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稳定性与稳定系数
根据力学的平衡原理分析,力有三个要素,即大小、方向 和作用点。例如,一块平放于水平地面的石块,如果没有受外 力的作用,它将会稳定不动,假如石块受一水平方向力的作用 时,则石块有移动或倾倒的趋势,这个力产生的力矩通常称为 “倾矩”。假设石块所受的重力集中在石块的重心,则重心产生 的力矩叫做稳矩。当稳矩大于倾矩时,物体稳定;当稳矩小于 倾矩时,物体倾倒;当稳矩与倾矩相等时,则表示物体状态不 变。稳定系数主要由稳定角和所受外力的大小所决定,而稳定 角的大小主要由物体的支撑面积大小和重心的高低所决定o减 缓对自己的冲力(外力),减小倾矩,增加稳定系数和加强对 彼方的外力冲击,减缓彼方对我的运动发力,增大其倾矩以期 达到以巧取胜、以弱胜强的最终目的是少林醉拳技击实战研究 的重点。
二、运动发力与杠杆力偶原理
“蹬于足,纵于膝,开于胯,通于腰,达于指”是拳谚阐 述武术技击发力顺序的运动流程,也可说是流水线式的运力过 程。拳似流星的闪电发力是上肢动作在躯干(腰)的运力作用 下顺利完成的,而腰的运力的基础却是在下肢的有力支撑保障 下才得以顺利进行的。上下通达,节节贯穿,以转腰带劲协调 周身相互配合的劲力运用,是武术技击攻防格斗中的一种科 学、合理且具独特概念的发力方法。
人体本是活杠杆,人体的重心在腰部,把力点落在腰部, 无疑等于加大了杠杆力臂的作用。根据人体局部受到力的作用 必然会引起全身杠杆作用的连锁反应。在实践中,我们必须掌 握好利用两只手的力量集中实施于对方的某一关节要害的优胜 打击。这样,既造成真正威胁对手的力量或受力反应,又能动 性地造成力的支点,达到省力、便捷制服对方的目的。为了配 合和支持这一目标的顺利完成,科学掌握和运用杠杆力偶就显
得至关重要了。杠杆力偶是表现在作用于物体上的两个大小相 中 等,方向相反,不在一条直线上且能使物体转动的力。就武术 4 格斗而言,人体运动中两臂、拳掌的舒缩,上下身力量的相反 醉 作用力,无不受力偶现象的支配和体现。同时,又能借助身体 彖或局部肢体的旋转运动而产生浑厚的旋转力量,增强渗透力。
支撑面积、稳定角、重心高低、稳定系数和外作用力是影 响武术攻防格斗中身体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在实践中,谁能想 办法缩小对方的基底面积、改变其稳定角、提高其重心位置及 巧用外力,谁就在稳定支撑上占据了优势。谁能在破坏对方稳 定性上创造条件,谁就从主观意识和攻防能动性上奠定了取胜 基础。《少林醉拳》中有关重心的论述:“与人交手,务求 保持己之重心为前提,继察彼转换之重心的所在。”利用自身 稳固的重心或是高度自由转换,专门破坏对方重心,增加对方 负面支撑,达到节力、省时,且行之有效的攻击目的。
实践中的优秀战例非常丰富。例如,如果单纯地运用手掌 去推打对方,只能使对方自然后退,很难达到使其倾倒的效 果。但是,如果在上步助力的同时,用脚尖恰到好处地扣绊其 脚踝关节后侧,所产生的攻击效果就大不同了。稳定角支撑面 积的减小和以及受力的大力冲击,使其倾矩大于稳矩,想不应 手而倒也不太可能了。
在实践中,无论是主动攻击还是防守反击,主动合理地运 用力学原理是智能取胜的关键因素。武术格斗追求的最高深的 力学效果就是直接破坏对方稳定系数。这类打法,无论是纵向 冲力、拉力还是横向的拧别、挑扫之力,都要掌握好顺势、随 化,灵巧利用最简单的技术结构,节省时间、力量的付出,去 最大程度地增加对方负面稳定系数,运用力学杠杆原理和重心 原理来获得最大效果。
