代武术家练到上乘,即练习身法的最高境界是 九宫步法。关于“九宫图”练法,出处很多,什么 “九宫河洛”,什么“鬼谷子密传”,无论怎么传说, 它的目的是为练好身法、步法的变化,及应用到实战 中去赢人。我们本着教为了用的目的,不要把功法神 化了。
九宫步法的主要特点,表现在各个角的转身换 步,腿法、脚法、手法的变化应用。腿法有挤、靠、 挂、崩、别……脚法有趟、踢、踝、踩、跺……手 法有捋、拿、擒、拨、化、劈、打……既有直来直 去,所以它又不同于八卦掌只转圈的练法。形意拳的 五行拳根据其五行相生、相克的制化基础把它放到九 宫图上来练,根据场地大小、宽窄的条件,可划成正 方形或长方形来习练九宫(它不受场地、形状、尺寸 限制,九个点,横排三个点、竖排三个点、斜着三个 点的数相加都是15,在古代中国这个数发音为幺五, 其谐音即为“要武”之意)。
尚派形意拳在五行拳之前又多了一个鹰捉,为五 行拳之“母拳”,在九宫图上可以按五行相生之顺序 来练拳,即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再 生金……尚派形意拳之五行拳每一个姿势都应有螺 旋、拧裹劲(螺旋劲)。有的老先生讲道:“钻拳没 有螺旋,只是似闪电的抖包裹劲。”而我通过多年的 动手实践,总结出钻拳如果练到“得心应手”的赢人 地步时,就会达到电闪雷鸣带下雨的效果。钻拳螺旋 下滑,拨化开对方手臂,直接抖擞劲击对方脸面,对 方鼻子一酸,即淌眼泪或出鼻血。在九宫上每个动作 都要练到随心所欲的境界。
子、打颤板来练功夫,还教走五行杆、走九宫图练习 身法。五行杆即是在地立五根细竹竿,平均距离,像 转八卦掌的单换掌一样,由1、2、3、4、5 (中间是 5)转拳。过去练形意拳的都懂点八卦或是也练八卦, 就是这个道理,如果有五棵小树,距离差不多远就更好了。
从1起绕经过5奔2 绕过2再绕经5奔3 经过3再绕经5奔4 绕过4再绕经5奔1
新中国成立前,张定一、张冬生、郎宝印三位老先生教授恩师张国 良、杨俊秀等人百日功,在传授形意拳内功心法的同时,也教授了许多 功夫,其中就有打颤板增加功力的练法。
另外练功还有辅助练功的五行袋(代替大沙袋):雄黄、绿豆、高 粱、铁砂、沙子。
'另外还有单牝绿豆口袋:五斤至八斤绿豆装入像小枕头一样的口袋 中(两层布),带在身边随时可打,也可当枕头一样睡枕(午休小睡), 还可扔抛接练力量。
举手投足间的儒风雅韵
传统武术的文化属性
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东方文化以其特有的魅 力,构建了葱郁的智慧之树,孕育出令世人瞩目的硕 果,而华夏民族更是依赖着这片古老而广袤的沃土, 以其独到的视角与思维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随着 古印度、埃及、巴比伦文化的相继没落与遗失,中国 文化也成为迄今为止世界上唯一绵延数千年,从未间 断过的文化体系,她即是每个炎黄子孙的骄傲,又是 世界文化的瑰宝!
根植于中华土壤中,极具原创性的中华武术,自 诞生的那一刻起,就备受传统文化的呵护与滋养。当 我们的目光穿越武术杀伐与争斗的表象时,我们看到 的是一个庞杂而细腻的理论框架和沧桑而进取的历史 进程。
应该说,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便已经出现了武 术的萌芽,而正因为武术的兴起,才掀开了人类文明 史的序幕。部落间不断升级的集团化战争,促使着国 家的最终确立。而政权的形成恰恰为武术提供了展示 与发扬的空间。在我国《礼记》、《国语》、《吴越 春秋》等大量文献中,记载了在夏商和春秋时期就已 存在着“执技论力”的相搏之技,而齐国则率先开创 了 “以武取士”的先河。武术在当时除了军事用途 夕卜,还兼具着嬉戏与观赏愉悦之趣。
在秦汉时期,武术已近普及,且比赛日趋制度 化。1975年于湖北江陵县出土的秦墓中,在一木篦的 背面,即印有彩绘的“手搏”比赛的场面。唐宋两 代,武术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民间的武术组织蓬勃兴
252 起。当时的武术比赛虽还未按体重分级,没有护具等 ,和 安全保证,但制度化已经形成,拥有广泛的群众基
础。据《资治通鉴》记载,武则天临朝执政后,正式
二" 确立武举制度,为武人跻身仕途开辟了终南捷径。然
金% 而,元代是由世祖忽必烈统蒙古军入主中原而实行的 异族统治,民族矛盾异常尖锐。元政府曾多次收缴民 间武器,明令严禁习武。但是,几千年薪火相继的传 承又岂能受阻于一纸禁令?武术由澎湃的江河转为隐 蔽的暗流。
随着元朝的覆亡,习武开禁,武术得到迅猛发 展,至明末清初已达到空前的高峰,名家辈出,技艺 纷呈。武术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实现了自身的完善,内 外家的分别,诸多门派的界定至此已见雏形。值得关 注的是,其理论的整理与提升达到了新的高度。戚继
光的《纪效新书》、王宗岳的《太极拳论》,吴殳的 《手臂录》等大量典籍相继问世。
清末民初,由于政治的腐败与异邦的入侵,饱经 沧桑的中华民族蒙受了空前的屈辱与劫难。面对苦难 的民众,破碎的山河,武术人曾彷徨,曾迷惑,曾痛 心疾首,曾振臂高呼。朱国福、韩慕侠、王子萍等武 术家先后挫败前来挑衅的外国大力士,扬我国威。而 同期,霍元甲赴上海,张占魁在天津,尚云祥于北京 分别设馆授徒。众多武界天骄憧憬着以武兴邦,重振 民族精神。
一部武术史浓缩了一个国家由远古至近代的推进 历程。纵观武术的发展,可以窥见中华民族几千年文 明的脚步,而关注近代的武术史,我们看到的是无数 志士仁人在屈辱与困顿中的觉醒与抗争!
