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双手的配合应是左手搂在先,右掌推出在后,搂膝、

推掌与弓左膝必须同时到达,左胯根内收、命门穴后突、

上身微成斜坡直线、双肩平正,目平视前方(图27)。

常见的错误现象:

①向右转体过多,肩胯不合;②迈步时身体直立,向 右倾斜;③左脚落点位置偏窄;④左手下搂位置过高;⑤

左膝外弓过多;⑥身体过分尹正,身弓断;⑦左右手与弓 步配合不协调;⑧先搂左手后迈步;⑨右手过分前推,身 体不正;⑩右手前推过高,大开;⑪右手掌过分平正;⑫

左腿先弓步到位,搂膝与推掌之手后到;⑬左胯根未内吸 双臀不正。

第八式手挥琵琶

[讲解一]

假想我前推的右腕被对方抓拿,我即顺对方的牵挽劲 前伸右臂,并随即提起右腿乘机跟着上前半步,脚尖先着 地后踏实,在踏实右脚同时,以腰右转带动右手后收,左 手上提时意念关注指尖,掌微向内翻转而上至肩高时坐腕,

掌心向南,指尖微翘,与右臂屈肘相合于胸前的左臂肘弯 内侧,右腕微向外伸,指尖斜朝向左臂肘弯内侧,含胸拔 背,左腿在双手向内合劲时也同时提腿向左前方迈出一小 步,脚跟轻轻着地,左腿虚,右腿实,手脚要同时到达,

合住劲。定式时:头顶的百会穴与裆要对准“川字步”的 中间一竖直,双目平视前方(图28)。

常见的错误现象:

①左手前伸不足,肘弯曲,臂不圆撑:②右手指尖向 前,未坐腕;③弯腰弓臀,腰胯不松,身体前俯;④身躯 后坐不足、腹部外突、上身后仰;⑤右膝尖与足尖不合,夹裆;⑥右胯向右外凸;⑦左足跟过分 用力踩地,左膝太屈;⑧两肩左高右低,不平衡。

第九式左右搂膝拗步

(一)左搂膝拗步

[讲解一]

身体稍向右转腰,右手随转身随翻掌下沉,待胸转至东南方向时,右手屈臂上提至右耳旁, 垂腕,指尖朝着右耳,左手随转体屈肘横移置于胸前,肘尖朝前,随转体提起左腿,向左前方左 肩宽的位置迈出一大步,脚跟轻轻落地(图29)。

[讲解二]

当左脚跟一落地,身体开始向左转腰,逐渐前弓左腿,蹬右腿,成左弓步,左手随转体向前 下方搂按,定式时,左手掌置于左膝外侧,护膝,右手同时从耳边向右前方推掌而出,腕高与肩 平,双目平视前方(图30)。

 

常见的错误现象:

①向右转体过多,肩胯不合:②迈步时身体直立,向右倾斜;③左脚落点位里偏窄;④左手 下搂位置过高;⑤左膝外弓过多;⑥身体过分中正,身弓断;⑦左右手与弓步配合不协调;⑧左 手先搂后迈步;⑨右手过分前推身体不正;⑩右手前推过高,太开;⑪右手掌过分平正;⑫左腿 先弓步到位,搂膝与推掌之手后到;⑬左跨根未内吸,双臀不正。

(二)右搂膝拗步

[讲解一]

身体重心逐渐后移到右腿,腰慢慢向左转,同时以左脚跟为轴心,左脚尖外撇45度,左手 原地翻掌,使掌心朝上,右手随身体左转由竖掌松腕后,变为掌心朝下,与左掌掌心相照,成为 左抱球姿势,眼神顾及抱球的双手(图31、31a)。

[讲解二]

动作不停,接着身体重心又慢慢移到左腿,随即提起右腿,向右前方与右肩同宽处迈出一 步,脚跟轻轻落地,迈步的同时左手臂向左后斜侧,自下而上弧形划圈,屈肘松腕置于左耳旁, 指尖指向左耳;高度齐左耳,右手随转体跟着向右转动,横臂置于胸前,护胸,右肘尖朝胸外, 眼神关注到屈肘垂腕的左掌后即随身体右转目光移视前方(图32)。

