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形演练和应用.•推山入海一式时。双仰拳并齐,两小臂端平,不能上仰或下俯。两 大臂贴靠两肋,不可远伸,否则就没有后盾。以步催手,贴身近打,形成整体的推挤之力。 拳到位时,双拳由外向内拧腕而出,

方为得之。

鸟台形的应用:驗形动作的编排,不宜先发制人。亮翅一式是架住敌手然后左右分撕, 是防御动作,后与郭叔蕃、崔一峯二位师兄的探讨中,发现除了敌方用双风贯耳进击,用始 形反击有效外,对敌方其它的进击方式直接用給形反制则不易奏效。但和任何的招式作为 第二梯队协同作战,则威力显现,势不可挡。设敌出右拳击来,我摆右步,出右手轻掳其右 腕,上左步出左攒拳击其右颊,敌如能上左手阻隔,我双手立即变成仰拳并齐,前寸左步,

推挤其前后右肋,这种忽上忽下节奏性的变化,敌不及应对时我即得手矣!设敌起侧腿踢 来,我出右坐地炮击其曲骨。敌如吸身以避,我即双仰拳并齐,左步前寸敌必仰跌;设敌出 双风贯耳击来,我驗形亮翅双拳分击其大臂之曲泽,上前步双仰拳推山入海撞其前胸,敌 必仰跌。读者可依此思路与任何招式协同应敌,熟练后方知,余言之不谬也!

(七)鹞形

鹞子为鹰属小型猛禽类,猎食雀鼠,疾快而准,猎物极难逃脱。在飞行中能抿翅贴身, 使身如纺锤,似离弦之箭,在灌木密林极狭小的空间中穿梭自如,故拳经中有“鹞子入林莫 着翅”之说。还可悬停空中,双翅不动,鸟瞰定位,瞄准猎物便直下而击之。鹞子的某些飞 行技能,现代人工飞行器与之相比仍然望尘莫及。故云:“鹞有穿林之巧,钻天之能。”早期 的鹞形是左右“鹞子入林”单式演练,即顺步炮拳。钱老师所传为鹞形八式组合套路,舒 展大方,快捷实用。笔者有幸见王子平老师演练的鹞形式与此相同。

鹞形八式的演练最能体现运动员学习形意拳的功力与水平。尤其是从鹞子抖翎至觀 子搜林,再到懒龙卧道,其节奏变化应疾缓有序,相接无痕,如江河流水,既有波光粼粼,亦 有怒浪翻滚。要练到无念无想,大气磅礴,六合相聚,意动神发,阴阳不测,潇洒飘逸,见冲

和动静之初原,呈先天极妙之体用,集大千造化之精髓,现炉火纯青之真功。斗转星移,甲 子轮迭,笔者仅见钱松龄与王子平两位老师有此境界。余习艺六十五年犹不能望其项背, 仅形似而已!而今习者大多是怒目皱眉,顿足有声,僵直不舒,了然无韵。既无形似,又乏 神活,究竟其根源,实乃传承粗略之故耳!后学者,当深思。

鹞形之应用:与敌交手,如左步在前,出右拳击敌为左炮拳。而左步在前出左拳击敌, 则名左鹞子入林,反之则为右鹞子入林。如敌一拳击来,我不招不架,迎手上右步,出右鹞 子入林直击其膻中,再前寸两步,式不过三就结束了。早期的鹞形就是单式左、右鹞子入 林,换式应用。组合的鹞形八式,随意用一、两个邻近动作,更加灵活,得心应手,效果颇佳。 例如敌抓扣我左腕,常规办法都是用反擒拿金丝缠腕之类的手法解脱。如敌臂力强大,手 法甚高无法解脱怎么办?而用鹞形之懒龙卧道出右仰拳直砸击其手背,敌用力愈大愈经 不起这种敲击,只有松手,其困立解。又如敌出右拳击来,我起右鹞子钻天,引敌拳上行而 落空,随即落翻,扣其右腕,同时上左步扣住敌右脚,三盘落地式,肩撞、肘打、手撩阴,敌必 侧身跌地,使其上、中、下盘同时落地之谓也,再设敌起右腿踢来,我立即迎敌而上,出左鹞 子入林式,不容其腿起,直击敌右肋之“承满”“粱门”,敌必仰跌。即为敌己动我先动之 意也!

