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式下势

[讲解]

面向东站立,两脚与肩同宽,左足向左前方与肩同宽 处迈出一大步,右腿足尖外撇110度,朝南略偏西方向,

左足尖右转45度,身体重心极大部分移到右腿,头容正 直,松腰松胯屈膝下蹲,成左仆步(只能腰胯垂直下沉、

不能弯腰、折腰);右腿膝尖对准右足尖,臀部略低于右 膝,不能过低,过低则成为“荡裆”,是错误的。左腿膝关 节既不可用力挺直,又不能很屈,只能是微屈,右勾手向 右后西南方向伸出,腕髙齐肩,起平衡身体重心作用,左 手在左腿里侧,近左膝旁,指尖与虎口均朝向东,掌心向 南,状似将欲前穿而尚未穿出之意,即预动之势,头顶要 含有上顶之意,以头领身,双目平视前方,密切注意敌情 之变化,以不变应万变。(图60)

常见的错误现象:

①昂首、低头、突臀;②弯腰、折腰、前俯;③右足尖未转,左足尖未转;④荡裆,(臀部 下降过低);⑤左仆步时左膝挺死;⑥头部无顶劲;⑦右勾手下垂无力;左掌上穿意念不强;右 膝尖与右足尖不垂直。

第五十八式左右金鸡独立

(一) 左独立式

[讲解]

面向东站立,两腿与肩同宽,左足尖外撇45度,右足向前提起,右胯根内吸,膝盖稍髙于 胯,腰脊略朝前弓一点点,胸膝相吸与右腿形成合劲,右足踝松垂(足尖不要向内勾垂);左腿 单腿直立,膝微屈;右手臂前伸,屈肘成弧形置于右膝上(肘膝相照),手指朝上,髙与眉齐, 掌心朝左,右掌边缘近腕部稍前突,坐腕,左手臂松垂置于左大腿前外侧,掌心下按坐腕,掌心 空,五指舒展,头正身直,目光注视右手掌指。(图61)

常见的错误现象:

①昂首、挺胸;②挺腰过直;③右膝低于胯,腰胯与腿未合上劲;④右足尖绷紧下垂;⑤左 膝未屈;⑥左足尖未外撇;⑦左掌手指反跷,掌心平,未坐腕。

(二) 右独立式

练法与(一)左独立式同,只要将手足互换即成。(图62)

图片34 图片35

第六十六式右转身白蛇吐信

(一)甩掌吐信

[讲解一]

面向西站立,两脚与肩同宽,左足尖外撇45度,右腿向右前方与肩同宽处前迈一步,弓右 腿、蹬左腿,成右弓步,右手掌心朝上,松垂置于右大腿外侧上方;左手向左前方与肩同宽处伸 出,竖掌坐腕、掌心朝北,头正身直,目视前伸的左掌;拳姿形状与要求同第二十四式右转身撇 身捶,不同的是右手将握拳的手松开变为掌。(图63、64)

常见的错误现象:

①昂首、低头;②身躯太中正,身弓断;③右膝过足尖;④左腿未蹬直;⑤左肩过分前伸; ⑥左肘

(二)穿掌吐信

[讲解二]

右弓步不变,左手向右屈臂置于右胸前,掌心朝下,右手从左掌背上穿出,肘部微屈,掌高 齐眉,掌心朝上,意念高度贯注食指与中指,右肘在左掌背上,右膝、左掌、右肘成垂直,目视 穿出的右掌。(图65、66)

图片36

 

指的意念不足或软曲松散无力;⑦左手掌与手指太挺直。

常见的错误现象:

①昂首;右肘、左掌、右膝未成垂直线;②右膝过足尖;③左腿未蹬直

第七十二式高探马带穿掌

(一) 高探马

[讲解一]

练法参照第三十式髙探马的讲解。

(二) 左穿掌

[讲解二]