[讲解三]

运动不停,提起右腿,松腰松胯,身体垂直下蹲,向右前方与右肩同宽处迈出一大步,脚跟 轻轻落地,并逐渐向右转腰,右腿前弓,左腿蹬,成右弓步,右手随转体向身体前方边搂边下 按,定式时置于右膝外侧护膝,高度齐右膝,掌心下按,坐腕舒指,左掌随转体向前缓缓推出, 推掌的过程是指尖先向前,然后逐渐变为竖掌,坐腕置于胸前,双目平视前方(图33)。

常见的错误现象:

图片69 图片70 图片71 图片68

①向左转身过多,肩胯不合,扭腰,•②右腿向前跨步时身体站立起来;③右脚跟落地时过

图片72 图片73 图片74 图片75

重,弓步右膝超过足尖;④右弓步先做好后再搂膝推掌,手脚不同步;⑤右手掌位置太向后;⑥ 左手掌前推过多,身躯不正;⑦左手掌过分平正;⑧身躯太中正躬断;⑨右掌向右搂时右肘过分 外抬、外露。

(三)左搂膝拗步

[讲解一]

身体重心逐渐后移到左腿,腰慢慢向右转,同时以右脚跟为轴心,右脚尖外撇45度,右手 原地翻掌,左手随身体右转由竖掌松腕后变为掌心朝下,与右掌掌心相照,成为右抱球姿势,眼 神关顾抱球的双手(图34)。

[讲解二]

动作不停,接着身体的重心又慢慢移到右腿,随即提起左腿,向左前方与左肩同宽处跨出一 步,脚跟轻轻落地,迈步的同时右臂向右后斜侧自下而上弧形划圈,屈肘置于右耳旁,指尖指向 右耳,高度齐右耳;左手随转体,跟着转动,横臂置于胸前,护胸,左肘尖朝胸外,眼神关注到右掌,屈肘垂腕后即随身体左转目光移视前方(图35)。

[讲解三]

运动不停,松腰松胯身体垂直下蹲,并逐渐向左转腰,左腿向前弓出,蹬右足,成左弓步, 左手随转体向身体前方边搂边下按,定式时置于左膝外侧护膝,高度齐左膝掌心下按,坐腕舒 指,右掌随转体向前缓缓推出,推掌的过程是指尖向前,然后逐渐变为竖掌坐腕置于胸前,双目 平视前方(图36)。

常见的错误现象:

①向右转身过多肩胯不合,扭腰;②左腿向前迈步时;身体站立起来;③左脚跟落地时过 重,左膝前弓时,超过足尖;④左弓步先弓好后再搂膝推掌,手脚不同步;⑤左手掌位置太向 后;⑥右手掌前推过多,身躯不正;⑦右手掌过分平正;⑧身躯太中正,身弓断;⑨左掌左搂时 左肘过分抬高。

第十式“手挥琵琶”

练法与讲解均同第八式“手挥琵琶”。

第十一式左搂膝拗步

练法与讲解均同第九式“左右搂膝拗步”中的(一)左搂膝拗步。

第十二式进步搬拦捶(东)

[讲解一]

“进步搬拦捶”是由“搬”、“拦”、“捶”三个技击动作所组成,集化解、连续进击于一势, 相连不断,难以分割,为了讲解定式的需要,暂作如下分割:

搬(一)

接“左搂膝拗步”定式,身体重心后坐于右腿,左脚尖外撇45度,身体向左微转,随转随 将身体重心前移于左腿,右腿脚跟逐渐离地随着身体左转而转动,身体略有些前倾、但不过足 尖,人若悬在空中似的感觉,身体需保持中正安舒,松腰松胯,在身体左转时右掌开始变拳,随 转随下降至左膝旁,左掌亦随转体平移于左膝旁,两臂松垂与肩同宽(图37、37a)。

搬(二)

[讲解二]

