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那达慕”

蒙古族最盛大的节日,是一年一度的“那达慕”大会。“那达慕”是蒙古语的音译, 是游戏娱乐的意思。“那达慕”大会一般在农历七八月举行(见图4-2)。每到这个时候, 牧民们不分男女老幼,都穿上节日的盛装,骑马坐车从四面八方赶来。大会上,有既惊 险又精彩的赛马、射箭,还有各种棋艺比赛和各式各样的歌舞表演。最精彩的可以说是 蒙古式摔跤了。摔跤场上,两队挑选出来的摔跤手依次站好。,他们穿着镶有闪闪发光的 铜钉的黑色摔跤衣和肥大的摔跤裤,脚穿长筒皮靴,一个个威风凛凛,强壮有力。这时, 在一个人的指挥下,摔跤手们唱起歌来:

啊……

台勒拜,台勒拜("快出来"的意思),

放出你的勇士来,

放出你的摔跤手。

伴着雄壮粗旷的歌声,两队各出一名摔跤手摔起跤来。这时,摔跤场沸腾了(见 图4-3)。人们各自为自己的选手加油、叫好,掌声、笑声、喝彩声、欢呼声震耳欲聋, 回荡在节日的草原上……图片11

摔跤是“那达慕”的主要内容。每年7月 慕”大会。“那达慕”源于古代“祭敖包” 的仪式,现已成为欢庆丰收的娱乐节日。摔 跤是“那达慕”的主要内容。摔跤手上身穿 牛皮紧身背心,下穿肥大的摔跤裤,脚登蒙 古靴,他们高唱着摔跤歌,跳跃出场(见图 4-4)。每个参加者都有奖励,其中最有成就 的将被授予“达尔罕”的终身荣誉称号,这 种斗智斗勇的摔跤比赛培养了蒙古民族剽悍 的气质和乐观豪迈的精神。除摔跤之外,“那 达慕”上还举行射箭、赛马、马术、赛骆驼 等丰富多彩的比赛和歌舞表演。图片12

搏克——蒙古式摔跤

H轰君式摔欢简企

蒙古式摔跤是草原牧民最喜爱的运动项目,蒙 语叫“搏克”。每当“那达慕”盛会召开的时候,一 各地的摔跤能手都不远百里前来参加。谁若能在群 雄角逐中夺魁,就格外受到尊敬。摔跤手是牧民心 目中的英雄(见图4-5)o

摔跤运动在蒙古草原有悠久的历史。西安客省 庄出土的两件匈奴铜牌,图案中间是两个力士在摔 跤,为我们提供了蒙古式摔跤起源的重要资料,铜 牌上的力士都赤裸上身,互相弯腰扭抱,左边的人 用右手按住对方的腰,左手紧抓对方的后胯;右边 的人分别用两手抱住对方的腰和腿,双方相持不下.
都想奋力摔倒对方。从铜牌的造型和艺术风格来看。属于汉初匈奴的遗物;而从摔跤的 图像所呈现的架式上看,大致与今天的蒙古式摔跤跤法同源。铜牌的整个图案以树、马 为依托,显然是描绘两人骑马游于野外,下马摔跤的场面。可见,那时的匈奴人摔跤已 经相当普遍。

搏克是一项蒙古族的传统体育活动。蒙古式摔跤历史悠久,早在13世纪时即已 盛行。参加比赛的人数需成偶数,最多可达1 024人。比赛不受地区、体重的限制。 民间比赛时,摔跤手上身着牛皮或帆布制成的紧身半袖背心,裸臂,腰系“希力布格” (即围巾),下身穿肥大摔跤裤,脚蹬蒙古靴,颈套五色彩带“景嘎”(为名次的标志, “景嘎”越多,表示历次比赛中优胜越多)(见图4-6)。在三唱摔跤歌中,摔跤手跳着 狮舞步或鹰舞步出场。裁判员发令后,双方握手致敬,然后互相抱摔,以膝盖以上任 何部位着地者为负。获胜的前三名重奖。蒙古族的摔跤,既不同于中国式的摔跤,也 不同于日本的相扑,它在规则、方法、服装、场地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见图4-7)0 参加蒙古式摔跤的人数是8、16、32、64、128、256等双数,总数不能是奇数。报名 不分民族、地区、不限年龄和体重。对手的安排由德高望重的裁判员负责,不征求摔 跤手的意见。比赛实行单淘汰制,即每轮淘汰半数。