武术在漫长的发展演变历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 中华地域文化的熏陶与渗透,使武术成为传统文化特 定的肢体语言,进而形成极具中国特色的武术文化。
中国文化体系中历来将“佛、道、医、儒、武” 一并视为悟道修身的进阶法门,足见武术在传统文化 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武术与佛家思想、道家精 神、儒家理念、医家文化乃至易学兵法、伦理教育、 古典美学产生着千丝万缕般的连带关系。
首先,武术的修习过程体现了古人对整个世界乃 至宇宙人生朴素的认识论及发展观。古典哲学中“阴 阳”、“五行”、“九宫”等数理概念都在武术的演练 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示。太极拳柔中寓刚,后发先
至,取法阴阳之道;八卦掌走中行拳,曲中求直,暗 合八卦易理;而形意的五行拳则体现出五行生克,往 复循环,生生不息的大道玄机……诸如此类,不胜枚 举。似乎武术的一招一式都深深打上了古典哲学的烙 印而有章可循,有源可依。
其次,古典哲学与传统养生皆倡导人须在放松入 静,心如止水的前提下,即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 生。道家崇尚“平常心是道”、“道法自然”;佛家指 出“由定生慧”;禅宗进而提出“明心是性,见性成 佛”,认为人只要抛却分别、执著、妄想、嗔恨等内 在的干扰,便可激发自身的潜能,洞察宇宙的真相, 从而达到如如不动的涅槃之境。武术运动虽然外在动 若波涛奔涌,却要求内里静如山岳。人只有保持着淡 定平和的心态,才不会为外界的假象所迷惑,能准确 明晰地作出判断与抉择。否则,当人处于紧张、惊 恐、焦躁的情绪中,必然举止失常,动作僵硬而大失 水准。武术始终看重形与神的协调统一,主张“内外 三合”、“形断意连”。当我们拭却了心灵的蒙蔽,自 可唤醒自然赋予人类的原始本能。从某种意义上,武 术之道即是人处于体静身松的状态下,与自然达到最 佳契合的生命之道!这其中贯穿了传统文化中厚重的 人文精神和佛道思想的义理玄机。
再则,武术与中医犹如一对挛生兄弟,多年来唇 齿相依,椁鼓相应,武术所依赖的哲学依据如阴阳、 五行等与中医同出一辙,武术所奉行的养生思想及经 络穴位的确认,与中医殊无二致。可以说,中医恢宏
的理论体系为武术奠定了一个完备的生理学基础。历 史上许多医家本身就深谙武道,而相当多的武术家亦 在习武的同时,涉足医林,济世悬壶。从这个意义 上,谈武医同源毫不为过。
2005年开始,我到全国各地讲学,传播形意拳, 有许多武者见面非要先动手,他们说“您能胜了我 们,我们跟你学;你要是输了,我们跟你学什么?” 武者说的好,练武不懂用,赢不了人怎么证明你教的 对不对!所以凡是请我教拳的几乎全是先动手再教 拳,有的地方还请了一些散打冠军来切磋、验证。我 在四年多的全国游走,至今没输过一次。
我不是什么高人,更不是什么大师,只是中国千 千万万练传统武术中的一个。但我从我的练武经历中 感受到:只要下工夫,只要有恒心,就能把武术练 好,就能功夫上身,就能实战!传统武术不是“能” 实战,而是“特别能”实战,说传统武术与实战有距 离的人,只怕是还没有悟出武术的真谛。其实只要你 们再下一番苦功,到了水到渠成的那一天,你们就会 知道,我现在所说的是实话而非谎言。
什么样的武术能打
曲成彬
中华武术历史悠久,被国人奉为“国术”,是外 国人认可度最高的中国传统体育形式,甚至成为中国 的代表,在老外眼里,中国与中国功夫已经成为一
体。
中华武术受到如此尊崇,原因很多,不能否认影 视宣传的功劳,当然,他的神秘,他的保守,他的传 说更增添了他的魅力和神奇。
进入新时代,信息、媒体技术高度发达,信息传 播的速度和质量空前提高,一些原本神秘的事情开始 还原真实。早年擂台视频虽然模糊,但可清晰体会到 武术实战的真实情形,中央电视台最近热播的武林大 会,更是将真实的武术实战展现得淋漓尽致。虽然这 个节目非议不断,但这么多拳种、这么多选手还是一 定程度上反映出当今武术实战的状态。
神话开始打破,曾经的神功绝技,曾经的优雅从 容,曾经的闲庭信步,已经成为传说,怀疑的声音越 来越多,武术还能打吗?在专业的拳击、散打面前, 是否不堪一击呢?
浏览1,02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