在“搬(一)”定式基础上提起右脚,向右转身拧跨, 右腿向前伸,含有踹意,将脚跟落在前方的30厘米与右肩 同宽处,脚尖朝东南方向,右拳随身体右转,自下而上翻 拳,自左向右弧形绕圈而上至嘴高,拳背前击,拳心朝里, 右腕微前屈,含有松棚劲,带有向前进击之意,右肘尖对 准右膝尖,膝微屈,左手随身体右转弧形上移至右小臂内 侧,掌心朝下,对准右小臂。体重分配为左腿七,右腿三、 右足仅脚跟着地,含胸拔背,松腰松胯,密切注意敌情变 化,“搬”是弧形绕圈动作,右拳以右肘为轴心自下而上、 自左至右上提朝敌方脸部进击,圈不宜大,圈中要有柔、 有刚、有虚、有实(图38)。

常见的错误现象:

①右脚跟落地位置偏左、偏右、偏前;②体重分配比例不恰当;③腰脊未放松;④右拳向前 搬击时出拳过低;⑤右腿前伸时未拧胯,无“踹意'

图片77 图片78 图片76



[讲解三]

在“搬(二)”定式基础上右脚逐渐踏实(脚尖朝东南 方),身体重心朝前稍移,松腰松胯,右腿稍下蹲,左膝稍 屈,此时双腿的体重分配为前腿六,后腿四。随着身体重 心的前移与下蹲,右拳也随之外翻向右下沉,收至胯前, 拳心朝上;左掌则自右小臂内侧横掌向前拦出,掌心朝下, 以掌缘拦击,目视向前拦出之左手,拦时要两手同时对拉, 左手向前,右拳向后向下,方向虽反,但要互有呼应。另 一种练法为:右手进步前搬时左掌随着身体右转,自下而 上竖掌翻转立掌于左肩前方(图39)。其技击含义为:右手 搭附在敌人的右肩胛骨处,以备按、切、推、冽之用。

常见的错误现象:

①体重分配比例不恰当;②右拳的翻转只有抽拉缺少 沉、降;③左肘上抬,过高;④身躯不中正。

进步捶(一)

[讲解四]

身体重心全部移到右腿,慢慢提起左腿,向左前方与肩同宽处迈出一步,脚跟先着地,虚点 地面,松腰松胯,神情要有蓄而待发之意,双目平视前方。

进步捶(二)

[讲解五]

左脚掌渐渐踏实,左膝前弓,左手随着身体的前移及 微左转也随着向左平移五厘米后立掌收回至右臂内侧,右 拳同时边内旋边向前平拳击出,拳眼朝上,拳面平直,拳 高为对手的贲门穴,双目平视。侧视:身躯成斜坡直线的 左弓步,出拳时要“拳从心发”不是随意伸出,而是要有 敌情观念的出击(图40)。

常见的错误现象:

①右臂前伸不够;②左足膝盖超过足尖;③右腿未蹬 直;④左掌的位置不对;⑤身躯过正。

第十三式如封似闭

[讲解一]

左掌手臂内旋,使掌心朝上,指尖向南,从右肘下穿出,右拳放开变掌,向左稍移,弧形旋转翻掌与穿出的左手成十字交叉,掌心均朝上(图41、42),随着身体的后坐,双手同时向左右 两侧分开,并逐渐掌心翻转朝下,沉肘下按,弧形抽回至左掌背与左膝成垂直时,掌高齐腰,与 肩同宽,头容正直,含胸拔背,松腰松跨,静以待动,蓄势待发(图43、44)。

[讲解二]

动作不停,意注双掌掌根部,原地翻掌坐腕,随着身体及左腿的前弓,双掌缓缓向前平推而 出,在将达到终点时,双掌稍向上推按,右腿蹬,成左弓步,双目平视前方(图45)。

常见的错误现象:

①双臂前伸得不够;②身躯太中正;③昂首;④左足膝盖超过足尖,没有吸胯;⑤右腿燈直 不够;⑥右脚尖45度不足,左足尖不正直。

图片81 图片82 图片83 图片84 图片85 图片79 图片80

 

第十四式十字手

[讲解一]