搏击实战道理是一样的,方法也是相同的。唯有灵活运 用,才是取胜真谛。
第三节具备攻击能力——论交手
“与人交手,须步步占领机先”(《武子梅花拳》),意思 就是与人对垒要强调树立必胜信念,占领有利的位置,把握有 利时机,争取主动权。
就武术格斗而论,没有合适的机会、恰当空隙或是对自己十 分有利的时机,是绝不可轻举妄动的。“动”即“攻击”,在技 击中发动攻击的时机非常关键。“刚在他力前,柔乘他力后” (俞大猷《剑经•总歌诀》),“先发制人”(《汉书•项籍传》), “彼不动,我不动;彼欲动,我先动。”剖析拳谚的前提:一是 对方欲向我攻击,但还没有完全准备就绪;二是对方虽然已经 发动攻势,但尚未达到劲力爆发之前或是攻击意图不清,打击 动作犹豫不决,动作迟缓;三是对方所处的位置、风向或是在 了解对方体能、技术皆低于我时等等的情况下,可以使用突 然、快速、迅雷不及掩耳的沉重手法,实施连击猛打、抢攻直 进,一举摧毁对方。这类技法突出“精神上的勇猛,气势上的 果敢,技术上的娴熟,节奏上的迅捷”,是武术技击中最为常 见、常用的基本战术法则之一。而作为“后人发,先人至” (《孙子•军事篇》),“发头手,打二手”(俞大猷《剑经》) 及“以静待动”(战国《尉缭子•政权第五》)运用利诱、谁 敌、诈取、防反战术法则,则突出了顺势引化,借力打力,随 动反打,由被动变主动的高深技法内涵。主动进攻在一定程度 上是可以起到优势作用,但不是取胜的绝对保证,所以主动攻
击和防守反击的关键是要有利、有理、有节,审时度势,伺机 中 而动,这样,既合阴阳、生克燮变之理,又能体现出虚实、奇 华正转换之法。
一、争取主动权的因素
在日常生活中常有这样的例子出现,一些天生体格健壮的 人没有练习武艺之前,与人对抗对搏还能胜之七八,而学了武 术以后,反而不能取胜,这种现象俗称“相打忘记跌法”(程 宗猷《耕余剩技•少林棍法阐宗•问答篇》),这是一种心理障 碍。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技术欠佳、拳术不精、缺乏实 战经验,一旦遇敌便心慌意乱、手脚失措、畏惧、惊慌、慑于 内而怯于外的自然心理情绪流露以外,就是虽具备武技而没有 调整好心态的缘故。另外,取胜心切也会导致思虑万千,顾虑 重重,唯恐失利,产生缩手缩脚的现象,一旦形成心理负担, 就与胜数形成反比,负担越重,胜数越小。世界著名拳王阿里 说:“每逢开赛前,我总是一遍遍地想象对手怎样被我击倒。” 而著名技击家李小龙则以“你不妨把自己当做冠军人物”的格 言,直截了当地阐述心理调节法则。另外,像“置之死地而后 生”(《孙子•九地篇》)、“破釜沉舟” “背水一战”及“两军 相逢勇者胜”(戚继光《拳经》)等等,都说明顽强的斗志、 坚定的信念、必胜的信心,促使气盛胆壮,胆力生则精神满, 精神满则气势高,无惧无畏、勇猛直前,产生出来的震摄威力, 足使对方胆寒心裂。良好的心理素质、顽强的意志品质,是从 精神上压倒敌方,从气势上摧毁敌方的独特手段,所谓“一胆 二力三功夫”是也。胆是力的高度发挥的精神因素,而精神的 核心又是气,通过人体表现称为志气。在搏击对抗中,讲究胆 欲大、心欲细,冷静,自信,临敌不惧,这种意志在行为上的 能动表现为“泰山崩于眼前而色不变”的大无畏气概。
搏击水平的发挥自始而终受心理活动的制约和主宰。因 此,少林醉拳非常注重心理、意志的训练,无论是自己练习, 还是与人交手切磋,都要从实战角度出发,体会、揣摩承受心 理的良、恶性刺激,以便适应各种情况下的搏击对抗。
二、影响连击速度的因素
为了争取战斗的主动权,人们通常在窥伺可乘之机后突施 杀手,迅速果断地将战术、技术或二或三地严密组合起来,在 不同距离、不同角度向对方连续打击,目的是一举彻底摧毁对 方。这种形式在搏斗中称为“主动进攻”法则。它的特点是精 神高涨、意志顽强、动作准确果断、连贯性好等。
