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有着五千年文化历史,素 有礼仪之邦之美称,历来重礼仪,重伦理,重道德。 武术在漫长的历史轮回演变中,与中华民族历史文化 血肉相连,具有民族独特风格,是喜闻乐见的一项体 育运动。武术是在长时期的劳动人民实践中而形成, 有自卫防暴,强身健体之功能,深受广大国人青睐。 习武不仅习拳脚功夫,更要学它深层次的哲学和伦理 思想。武术发展沿革至今,有科学和哲学的内涵,其 一招一式视之简单,或曰无观赏价值,但实质是技击 功防,凝聚了先辈智慧的结晶。武术文化可谓精深已 极,涵盖面之广之精湛,须武术爱好者研究、挖掘和 探寻,担当起弘扬国粹、承前启后、开创发展的重 任。

武缘普照之光,让笔者相识了尚派形意著名大家 张师国良门第高足世杰贤弟。世杰是尚派形意中佼佼 者,受恩师悉心传授,并得其真谛,著有十二形拳经 秘籍,精通尚派形意精髓。

世杰虽得其真艺,非视为私有,诚扬国粹为本 旨,尽绵薄之力,开山门,广收徒,不辞辛劳,教授 尚派形意技击拳法。贤弟获众弟子认同,真乃桃李天 下。世杰为传播武术执著、无私的奉献之举,值武林 众者之共鸣,值愚兄敬佩。愚兄不才,望其共勉,为 传播弘扬中华国粹——武术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沈阳武协副主席董希昌

武术是关于搏击的学问,但也不仅仅是搏击的学 问。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构成中国人的 文化元素之一,是中国特有的体育形式。2009年7 月,国家武术管理中心在河南登封召开的武术定义和 武术礼仪研讨会上,将武术重新定义为:"以中华文 化为理论基础,以技击方法为基本内容,以套路、格 斗、功法为主要运动形式的传统体育。”我认为这个 新定义比较准确,全面表达了中华武术的内涵,体现 了中华武术与其他搏击术的不同之处,更体现了中华 武术的民族性、传统性、独特性和丰富性。据最新统 计,按此标准我国共有各具特色、风格迥异的拳种 131个,并都各自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按着自己的师 承关系延续着。

武术有着极其古老的历史,在冷兵器时代,武术 是主要的军事技术,同时也是个人安身立命,建功立 业的重要手段。到明清时期,中国武术发展到了最高 峰,各拳种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和实用练法,并 产生了许多新的理论、技法和流派。这一时期,中华 武林色彩纷呈,争芳斗艳,构成了中华文化最具特色 的一部分。但无论其形式如何多样,拳法怎样变化, 其追求的目标和境界是大体相同的,都强调德艺双 馨。其功能也大体表现在养生、技击、表演三个方 面,而三者以技击为核心,以养生、表演为特色。武 术功能的三位一体是其区别于其他搏击术的本质所 在。中国武术史上真正的大师一定是养生、技击、表 演三位一体的大师。社会发展到了今天,冷兵器时代 已成为历史,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将优秀的传统中 华武术继承、发扬下去,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 个重要课题。

在众多拳种中,形意拳是中华传统武术中最具特 色的拳种之一。其拳理系统完整,拳法简单实用,历 史上名师辈出,具有爱国爱民、尊师重道的优良传 统。其中尚氏形意拳更是风格鲜明,独步武林。但是 由于形意拳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强调内 外兼修,循序渐进,使其看似简单,但要掌握要领, 练出真功夫却绝非易事。要练好形意拳除了要遇到明 拳理、有功夫的师父外,更需要自身有良好的悟性和 持之以恒的苦练,并能深研、体悟,只有这样,才能 保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继承和发扬老前辈们留 下来的宝贵财富,才能不愧对后人。

师兄张世杰与我相识三十年,是我辈中的佼佼 者。世杰师兄自幼有缘于武术,不放过任何机会勤学

苦练,后拜师伯张国良为师,钻研尚氏形意拳近三十 载,深悟真谛,重视实战,总结了一套独具特色的练 法,并经常到全国各地交流、授徒,成果显著,现又 将其所学及心得编辑成书,与广大武林同道共享,确 是一件大好事。蒙世杰师兄厚爱,嘱我为序,甚是恐 慌,借此机会谈一些自己的体会以为序,与大家共 勉。同时祝世杰师兄在武学的道路上不断取得新的进 步,愿此书能为中华传统武术的继承发展作出应有的 贡献。

