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有目标的武术训练,培养积极向上的精神

武术要求立身中正,头容正直,形神一致,动作匀速缓慢,似行云流水,连绵不断,动中 求静,静中有动,虚实结合,刚柔相济,处处充满哲理,故常练之,可使人的A型性格(冠心 病易患者)改变,使急躁、焦虑、易怒、小气、多疑的性格变得稳健、豁达、沉静、随和、乐 观,做人光明磊落,堂堂正正。习武者长年坚持不懈,晨起晚归,风雨无阻地锻炼,还能培养 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冷静、沉着的精神,有助于克服懒惰、散漫、注意力不集中,意志薄弱、消 极的个性和行为习惯,加上清晨的宁静、空气的新鲜、柔和的拳术,更能让人心旷神怡。因而 武术不仅仅是一种健体强身的拳术,还具有博大精深的太极精神,它既能提高人的修养,又能 健全人格,使情操得以陶冶。

武术练习,具有明确的目标,也有良好的激励,通过自己不断的努力,目标逐渐接近,积 极性就原来越高,如此长期的训练,就养成了积极向上的心态,消除了担忧、恐惧、自卑等不 良的阴暗心理。

武术学员之间,由于水平不一,故老师要求学员互相帮助,互相鼓励,不得对任何人有轻 视、嘲笑的行为,老师也不时地给予积极的心理暗示,故有利于改善消极性格,培养积极心理, 使每个人都不断进步,形成你追我赶,积极向上的学习、锻炼风尚。

武术在技击中,要求学员解放思想,放下包袱,全力以赴,性格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改善, 变得积极向上,勇敢坚强,自信坚强,开朗豪迈。

通过武术运动训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武术运动经常是集体习拳。虽是群体活动,但因大家都是为健身而来,彼此无猜疑、隔阂, 无利益冲突,容易亲近,谁缺席大家都关心询问,并常相互切磋技艺。在交流拳艺过程中,交 流了情感,增进了相互间的理解与信任,改善了人际关系,从而疏导了因工作中造成的心理压 抑和感情危机,使人与人的关系更加和谐、融洽,达到心理相容,心理相通。在改善人际关系 的同时,也提高了自身修养,学会关心他人,学会奉献,培养了人的精神文明,也提高了人的 社会适应性和社会行为水平。

通过武术教育,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武术教育历来重视“武德",以“尚武崇德”作为武术教育的重要部分。武术教育可以培养 见义勇为,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其次武术教育可提高人的综合素质,改造人生观和道德观, 养成习武者与人为善,纯厚处世,宽容万物的气度。武术教育价值还体现在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在世界武术比赛中,中国武术健儿夺金摘银,中国武术散打对抗拳击、空手道、泰拳等国外搏 击中,大获胜利,极大鼓舞了中国人民的爱国情操,为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而自豪。

三、武术与社会适应能力

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主要是指人际关系,一个人能否积极和谐地与他人相处。社会是人 的社会,人是社会的人,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生在世,谁也少不了与他人交往,交往 是人们生活的基本需要,即“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气一个人如果能够正确把握自己,并不断追 求高水平的生活状态(包括物质生活状态和精神生活状态),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为他 人和社会作出贡献,这不仅能使自己的物质生活,包括道德、文化、思想修养在内的精神生活 水平不断提高,而且也将全面增加自己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承受能力,形成一个健康的人生。 所以,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是心理健康的表现和发展,心理健康是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的基础 和条件。

(一) 良好社会适应能力的表现

一个人不管拥有多少知识,不管具备多么强的业务能力,如果不具备适应社会的能力,也 终将与事业的成功无缘。社会适应,是指人在一生过程中对不断变化的外界环境,特别足对某 种社会困境所采取的态度和行为,如对新的工作环境适应、对新生活节奏适应、对价值观念的 适应、对人际关系的适应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表现为良好和谐的社会关系,积极热情的社 会参与,健康稳妥的社会行为等等。