在实战对抗中,拳手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动作的速度是评定 信息反应和动作反应的一个关键因素。反应速度是人体本体意 识上的自然反应,而其快慢表现在大脑对传入信息的分析、判 断能力的强弱。据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反应速度主要受遗传的 影响,运动训练并不能改变人的反应速度,而训练所起到的作 用只是把受遗传因素影响所决定的最高反应速度表现和稳定下 来,通过专项训练,最高的反应速度出现的次数越多,就说明 反应速度稳定性越高、越快。但是,一个攻击组合或是一个防 守动作,通过长时间刻苦的专业重复训练,也可以使其动作速 度、力量、协调性达到相当高的程度,缩短反应时间,这说明 除了遗传基因的直接关系外,长时间反复练习和有针对性的专 业提高也是弥补或加强反应速度的有效手段。在信息反应的内 在支持和配合下,反应出来的肢体动作所需时间的长短现象,
俗称“动作速度”。动作速度的快慢除了取决于信息在反射弧 中 各环节中传导速度的时间外,还与神经系统对肌肉的指挥能力 华 有着密切关系,也就是说,大脑指挥肌肉的能力越强,引起肌 醉 肉收缩完成动作的速度也就越快。一个简单的冲拳或踢腿动 彖 作,实际上是力量、柔韧、协调、技术、战术、精神等诸多素 质的综合表现,反过来也可以说单纯的动作速度是不存在的。
那么是什么因素影响信息反应和动作反应速度呢?简单 讲:(1)神经中枢的机能状态。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有什么 思想情绪困扰,或是休息时间不足及精神疲劳时,都会出现反 应迟顿的感觉;反之,机能状态良好,兴奋性适宜,精神放 松,注意力集中时反应特别快。这表明神经中枢机能状态调整 的良好与否,是决定反应速度快慢的重要因素。(2)与感受 器的灵敏程度有关。感受器越敏感,接受信息就会越快,反应 速度也就越快;反之就差。(3)身体疲劳是造成动作反应迟 顿的主要原因。没有饱满的精神和充沛的体力而进行速度练 习,不但收不到良好的训练效果,而且还会影响快速运动的动 力定型,阻碍快速动作的发展和提高。因此,必须在体力充 沛、思想集中时练习,人体才能够有效地形成快速动作的条件 反射,达到预期的训练目的。(4)动作不熟练是影响动作速 度的关键。生疏的动作,根本就谈不上速度;只有不断地重复 组合动作,达到此动作的条件反射,才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快 速、准确地发挥动作速度。(5)应根据训练的目的和专项技 术特点的要求选择发展速度组合练习的具体方法。如练习散手 中的各种防守动作,应以反应速度为主;而练习各种拳法、腿 法的快速攻击动作,则以练习动作速度为好。
另外,从生理角度讲,当神经受到第一时间刺激后,兴奋 性随即降至零,若继续给予刺激,不论强弱,均不能引起反 应,这一阶段是神经的“绝对不应期”。而肌肉的“绝对不应 期”时间更久。敌欲动,即对方将动或刚刚动时,它的神经系 统和所支配的肌肉组织,已接受了大脑皮质运动中枢传递来的 兴奋,正处在绝对不应期。这样虽然一方察觉了另一方的劲 路,但在瞬间内也难以改变肌肉用力的方向。退一步说,即使 大脑中枢能发出新的冲动,这些处于绝对不应期的神经和肌肉 也没有能力继续发生反应,故处在无能为力的被动局面。这就 是“动人之将动”或“敌欲动,我先动”的科学道理。