关于形意拳的书籍,现在市面上已有许多,几乎 个支派都有,但仔细看起来,又都觉得很眼熟……我 和弟子所写的这本书与其他的版本有所不同,无论是 练拳养生与技击实战都是先前不曾发表过的,过去老 师未曾教过的。曾经出版过的或现在拳师正在教的, 我只一笔带过,不去详细介绍。我们这本书里融会了 张定一、辛健侯、张东生、郎宝印这些尚云祥早中期 的入室弟子及张国良、杨俊秀、夏英久前辈的所学、 所悟。本人曾受到李文彬、孙剑云老先生的指点,又 跟过付剑飞(付大剑客)学艺、切磋,再加上走出去 在大世界、大世面里学习、交流、探讨,一并将获得 的经验、心得写到书中。这本书即讲如何养生长寿之 法,又讲自卫实战的功夫,并结合当今实际之需要, 把表演的动作写得非常清晰。

练武术有很多老师,老师们又有各种教法,都说 自己教得对,又都是所谓正宗,名师传承……怎样 区分与辨别对不对,那就要在实际应用上来验证!实 战出真功,现在的功夫有的是养生,有的是表演。如

果你学练的动作漂亮、潇洒、大方,观众看得舒服, 有美的感觉,比赛裁判员又能打出高分,能够得奖 牌,这样的功夫是对的,非常好。但是有许多人学武 术不想参加比赛,只想遇事能够防身自卫,那么他所 学的每个动作,就要由老师讲清楚、讲明白这个动作 的基础功、基本用法及怎么发的力,怎样变的劲,.在 什么情况下换的劲,在那个角度或位置上赢的人,发 力、换劲时是否能打伤人,是否能制服对方,让对方 惧怕等。

“太极十年不出门,形意当年打死人(当年就赢 人)”,这句话没错,一点不假!但是怎样能练到赢人 的地步:一是本人要有悟性;二是要有明师给讲清 楚,讲透彻;三是自己的勤奋刻苦加汗水。练功要多 问个为什么(不要傻练),过去老师学点东西不容易, 老师又怕教错人,有的老师吃这碗饭,所以很保守, 但现在都是为传承下去。所以现在学练功夫,最好是 通过实际应用来检验所学的动作好不好用,和师兄弟 经常切磋,最好再和生人切磋,实战验证一下。尽量 不要闭门自修,在小圈子内练或比划觉得很了不起, 外面的天地很宽广,拳法高手也很多,要经历风雨见 世面。过去很多大师如郭云深、车毅斋、李存义等都 是经过长年在外拜明师、访高友,互相切磋,探讨技 艺来提高自己的,并做到了实战出真功。

南宋爱国名将岳飞在朱仙镇大破金兵,金兀术被 打败北逃,岳飞也正欲乘胜直捣黄龙府救回徽、钦二 帝以雪国耻,此时金兀术派人找曾被俘后被赵构任为 宰相的秦桧。秦桧也说服宋皇赵构与金讲和,赵构怕 岳飞打到黄龙府,真要救回徽、钦二帝自己皇位不 保,于是在1411年就用12道金牌将北进的岳飞调回 杭州,并派秦桧(奸相)与金国谈和。金国的谈和条 件,“要讲和必杀岳飞”,赵构与秦桧以“莫须有” 的罪名,将岳飞与儿子岳云、女婿张宪入狱一年多后 在风波亭杀害。20年后,赵构、秦桧相继死去,宋孝 宗继位,查出秦桧叛徒、奸细的行径,将其掘墓扬 尸,也为岳飞、岳云、张宪三人平反,并追封岳飞为 武穆。

岳飞在狱中一年多的时间里,自认为无罪,虽然 枪、剑都被没收,但每天仍以拳徒手习武,练习体会 枪的路子,从而悟出了不拿大枪而又近似枪术的武功 …… 岳飞将此拳术写成书,后来知其不会被释放, 便托其狱卒将书带走留给后人。因狱卒怕奸相秦桧追 杀,远逃至终南山,并将遗书送给终南山道观的道 人。因岳飞所练为六合枪法,其拳法也取名六合拳。 终南道人久练有健身强体甚至返老还童之功效,且具 战无不胜之功用。