摔跤手的服装比较讲究,下身穿肥大的 白裤子,外面再套一条绣有各种动物和花卉 图案的套裤。上衣是用香牛皮制成,上面钉 满银钉或铜钉,后背中间有圆形镜或“吉祥” 等字样。腰间系有红、蓝、黄三色绸子做的 围裙,脚登蒙古靴或马靴。名跤手脖子上佩 戴着五颜六色的布条项圈——江嘎,看上去 煞是威风,这是一定级别的比赛中获得优胜 的象征(见图4-8)o

■蒙七式摔鼓的比赛规则


  1. 比赛可分为个人赛、团体赛、安慰赛和表演赛。个人比赛以个人在预赛、决赛中


的成绩确定个人名次;团体比赛以每个队在团体赛中的成绩确定名次;安慰赛以未进入 个人决赛的运动员及其他自愿参加的人员之间的比赛成绩确定名次;表演赛是由主办单 位以特定方式组织的比赛,按单淘汰制比赛确定名次。

  1. 比赛制度指个人比赛按传统方式进行时,采用的单淘汰制、单循环制、循环与淘 汰混合制;团体比赛采用3人轮赛制、点将制(不得少于5人,均为奇数);无论个人赛 或团体赛,均不分体重级别,两人相遇一跤定胜负。

  2. 在比赛中,先倒地或膝关节及其以上任何部位先着地者为负。

  3. 得分标准:在个人预赛中的胜者得2分;在团体赛中的胜者得1分;团体赛和个 人预赛的负者得。分。

  4. 侵人犯规:用非技术性动作踢对方任何部位;使用反关节动作;按压对方眉口之 间部位、咽喉及揪、抓对方头发。

  5. 技术犯规:用手或臂触及对方髓关节以下任何部位;抓、揪对方“江嘎”(项圈)、 “陶术”(套裤);比赛进行中未经裁判员许可自行停止比赛;违反比赛服装规定;有意


伤害对方;比赛中说话挑逗和侮辱对方;比赛中,随队人员(包括教练员)未经裁判员允 许进入场地或进行场上指导;不服从最终裁决。

  1. 比赛前10分钟开始点名,3次点名(每次点名间隔时间为2分钟)不到或不按规定 入场者按弃权论。犯有侵人犯规之一者,根据情节轻重分别给予劝告、警告或取消其比 赛资格。犯有技术犯规之一者,裁判员应及时给予提示、劝告;劝告不听者,则取消其 比赛资格。用手使动作于对方甑关节以下部位而摔倒对方者,判对方胜。比赛开始1分 钟内双方无进攻动作,裁判员警告双方各一次;2分钟内仍无进攻动作,则取消其本轮 及以后各轮比赛资格。


比赛前,双方都有人高唱战歌,以助声势。唱过三遍后,双方摔跤手跳跃而出,做 着雄鹰展翅的舞姿进入会场。比赛开始前,摔跤双方互相致意并向观众致敬后,开始较 量。顷刻间,争斗相扑,盘旋相持,腿膝相击。蒙古式摔跤以技巧取胜,大体分踢、绊、 缠、挑、勾等30余种、300多个动作。一跤定胜负,只要身体有一处着地就算输了,但 不能抱腿,不准反关节动作,不准扯裤子(见图4-9)。图片13

蒙七式摔暖的比赛场地

一般在平整的草坪或土质地面举行比赛。要求表面清洁,无碎石、粗沙,不得有与 地面镶平的坚硬物(如砖、石、金属物),土场地要保持适当硬度。个人冠军赛、表演赛、 安慰赛一般采用长方形或扇形场地,其边长、半径视比赛规模而定。团体赛一般采用圆 形或方形场地。如有三个以上圆形场地,则应按放射形或扇形布局;方形场地按平行并 列布局。如遇特殊情况可以在室内进行,但必须用中国式摔跤或柔道场地设备、规格代 替,并罩帆布盖单。