在实战对抗中,要想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先发制人” “敌 欲动,我先动”的高深程度,是需要相当大的努力的。只有首 先了解影响抢动、快动、速动的有关弊端,再有目的、有针对 性地加以改正或克服,方可为连续性较强的快攻猛打提供有力 保障。
【要领】屈膝上抬要高,上身稍后仰配合送髓、挺膝,增 加蹬腿的距离和冲力;动作连贯,爆发力强。
【攻击部位】主要从正面攻击对方的胸、腹部位,也可以利用步法等配合攻击其侧、背等部位。中 【小结】正蹬腿的技术结构简单、力点准、速度快,应用
4 时以脚跟部领先向前蹬击,力量比较大,而且在击中对方后, 醉 通过脚踝发力,脚前掌下压,很容易将对方蹬开或按倒。蹬 彖 腿时两腿相对保持紧张,以冲击力为主,在强调突发力的同 时,又要求有相当的稳固性。是实战中具有强大威力的实用 技术。
应该注意的是,起腿的高度与上体后仰的倾斜度要协调, 以免重心不稳导致力不顺达。
(三)点
点腿属于远距离正面直线进攻型腿法。它的优点是力点集 中,动作简捷,实用性较强(图829—图831)
【要领】仰身、送髓、点腿动作一致,发力顺达,击打力 点准;上肢配合动作保持平衡。
【攻击部位】主要从正面攻击对方的喉部、心窝和腹部,也可利用步法配合攻击侧 熊面的软肋部位。
【小结】前点腿的动作路线和要领基本上和前蹬腿相同,唯点腿的用力点是脚趾骨 根部,击打距离远、速度快、 笔力点准。在应用时,当点击腿 送甑、挺膝伸直的同时,上体 由稍后仰变为前压,配合脚尖点击后改为脚掌下压,很容易
使对方倒地。
应该注意的是,由于整个动作幅度较大,很容易暴露进攻 方向和失去平衡,因此要多加揣摩、练习。
(四)弹
弹腿分正弹腿、侧弹腿、反弹腿三种。弹腿是屈伸性腿法 的代表性腿法。其技术结构简单,击打力点准、速度快、易变 化且隐蔽性和稳固性较好,是中、近距离的有效腿法之一 (图832— 图 835)o
【要领】拧身、按压、弹腿动作连贯,起腿弹击快速有力, 打击准,发力顺达,收腿快。
【攻击部位】主要是攻击对方的裆部,也可以在其他方法 掩护下攻击腹部、头部。
【小结】弹腿是一种在短距离上具有一定威力的小腿法。 出腿时以身带腿,发力顺达,再借助上体前倾之势,可增加弹
击的力量,且双脚本质坚硬,技术动作结构简单,暗中出击的 机会较多,使其防不胜防,更实用。弹击时以膝关节为轴,通 过韧带的强烈收缩带动小腿部位的快速出腿、回收,具备较高 的实战价值。
应该注意的是,弹腿多在中、短距离上使用,距离过近对 防守有一定困难,危险性由此而生,如果在实战中有机地运用 战术,把握好时机或在其他方法的配合、掩护下进攻或防守反 击,效果更佳。
(五)摆
摆腿分为前摆腿、侧摆 腿、转身后摆腿。
【要领】以转体带动摆腿,动作连贯、快速,摆腿要直, '发力顺达。摆腿是直摆性腿法的代 表性技法,是从侧面走弧线 横击对方的一种招数。它的 优点是以身带腿、力量大、 速度快、击打距离远,运用 得好,能起到重创对手的作 用(图 836一 图838)
华 【攻击部位】主要是从侧面攻击对
方的上、中、下三盘。
醉 在实际运用中,由于着力点的调整,可以变化为扫。
彖 【小结】摆腿是实战中使用较多和命中率较高的腿法。这 种踢法可根据对垒情况的不同,以主动进攻或防守反击两种形 势从上、中、下三个角度任意进攻。变化丰富,速度快猛,但 因其弧形摆腿路线长、幅度大,较易被对手察觉和防守。
应该注意的是,使用摆腿时,应与其他方法配合,做到动 作隐蔽、摆腿迅速、发力脆猛且力点准确,这样才能使摆腿在 运用中发挥更大的威力。
(六)劈
劈腿是直摆性腿法,主于进攻型技术。劈腿采用直腿由上 向下挥落的运动路线,发力沉重、凶猛,其运用一般是在掌握 主动权后