明末有绿林强盗经常入农庄抢劫,姬隆风(姬际 可,山西蒲城人)不敌,全家邂难于终南山,时得道 人孙齐云先师薪传拳术,并赠以岳飞的武穆拳谱。姬 公习后武功大进,回蒲城大败强盗,诛杀盗首,得武 林人士敬仰。姬公传曹继武和马学礼及子姬寿,马学 礼传河南一支,曹继武传山西祁县戴龙邦、戴陵邦兄 弟,戴氏兄弟复传戴文英、戴文雄(二闾)兄弟及河 北深县李洛能。戴龙邦传于山西祁县的称为六合拳或 心意六合拳,用的也是侧身弓箭步,但在技法上都强 调了意识、呼吸、劲力和动作的内外相合。以丹田为 本,以意领气,手脚相合,攻防一体。动作从自然轻 松入手,由慢而快,逐步练出内外合一的内劲来。这 种内劲发自丹田,运至周身,具有实效的爆发劲。从 这些技法要领来看,戴龙邦由重视动作和招法的传统 拳术中已转向对内意、内劲、神和气的运用。这一较 大的转折,是戴龙邦先生的伟大贡献。

李洛能学自山西戴龙邦,传入河北,改名形意 拳,他就是此拳发扬光大的鼻祖。他不仅充实改进了 用似斧、似电(似闪),似箭、似炮、似弹之形,反 映劈、钻、崩、炮、横这五拳之意和生、克制化之理 的五行拳;又把十大形、七小形的外形内意,象形取 意更趋精炼的十二形,这就是形意拳命名的根据。他 改掉了侧身弓箭步,代之以两腿弯曲,前三后七,或 前四后六的夹剪劲的鸡腿和进身与后退的槐虫步,身 体似正非正,似斜非斜,具有鸡腿、龙身、熊膀、虎 抱头的“四象”外形和内意,并将此三体式作为母 式。

李洛能前辈深入精微,穷其奥秘,在技法上达到 “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的造诣,能不 见、不闻、不意而发,步法出神入化,被武林称为 “神拳李洛能”。老先生除了使这一拳种的外形内意以 至技术理论更加精湛外,还能破除保守,广开艺门, 乃至门下名家辈出,传播广泛,现以遍及海内外。他 的弟子宋世荣、车毅斋被后人称作“山西派”;而郭 云深、刘奇兰则成为河北一支的一代宗师。后来文安 的董海川(在肃王府当差)与郭云深比武,及与刘奇 兰探技,得肃王赏识,在肃王的倡议主持下三人结为 金兰。后来凡是习八卦掌的都会形意拳,练形意拳的 人都懂八卦掌,形意、八卦冶为一炉,彼此相辅,相 得益彰,无须再分界域。后人讲形意、太极、八卦为 一家,三种拳都为内家拳,是一个拳理,并且相通。

现在各地所练形意拳虽同出一源,但因个人师承 和才智、理解的不同,也就有了很大的差别。尚云祥 自幼慧颖强识,勤奋过人,得师中华武士会的创始人 单刀李存义先生的倾囊传授,其后复得“半步崩拳打 遍天下”的郭云深老先生的厚爱,亲传衣钵,深得形 意真谛,继承老先生的“半步崩拳”、“丹田气打”、 “抖大杆子”三大绝技,并对所学有所改变,艺尤精 进乃至艺冠群英,自成一拳系——尚派形意拳。

第二章

形意拳基础

—、三体式和鹰捉的练习

形意拳的练习者一般都先站(三体式)桩,然后 练五行拳(劈、钻、崩、炮、横),再练十二形套路 拳及长短器械。尚派形意拳又单独多了一下鹰捉,作 为五行拳之母拳,并有其独特的练法。站桩说法很 多,有站了半辈子没站明白的;有练了二十多年形意 拳的朋友,伸手(和人动手)还挨打,摸手还挨摔。 其原因有几种:(1)本人不吃功夫,不务实,三天 打鱼,两天晒网;(2)老师保守,轻易不教,或怕 学生闯祸;(3)所谓的老师也不会什么真功夫,没 有真传,讲不清拳理,结果误人子弟。

凡是要练武的没有笨人,但怎样才能学好形意拳 呢?如何能把所学的形意拳功、法运用到实战中去? 首先要找个好老师,或者是个明白人,弄懂人体几何 学、人体力学关系好人体的机械运动原理。要科学地 去练,不要迷信任何人,或什么家传等,有很多老武 术家自己不错,可后代或学生一个都没练出来,原因 是自己傻练出了点功夫,但讲不出来,讲不明白(或 者自己先天条件好,而后人不具备好的条件)。