久习鹞形活腰胯,通带脉,理手少阳三焦经,乃保中节长久不衰之术也。

(八)鸡形

鸡在十二地支中为酉,占酉方辛金之正位,主秋肃杀之气。鸡有争斗之勇,护雏之能, 司晨之信,羽化灵通。二十八宿中鸡为昴日星官。两鸡相斗也会头破血流,各不相让。笔 者少年时,家中后园有能养十多只之鸡舍,然常有黄鼬偷猎,家人常夜起驱赶不胜其烦。 群中有一小雄鸡,两岁后赤羽高冠,矫首昂视,体型健壮,银喙钢爪,步履轻健,脱颖而出, 有王者之风,日间领队,夜守舍门。家人但闻骚动,起而视之,一鼬已丧于爪喙之下,如是 者三,此后安宁数年,直至终老。嗟夫!水本克火,火炽水干,金性克木,木壮耗金。自身 强大,反制天敌,鸡之勇猛可见一斑。一次出游,见动物园投一雄鸡饲虎,虎即扑食,不料 此鸡勃然震怒,羽毛直竖,腾空而起,直向虎头啄去,虎竟节节后退,落荒而逃,百兽王风荡 然无存。鸡展翅飞出虎山,扬长而去!虽为个案,而“狭路相逢勇者生”言非虚也!这正 符合形意拳的原则,面对强敌,敢于出手,先声夺人,技压群雄,胜算机率反而更大。本书 介绍的鸡形名为“鸡形四把”,是钱松龄老师亲传的组合套路,与黄柏年、孙禄堂老师所传 一致。

早期的鸡形是以上图谱中的“金鸡独立”式,左右提腿从两肋下俯掌前穿,反复演练。 到了李存义、张兆东时代才有了组合式的鸡形四把。原心意六合拳中有“四把捶”,但动作 与鸡形四把不同。少林拳法中也有“心意把”。成为少林、武当、争论形意拳归属问题的依 据。笔者习艺时,学的是一趟半的鸡形四把。后由于偶尔机会,有弟子们去参加表演,一 趟半只有半分多钟时间。为此将原有组合的后半部接在后面,延长至来回两趟,转身三步 收势。掌握好节奏延长至一分钟结束,符合表演规则。经老师认可,确定下来。

鸡形之应用:笔者受先生的影响,与人切嗟常用鸡形四把应对! 一九六四年春在公园 晨练,有一同年拳友手持蜡木杆直向我中脘刺来,我骤不及防,情急中摆左步,右侧身,左 手疾掳其杆中节,右手金鸡別翅一掌劈下,截其左腕,反手金鸡报晓直挑其右颈之“扶突”, 彼扔下竿子就跑掉了!其实当时只是震慑性的出手,并未真打,拳友转过身来面对相视 大笑!

若敌出右拳击来,我左手下盖其右腕。右手“金鸡上架”式出撩阴掌,击其曲骨,敌必 以左手格挡,我左俯掌从右肋下疾出前穿“金鸡独立”式击其中脘,同时左脚低弹腿踢其 “触溪”,敌上下不能兼顾,必然败北矣!

若敌起右里挂腿踢来,我出金鸡別翅式,跳步右立掌大劈敌右大腿之“阴市”,右脚点 踢其曲骨,落步反手挑敌右颈之“天牖” “II风”“天容”之三角区,敌必仰身侧翻。又如敌 右手抓我前胸衣领,我左手猛拍其右腕,分散其注意力,右俯拳金鸡单展翅上磕击其承浆, 顺势右立掌斩其天窗,敌必重创。

若敌已扣住我左腕,我金鸡夺食式,右拳向前下挫击其小臂不停,直进击其“关元”“气 海”,不等其反应即出金鸡独立,左掌大劈其面门将其击倒。如敌出现似动非动之势,我疾 上出左劈拳击之,不论敌以何种方式回应,我立即出金鸡食米式前寸一步,敌即仰跌。鸡 形式虽多,用时一两式即可。常练鸡形,能使真气自由升降,上顺耳目,下透涌泉,伸展筋 骨,调和脾胃。

(九)猴形

猴有纵身之灵。攀援跳跃,往来于深山峡谷,丛林密润,轻柔快捷,疾若闪电。遇敌害, 挖、抓、撕、咬手脚齐上,势不可挡,且心慧通神,为百灵之长。一九五三年冬,车传形意前 辈布学宽先生客次长安,笔者前去拜望。走进大门前,忽闻有铁链抖动之声,立刻警觉止 步,忽见有两个影子般的东西,从左、右门框上当头罩下,余疾以白鹤亮翅式双掌开出,触 手毛茸茸的物体。此时老人断喝一声,方看清楚是两只身高近一米的马猴退至老人身边。