接上势,身躯后坐,松腰松胯,提起左足向左前方与肩同宽处迈出一步,足跟先落地,弓左 腿,蹬右腿,成左弓步,左臂向左膝前伸出,肘微屈,掌心朝上,意念髙度贯注指尖,指尖高与 颏平;右手向左屈肘,横掌置于左肘下,掌心朝下,微含坐腕之意,左肘与左膝相照,目视向前 穿出之左掌。(图67、68)

常见的错误现象:

①昂首;②左肩过多前伸;③手臂太直或太屈;④左膝过足尖;⑤右手左伸过多、贴肋;⑥ 左手指的意念不足或软曲松散无力;⑦左手掌与手指太挺直。

图片37

第七十三式右转身十字单摆莲

[讲解]

面向东站立,两脚与肩同宽,右脚尖外撇45度,左脚向左肩前方迈出一大步,成左弓步; 身体右转,面向正南,重心移到右腿,左足尖向右旋转90度,左手臂上托于头顶,指尖朝西, 掌背对准百会穴,掌心朝上,注意松肩、沉肩;右臂横掌置于左腋下,掌心朝下,略外翻,腕稍 向外突(坐腕),身体重心全部移到左腿,身稍右转一点点,左小臂内旋,左掌自头顶向右弧形 下落至颈髙时,改为臂外旋反掌向左横移,朝摆过来的右足面拍击(掌心朝东);提起右腿,自 右向左弧形上提至左肩高时,右脚掌竖起,脚尖上翘,向右侧以脚侧面向右横向摆击与左掌在胸 前会合拍击(不是用手#脚面,要击出声音),目先注视左手的下降,后再移视左手与右足的拍 击。(图 69、70、71、72)

图片38 图片39 图片40

[讲解]

面向西站立,两足与肩同宽,右足尖外撇45度,弓左 腿,蹬右腿,成左弓步;左手掌下按置于左膝外侧旁护膝;

右手握拳前伸朝对方的裆部打击,拳面略侧朝前,目视打 击之右拳。(图73)

“指裆捶”顾名思义右拳的打击位置应为对方的“裆”

部,但亦可将位置打在“腹”部。

右拳向前打出时,上体的动作是“折腰”,不是“弯 腰”,只有“折腰”才能使体型自颈脊到腰脊保持成斜坡直

线。

常见的错误现象:

①抬头、低头;②弯腰、弓背;③右拳位置过高、过 低过直;④右臂前伸过多、身形不正,前倾;⑤右腿未蹬 直;⑥左膝超过足尖;⑦左掌位置过低、过后;⑧两肘均 挺直。

第七十八式上步七星捶

[讲解]

面向东站立,两脚与肩同宽,左足尖外撇45度,身体重心极大部分在左腿;右脚前迈半步,

足尖虚点地面,成右虚步,双手握成拳、集合交叉成七字 形置于胸前,拳眼均朝上,拳面向前,右拳在下,左拳在 上,含有向前棚、架、冲打之意,含胸拔背,腰胯松沉, 腰微向前合,双目平视前方,顾及双拳。(图74)

常见的错误现象:

①昂首、挺胸;②双肘过屈、前伸不够;③双肘过直; ④双拳交叉时拳形反翘;⑤右足尖踏实过多;⑥身体重心 过前,有些站起来现象;⑦右膝挺直未屈;⑧上身过直, 腰松沉不够;双拳前伸时向前上扬。

第七十九式退步跨虎

[讲解]

面向东站立,两脚与肩同宽、右足尖外撇45度,左足 向左前方与肩同宽处迈出半步,足尖虚点地面,膝微屈, 成左虚步;右手反掌向右外侧上举置于右额前外侧约25~ 30厘米处,指尖斜朝左,臂向右侧圆撑,勿扬肘,要松肩 坠肘;左臂外旋,掌置于左外侧下方大腿的中段外侧处, 距大腿约20厘米,向左外侧撑圆,含有采意与横开劲,松 腰松胯,含胸拔背,腰微向前合,百会穴与裆要对准川字 步中间的一竖线,目平视前方。(图75)

此势亦可作为桩步练习,方法是:只要将左足尖稍提 起,悬空离地面5厘米即可,其余姿势不变,为了求得身 体的均衡发展也可作反方向练习,手与足的位置互易站桩, 效果更佳。