站桩有许多种,几乎每一种桩功都有益于养生, 也都能强壮身体,但不是站什么桩都能应用于技击当 中去。形意拳常练的桩功有三体式、马步桩、浑元桩 (浑元桩有卧、坐、站、动、走几种练法,特别适于 养生)等。站浑元桩时也必须要明白动功的练法,因 其实战性很强。因地区、派别的不同,三体式的站法 也有所不同,但总的可以分为三种站法:技击桩、养 生桩、功夫桩。有很多人站的是养生桩,一次就站近 6 半小时,这种练法锻炼身体可以,但不适于技击。因

为很多人都是利用业余时间练习传统武术(没有哪个 专业队来专学传统武术的),几乎都是每天早晨一个 多小时,晚上如果有时间再练一个多小时,加在一起 每天最多三个小时左右。站桩早晚占去了一半时间, 研究拆手技击就没有多少时间了。只站养生桩,不懂 技击桩法,也练不出实战实用的功夫来。形意拳的鼻 祖李洛能讲:“万法皆出于三体式”,“桩功是个宝, 得它才能好。”三体式和鹰捉,一个是母式,一个是 母拳。会不会用,怎样才能用好,是否能学以致用, 是实战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形意拳先贤和高手们 发人几如草芥,威力惊人。他们的威力之根在脚,发 于腿(趟踢劲和挺劲),主宰在腰,三体式桩功正是 它威力的基础。郭云深前辈三体式一站,令五位壮汉
各持一根腊木杆一齐用力顶其腹,郭前辈丹田一省 气,将五人摔出丈外。

尚云祥先生教站三体式时要求:拔背、沉肩、坠 肘、并膝(夹剪)、提肛、裹胯,做到“三圆”、“三 扣”、“三顶”即可(不用做到顶、扣、抱、圆、敏、 垂、曲、挺)。“三圆”:手心圆(掌心回收的横撑力 大),手背圆(力贯于指),虎口圆(使手掌控制面大 而有力);“三扣”:齿叩(有勇在骨,切齿则发), 手扣(可使劲达于手,气贯梢节),脚扣(劲达下肢, 气贯脚趾,增强桩基之力);“三顶”:头顶(有冲天 之雄,加之气沉丹田,身躯之伸拔使“三关”易通), 舌顶(舌顶上腭,津液增多以润咽喉,顺气养身), 手顶(手指有如木棍或似铁棒之硬,练就金刚指之 功,练就推山之力)。

如果学会技击桩的站法,每次能站3〜5分钟,再 练定步鹰捉、进步鹰捉。

练定步鹰捉单操时,出拳要有捧劲,要扔出抖擞 劲;在出另一拳时,前拳不要往回撤,必须等到两拳 重叠时,同时翻为阴掌(掌心向下)螺旋拧裹地急速 打出和撤回,前掌高度由齐于眉到平于胸有了落差, 也就形成了像波浪一样向前涌进(翻浪劲),这时身 体不要长个,后脚蹬地把劲反到前手上,蹬地的瞬间 也就出现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图2-1,图2- 2,图2-3,图2-4) o定步鹰捉每次从50余次开始练 直到能打到200次以上,功夫就大成了,伸手迈步基 本就可以放人于丈外图片1

再练进步鹰捉时要注意鸡形腿的功夫,迈步的幅 度尽量要大一些,速度要练快一点,前脚要有踢趟 劲,前膝要有顶劲,但要注意不能形成前弓步,拧腰 顺胯的瞬间后腿的劲全反到前手上,争取练到“急如 风、快似箭,打倒还嫌慢”的境界。

“鹰捉四平,足下存身”,上身不可前俯后仰,不 可左右歪斜,要重心平稳。上肢“三催”劲要顺,气 贯到手。要学会“两腿相夹,磨胫而行”的鸡行步, 要有“龙身三折”的腰胯之顺、整、合劲,练出熊的 “垂膀力大”的功力特点,使上肢“三催”劲整力大; 要学会虎的扑食之勇和“虎未扑食头先抱”蓄力待发 的技巧。形意拳讲究“肘不离肋,手不离心,出洞入 洞紧随身”,出手既“顾”又“打”,无懈可击。“脚 打踩意不落空,消息全凭后脚蹬,与人斗勇无须备, 去意好似卷地风”,在练鹰捉或是与人交手时,迈步 踢打的劲和落地生根的踩劲必须要练明白,前脚的踩 劲到位,一拧腰顺胯,后脚的蹬劲就会将对方挺起, 如果速度特快如同卷地风一样,就会产生摧枯拉朽的 威力。