【小结】劈腿是中华武术中的技击精华,其技术结构倾向 于正踢腿动作,唯提膝上踢与沉腿劈落时均以送甑辅助,且起 落间运用转髓的角度调整力点与着力点,运法极度灵活,是应 用成功率很高的实战技术。
应该注意的是,运用该技术时动作幅度大、起腿高、线路 长或因体重不足产生的压力不够,是造成重心不稳的主要因素。
(七)膝
膝法包括正顶膝、侧顶膝和正、侧冲膝三种。膝法是在近 距离上进攻十分凶狠的重要技法。膝为腿的中节,居人体之 下,故用其进攻时隐蔽性较好。它本质坚硬,再加上长时间 顶、撞沙袋等专业素质的训练,更在起动快、力量大、力点准
【要领】顶膝技术在运用时着重强调以弓背、含胸、拧腰 增加冲击力,动作协调一致,发力顺猛;顶膝时两手配合搂按 或压拉动作,便于发力。
【攻击部位】主要在其他方法的配合下从正、侧面攻击对 方的面、胸、腹及裆部。
【小结】正顶膝、侧顶膝是膝法中的常用技法动作。它是 适于在近距离上从正、侧面进攻的技术。动作力量大、速度 快、隐蔽性好的优势,为它的击打实效奠定了基础。在实战 中,它主要是在腿法、拳法及其他方法的掩护和配合下应用, 弥补了它变化单调和肢节短的不足。但正因为它的动作简捷、 短小,才使顶膝动作便于掌握和运用;再加上它属近距离攻击 动作,准确性和命中率都较高,特别是侧顶膝可以借助拧身、 转体之势,增加冲击力,使击打威力更加巨大,故此,如能在 适当的时机猛力击中目标,便可一膝结束战斗。
二、示例运用
(一)霸王敬酒
当出现对方抢步进身用左手拳向我面部攻击的情况时,我 稍右闪身并用左手向外拨挡,随即,左手外旋抓握对方左腕部 位的内关或列缺穴处,右手配合抓扣其臂的曲池、小海等穴并 向上托,双手左拧右托将对方左臂成反关节擒控(图847、图 848)o然后,上体左拧;用右脚猛力踩击对方的左腿斜外侧或 后膝窝阳关、足三里等处(图849)。
【要领】双手拿捏位置要准确,反关节运力要适当(力大 可导致对方肘关节肌腱撕裂、骨节错位);右脚攻击其膝关节 外、后侧时,要配合身体前移以增加冲击力和下压力量。
【要领】主动扭身扶地蹬击可保攻击成果,被动蹬腿动作 可阻止对方有效进攻;根据情况,主动攻击要求整体发力,凶 猛短促,被动防反要求极力挺膝、支撑,运力深长。
(五)喜鹊蹬枝
我连续两次防守对 方的连续冲拳后,迅速 提右腿从中门突破直 进,用脚尖点击对方的 咽喉部位(图863 — 图 865)
【要领】二次防守 时要有向外拨的动作和 劲力,为点腿清除障
(六)庚子腿
当出现对方稍俯身用右手拳攻击我下腹部位时,我左手下 压其前臂后随即向外划拨,同时,起左脚直接弹击对方的裆部 睾丸、会阴穴等处(图866—图868)
【要领】左手下压、外拨动作一气呵成,运用时动作连贯 顺达、不丢不离、黏随引进;弹踢轻快有力。
(七)浪子踢球
彖 当出现对方右膝上提,使我左下勾扫腿走空时;我顺势继
续右扫转体,并随势主动仰身倒地,诱其下蹲攻击(图869 一 图871)。待对方稍蹲身前倾时,我左腿猛然向上、向后弹击 对方的前额太阳穴处(图872、图873)
浪子踢球
彖 当出现对方右膝上提,使我左下勾扫腿走空时;我顺势继
续右扫转体,并随势主动仰身倒地,诱其下蹲攻击(图869 一 图871)。待对方稍蹲身前倾时,我左腿猛然向上、向后弹击 对方的前额太阳穴处(图872、图873)【要领】左手下压、外拨动作一气呵成,运用时动作连贯 顺达、不丢不离、黏随引进;弹踢轻快有力。
【要领】下潜与后移重心位置要适当;跃起时间应在其腿 接近最高点或是力尽时;勾挂、踹腿与前跃动作要协调一致; 倒地时要注意保护自
猛虎摆尾