常见的错误现象:

①昂首、挺胸;②耸肩、屈肘、抬肘;③挺肚、无臀; ④身体直立、挺腰、腰胯未松沉;⑤双足在一条线上;⑥ 双手无横向外撑劲,无拔背、无手弓;⑦右膝朝里拐、夹裆;⑧左膝挺直。

图片41 图片42

 

第八十式右转身双摆莲

[讲解]

面向东站立,两脚与肩同宽,右足尖外撇45度,重心移在右腿松腰松胯,身稍下沉,双掌 向右侧伸出平举,高度齐颈,左掌位置在右肩前,右掌在左掌右侧,稍高于左掌;提起右腿自下 而上,自左至右弧形朝右侧摆击,脚髙腰胯以上,脚尖上翘,脚背面稍侧向右,两掌自右至左迎 拍右脚面,掌心斜朝左侧,目光注视着脚与手的拍击,要拍击出声,左掌先拍,右掌后拍,时间 差很短,定式时,双掌在左侧,高度齐胸、右腿在右侧,膝高平胯、微屈不落地悬在空中,目视 前方。(图76)

蟲I- 杨式太极拳传统套路黄氏教学法 常见的错误现象:

①身体后仰或腰部硬挺;②拍脚时弯腰、屈腿;③旋 转时身体晃动,不中正;④双掌不是拍击而是抹一下;⑤ 拍脚时双臂直伸;⑥右腿上摆时膝挺直或穹曲;⑦右脚尖 未上翘,脚尖直前伸;⑧脚背面未斜朝右侧;⑨右腿摆莲 时用的是腿劲,没有转腰,没有以腰胯劲来带动右腿的外 摆,横劲没有充分体现。

第八十一式弯弓射虎

[讲解]

面向东南站立,两脚与肩同宽,左足尖外撇45度,右 腿向右前方东南方向前迈一步;左手握拳朝东胸高处直拳 打出,拳面向前,拳眼向上;右手握拳,位置在右额外侧前方,右肘在右耳外侧,拳眼斜朝北; 拳心斜向南,拳面朝东略斜朝上,右肩勿髙耸要松沉、肘要松坠、勿上扬、目光注视左拳的前 打。双拳打击的方向为正东。(图77、78)

图77 图78

注:这是区别于杨式其他传人的练法,大多数人拳击的方向都为东北方向。同样的打法由于 “方向”与“位置”的不同,劲力的大小就会不一样,哪一种正确,请研究比较。

常见的错误现象:

①昂首或缩颈;②站立方向不对,面朝南过多;③身体过正直、身弓断;④身体前倾,重心 偏离;⑤双拳朝东北方打出;⑥右肩高耸、右肘上杨;(p右膝过足尖;双拳的打出成为单纯的臂 前伸。

图片43 图片44 图片45

六、杨式太极拳传统套路演练动作路线示意图

看图说明


  1. 本图仅大致标出整套拳势路线的运行方向。

  2. 本图的绘制方法未按正规原理绘制,是按通俗的演练习惯绘图,便于引起联想。

  3. 拳势名称的书写朝向即为脸面与胸的朝向,如:朝南;画置里麗朝东;画鍊 朝西;朝北。

  4. 拳势的演练从右往左和从左往右大多是在一条线上来回进行的,但绘图时无法将其准 确表达,故只能平铺开来表达,仅示其意。

  5. 两条长方格框相连又并行的表示基本在原位进行,略有错开排列的则表示位置稍有移 动

  6. 拳势的进行顺序除两方框连接者外都用箭号标示,凡方格框斜形的,方框朝向那一方 向,人的脸面就朝该方向。


用虚线划方格图框的拳式是由于绘图衔接示意的需要,并非重复式子,不需再重演一

图片46 图片48 图片49 图片46 图片47

七、杨式太极拳传统套路连接教学法

第一式预备势(无极式)

[讲解一]