■蒙七式摔域祓琦女3参与

近年来经过改革,古老的蒙古式摔跤以其蒙古名称“搏克”驰名中外,在重大的那 达慕大会上,现还设有女子搏克比赛,这是那达慕体坛上一支娇艳的奇葩,备受国内外 宾客青睐。女子搏克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着观众;为那达慕大会编织了一束五色的彩环。 改革后的搏克运动,常以单独项目构成比赛,这种比赛不仅设有个人冠军赛。还设有团 体赛、表演赛和安慰赛等内容,从而给古老的蒙古式摔跤注入了新的生命力,使搏克登 上了全国比赛的殿堂。

>我国其他少数民族的摔跤运动 ’

在我国广阔的疆域里,自古就居住繁息着许多生活习俗不同的少数民族。由于这些 少数民族居住地区的差异,生活特点不同,所以,各少数民族的摔跤风采各异,摔法不 一,并各自具备较完整的规则和奖励办法。

云南省流行的摔跤是云南省各少数民族喜爱的民间体育活动。他们利用农闲、节假 日进行摔较比赛,特别是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火把节”时,摔较活动达到高潮c电 影《阿诗玛》中有句歌词是“谁要是摔跤摔得赢,绣朵山茶花献给他”,可见摔跤能手 在当地还是姑娘们倾心爱慕的对象(见图4-10)。图片14

云南各族人民为什么这样喜爱摔跤呢?传说很早很早以前,有两个勤劳勇敢的 彝族兄弟,放牧着一群牛羊。一天,兄弟俩看到两只羊打闹,不分胜负,很有意思, 于是就模仿羊的动作,互相摔起来,并规定以双肩

或单肩着地为失败。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

摔跤活动就流传开了,沿袭至今。现在每次摔跤比

赛前,不论是运动员、裁判员还是观众,都弹起民俑

族乐器,唱起民族歌曲,跳起民族舞蹈,欢聚在摔

跤场上。裁判员首先进入摔跤场内,号召愿意参加 \

比赛的运动员入场,运动员入场后在裁判员的搀扶

下,诙谐地绕场一周,征求对手入场比赛。对手入 \ j

场后,双方拥抱,然后双手高举,轻轻下落,表示

在比赛中要高高抱起对方,往下摔时则轻轻放下, "

以示友谊。比赛时赤背袒胸,穿短裤,腰上系一根 呻七'上

带子(见图4-11),全身可以握抱,可以抓腰带,不 _ . '

许抓短裤。把对方摔倒后,可以继续翻滚,直至使 图5右南摔跤选手的服饰

对方单肩或双肩着地才算胜一跤。每场比赛采取三跤两胜制。比赛不受时间限制,胜 者留在场内继续比赛,直至败给对方才退出场外,延至最后没人出场比赛时,则由举 办单位派一人出场,与优胜者比赛。云南流行的摔跤类似自由式摔跤,所以,云南省 自由式摔跤在我国跤坛有一定的优势。

云南省群众性的摔跤运动会,促进了各民族间体育运动的开展。运动会期间,弥 勒县西山区到处呈现出一片欢腾的景象。路南彝族自治县和弥勒、元阳等县的哈尼族、 像像族、彝族等各族人民,喜气洋洋地从四面八方赶到这里来参加运动会。群山中的 一块方圆五六十米的盆地就是摔跤运动场,人们环坐在松林葱郁的山坡上观看。比赛 开始,全场顿时活跃起来了。几十名裁判员向着四周一呼唤,喜爱摔跤运动的群众纷 纷寻找自己合适的对手,经过亲切交谈后,便手挽手地进入运动场。他们中间,有大 力气对大力气的摔跤,有青年对青年、少年对少年的摔跤,也还有年近五十的老年人。 群众性摔跤比赛中获得五战五胜、正式比赛中又获得次重量级第一名的路南彝族自治 县撒尼运动员毕永恒,在摔跤中不仅具有勇猛顽强、机智灵活的战斗风格,而且十分 注重团结友爱。每当他把对手抱起来将要摔倒在地上的时候,总是高高举起轻轻放下。 路南彝族自治县汉族运动员赵云祥和弥勒县阿细运动员岳琴芳是这次比赛中的一对大 力士,他俩在中量级的摔跤比赛中整整对垒了一个多小时才分出胜负。比赛一结束, 他俩互相拍打了身上的灰尘后,又手挽着手亲切地交谈起来。人们看到他们这些团结 友爱的表现,都报以热烈的掌声。