当出现对方用左劈拳、 右侧弹腿连续向我攻击时, 我二次防守时用右臂挡开对 方的右鞭腿后,乘其右腿自 然下落之际,迅速左转身 体,起左腿摆击对方的头部 太阳、天柱、耳门等穴处 (图 877— 图 881)
【要领】格挡防守合理; 转身、后摆拿捏时间、位置 要准确;摆腿快速有力。
阴阳腿
当出现我顺对方冲拳之势,重心主动迅速后移时,双手应 扶地侧倒;同时,左脚勾挂对方的左脚踝后侧并回勾,右脚猛
力铲击其左腿膝关节骸骨正中或内侧膝关穴等部位
【要领】顺对方前冲的劲力迅速倒地,攻防兼备,突出动 作突然性;勾、铲应同时用力。
(一) 一柱擎天
我用右手向外拨挡对 方的左冲拳后,上体前倾, 同时双手向前抓握对方的 胸、肩部位向下、向后拉 拽。随即,身体顺势向后 坐倒、后滚,并乘势抬右 腿蹬击对方腹部气海、神 阙、鸠尾等处,上下合力 将对方抛向身后(图885 — 图 888)
【要领】抓扣紧;后坐滚身要充分利用自身的重量;蹬击 点要合理;整个动作乘势用力,连贯准确。
(十二)大翻车
当我左侧踢腿被对方锁抱后,顺对方进身插步扣别的同 时,右脚猛力腾空跳起,配合上体迅速左拧左仆之势,夹缠对 方的后颈部位,双腿用力随体将对方别倒(图889一图891)
【要领】右腿先有踢击的成分,而后再配合左腿夹击;拧 别时夹缠有力,并充分利用自身体重和旋转的速度。
(十三)金丝缠藤
我左腿被对方抱住后,上体主动向右侧身倒地,同时,右 腿从对方两腿后穿出,配合上体极力左拧,左腿后别,右腿前 扫,合力将对方剪倒(图892—图895)
分水蹬天
我用双手锁接对方的 右鞭腿,并随其冲力走向 迅速使上体主动后仰倒地; 同时,用右脚向前上方蹬 击对方的裆部睾丸或会阴 处(图 896—图 899)。
【要领】接腿、后倒、 上蹬三个动作随式而动、 顺势而发,连贯顺达,力 点准确。
湘子弹球
当出现对方用右侧踢腿向我进攻时,我身体下潜并迅速向 左侧摇闪、俯身倒地,同时,用右脚脚面向对方裆部反勾弹击 (图 900一 图 903)
【要领】闪摇时高度、距离适中;动作连贯,发力顺达, 力达脚背;必要时反弹后可屈膝回拉。
(十六)酒仙撞钟
我用左手拨开对方的右 拳后直接前伸抓扣对方的右 肩部位,右手前穿从其右颈 旁穿出并反手回搂其颈后部 回拉、下按,同时,用右膝 向上猛力顶击对方的咽喉部 位(图 904—图 907)o
【要领】抓扣紧;顶击 准;发力猛。
鸾颠凤倒
当出现我左侧踢腿被对 方抱住的情况后,上体迅速 向左转拧;同时,右腿跳起 后腾空扫打对方的后脑部位, 随即,我身体顺势侧倒落地, 顺对方弓腰俯身之势,右腿 迅速由前向后扫打对方头面 部位扶突、天窗、颊车等诸 穴(图 908—图 912)
【要领】腾空高,旋转 快,侧倒落地时双腿有夹缠 其颈的动作;右腿后
裙里腿
当我用左手格挡对方右鞭腿的同时,上体顺势向右侧倒地,右脚前伸勾挂对方的左脚踝,左脚猛力踹击其左膝内侧的 中 膝关、阴谷穴等处(图913一图915)
华 【要领】倒地、勾脚要同时进行;踹膝力度要大、要准;
醉 倒地时双手有上掀其腿的动作
第六节打法
这里的“打法”主要指手法打击。手法指拳、掌、勾、 指等。
以拳、掌、勾、指等手型完成的各种攻防技法统称为手 法。手法内容丰富,因运用的手型、着力部位、贯注的劲法和 运动方向不同,而区别为不同的攻防方法。
常见的拳法有:用拳面冲、钻、崩、栽、抄、摸;用拳轮 劈、扫、挂、撩;用拳背砸、撞、撩、反劈、横;用拳心扣、 撩;用拳眼撞、撩、横。用凤眼拳和透骨拳的尖突部位完成点 击等等。
常见的掌法有:用掌沿劈、砍、砌、截、削、推、搂;用 掌心按、拍、扣、压、扇、托、撩;用掌背摔、盖、磕、掉; 用掌根推、塌、掖、撞;用掌指穿、插、挑、抹等。
常用的指法主要是力贯指尖,点戳对方两眼和人身穴道。 由于手指力量较弱,在戳坚击硬时,易被反作用力挫伤。因 此,未经专门训练者,一般不以手指击人。