预备势亦称无极式(图1)。不是简单的站立,其内容 包括调意、调身、调息是练拳前的以静待动的准备阶段。

身体面向南方,自然站立,两脚与肩同宽,脚尖平行向前,

身体重心平均落在两足上,两臂向下自然松垂于体侧,五 指微展,意念贯注中指,并将中指轻贴于大腿部外侧裤缝 线处,头容正直自然,下颏微内收,颈项松竖,百会穴微 有上顶之意,精神饱满,脸带笑容(心肌的松紧与脸部的 表情密切相关,脸部表情严肃、心脏肌肉必然紧张,脸带 笑容,心肌就能放松),舌尖轻舔上腭、双唇微启、两眼平 视正前方。

肩松开下沉,双臂微向前合、胸略内含,腹部里收,

命门穴微后突,立身中正,腰胯向下松沉、脊椎骨节节放 松,虚虚对准、臀部内敛,尾闾就会中正了,再用胯骨的 下沉带动双膝微屈,两脚沉稳踩实,腹肌就松弛了,气就能沉到丹田,接着意念贯注脚掌心的 “涌泉穴”,五趾自然抓地,使脚掌心空虚,最好能将身体的重心再略移向双脚的前脚掌一点点, 此时会出现身躯站立不稳及前后摇摆的现象,证明全身上下,所有关节已经放松了,不放松是摇 不起来的。整个预备式中要体现出“虚领顶劲”、“松肩坠肘”、“含胸拔背”、“尾闾中正”、“气沉 丹田”、“松腰松胯”各个要领。

练拳前最好能平心静气松沉自然的站立二、三分钟,在念止、心静、神宁、平和、体舒、形 顺之中呈现一片无物无我、无形无象、无声无息的空洞觉明景象,四肢百骸感到荡然无存,此时 即进入无极虚灵之境,以静待动,再开始练拳,这是精神放松的导引阶段。先闭目用意念自上至 下依次顺序逐一检查自己的头、颈、肩、肘、手、胸、腹、臀、腰、胯、膝、脚等,是否都已做 到放松的要求,这里提醒一下:“松不等于软塌无力,无着落、懈散,而精神却要饱满。”现以前 述手的要求为例:手的松不是单纯的“垂”,而是要做到:“五指微展,意注中指,将中指轻贴于 腿部外侧。”这就是神气的正确体现,练拳前的静站有助于排除杂念与人静,把平时所想的事暂 时丢开不想,一心一意投入锻炼,使大脑皮层内的兴奋与抑制得到有效的转换,大脑得到充分休 息,既是调身,又是调心、调息,更好体会一下腹式呼吸的“细、长、勻、深”。通过短时间的 静静站立使自己进人练功前的“太极态”。

上面所说的要点,大都是整套拳架的要点,所以说预备式是一切动作的基础,切勿等闲视 之。

常见的错误现象:

①昂首、软项、直颈,•②脸部表情严肃,嘴唇紧闭;③挺胸、凸肚(命门穴前突、脊椎骨弯

图片50

曲);④前倾、弓背、突臀、无臀;⑤两臂夹紧;⑥屈膝不松胯骨;⑦膝过分穹曲;⑧脚尖成外 八字或内八字。

第二式起势

[讲解]

两掌指尖虚松下垂,两腕向前引两臂徐徐向上举起,意念髙度贯注上举的双腕、腕背,要以 意举腕,举腕时手指应松垂,当两臂举至高与肩平时(图2),先松肩、再松肘、自然带动两掌 缓缓向下按,边按边收向胯前停止,掌心朝下,手指向前,虚掌,舒指,坐腕,好似掌心下面放 了一盆水,要有既要接触水面,又不能碰着水苗的感觉。意在两手掌心,双臂在下按过程中不准 屈膝下蹲,仅松膝而已,手指不应有上翘现象,双目向前平视(图3)。

 

常见的错误现象:

①手腕上举高度超过肩;②肩部高耸;③手臂过屈、手臂过直;④下按时手指上翘;⑤下按 的双掌位置在胯旁(没有坠肘);⑥下按的手掌没有坐腕、或反翘:⑦双掌下按时,双膝过分弯 曲。⑧两手上举时距离过宽。⑨两手上举时用力太大。