摔跤是云南省山区各族人民喜爱的一项传统的体育活动,新中国成立后在各族群众 中广泛地开展。在路南圭山和弥勒西山等地,绝大多数青壮年和少年都积极地参加业余 的摔跤运动。路南圭山中学还办了一个业余的摔跤训练班,为普及摔跤运动培养骨干。 元阳、泸西、师宗等县每逢节日期间,都举行摔跤活动。许多村寨在生产休息时,田边 地头都有摔跤的人群。由于摔跤运动的广泛开展,各民族人民的体质普遍增强,促进了 生产的发展,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团结。

>公主角力征婚—摔跤功夫

《马可•波罗游记》第四章第四节中以《海都王矫健而又勇敢的公主》为题,记述 了我国元代一名杰出的摔跤女将角力征婚的故事。元世祖忽必烈的侄儿海都王有个女儿, 名字叫艾吉阿姆(袖粗语的意思是明月)。她不但长得漂亮,性格倔强,而且练就了一身 摔跤的硬功夫。公主自16岁以后,无论在什么样的摔跤场上,从来没有失败过。满朝文 武百官无不交口称赞:“真是如花似玉又武功过人的艾吉阿姆啊!”岁月匆匆,一晃, 公主长到20岁,一天,海都王和王后商量,要为女儿选一门当户对的人家,找一个人才 兼备的女婿。一征求女儿的意见,不料,明月公主长叹一声,说道:“父王、母后,孩 儿不愿出嫁。”两位老人相对而望,不知女儿到底为什么?公主沉思了片刻,走到窗前, 看着大厅前面不远的摔跤场,自言自语地说:“堂堂大元,竟无一个有用男子,真乃可 叹!”海都王一听女儿这句话,知道公主是指摔跤场上的事。“女儿,依你之见,你的 婚事如何决定? ”,“依女儿之见,摔跤场上相会,不论哪家公子,战胜我者,我就为 妻,不能胜我者,罚好马百匹。”海都王一向喜欢女儿的豪爽,一听女儿这番言语,喜 上眉梢。“好!就这样吧。”

公主摔跤征婚的消息一经宣布,就吸引了各地求婚的青年,尽管他们知道公主技艺 不凡,但还都想碰碰运气。这一天终于来临了。海都王和王后坐在王宫的大殿上,左右 分班待立。公主穿着薄绸缝制的华丽衣裳,威风凛凛地走进大殿。比武的青年也都走进 大殿……一连几天,公主都获全胜。时间一长,求婚的青年渐渐少了起来,他们明白, 这种运气不那么好碰。一天,卫官向海都王报告:“报王爷,公主已赢得一万匹良马。” 海都王哈哈大笑,他从心里高兴自己有这么一个出色的女儿。可是后来,海都王不免也 犯了心思,照这样下去,公主何时才能嫁人呢?

大约1280年,从远方来了一个王子,小伙子英俊、剽悍,带来了一千匹骏马。他 拜见了海都王,海都王一眼就看中了这位王子,从心里愿意把公主嫁给他。海都王私下 里告诉公主:“你得手下留情,王子是真心为你而来。”公主听后摇了摇头,她对海都 王说,世界上没有任何理由可以使她那么做,大汗最喜爱说真心话的人。海都王听后没 有办法只好摇摇头走了。这场较量,王子输了,公主又赢了一千匹好马。《马可•波罗 游记》中这个故事讲完了,可后来公主究竟嫁到哪里去了呢?书上没有交待。但至今民 间还在流传着明月公主后来的故事」说她遇见了一个草原牧民的儿子,他们相爱了,他 们赶着一万一千匹良马,离开了王宫,沿着也里古纳河向天山草原走去。

,第六届少数民族摔跤项目的设置

摔跤运动历史悠久,开展广泛,深受各民族的喜爱。每逢年节及重大的喜庆日都要 举行摔跤比赛。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设置了五种民族摔跤项目。

■搏克(菜七族式摔跋:)

比赛设团体赛和个人赛,团体赛采用了三人轮赛制,个人赛为单淘汰制。运动员均 不分体重级别,两人相遇以一跤定胜负。胜负的标准:在比赛中,先倒地或膝关节及其 以上任何部位先着地者为负。运动员一般穿着有金属钏镶边的皮制“卓得戈”(跤衣)、 “班泽勒”(跤裤)、“策日布格”(彩带)、“淘术”(套裤)、“困特勒”(蒙古靴或马靴) 和“布苏勒”(皮制腰带)。