身体重心边向后移,边向右转腰,带动右腿以右脚跟 为轴心,脚尖向右旋转70度,左腿以左脚跟为轴心,左脚 尖随着腰的右转向右转90度,脚尖向南;双脚几乎是同时 转动,但略有时间差,右脚稍微早一点点。右手随着向右 转身手臂外旋,以尺骨的一侧弧形向上,向南偏西方向自 上而下劈击而出,右掌坐腕,腕高齐肩,左手随转身稍平 移,坐腕竖掌双臂张开与右掌对称,遥相呼应,左掌高度 略低于右掌,注意头容正直,含胸拔背,沉肩坠肘,眼神 注视右掌向西南劈击的方向(图46)。

[讲解二]

动作不停,身体重心逐渐移至左腿,提起右腿,提腿 时上身不准前俯,不准站起来(将上升的身体高度尽量降 低到最小程度)脚跟先起,脚尖后起,随即下落在左腿旁 与肩同宽处,右脚落地时,脚尖先落地,脚跟后着地,“点起点落”,体现出太极拳步法中虚实转 换交替的原则与锻炼的方法,应当贯穿在整个套路的演练中,随着右脚的踏实,身体逐渐下蹲, 下蹲时不能弯腰,要头正身直,松腰松胯,臂部垂直下沉,双膝微屈,双手亦随之松腕下垂至指 尖齐膝盖处,掌心斜朝外,双目平视前方,眼神兼顾下垂的双手(图47)。

[讲解三]

动作不停,身体渐渐起立,起立前要先意注百会穴,以意念领之,似有向上窜顶之意,双手 逐渐向膝前合拢,双手腕部交叉上托至颈部,掌心向内,交叉点对准喉部,虚掌舒指,指尖斜朝 上,略含外棚之意,两臂圆撑,松肩坠肘,饱含棚劲(图48)。身体在下蹲、起立全过程要像舞 台上演员。在向观众表演空手抱起一块重石的意境与感觉。定式时全身放松,头容正直,下颏微

图片86 图片87

收,虚领顶劲,含胸拔背,松肩沉肘,气势腾然,轻松愉快、以静待动,目平视前方。

常见的错误现象:

①双膝太屈;②双手合十的交叉点不准确;③双手上举过高、过低;④双手手指不舒展,向 内弯曲,不外展;⑤双肩高耸,双肘上抬;⑥昂首、挺肚、嘴太前伸;⑦下蹲时低头、弯腰;⑧ 双脚脚尖不正直;⑨收右腿时身体站立起来。

第十五式抱虎归山

(一)右搂膝拗步

[讲解一]

身体重心稍移于右腿,同时左足尖内旋45度,体重再 移于左腿,左手臂随着身向右转翻掌下降,向左身后绕圈 上举至左耳旁,指尖朝向左耳,同时提起右腿转身向右后 方西北方向迈步,脚跟先伸出去,落地后随身体右转成右 弓步,左足尖随转身同时再转45度,蹬左腿,右手随转身 向身前搂膝下按置于右膝旁,护膝;左手随转身在左耳旁 松腕垂掌向西北方向推按而出,竖掌坐腕掌心斜向西北, 腕高齐肩,目平视前方,兼顾左手,姿势与要求均同“右 搂膝拗步”,不同的是本势方向为西北(图49)。

(二)捋式

[讲解一]

身体重心逐渐移至左腿,随移随向左转,左臂内旋, 左肘下沉使掌心转朝上,右掌自右膝旁弧形上提至胸高并 随身体左转横移于左掌前,掌心朝外,右掌在上、在前, 左掌在后、在下,随着身体重心移向左腿,双手向左后方 捋去(图50)。

(三)挤式

[讲解二]

同第三式揽雀尾之(三)挤式的[讲解七]及其他说 明,唯方向不同(图51)。

(四)按式

[讲解] 图50

同第三式揽雀尾之(三)挤式的[讲解七],(四)按 式的[讲解八]、[讲解九],唯方向不同(图52、53、54)。

图片88 图片89 图片90

常见的错误现象:

参阅第九式“搂膝拗步(右式)”。其余的(二)捋式、(三)挤式、(四)按式参阅第三式 “揽雀尾”中的“捋”、“挤”、“按”诸式。

第十六式肘底看捶

[讲解一]