第三式揽雀尾

揽雀尾之(一)左右堋式

“左棚式”

[讲解一]

身体重心稍移向左腿,同时身体微左转,带动右手腕挠骨向前上举至胸髙后(图4),随着 身体的右转,右臂逐渐外旋翻腕成掌心向下,右脚尖同时向右旋转45度,逐渐将身体重心移至 右腿(图5),左手在向右转体时,手臂内旋,边翻掌手指尖含有向右插击之意,转至右掌下, 成右抱球,右掌在上,左掌在下,两掌心相距约25 ~ 30厘米,约一只排球宽(图6)。

 

[讲解二]

当身体重心全部转移到右腿后,开始提起左脚经右踝内侧向左前方,左肩宽的位置迈出一大 步,迈步时应注意勿使身体右倾,右胯不能突出,身体也不能站起来,而是应当腰胯向下松沉, 身体垂直下降,将左脚慢慢向前伸出,左脚跟轻轻落地,“迈步如猫行”。当身体重心逐渐向左腿 转移过程中,左脚尖随之向右旋转45度,脚尖内扣踏实,左右手亦随着向左转腰同时向左右两 侧反方向分开,左臂用横劲朝南稍偏西向前往上棚去,左臂的挠骨斜朝上,高与肩平,拇指上 翘,以意领劲,右手掌下按置于右膝前,高与肚平,两膊相系,转体棚出时要用腰脊劲,向左旋 转放劲,定式时胸面向西南方,成左弓步,左膝与足尖相照,含胸拔背,目视西南方,眼视左棚 之手(图7, 7a)。

图片51 图片52 图片53

①用右手背向上迎击来袭的拳或手,右肘高抬;②右抱球双手距离过窄,右胯骨外突;③左 脚前胯落点位置偏右与右脚位置成直线,重心不稳;④左脚踏实时忘记扣脚尖;⑤左右手肘部过 分弯曲,两膊不相系;⑥胸面向正南方或正西方;⑦左腿迈步时人立直升高;⑧左脚跟着地时很

重,有声音;⑨膝尖与足尖不相合,形成夹裆;⑩左肩与左胯不相合;⑪左肘与左膝不相合。

“右棚式”

[讲解三]

身体稍向左旋转,腰胯同时向下松沉,身体重心也继续向左移一点点,双膝微内合,左手随 转身左臂内旋翻掌,右手臂里旋,边翻掌边向左移手掌直插左掌下,成左抱球姿势、两掌相距约 25厘米(图8)。

[讲解四]

身体重心继续左移一点点,提起右腿右脚向左踝旁绕一弧线,向右前方迈出一大步,落点位 置与右肩同宽,右脚跟轻轻落地,在身体逐渐向前弓步时右臂随身体右转前进向前棚出,左臂与 左掌同时跟着右臂前推,掌根松贴右腕部,高与肩平,双目向前平视,正面看,双手的交叉点应 与嘴、鼻、裆对准“川”字步中间的一竖直,松肩、沉肘、含胸、拔背、右胯根内吸,命门穴后 突,右腿蹬直(要屈中求直)侧面看,自脚跟至颈项成斜坡直线(图9)。

常见的错误现象:

①身体过分左转;②左抱球两掌相距过近;③左臂屈肘不圆;④右臂夬胸(应虚肋);⑤左 膝盖大弯曲;⑥右脚跟落地过重;⑦右腿迈步时身体过分左倾;⑧右脚落地位置过窄;⑨左右双 肩高低不平身体不正,右肩过分前伸,偏向西南;⑩身体过分强调“中正”,身弓断;⑪右腿膝 盖超出足尖,右足尖不正,右腿未“吸胯”;⑫嘴、鼻、裆与双手的交叉点都未对准“川”字步 的中间一竖直。

榄雀尾之(二)捋

[讲解五]

身体继续向右旋转一点点以后身体即向后平移带动腰向左转,边旋转双掌边翻转双掌,右手 在前略竖指坐腕,左手在后,掌心朝h。

[讲解六]