■瓦里面(傕击京嗾式摔菠)

比赛方法是:双方运动员必须先抓好对方的腰带,裁判员发令后,比赛即开始。在 比赛中,运动员双手均不得离开对方的腰带去抓握对手的其他部位。运动员可用扛、勾、 绊脚等动作将对手摔倒(肩胛骨着地,侧身着地或臀部着地)为胜。比赛不分年龄,按体 重分为52公斤、57公斤、62公斤、74公斤、90公斤五个级别。比赛采取三局两胜制。

■悟(彝嗾式摔跋)

运动员双手从两侧抓住对手的腰带,通过腰、腿、脚(勾、掰、翘、挑)等技术动作 的应用,将对手摔倒为胜。赛前一天称量体重,按体重分为五个级别(标准同前)。比赛 采取三局两胜制。

■北竣(藏嗾式摔欢)

双方运动员必须双手抓好对手的腰带(可一手在前,一手在后,或双手在对方的背后 握抱)。运动员仅靠腰臂之力提起对手将其旋转摔倒并用脚绊或蹬踹对手。运动员肩、背、 腰、臀、头、体侧任何一个部位着地即为负方。比赛按体重分为五个级别(标准同前)。

■件欢(满嗾式初面旅式摔戏)

绊跤是满族式和回族式摔跤。运动员按体重分为五个级别,(标准同前)。两人身着摔 跤衣,在10米x 10米的比赛场地上比赛,以把对手摔倒为胜:并根据动作的质量得1 分、2分或3分,每场比赛要三个回合3分钟,中间休息1分钟。以三回合得分多者为 胜方。如未到比赛终止时间,而」方已超过对手10分,则超过10分者为胜方。

,第5教程申国胶甫的力学分祈<

内容提示:通过本节的学习,应对中国跤术的生物力学基础有所了解,并能够运用 中国跤术的稳定、重心位置与稳定、.稳定原则、跤力一圆劲等力学知识在中国跤术练习

>中国式摔跤的生物力学基础

跤力是摔跤运动中的专项力量,特指中国跤术专项技术中所体现的有特色的劲力。 本章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介绍中国跤术中的跤力知识:①稳定的力学基础;②跤力的力 学特性。中国式摔跤的跤力符合生物力学原理,它是一种活体的相互对抗运动,因此在 分析问题的时候,不能简单地把人体看成刚体,也不能完全应用普通力学原理去分析。 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结合实践进行讲解。

■ 一、稳定的力修基础 ¥-

在摔跤运动中,对立的双方应用各种技术动作的目的是为了破坏对方的站立平衡, 将对方摔倒,同时保持自身平衡站立。站立平衡的稳定性(简称为稳定)与其在对抗中的 技术运用和基本功的练习有密切的关系。人不论怎样摔倒,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两 脚底翻离地面,人体重心超出“支撑面”。

(一)支撑面、基底范围的大小与稳定

在地面上,一个处于静止和稳定平衡状态的物体,其底部必有一个支撑面。支撑面 是指由物体各支撑部位的表面及它们之间所围成的面积组成的范围。支撑面面积越大, 物体的稳定性也越大。人是以脚底做支撑来维持站立平衡的。人站立时的支撑面由两脚 底触地部位的表面及它们之间所围成的面积组成(见图5-l)o图片15

图5-1支撑面大小与稳定

然而人是一个活体,摔跤时运动员在不断移动过程中常常会单脚离地转换,人站立 时不同站立方式的支撑面见图5-1,为单脚独立。这时,两脚间在地面的垂直投影范围(最 小可支撑范围)比单脚的支撑面更能反映其稳定性,我们常称之为基底范围。站立时的基 底范围,是两脚底和其间所张开的面积在地平面上的垂直投影。如两脚同时站立在水平
地面上,它的支撑面就是基底范围。如果用部分脚底立在地面上,这时他的基底范围就 是两个整脚底在地平面上的垂直投影和其间所张开的面积。