(二) 武术与社会竞争意识

现代社会进步的显著性标志是竞争。现代人不停地与自己的身体和心理竞争,更重要的还 有与他人、生活、工作、社会资源等的竞争。武术作为一种传统的体育运动项目,不仅具有健身而且还有防身的功效,练习者在锻炼武术的过程中强健体魄,不断提高攻防技能,在艰苦的 环境中经过不断的身体和意志的磨炼,培养不屈不挠地与环境、对手竞争的意识。武术文化不 断贯穿于武术练习中,在儒家文化的熏陶下,练习者形成追求仁义之心、礼仪之行的竞争特点, 追求精神的胜利多于比赛的成败。这种对竞争的认识有利于个人素养的提高,起到调节不良情 绪、缓解竞争压力的作用;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竞争环境和个人竞争心态的平衡,对正确的竞争 意识的培养有独特的价值和作用。

(三) 武术与社会人际关系

人是社会的基本构成单元,人对社会的适应从本质上来讲是自身对他人的适应,能否成功 地与人交往,与人沟通是人与社会适应最直观最客观的体现。武术运动使人们相聚在运动场上, 进行平等、友好、和谐的练习和比赛,使人们相互之间产生亲切感,尤其是武术集体竞赛项目, 可以使直接参与者及间接参与者结识更多的朋友,将他们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和谐友好。

人们在投身于武术运动强身健体的同时,学会了如何恰当地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如何 融入集体之中,与他人沟通及合作,并在其中强化个人的组织性和纪律性。

(四) 武术与现代生活方式

武术运动融入现代生活方式,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与人的生活质量关系密切。健康的 生活方式可以引导人们形成良好的体育生活习惯。武术运动是一种文明的体育生活方式。人们 选择各种各样的武术运动形式,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舞台、不同的区域实现各自不同的健身、 表演、防身、娱乐及社会交往等的需要。特别是在我国新农村的建设中,武术运动开展已经成 为新农村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

第二节武术的健身作用

身体健康,是指生理健康、体魄强健、无疾病和体弱状态,即体重适宜、耳聪目明、牙齿 完整、头发有光泽、肌肉丰满、皮肤弹性好。武术动作内容和练习形式丰富多彩,不同类别的 武术项目其功法方法、动作结构、技术要求、运动风格和运动负荷不尽相同。不同的人群都可 以在武术博大精深的海洋里找到适合自己的武术运动形式,这些不同形式的练习内容和方法都 有各自的运动特点,并且可以互补,达到全面锻炼身体的目的。

一、长拳类武术的健身作用

长拳类武术动作内容有屈伸、跳跃、平衡、翻腾等,人体各部位器官几乎都参与运动,这 对人体的肌肉、神经等系统产生一定的良好影响。青少年进行长拳类武术运动可以促进人体新 陈代谢机能良好发展,从而有利于甑软骨最大限度地骨化,促进人体生长和发育。系统的长拳 类武术锻炼耐心脏血管系统良好影响的表现为:安静时脉搏较慢,收缩压和舒张压都较低。安 静时脉搏次数低,在运动牛理学中称为“脉搏徐缓它说明一个人的心脏在单位时间内收缩次 数较少,血液循环能保证人体机能活动的需要,心脏能得到较多的休息。收缩压和舒张压低, 在运动生理学中称为“低血压”现象,这是血管运动的神经调节机能改善的种反映。长拳类武 术套路静力性工作较多,强度大,时间又短,造成氧债百分位较大,达70%〜80%。氧债完全 消除约需8~9分钟,这就是说呼吸系统机能增强的现象一直要持续8~9分钟才能恢复正常。其 相对代谢率为15. 9〜19.5,约相当于5千米跑步的强度。因此也说明长拳类武术运动能提高呼 吸系统机能,对于吸系统是个良好的锻炼。长拳类武术讲究六合,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内外协调 一致的要求,这一要求导致神经系统支配运动器官的能力提高,促使内脏器官和运动器官更趋 协调。比如长拳类武术要求“动迅静定",一动就像闪电流星一样快速;静止定型,要像山岳一 样安稳。做各种攻击性动作时要求快速爆发出种“寸劲",发力结束,则要求马上放松。这些都 需要中枢神经系统具有快速转换的能力。所以坚持武术锻炼的人神经系统的灵活性必然能提高。

浏览852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