身体继续转腰后坐成右虚步坐实,双手同时向左后方平捋时意想自己的右手搭在对方左臂近 肘关节的大臂处;左掌搭在对方近腕关节处,双手的距离为小臂的长度,实战中后捋时,右掌心

图片54

贴在对方右肘处应包含有往外棚、推的意思,防止对方因 我后捋时借劲变为靠、挤、向我袭击。捋时不要成为向左 右向下拉的动作(图10)。

常见的错误现象:

①双掌翻转时衔接不圆润,生硬呆板;②由于腿力不 胜任,身躯末向后坐实,出现前倾折腰或后仰;③后捋时 双手距离过近;④后捋转体过多,视线看不到打击目标, 并出现肩胯不合及扭腰现象;⑤忌往后拉,向下方捋。

揽雀尾之(三)“挤”

[讲解七]

身体微右转,同时身体重心逐渐移向右腿,弓右腿, 成右弓步;随着转体,右臂内旋转使右掌心翻朝里,左臂 外旋使左掌心翻朝外,右臂呈弧形横于胸前,右肘稍低于 右腕,左掌在右小臂里侧,以右小臂外侧与左掌同时向前 挤出,左掌随挤随着贴近右腕脉门内侧,眼向前平视,眼 神要关及右臂(图11)。在挤式接捋式的过程中有一个腰向 右转的动作,是腰带双手边转边向前挤出去的。亦有在推 手时为了破解对方的捋劲,弯曲右臂、屈肘而前挤的。

常见的错误现象:

①身体过分向前、右膝超出足尖;②身体太中正,无 身弓;③左膝太弯曲;④左足尖右转不足45度;⑤昂首。

揽雀尾之(四)“按”

[讲解八]

左掌经右掌上侧交掌而过,双手向两侧分开至肩宽, SU

边分边翻转右掌心,使之朝下,在分掌、翻掌的同时臀部平直后移坐向左腿,形成左腿实,右腿 虚,双手同时回收、掌根带有向下按抹之意。(不能将双掌屈肘收回到身边再推出去,这样就会 犯技击上的错误,使自己门户大开引劲上身,引狼人室,被对方乘机而人),双手应充满棚劲, 听住对方的来劲,神气十足的,双目注视对方、静观其动(图12、13)。

[讲解九]

待自己的左腿坐实到臀部与左足跟成垂直线时,对方旧劲已完新劲尚未产生之时、我即双掌 微合,向前方缓缓推出,成右弓步,舒指、坐腕、劲贯掌根,两眼平视,兼及双掌,头容正直, 中正安舒(图14)。

此势为讲解阐明“五弓俱张”与“劲整”的最佳拳姿。

常见的错误现象:

①双掌分得太开;②双手屈肘回缩,过下、过近己身;③由于腿力不足,后坐时身前倾,折 腰;④右膝过足尖;⑤左随燈直不够(软腿);⑥身体太中正,身弓断;⑦昂首;⑧双手手腕齐 推高过于肩;⑨后坐时左臀部外突或臀部末后坐到位。

第四式单鞭

[讲解一]

双掌根放松,成掌心向下,身体松腰松胯后坐,同时 向左转腰,右腿以脚跟为轴心脚尖向左转90度,双掌随着 腰的转动向左平捋,带抹的意境转至左膝上方,形成左腿 实、右腿虚(图15)D由于双膝的内合,胯部会略感别扭 (如腰胯不松沉则别扭程度会加深)

[讲解二]

当双掌转至左掌心对准左膝时,弯曲双臂,双掌向里 收合、成双手虎口相对,接着身体向右旋转,边旋转边将 身体重心移至右腿,双掌也随着转至右膝上方,至此刚好 转了一个整的椭圆形(图16)。

[讲解三]

当双掌的掌心转至右膝上方时,右手随即五指撮拢,

指尖朝地面成右勾手,随着身体微左转,向右斜方西南角 伸出,左手也跟着右手前伸,边伸边小臂内旋翻掌,成掌心向里,指尖斜朝上,指向右手腕脉门 处。眼神关注双手(图17)。