布老说不怕,这是我养的两只陪我练手的猴儿,不会伤人的!然而当时如无铁链响动,必 反应不及。布老的功力亦可想而知。笔者学猴形是搬枝、挂印、叼绳、爬杆向四角打的动作。 后见郭叔蕃演练韩慕侠老师所传猴形,有照镜、摘果、推舟、蹬枝、跳枝等动作,便商议将这 两组串联一起更完美些,又经老师认可,故从一九六三年就依此演练,并作为教材,效果 颇佳。

图片132 图片133 图片134 图片135 图片136 图片137 图片138 图片139 图片140

蜻蜓点水式是一种随意进退,右手旋绕的动作。要一气呵成,不能停顿。手脚齐动, 不限定步数、圈数,其作用为干扰敌方注意力。得势后,定式出击。右手旋转由大圈到小圈, 小圈到没圈,直至成为一个点仍在旋转,为其真诠。

猴者心猿也!心动意随,意动神明,心中空虚,灵而不昧。常习猴形,能强心明目,使 周身关节柔韧圆活,反应敏捷,出手疾速,乃形意之上乘功法也!

猴形之应用:

猴形以轻柔快捷,灵活多变见长。演练动作虽较长,但每一式都有攻防实用之内涵。 出手既准且狠,专攻敌薄弱致命之处。体现出形意拳以小制大,以弱制强,以巧制拙之特 点。但真正用起来也是纵有弱水三千,也仅取一瓢之饮,就足以自如应敌。如敌出右拳击 来,我手搭凉棚式,左手下盖其右腕,再出右横反背掌,击其面门,敌以手格挡,我右手顺势 掳其左腕上左步,半侧身,左俯拳猴倒绳式击其曲骨,敌必疼极而坐跌!如敌出右砸拳当 头砸下,我以猿猴攀枝,右手反上掳其右腕,左手托其右上臂。突然使猿猴坠枝,坐盘,将 敌扯下而躬身,又疾起身猿猴蹬枝,左蹬脚踹其右肋,同时双手前送其右臂,使敌仰跌。若 敌起左里挂腿踢来,我左侧身迎上,右封侯挂印,直拍抓其左小腿,不等其反应过来,即起 右低弹腿踢其胫骨,落步后跳起左腿,出猿猴爬杆式,对敌面门连抓三把,其式快、捷、狠、 准,敌必无力招架。仅举三例,其余各式皆可择其一二而用之。

燕有抄水之巧,钻天之能,展翅摇翎,千里不歇,呢喃如语,动转无声。燕又名玄鸟,秋 去春来,建巢檐下,依人而居。家主以为祥瑞,从不逐害。燕不食静止之物,必在飞行中猎 取昆虫。体态轻盈,飞行疾快,一般猛禽追之不及,其性灵巧。曾见一农家舍内,燕子按主 人屋内陈设的“板柜”依样垒窝,惟妙惟肖。主人云:“此巧燕也!十余年间从不爽约!兆 示吾家兴旺。”

燕形之应用:燕形属木,其位 在震,在身为肝,常习燕形能强健腹 肌,利肝养肾,提高弹跳功力,使步 履轻盈,意劲神同。20世纪80年代 初,笔者在北京陶然亭有幸拜会杨 剑霞老师,杨虽年近耄耋,依然精神 矍铄,教起拳来,式式到位,显示出 深厚的功力。在场人说杨老师上公 交车就站在车厢中间,从不把扶手, 不论车子如何颠簸,转弯急刹,她 都巍然不动。其桩功之稳,非常人 能及。

曾听钱老师说:杨老师年轻时,场中摆一排九条长凳,各间隔三尺多,她伏身从凳子中 上窜下钻,来回十八个燕子抄水,衣不沾堯,腿不着尘,如此轻功,就是杂技演员也做不到 这种水平。故燕形演练要能身轻如燕、体用自如,亦绝非朝夕之功可谓者。

如敌出右拳击来,我起右燕子钻天引其拳上行落空,再突然下势燕子抄水撩敌曲骨, 敌轻者重创,重者命倾,故不可轻用。设敌掳我左腕,我右砸拳猛敲击其手背,右脚横步扣 敌之左脚,紫燕归巢式,右俯拳横击其面门,左仰拳横击其前胸,使敌仰跌。设敌出左拳击 来,我燕子回头式向左后挂开其左拳,顺势掳其左腕,出右攒拳击其承浆,不等其反应,我 上左步燕子抖翎以颤震之力将其震出圈外。此式必练至一定之功力方可应用。

非常人 能及。

曾听钱老师说:杨老师年轻时,场中摆一排九条长凳,各间隔三尺多,她伏身从凳子中 上窜下钻,来回十八个燕子抄水,衣不沾堯,腿不着尘,如此轻功,就是杂技演员也做不到 这种水平。故燕形演练要能身轻如燕、体用自如,亦绝非朝夕之功可谓者。