由上向下打击的手法,泛指上臂和前臂由上举位向下运动 的攻防动作。其中有主于攻击的劈、砍、甩、砸、拍、擂;主 于防守的压、按、切、扣、盖、栽、截等。这类手法较多,练 习方法多样。一般来说,凡是由上向下的进攻手法,要注意探 臂、抻膀、抖腕,放长击远,其中以“劈”为典型代表。凡是 由上向下的防守手法,要注意动作严密紧凑,沉身沉气,同时 要分清不同手法的着力点,做到方法明确。
由前向后运使的手法,主要是上肢由伸到屈的回收和腰胯 中 后移的动作。常见的有挂、带、捋、采四法。做好这类手法的 华 关键在于松胯、坐胯和松腰、转腰加大向后运转的幅度。在与 醉 人对搏时,我向后的幅度大,对方就可能被拉倒。我应同时顺 泰 对方之力向,加力对其进行牵引。
由后向前出击的手法,主要是上肢肘关节由屈至伸的运 动。其中包括直掌出击的穿、插;立掌出击的推、击;以指出 击的点、戳;以拳出击的冲、崩、中拳等。
做好这类手法的关键有三:
其一,出手要有明确的攻击目标,出击手不能摇晃摆动。
其二,在运动过程中,先要微微着意夹肘,使上臂和前 臂贴肋而出,然后,通过前臂的内旋(旋幅由技法决定), 保证肘关节沿手的出击路线运动,不能离开肘部和手出击的 轨迹。
其三,在肘关节伸直的瞬间,肩部应向前送,腰部随之拧 转,以加大动作出击的幅度和力度。
由下向上出击的手法,主要是通过上肢在肩关节处伸屈实 现的上肢前上举运动。其中包括以拳、掌型完成的撩、挑、 架,以掌型完成的托,以拳型完成的上冲,以勾、爪型完成的 撩等。
除上冲拳的练法要点同冲拳外,做好这类手法的关键在于 以肩带肌群的力量为主进行运动。在运动中,肘关节要保持相 对的固定性,不能出现明显的屈伸。做上架动作,手臂犹如一 根弯棍,始终保持住其弯曲度。做撩和挑的动作,手臂犹如一 根直棍,始终保持其相对直度。
左右横向运使的手法,主要是在水平或接近水平的平面内 完成的上肢在肩关节处的内收、外展,以及肘、腕关节的屈伸 运动。其中,由外侧向前方出击的手法有:以拳眼食指侧着力 横击对方耳门的贯拳,以掌心横击对方耳面的扇掌,以掌抱搂 对方腰部的抱掌。由前向侧面出击的手法有:以拳轮或掌沿横 击对方的横斩,以拳轮、拳背或拳眼横击对方的横扫等。在体 前左右平移的手法,有立掌向内平移的横拦、向外平移的平 拨,以及竖肘以前臂着力向外移动的外格。
做好这类手法的要点,是以腰身的转动带动手臂的横移, 以增加手臂横向转动的活动范围,并使躯干部大肌群的力量传 递至手臂,加大横击的力量。即便是横拦、平拨这类平移幅度 不大的手法动作,也应以腰身的轻微转拧来配合,动作才能体 现出整动。腰转拧幅度的大小,与手法动作幅度成正比。
圆形绕缠运转的手法,主要是以肩关节、肘关节或腕关节 为轴进行的环转运动,动作中伴随直臂的内旋、外旋。其中包 括在体前或头上方圆形绕缠的舞花手,在体前以腕为轴完成的 缠手、绞花手,在体前以肩为轴完成的云手,自下经体侧划弧 至头上方的亮掌等。
做好这类动作的关键,是放松上肢关节和附着其上的肌 群,使手臂犹如一条绳索,只以手指着力牵动其绕缠运转。其 次,要注意相对稳定绕缠轴心。例如缠手的轴心是腕关节,手 掌绕缠时,腕关节就应相对固定空间位置,不能上起下伏、左 摇右摆。同样,云手、亮掌等以肩关节为轴心绕转的动作,肩 关节就应相对固定其空间位置。
少林醉拳中的主要攻防手法有点、劈、插、冲、推、摆、 勾、扣、压、顶、捏、钻、穿、弹、撩及滚手、抡手、圈手、 顶肘等。功力性配合主要有一指禅功、铁拳功、铁臂功、鹰爪 功、龙爪功等。
浏览77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