[讲解四]

随着上述身体微左转的同时提起左腿,腰胯向下松沉,将左脚收拢至右脚踝旁12厘米处, 左足跟对准右脚内侧中心线。左脚尖朝东南,虚点地面,成小虚步状,右勾手方向朝南,脸面朝

图片59 图片60 图片61 图片55 图片56 图片57 图片58

向东南,目光顾视东南方向(单鞭前的预备式)(图18)。

[讲解五]

接上势身体重心更向右移一点点,松腰胯,提起左腿 向左朝东与左肩同宽的方向迈出一大步(迈步时身体垂直 下蹲,是以降低身体高度来增加伸出腿的长度的方法迈出 左腿,不是以身体站起来将腿跨出去,或将身体向右倾斜 的方法迈步,以后的迈步都要用这种方法),左脚跟轻轻落 地,随着身体逐渐左转及重心逐渐移到左腿的过程中,右 脚尖也随着腰的带动向左旋转内扣,成脚尖朝东南方向,左手掌随着身体左转以腕部与桡骨的交会点,架拨敌人的 腕部,棚手左云待转至左掌与左膝相垂直时,腰向右旋转 一点点,同时翻转左掌,向外向前推出,意念在掌根(不 是先翻掌后推按,翻掌的时间与左腿弓腿的时间是一致 的),右勾手在左掌推出的同时亦以右腕关节向西南方向伸 出,含有用腕击人之意,形成矛盾的对开劲,以加强左手的进击力度,此时右臂勾手手腕可略高 于右肩、侧面看形成小斜坡直线,由于右手腕高于肩,因此更要注意右肩的放松与下沉,定式 时,右勾手指尖垂直对准右脚尖,目光顾及前推的左掌(图19、20)。

常见的错误现象:

①向左右转腰时,手脚配合不协调;②向左腿后坐时,没有到位:③向左转腰时忘记转右脚 尖;④左腿迈步时落点错误;⑤左腿迈步时身躯向右侧倾斜;⑥左腿迈步时身体站立起来:⑦左 腿落地时不轻灵;⑧左手向左旋转过多,肩胯,肘膝不合:⑨左腿先弓足,左手后到达;⑩左手 掌心过正,或未坐腕;⑪左膝超过足尖;⑫左右手过分形成直线,挺胸;⑬胸向正南方;⑭两胯 未相合,劲不整;⑮昂首、低头、身躯向前折腰;⑯两条腿站在一条线上,身体站立重心不稳; 小颈左转过多;⑫左手肘关节弯曲过多;⑬右勾手抓握未成形;⑲左手掌先翻掌后推按;⑳头部 过分向左扭转,引起左颈部肌肉紧张;@左跨根末里吸,右胯骨未挺直,没有合胯。

第五式提手上势

[讲解一]

身体重心逐渐移向右腿,左腿以脚跟为轴心,脚尖向右旋转45度。

[讲解二]

身体重心逐渐移向左腿,左掌松腕,右勾手松开变掌,

随着身体的右转双手坠肘,双掌向前合垅于胸前,右掌在 前,高度齐嘴,掌心朝左略坐腕、右肘与膝相照,左掌在 后高度齐胸,曲臂置于右小臂内侧,左掌根微翘向右,手 指舒展,含胸拔背,两膊相系,当两臂上提相合时,右腿 亦同时提起,朝南方迈出一小步,脚跟轻轻落地,落点与 右肩同宽,脚尖微翘,膝微屈、头容正直,双肩平整,身 体稍向左转一点点,目视前方。兼顾双手,注意手与脚要 同时到达(图21)。

[讲解三]

此势为太极拳的基本粧步之一,要坚持天天练习,能 体现“川字步”的标准步法,头顶的百会穴与尾闾穴一定 要对准“川”字的中间一竖直。所谓桩步就是要将式子摆 好后,固定不动的摆上一会儿,要摆到实在支撑不住时才停止,这样才能增长腿部的支撑力,本 势与第八式“手挥琵琶”式姿势相反,可同时作桩步练习,能使左右腿得到均衡锻炼的机会。此 势因含有前进、后退、左顾、右盼、中定以及攻守等势,能练意、练气、练神在太极拳的拳姿中 极为重要,故应予以重视。