如敌出右拳击来,我起右燕子钻天引其拳上行落空,再突然下势燕子抄水撩敌曲骨, 敌轻者重创,重者命倾,故不可轻用。设敌掳我左腕,我右砸拳猛敲击其手背,右脚横步扣 敌之左脚,紫燕归巢式,右俯拳横击其面门,左仰拳横击其前胸,使敌仰跌。设敌出左拳击 来,我燕子回头式向左后挂开其左拳,顺势掳其左腕,出右攒拳击其承浆,不等其反应,我 上左步燕子抖翎以颤震之力将其震出圈外。此式必练至一定之功力方可应用。

鹰形

鹰有攫获之能,撕裂之功,乃猛禽一族。其属类有鵰、鸢、鹞、鹘、隼、枭、鵞、鸷、鹗、鹫、 鵪、鹏等。体形小者身不盈尺,大者则其翼若垂天之云。笔者战友田仲仓,国初曾率部队 进藏,一日傍晚与藏胞坐在毡篷外叙语,忽见西方天边飘来一片鸟云,霎时风尘大作,及至 飞近乃知是巨鸟盘旋而下,疾抓一牦牛犊飞驰而去。田举枪欲击,藏族向导止之曰:大军 不可孟浪,此鸟是佛祖座前之大鹏金翅鵰也!藏民奉之为神,若击之必引起民族纠纷。乃 止。鹰之视觉分辨极高,能在千米高空洞察地面小鼠类之猎物动态。

如前所述,早期的拳谱将鹰、熊合演为一形,习者多练成拗步劈拳。当年与笔者同时 受教鹰、熊各自组合动作的,还有崔一峯师兄,此后天各一方。迫于环境压力,老师再未下 直到二十年后与崔师兄再次相聚,才将鹰、熊二形互相印证,得以保留下来,在此刊出。

图片151 图片152 图片153 图片154 图片155 图片156 图片157 图片158 图片159 图片160 图片161 图片162 图片150

大鹰落架时如鹰猎兔后,安然 回巢,目光犀利,警觉地左右环视,缓 缓合翅之境界

鹰形,外阳内阴,起肾中之真阳,穿夹脊,透三关,升于泥丸,还补桃康,则眼目光聚,气 定神明。能平心火,滋肾水,开通壬督,流畅百脉,驱外感之阴邪,祛内体之淤结,得乾坤之 寿命,识坎离之匡廓,此为真谛。演练时身如陀螺仪,纵有千回百转,日周八万里同步,方 为得之。功夫练好能使身法轻捷,步履灵快,出手眼明胆正、心狠手毒之意具备,为上乘之 功法。如心浮气躁,急于求成,内劲退滞散失,则阴火上升,头眩目翳,不唯无益,反而有害。 鹰形七式是前辈们依照苍鹰猎兔的场景,形似神活地编排而成。与敌交手,直学直用。不 论敌以何种形式进击,我撤右半步,左鹰捉吞其锋锐,以挫其势。不等其应,变猎鹰腾空, 右勾手上提击其承浆。上左步,右手顺势掳敌腕,左勾手前下探,猎鹰扑兔式撞其曲骨。 上摆右步苍鹰捉兔,右手抓阴,左手抵住其关元。苍鹰撕兔,调胯撕扯,敌必拼命遮挡。我 突然松右手,横右肘击其膻中,翻手右攒拳击其印堂,敌必败北。如敌起腿,我左鹰捉掳手 封腿,右鹰捉提腿掐其左右人迎,足以致命。笔者曾见一高手欲与崔师兄试手!当其手起 而未起之时,崔兄先发制人左鹰捉劈面而去,对方一接,右勾手已击中承浆,紧接下撞,捉 兔,撕兔,进肘,对方被这种完全不给反制机会的打法弄糊涂了!乃大叫一声,跳出圈外, 拱手折服,并说

先生武德高尚,发三留七,手下留情,佩服!”

熊形

熊性迟钝,但在紧急情况下,也会疾驰快攻。其力威猛,其势凝重,性直不屈,倔强执 着。外阴内阳,杂食身壮,敢与大型猛兽虎豹争锋。同类有黑熊、棕熊、白熊、大小熊猫、垸 熊等。其中棕熊掌力沉重,一掌下去能击碎豹子头骨。所以一些大型食肉动物也不轻易 惹它!