总之,基底范围是影响运动员站立稳度的一个因素。基底范围越大,稳度越高,要 破坏其平衡所需用的外力则也越大,也就是将对方摔倒的难度越大。

(二)重心位置与稳定

在地球上,一切物体无不受地心引力的作用,重力的方向始终垂直向下,重力的作 用点就称为重心。但是,每个物体都是由无数微小的物质所组成,这些微小的物质无不 受重力的作用,所以组成物体的每一个微小物质都有一个重心。那么,对于整个物体而 言,它的重心是什么呢?是各个微小物质重力的合力的作用点。人体也不例外,人体是 由头、躯干、上臂、前臂、手、大腿、小腿、脚等多个环节组成。每个环节都同时受到 重力的作用,各有自己的重心,人体全部环节所受重力的合力的作用点就叫做人体重心。 由此可见,重心就是合重力的作用点,它在物体上仅仅是一个几何点。几何形状固定的物 体,其重心位置是固定不变的。而人是活的运动的物体,其重心并不是恒定在一个点上。

人体重心的位置是随机变化的,随着呼吸、消化、血液循环等生理过程的进行,在一 定的范围内移动。在相对静止的状态下,其变化范围在1.5 ~ 2厘米之间。人在站立时, 人体重心在身体正中面上第三骸椎上缘7厘米处。由于性别、年龄和体型不同,人体的重 心略有差异。在体育运动中,随着身体姿势的变化,人体重心位置也相应发生变化,这种 变化对动作技术的影响较大。例如:手臂上举,重心升高;下蹲,重心下降;左侧屈,重 心左移;体后伸,重心后移。动作幅度过大,重心可移出体外。一般情况下,重心越低, 物体的稳定性越大。重心在地面的垂直投影离基底面某边缘的距离越远,物体在相应方向 的稳定性就越大;趋近于基底面的中心,则物体在各方向上的稳定性趋于均衡。

(三)稳定角与稳定

稳定角就是重心垂直投影线(或者说重力作用线) 和重心至支撑面边缘相应点的连线间的夹角(见 图5-2)o稳定角越大,物体在相应方向的稳定程度越 大,即物体在某方位上平衡稳定性的储备能力越大。 稳定角能定量地说明物体在多大的范畴内倾倒时,重 力仍可产生恢复力矩使物体回复到原平衡位置。稳定 角综合地反映了支撑面积大小、重心高低及重心垂直 投影线在支撑面内的相对位置这三个因素对稳定性的 影响。如果要增大某方向的稳定性,则要增大在此方 向上的稳定角,反之亦然。

(四)灵活性与稳度

在摔跤运动中,并不是说跤姿的稳定性越高越好,从而一味地扩大基底范围、降低 重心。摔跤胜负的决定因素是多方面的,稳度只是最基础的一个因素,但不是绝对的。

在实战中,还要保持高度的灵活性,便于移动,从而有利于寻找战机,并化解对方的进 攻。在一定的范围内,稳度和灵活性是相辅相成的,超出这样的范围,稳度越大,灵活 性反而下降,不利于实战中进攻取胜和防守反击。摔跤过程中应随时随机地自我调整重 心和基底范围,以保持较好的灵活性和稳定性。

(五)稳定原则在中国跤术中的应用

根据以上稳度法则,基底范围越小、重心越高的物体,受外力作用时其重力作用线 就越容易超出基底范围,因而其稳定程度也就越差。摔跤时为了保持较大的稳定度和抗 衡对方袭来的横力冲击,一般采用两腿左右或前后均开,以扩大基底范围;膝关节微屈, 以降低重心。形成前腿稍绷、后腿弓的半丁字步式跤架姿势。

不同的跤架和跤姿,其稳定角随方向而异。在对方稳定角小的方向上用跤,容易破 坏定性而将其摔倒。在实战中,不论采取何种手法和步法,都是为了改变对方站立时在 各方向上的稳定角,从而寻求在对手稳定角最小的方向上使用跤力将其轻巧地摔倒。总 之,中国式摔跤是一项重视技艺的运动,进攻时,要找准对方稳定角最小的方向使招用 法;而在防守时,要根据对方动作与力的变化随时随地保持和改变自己的稳定角,以便 对抗对手的跤力,防止被摔,甚至可以乘彼之虚,反守为攻。