鹰捉连续练法:先左式鹰捉(同图2-1、图2-2、 图2-3、图2-4),通过图2-5,接右式鹰捉(图2-6)图片2

养生桩:适用于中老年养生祛病锻炼身体,可以 行走大小周天,时间长了,可以延年益寿,根基也可 以稳健,但出功夫慢,不是技击之用。

功夫桩:前三后七或前二后八,腿上出功夫。久 站这种桩可使脚的根基稳(但前腿的顶力较差),重 心不在当中,发力时挺劲相对较弱。另外,重心太靠 后,前腿被挂就会失去重心站不稳,加之启动较慢, 对技击实用性不强。

技击桩:头顶(百会穴)与前脚尖、后脚跟三点 形成近似于等腰三角形(稳),拧腰顺胯,前膝顶住 45。~50。之内的角。身体不要有起伏,前手肘部下沉, 肘和肩呈现挺劲的两个受力点,前手指高与肩平,小 臂与胸平,这也是人体的最佳发力状态。这种桩法不 丢一点力,起动又快,还不输摔跤的绊子。后手应在 下丹田左右一拳的位置,手指略高一些。后膝要内 扣,有夹剪劲(像剪子的两个刃口,不要太松,剪东 西才好使),在顺成一字胯时,后手也就按在胯外, 正好可接对方踢来之边腿(起到护胯的作用),前手 打对方上肢任何部位,都可以将对方击倒。这种技击 桩的站法,科学地体现了人体几何学、人体力学及人 体机械运动的原理。在站技击桩时,不要傻站,要一 边站桩,站两、三分钟就打几下拳(鹰捉、劈拳都可 以),然后再换到另一边站,再站个两三分钟也打几 下或几十下,再换到另外一边站,这样是又出功夫, 又站明白了三体式。因为打拳到不动就应该是标准的 三体式(李洛能曾说过步步都是三体式)。踩劲必须 要练明白,前脚的趟踩劲到位,一拧腰顺胯,后脚的 蹬劲就会将对方挺起,如果上步速度特快,如同卷地 风一样,就会产生摧枯拉朽的威力,伸手迈步间,即 可将对方打得离地飘起(就是人们常说的将人打飞)。

技击桩站明白,鹰捉功夫又练出来了,就要在技 击手法上多研究研究,研究出手要有螺旋、拧裹劲, 两条胳膊像是两条蛇一样,在遇到对方打来的手 (拳)或胳膊,要像蛇绕缠树,或是蟒蛇绞杀猎物一

样,先将对方的劲化开,再用拧、旋转的直劲击打对 方,也就是形意拳第三层化劲的练法(明劲、暗劲、 化劲)。另外还要学会用丹田之气的抖擞劲来催动你 的手臂去放人击打,这就是“以心行意,以意行气, 以气催力”内三合的整劲。如果没有丹田之气,不会 丹田的抖动行气,那就不是内家拳,其腰、腿、胳膊 之动和外家拳没有区别。学会听劲,懂得变劲——什 么时候变,怎么变。现在很多人,练鹰捉(劈拳)打 出的都是推劲或者是铿劲,这种练法如果是原动力 大、身材魁梧的人练还可以;但身弱体小的人就一辈 子也练不出来放人或赢人的绝技。所以有很多练铿劲 的人练了二三十年也没多大出息,和人动手还挨打; 有的甚至灰心,不想再练形意拳了。

听劲、变劲主要是常和老师、师兄弟在一起摸 手、喂招、实战中练出来。打拳时要懂得放松,在放 松中练出抖擞劲。打拳要有捧劲,劲要扔透,但绝不 是肇劲。和对方过招时,对方力大自己捧不住了,胳 膊螺旋一转,对方的劲就被化开(就像人踩在圆管 上,圆管一动人就跟着前倾或后仰),再上一步或变 一招就把对方赢了。