常见的错误现象:

弯腰、前俯、臀部后撅;②右膝过分挺直;③右膝过分弯曲;④左膝内扣与左足尖不合, 形成夹裆;⑤左胯骨左突;⑥身躯中心偏离“川”字步的中间一直;⑦双掌不相合:⑧两肩右高

图片62 图片63 图片64

左低,不平衡:⑨身躯后坐不足,腹部外突,上身后仰;⑩右足尖不正,足跟过分用力踩地。

(过度式)石靠

[讲解一]

“左捋”“右靠”式为“提手上势”与“白鹤亮翅”中间的过度式,没有列人正规的名称行列 中,张庆麟老师教我时有此势,还特别说明此势为整个套路中的唯一“靠”式,其中还包括捋 劲、挤劲、捋劲明显,挤劲隐于内。

[讲解二]

接上势身体微向左转,双手翻掌向左后方平捋,捋至左掌到达左膝上方时提起右腿,向右前 方与肩同宽处迈出一大步,步子较前势提手上势略向前跨一些,脚跟轻轻落地,同时向前弓步, 边弓边脚尖向左转45度成扣步,原来向左捋的双手也同时反掌向右侧挤靠而出,定式时;右脚 为右弓步,全身重心在右腿,右肩与右胯相合,左腿蹬直,身体中正,胸朝向东南。右手斜置于 右膝上方,掌心朝东北,左掌竖掌置于右大臂里侧,双臂饱含棚劲,两眼密切注意靠出去的方向 (图 22、23、24)〇

 

常见的错误现象:

①左捋时上身倾斜、前俯、弯腰;②右脚提起后再落步时位置偏左;③忘记右脚扣步、扣步 不足45度;④只用右肩靠、右胯不靠;⑤只用右胯靠、右肩不靠;⑥左腿末蹬直;⑦眼神未顾 及靠的方向;⑧头部向右转頭过多。

第六式白鹤亮翅

[讲解_]

身体重心继续向右移一点点、身体微向左转腰时,右掌自下而上,以腕部与桡骨衔接处承接 敌人来拳或掌,旋转翻掌,从胸前上举至前额时,随着身体的微向右转,右掌也向右前额方向横 移少许,掌心朝前,微拧腕,指尖斜朝左,左掌随身体左转,横移置于左膝外侧齐膝处,掌心向 下、含有按意,左腕稍外拧含有开意与右手相呼应,左腿在身体重心右移时,提起左脚向右踝旁

绕一弧线向左前方伸出一小步,落点为左肩宽度,脚尖轻点地面,左膝微屈、不能依靠左腿作为 支撑身体重心之用,含胸拔背、头容正直,中正安舒,左右手的展开及左脚尖的落地时间都要一 致,全身中正安舒、含胸拔背、松腰松跨,双目平视前方(图25、25a)。

第七式左搂膝糊步

[讲解一]

“欲右先左”,身体微向左转,右手掌从右前额向胸前 翻转下落,含有向下格档敌人进击的拳、掌之意,至肚高 时、随身体右转绕圈至西南方向时屈臂上提,松肩坠肘、

垂腕,指尖指向右耳旁:左手随身体转动提升绕圈,屈臂 横置于胸前,成三角形状,肘尖向外,既能击人,又有防 止敌人进击的含唬义(图26)。

[讲解二]

提起左腿向左前方迈出一大步,迈步前要松腰胯,身 体垂直下沉、以降低身高的办法前伸左腿,左脚跟轻轻落 地在与左肩同宽处。

[讲解三]

当左脚跟一落地,身体即逐渐左转,缓慢的向前弓步,

左手随着转体向前下方搂按,定式时:手掌的位置在左膝 外侧,护膝,右掌随着向左转体从右耳旁向前推出,边推边竖掌坐腕,高度齐胸,腕高不超过

图片65 图片66 图片67

 

 

浏览1,123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