身体稍往后坐,松腰胯,并放松双腕,腰向左旋转,身体重心也逐渐移至左腿,右足尖也随 之左转90度向南,双臂随转体向左平捋,掌心向下,松肩沉肘,待捋至左膝上方时,双臂稍屈 内收,虎口相对,此时左腿实,右腿虚,双臂已向外转了半个椭圆形的圈;动作不停,身体继续 右转,同时将体重再逐渐移向右腿,双臂亦同时虎口相对,向内自左至右划了另半个椭圆,至此 双手恰好划了一个椭圆形的整圈(图55、56)。

[讲解二]

身体微左转,右手掌向前竖掌伸出,掌心向外(不勾手),左掌手臂内旋,掌心向内,竖掌,指尖斜指向右腕下(距离约12厘米),目视双手(图57)。

[讲解三]

身体重心全部移至右足,提起左足,向左转身,足跟落点对准右足内侧中心线,轻轻落地, 左手臂外旋,双掌掌心均朝下,随转体前伸,弧形平移,随移随将左足尖转向正东方,身体重心 也逐渐移至左腿,当双掌指尖转向正东方时,右足离地,身稍前倾,左足独立,前伸的双手与悬 空的右足,短时间内成对称平衡状态(图58)。

[讲解四]

右足跟步向前稍移,在与右肩同宽处落地,足尖先着地,方向东南,足跟落地时再向左稍转 踏实,右足尖朝东南方向45度,右手转至左胸前时,边里收边握拳置于左肘之下,拳眼朝上, 拳心向内;左手平移至左侧时即弧形向下移,边移边向左肋下划圈,自左肋后侧向前伸至右拳上 方窜出,竖掌坐腕,腕髙齐肩,掌心向南,肘稍前伸拔长,左足在左掌向前窜出前提起,配合手 掌的绕弧,在左前方与肩同宽处前跨一小步,脚跟轻点地面,足尖微跷,膝盖微屈,塌腰沉胯, 含胸拔背,两膊相系,双手合住劲,定式时,身躯不宜过分向正东方,应向右偏少许(既要防止 身躯过正,过直,又要防止突臀哈腰)。目

图片91 图片92

常见的错误现象:

①左脚前伸步子过大;②左膝挺直未屈,左膝太弯曲;③右膝尖左拐与足尖不合,成夹裆; ④弯腰过多,上身前倾,臀部后撅;⑤上身后仰,肚子前挺;⑥翘首;⑦左肘过分弯曲,左腕未 坐腕;⑧左肘尖与右拳眼未对准;⑨身躯过分中正。

第十七式左右倒撵猴

(一)右倒撵猴

[讲解一]

松腰松胯,腰向下塌,身体右转45度,右拳放开变 掌,掌心朝上,随腰身右转向身后弧形上绕至右耳旁,掌 心斜朝右耳,眼睛随转体关顾右掌上绕;左臂同时内旋, 使左掌与右掌遥遥相对,互相呼应,双臂近肩关节部位, 微前伸(有拔长之意),胸略内含,有两膊相系及拔背感。 此时胸面向东南方向(图60)。

[讲解二]

提起左腿,向左后方外侧迈一小步,足尖先着地,全 脚踏实时,足跟应向右略转,左脚尖朝向东北,体重后移 到左足的同时,右足尖也随着腰的右转同时转向正东方。

[讲解三]

左手随身体左转向右稍移,边移边翻转,使掌心转向 内,并逐渐向右肋下收至腹前以后,再继续向左移至左胯 前,左臂松垂,掌心朝上,指尖向东;右手掌自右耳后紧 靠右耳旁前推而出,腕高齐肩,竖掌坐腕,舒指,掌心稍 偏左,两掌在右胸前交汇时,右掌在上,左掌在右小臂下,

当交汇近右肘时,随着身体左转,右臂向前伸出时,含有 前搓之意,搓劲内含不露,定式时胸略向左偏一点点,双 目平视,注视前伸之右掌,百会穴与尾闾穴要对准川字步 的中间一竖直,身体中心不可偏向左腿。后坐的臀部与左 足后跟成垂直线(图61)。