鹰捉在技击中进可以打,退可以打,拗步、斜 着、转圈都可以打,单手.双手、高低位置全可以 打,变劲、换位,打法就更多了。鹰捉有定步、进 步、退步、拗步、摇转、磨盘、转身(回身)等多种 身法的练习。其中有很多一招制敌休克的打法。鹰捉 转身的练法应该是鹰在运动中的转身技法(劈拳转身
是扣步转体出钻拳,属于拨架防守的姿态),转身鹰 捉是后手拨化,前手顺势买下或拨打下对方来拳,直 摸对方的后腰,并上步后手直打对方前胸(有个合 劲),将对方击倒。也可用头、肩靠打对方前胸将对 方击出丈外,或用摆头的动作将对方摔倒(此手法在 摔跤中叫抹腰蹩)。尚派形意拳讲究不招不架就是一 下,对方只要一伸手,我买下或拨化开其来拳,伸手 迈步间就可赢对方。许多前辈,尤其张定一、辛健 侯、赵克礼、靳云亭老前辈更讲沾上倒、碰上飞,伸 手迈步就打人。如果做不到这点,可能就是练得不精,功夫没到,或者没练明白。鹰捉从伸手到回来,应该有拨化、翻打、惊炸(换劲)、捋带、勾挂、撩挑六种劲一下体现出来,这是形意拳第三层化劲的练法。学习者如果真的肯下 工夫,老师可以从明劲、暗劲、化劲一起教,再讲明 白哪个位置是人体的薄弱环节,哪个要害位置架不住 打,比如:人的膻中、鸠尾穴(心口窝)、人脖子处 的颈动脉、人的心脏、两个肾脏;再加上打人发力时 怎样换劲,将力直透对方身体,等等,就能达到出神入化的境地。

二、劈拳

五行以金为头,五行拳以劈居首。劈拳之形似 斧,以小臂发劲,其劲整而宏大,人所难御。劈拳用 前臂中节发劲,所以有“劈拳肘打”之说。

现在有许多人将练的鹰捉说成是劈拳,这是没有

道理的。尚云祥先生终生只练形意拳,对拳理追求深

远,练拳有理有据,故认为劈拳是用拳劈而非用掌, 同时尚派形意拳另有一趟鹰捉,也是作为形意入门的 筑基功夫。

以左三体式(鹰捉)

图 2-18 图 2-19

向上横于下丹田处。左脚同时撤回靠于右脚里踝成鸡 形腿,左脚快速趟出踩落。左拳也急速向前上方外旋 钻出(横劲),小指翻天与眉同高,松肩坠肘(图2- 20) o右脚提起靠于左脚里踝(磨胫),向前趟出踩 落,左脚跟进半步落地(成右三体式桩步)。右拳由 丹田处上提,从心口沿左小臂向前与左拳相叠时两拳 同时螺旋右拳往前劈出,左拳急速回拽停于丹田左肋图片3

脚同时回收靠左脚里踝再趟出踩落。右拳向上前方外16 旋钻出,小指翻天高与眉齐(图2-22),松肩坠肘左脚趟步向前踩落,右脚跟半步成左三体式。左拳起 于心口,向上前方急速劈出;右拳急速拽回,要有 勾、捋劲

劈拳的回身式。左劈拳后向右半转身。左脚往 里扣,与右脚成八字。左劈拳收回于下丹田处,两拳 心同时向上为阳拳。原地右转身,右脚再提起回收, 再上步趟出。右拳也再劈出,直至练到左三体式时 (图2-24),再两拳向外向上划弧至与眉齐高时(图 2-25),向下收至胸前,拳心向下按落。左半转身成 正身面对前方,右脚上半步与左脚齐,直膝立正收式图片4

拳经上说:“起为钻,亦可为横(横即是拔化的 抖擞劲),落为翻。起亦打,落亦打。起落如水之翻 浪,方是真起落也。”翻浪劲贯穿形意拳的始终。劈 拳的一钻一劈自然少不了翻浪劲。师祖尚云祥曾言: “不懂起落,就是傻练。” 一语道破天机。所以翻浪劲 是形意拳的根本,劈拳劲路也含有翻浪劲的成分。

劈掌此劲起于腰,顺于背,通过沉肩坠肘,顺胯 抖腰而传于肘前小臂。胯略一坐,小臂将此劲顺势发 出。从外表看,只是小臂经前划一弧,却不知这一弧 却藏有劈山断石的万钧之力。图片4