■二、段力的力修特榷

(一) 本力与跤力

中国式摔跤运动中,运动员的力量并不是越大越好,这是因为力量与跤力有本质的 区别。平常我们所说的一个人力气大,力大无穷,是指一个人先天禀赋的力量素质,是 肌肉中的绝对力量及其储备的表现,应称其为“本力”。在这种力量素质的基础上,经 过特定的训练而获得力量的增加和用力技巧的综合,现代运动学称为“专项力量”。通 过中国式摔跤特定训练而产生的专项力量,由于训练方法的不同而表现出很大的差异。 实际上,中国式摔跤是一种强调技艺的对抗性运动,是力量与技艺完美结合的运动项目。

(二) 力偶与跤力

物理学上把同时作用于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即为=-旦)但不

在同一条直线上的平行力称为一组力偶。由于构成力 偶的两个力的矢量和为零,因而力偶不能影响物体的 平移,但它可以使物体发生转动,因为二力之间有力 偶矩,力偶矩是两力中的一个力与力偶臂(两力之间 的垂直距离)的乘积。例如,汽车司机双手转动方向 盘时就是施加一个力偶矩,使方向盘转动,如图5-3 所示。

摔跤运动中的被摔倒地,不外乎以下两种情况:一 是身体通过脚底边缘某点的轴旋转倒下,脚不离开地 面,整个身长绕轴转动,使身体转动的力是对方所施外力及其本身重力。二是身体绕其 自身正交轴(基本上通过身体重心)旋转后,脚底离开地面,下落倒地。在这种情况下, 对方手抓握部位和腿绊部位在其身体正交轴的两边,手的作用力同腿绊之力二者组成一 对力偶,使输跤者身体先绕其正交轴转动,失去平衡,后在重力的作用下落地。第二种 情况在中国跤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另外,单纯的一个外力想将对手摔倒是十分困难的,因为对方很容易防守,如果碰 到对方的力量很大,还容易被其借势反攻。而采用力偶原理,二力齐发,对方就难以兼 顾,防不胜防。下搓其根,上扳其体,使其绕重心转动,对方只要着了道,则难以反抗, 有力无处使,而我方则不费劲。

中国跤术的跤力中处处体现着力偶的特性。上、下(手、脚)之间是一对力偶,左、 右手亦是一对力偶。中国式摔跤十分强调底手的作用,就是基于这一原理。

跤力的刚与柔

中国式摔跤的跤力讲究冷脆劲与绵韧劲。冷脆劲就是爆发力,绵韧劲就是柔韧力, 二者是矛盾的统一,缺一不可。刚柔相济就是二者有机结合的体现。

■稀韧榷跋力

在摔跤运动中,肌肉的适度放松(松而不懈)是在对抗中保持身体站立平衡的一个重 要因素。因为,肌肉放松时,对方施加到本方身体上的力就不能完全迅速地分布到全身 其他部分去,而在接触点邻近的部位就被吸收了,对方的力无法使本方身体产生整体运 动,也就不可能摔倒。这种力的吸收现象,就是所谓的“卸劲”。

如果全身肌肉紧张僵硬,关节失去应有的弹性,作用在身体局部的外力就可沿其作 用线迅速传递到全身,使全身产生转动,这样就很容易被摔倒。所以摔跤时为了在强大 的外力作用下有效地保持自身平衡,在相持阶段必须保持全身肌肉的放松,使对手无从 着力,这就是“柔能克刚”的道理,也是跤力要有韧性的涵义。

■刖脆榷暖力

跤力的绵韧性,是保持身体在运动中灵活性的基础,是有效防守和积极寻找战机 的重要条件。当抓住时机,进攻已得势时,则必须运用跤力的另外一种特性一冈j脆 性。刚是指跤力体现的整体性和强力性;脆是指跤力运用的迅速性,瞬时完成;冷是 指跤的突然爆发性,使对方防不胜防,等对方明白时已经输跤了。

运用刚脆性跤力时,必须是在本方已得时、得势的时候,全身肌肉突然瞬时绷紧, 产生强大的功率,相当于应用全身的爆发力将对方摔倒;否则盲目应用,反使自己的动 作僵化,身体失去弹性,给对方以可乘之机。运用刚脆性跤力还必须干脆、迅速、瞬时 完成,若拖泥带水,等对方反应过来,一则会产生对抗性刚力,二刚相碰,容易产生损 伤;二是对方可迅速解脱,甚至乘势反攻。

浏览3,439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