常见的错误现象:

①身体直立转腰;②向右转腰过多,肩胯不合;③双 掌无呼应;④左转身时身体前倾;⑤左脚向后退步时落点 向内,足形过正;⑥右足尖忘转;⑦身体过分中正或左转 过多;⑧右肩过分前伸;⑨右掌掌心太正直;⑩身体重心 偏向左腿,偏离川字步的t线;⑪右膝过分挺直;⑫左膝

向右拐夹裆,或左拐,尖臀;⑬右肩前伸过多,身体左转过多;⑭昂首、挺胸、后仰、前倾、橛 臀;⑮左肘内侧弯曲成90度直角。

(二)左倒撵猴

[讲解一]

松腰松胯,腰向下塌,身体左转45度,左掌随身体左 转,向身后弧形上绕至左耳旁,掌心斜朝左耳,眼睛随转 体关顾左掌上绕;右臂同时内旋,使右掌与左掌遥遥相对,

互相呼应,双臂近肩关节部位,微前伸(有拔长之意),胸 略内含,有两膊相系及拔背的感觉,此时胸面向东北方向 (图 62)。

[讲解二]

提起右腿,向右后方外侧迈一小步,足尖先着地,全 脚踏实时,足跟应向左略转,右脚尖朝向东南,体重后移 到右足的同时,左足尖也随着腰的左转,同时转向正东方。

[讲解三]

右手随身体右转,向左稍移,边移边转掌,掌心向内,并逐渐向左肋下收至腹前,再继续向右移至右胯前,右臂 松垂,掌心朝上,指尖向东,左手掌自左耳后,紧靠左耳 旁前推而出、腕高齐肩,竖掌坐腕,舒指,掌心偏右,两 掌在左胸前交汇时,左掌在上,右掌在左小臂下,当交汇 近左肘时,随着身体右转,左臂向前伸出时,含有前搓之 意,搓劲内含不露,定式时,胸略偏向右一点点,双目平 视,注视前伸之左掌,百会穴与尾闾穴要对准川字步的中 间一竖直,身体中心不可偏向右腿。后坐的臀部与右足后 跟成垂直线(图63)。

常见的错误现象:

①昂首、挺胸、后仰、前倾、撅臀,身体直立转腰;


  1. 向左转腰过多,肩胯不合;③双掌无呼应;④右转身时 身体前倾;⑤右脚向后退步时落点向内,足形过正;⑥左 足尖忘转;⑦身体过分中正或右转过多;⑧左肩过分前伸;


⑨左掌掌心太正直;⑩身体重心偏向右腿,偏离川字步的

中线;⑪左膝过分挺直;⑫右膝向左拐夹裆或向右拐尖臀;⑬右肘内侧弯曲成90度直角^

(三)右倒撵猴

动作讲解同“(一)右倒撵猴”。

上述倒撵猴拳式是三个,即后退三步,如需要加大运动量也可以酌情增加为五个或七个,一 定要单数才能衔接下一拳式,它与第二十八式云手是相对应的,如练完收势时不能回到原地,则 可在练到第三段的第五十九式“倒撵猴”时多增加两个倒撵猴(左倒撵猴、右倒撵猴)即可回到 原地,本势可作为调整套路拳姿增减距离之用。

图片93 图片94 图片95

第十八式斜飞式

[讲解]

松腰松胯,身体稍左转,带动右掌内旋,弧形向左下 方下降至左膝上方,掌心朝上,左掌手臂外旋,弧形上提 至右掌上方,掌心朝下,两掌掌心相对,上下合抱,距离 约30厘米,双臂均含棚意(图64)。

此势双足虚实的转换较难,有两种转法:

  • 两次转换法


身体重心再向左腿移一点,提起右腿,以右足“跟” 向身后南稍偏西方向退一大步,退步时身体不能前倾,关 键是提右腿时,要提右胯,以右足跟向后退伸,右脚跟先 着地,身体重心逐渐移到右腿,右足全脚踏实后,随即将 左足尖向右旋转90度,(朝向东南)接着又将身体重心移 至左腿,坐实后,再以身躯及腰脊再向右旋转,带动右脚 尖向南,稍偏西方向外旋;右手掌以大拇指一侧,向右后 上方例出,高与颈齐;左掌向左弧形下采,高与胯齐,掌 心朝下,眼神注视右掌的例出(图65)。

  • —次转换法


身体重心再向左腿移一点,提起右腿,以右足“跟” 向身后南稍偏西方向退跨一大步,足跟落地后,不要全脚 掌立即踏实,在大幅度向右转腰过程中边旋转边逐步踏实, 并同时带动左脚尖向右旋转90度,(朝向东南)右足转在 先,左足转在后,(并不是先转好右足,再转左足,几乎是 同时旋转,仅有一些时间差而己,)身体向右旋转时要以腰 脊劲带动右小臂挠骨及腕部,意注大拇指一侧,以洌劲向 右后上方斜向冽出(高度为对方的颈部),随着右转身,左 手也随之稍向右平移30厘米后,即与右手向相反方向朝左 下采按,左右手形成双开劲,右足前弓,左腿蹬直,目光 注视前例的右手,命门穴后突,身躯微呈斜坡直线,全身 合住劲(图65)。

常见的错误现象:

①右转身前,身体己前倾;②手脚未同时到达;③昂首;④左右肘与左右膝不相照;⑤身躯 过分尹正;⑥右掌位置过高、偏右;⑦左掌位置过分朝后;⑧两膊不相系,两张手弓断了;⑨右

膝过足尖;⑩左膝末蹬直。

第十九式提手上势

[讲解]

全身重心全部移到右腿,左腿随着身体重心的前移, 向前跟进半步,身体重心再逐渐移到左腿,随即提起右腿, 向原地左移25厘米落下,脚跟着地,膝微屈,成右虚步, 在提起右腿的同时,左右手应同时双臂弧形内旋相合于胸 前的右膝上方,右肘与右膝相照,左掌横置于右小臂内侧, 指尖朝向右小臂,松腰跨,双目平视前方,顾及右手食指 (图66)。此势的双臂合拢与右脚跟的落地,时间应一致。 其余练法要求均同第五式“提手上势”所述。

过渡式(右靠)

动作讲解同第五式中“过渡式(右靠)”所述。

第二十式白鹤亮翅

动作讲解同第六式“白鹤亮翅”所述。

第二十一式左搂膝拗步

动作讲解同第七式“左搂膝拗步”所述。

第二十二式海底针

[讲解一]

假设我前推的右手已被敌人抓握,并被其牵引后拉时, 我即顺势将右手前伸并快速将身体重心向左腿前移,紧跟 着悄悄将右腿快速跟步前移半步,使我之身体更靠近对方, 有利于下一步的发劲(图67)。

[讲解二]

全身重心逐渐坐于右腿,边后坐边向右转腰带动右手 向右后方回抽至右肋旁,掌心朝里,胸面向东南方(图 68);身体微左转,左胯根内收,折腰下沉,右臂也随同下 沉,当右掌下沉至膝髙时(带下插之意),指尖弧形斜向前 方送出;在身躯折腰下沉时,除了右脚用劲蹬地以外,左 足前掌也应密切配合,用劲下踩,(足跟不着地)以加强身

图片96 图片97 图片98 图片99

躯及右手下沉之份量。右掌的收回与下插的过程要连续不能中断,要以腰带手,肩催肘,肘催 手,节节贯串的下插,前送。手掌在斜插前送时要意贯指尖,手指不可软屈,松散无力,折腰 时,自颈脊至腰脊要保持成一条直线,不能低头,弓背,眼珠翻视右掌前方,不能将头抬起;随 着身体的左右转动,左手动度虽然不大,但也要随之有微小的起伏,方能体现一动无有不同的拳 理。“身法”是此势的关键,正确与否,从侧面看,上半身的脊背线与右腿骨交汇处的胯跟应成 90度直角,左足小腿骨应垂直。头顶百会穴至裆下会阴穴,仍始终保持一条斜坡形直线而不是 曲线,右膝尖对准右足尖(图69、70)。