劈拳练法虽然简单,但是非常实用,只要一伸 手、一迈步,不管对方怎么打来,你只需一钻亦横 (化劲)一劈,就可以结束战斗。如你主动进攻,钻 拳直击对方头部、下颌,若对方不闪,你直打;若 闪,你再上一步,另一拳正打对方前胸或两边锁骨, 可将对方劈倒,也可将对方击退数步。如对方格架你 前一拳,那你前手一沉,勾带回拽对方之手(回手如 勾杆),同时另一手一劈就可胜对方。不论你是防守 反击,还是主动进攻,使用劈拳都要近身而发、沾衣 纵力。先师讲:“打人如接吻,打法定要先上身,手 到脚到,打人如蒿草。”

三、钻拳

五行拳排在第二位的应该是钻拳。一般形意拳爱 好者都喜欢按劈、崩、钻、炮、横的顺序练,唯有尚 派形意的练法是按五行相生,即金生水、水生木、木 生火、火生土、土生金的顺序来练。这种练法比较合 理,更有益于养生长寿。

五行拳练法差异比较大的就是钻拳,因派别较 多,传授亦有别,大概能有十多种练法。有一步一 钻,有一步两钻,有一裹一钻,有一压一钻等,每种 练法都有益于健康,拳术在发展过程中,个人根据自 己的领悟而有所创新是正常现象,尚派形意的钻拳就

有自己的独特拳理解释和技法。钻拳砍诀钻拳似电性属水,在体为骨耳通肾,

练法

左三体式鹰捉开式(图2-27、图2-28、图2-29、 图2-30),然后左手外旋成掌心向上,右手变拳(FEJ 拳)。腰向左转,左脚撤回停于右踝内侧成鸡形腿。 同时,左手向右里侧弧形钩挂,变勾搂手,停于左胸图片5

前。右脚蹬地,左脚趟进。左勾搂手变立掌,从外向 前向里拨开对方(抖劲)立掌,指尖高不过眉,停于 前方(鼻尖、食指尖、脚尖相对)。左脚蹬地,右脚 趟进,左脚再跟半步成三体式桩。同时,右拳贴身由 心口处向前上方斜钻出,经由左立掌虎口处;左立掌 急速撤回,变阳拳收拽回左腰间(图2-31,图2-32、 图2-33,图2-34);右拳变掌,掌刀切打,往回钩挂 撤回至胸前。同时,右脚也撤至左脚里踝处成鸡形

腿,再向前趟出。右掌再划弧向前上方抖出(整个动 作是闪电手,抖包裹劲)。左脚也上步。左拳再由下 向前上方经由右立掌虎口处钻出,右掌再急速撤回变 拳(图2-35,图2-36,图2-37)。如此接连练下去。 左钻拳打完后回扣左脚,两脚成内八字,再转身上右 脚。同时,右拳由下变立掌向上方抖出(图2-38), 再打出左钻拳(图2-39)变左三体式,收式图片6

“钻拳似电属水”,尚派形意认为, “似电”是指自然界的闪电,是闪电之形,还要有如 电的速度。若讲速度,形意拳练时不如外家拳如流星 般的一味求快。翻子拳、通背拳、劈挂拳、螳螂拳都 是以快见长,但形意钻拳即要与之争速度,同时也要 在技巧上求变化,达到电闪雷鸣带下雨的效果。

五行拳练习主要求气顺,求劲力合练,是无坚不 摧的整劲。形意拳用时也要快速,“起如箭,快似 风,追风赶月不放松;起如风,快似箭,打倒还嫌 慢”。但这时求快,不光是钻拳求快,劈、崩、炮、 横无不求快,所以钻拳似电只讲“快”则不完全对, 还应有“似闪电之形”。闪电过后即听雷鸣,可见下 雨,也就是前手下滑,虎口含住对方手腕,抖搂出对 方膀臂,直打对方脸面,使对方流泪;手重可使对方 流鼻血。

为体现闪电之形,尚派的钻拳在第一手打出之 前,多了一个前手往回钩挂,这一挂是“捋、刁” 劲。跟着这手,再向外向前往里搂打,这一搂打是 “抖包裹劲”。挂、搂连环就成了 “似闪电之形”。这 一招尚派门中叫它闪电手。所以钻拳的精华是在这 ,闪电手”、“抖包裹劲”上,而不是后手的钻发之

说闪电手、抖包裹劲是钻拳独特之处,恰恰合了 拳经的本意,经云:“内通于肾,外窍与耳,在体为 骨。”那么钻拳练肾应该是其要义所在。尚派形意强 23

 

 

 

浏览912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