 

[实用技击讲解]

在技击实际应用时,左右手必须密切配合,右手在回抽前,左手已快速的搭扶在对方的右腕 部,用劲按粘住,在我向右转腰将右手后抽时,左手与右手应合力后带,形成整劲,为了防止对 方右腕的逃脱,我左手搭在对方右腕时应以虎口倒握对方右腕背,并向下按压;我已被抓握的右 腕背则应用力上抬,形成一股夹力,锁住对方右手使之不易逃脱,为我下一步的打击准备了契 机〇

常见的错误现象:

①抬头、弓背、低头;②是弯腰,没有折腰;③左足跟不可着地,也不是足尖点地,而是左 足前掌用力下踩;④右手向前下插时右肩前伸过多,手指软屈,松散无力,意念不足;⑤左足小 腿骨未垂直,使不上劲;⑥右膝左拐,夹裆。

第二十三式扇通背

[讲解_]

假设敌之右腕被我抽带下采而失势,正欲往回抽拉,收回其右臂时,我即借其抽拉之劲,竖 腰、直胯、双臂同时上举,迅速提起左腿前伸一步,脚跟先落地。

[讲解二]

动作不停,随着身体的右转,左足逐渐前弓踏实,将已上举至肩高的双臂,同时向反方向开 劲,左掌用前冲之劲向敌胸前肋部撑击;右臂继续抓握住对方右腕外旋,弧形上举,翻掌至右额高度,掌心斜朝东南方,目视向前进击的左手,胸面向东南。

[讲解三]

左掌的前推,右掌的翻掌上托,以及左足的前弓成左 弓步,三项动作要同时到达,不能有先后。

[讲解四]

定式时脸朝东南,右胯根稍挺直,腰向左转一点点,

左右两胯微合,这些要点都是“五弓俱张”与“劲整”的 体现(图71)。

常见的错误现象:

①昂首、挺胸、直臂;②左膝超出足尖;③左肘与左 膝不相合;④右足未蹬直;⑤右肩高耸、肘太屈;⑥胸向 正东或正南;⑦身躯过正,身弓断;⑧左右手均未坐腕;

左腿的落点与右腿几乎在一条线上;⑩右手上举过高(超 过头);⑪两胯没有合上;⑫颈项左转过多。

第二十四式右转身撇身捶

(一) 右转身左肋捶(过度动作)

[讲解_]

接上势,身体右转,右足不动,保持原型;另一种练法是带动右足尖外撇45度,但在用右 拳从左肋击出时,必须同时将脚尖迅速左转,否则会削弱击出之劲力。身体重心移到右腿,右手 随转身右掌自右额弧形向西南右移,眼神也跟着关顾手的动作,当右掌下降到肋髙时,随着身体 微左转及重心的左移,握拳屈肘置于胸前中脘处,拳心朝下,拳面朝东。

[讲解二]

身体右转时,同时也带动左足尖向右旋转90度,左手也随身体的右转弧形上举至左额头顶 上方外侧,掌心向南略朝上,坐腕。

[讲解三]

右拳的屈肘、左击,与左掌的右移,以及身体重心移向左腿,三者必须一致,形成合劲。定 式时:身体重心大部分在左腿,膝尖与足尖相照成偏马步状,左足实,右足虚,头正身直,含胸 拔背,松腰松胯,目平视前方(图72、72a)。

常见的错误现象:

①昂首、身法不正、撅臀;②右足未蹬直;③左胯向左外突;④身体重心双足分配比例不 当;⑤左臂上举高度不够,肘部过弯;⑥右拳左伸过多,右臂贴,右拳在腹部;⑦右桊面不平、 上翘、位置过分靠胸;⑧左肩高耸;⑨左膝朝右拐,与足尖不相照(夹裆)。

(二) 右转身撇身捶

[讲解_]

接上势,身体重心继续左移一些,左右手也同时稍合拢一点点,提起右腿向西迈一步,脚跟

图片100 图片101

 

浏览1,063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