练习熊形能顺气健脾,提神壮骨,得经络造化之源,上通泥丸,下透涌泉,疏导带脉,总 束诸经,使步法稳健。出拳沉实而有骨力,遇敌一鼓作气,封闭空间,不给敌还手的机会, 不站不看,一步一锤,式不落空,即得其要旨也!

熊形在实战中,可以直学直用。顺着套路打下去,即能克敌制胜。设敌出右拳击来, 我左劈拳先挫其势,敌回手格挡,我黑熊出洞,将敌手挂空,随即左插花贯耳,使其措手不 及,再反手黑熊摘瓜,指挡捶击其曲骨,不等其还手,出攒拳反背捶上击面门,疾出顺式横 肘,黑熊撞桩,寸步进身将其击倒。

英雄(鹰熊)斗志

据钱老师讲,李洛能先生见熊猎得一块肉,鹰在空中看见,乃飞身直下,以利攫取,意 欲夺食。熊看似笨拙,护起食来却异常灵敏,于是斗智斗勇,反复争夺,最终鹰得少半,熊 得多半。先生依此创编鹰熊斗志,也称鹰熊合演。后人根据谐音称其为“英雄斗志”,虽然 只有两式的拗步劈拳,实用起来也烈狠惊人,历代传承都是作为最后压轴套路传给弟子。

鹰捉式与劈拳略有不同,鹰捉要有挖、 抓、撕、探、力贯指梢,源自丹田,有穿筋伤骨 之意,鹰熊斗志以一气之伸缩,上升为阳,下 降为阴,阴阳相摩,万象森列。凝脾胃之真气, 消五谷与杂食,得后天之精华,入周身之百 脉。上下贯通,和气朝融,乃养性修命,可通 大道之真诠也!

设敌出右拳击来,而我正好是左步在前, 不容换步,即可原地摆左步,封住敌右步,同 时左侧身,右黑熊出洞将敌右臂向我右后方 挂开,使其力尽式空。翻手掳其右腕,同时提 右膝顶撞其神阙,左鹰捉抓扣其面门,敌上下 不能兼顾必然败北,如敌能松右臂,倒插左步 避开爪锋。我立即落右步下踩其脚面,顺势松幵右手,出黄鹰掐朦式锁其人迎,左鹰抓扣 其渊腋,敌必昏厥。此式太狠,不可轻用

图片163

与弟子樊百顺(左 1 )、闫松石(右1 )、孙武 艺(右2)

图片164

与弟子吴江 (左2)等

图片165

与弟子王军(后 排右2)、楚博(后排右 1 )、李玉贤前排右1 )、 杜巍(中排左1 )、王士 诚(前排中)等

图片166

与弟子陈松 言(左)、柯宏伟 (右)

图片167

与弟子王卫 国(右2 )、李永淳 (左3)等

图片168

与弟子刘增 民(左3)、薛军虎 (左2)、石大勇(后 中)等

形意拳组合套路

清末民初冷兵器已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现代战场白刃战和徒手搏击的机率越来越小。 但並非武术就完全无用了。即使信息化的战争,武器仍然是由人掌握的,既要斗志,仍要 斗勇。特种部队、武警、公安战士有没有武功,执行任务,结果是大不相同的。这就是为何 中国功夫在外国人看来既有神秘感,又望而生畏。不过从普及的角度看,防身、健体和表 演已经成为武术发展的大势所趋。民国时期,中央国术馆对形意拳组合套路的编排有很 大的进步。不少前辈专业人士,把形意拳的刚柔、虚实、开合、进退、阴阳、动静、以及手、眼、 身、法、步的节奏感和协调性融入到组合套路中,体现出朴实无华,衔接无痕,疾缓有序,大 气磅礴的内在美,从而激发了青少年学习形意拳的热情。所有组合动作都是五行、十二形 的再组合,其中也有后来增设的,如龙虎相交,错步炮、风摆荷叶、猫洗脸等。但都符合形 意拳的基本原则。也有独特的实用效应。在本章内的叙述,凡是五行、十二形的动作只写 名称,不再重复解释,只对后增设的动作将演练和用法详细说明。读者只有在五行、十二 形的演练纯熟的基础上,才能逐步涉入组合套路。

有的教练在教学中把五行拳作为初级课程,十二形为中级课程,组合套路为高级课 程,笔者认为这样分类并不准确。从学以致用的观点看,最常用和最管用的还是五行拳。 十二形偶尔用之,由于形意拳在实战中招不过三,组合套路仍然是弱水三千,只取一瓢。 不应分成初、中、高,如果一定要分,可以讲:炼形是小学课程,练意是中学课程,去形存意 是大学课程,无形无意是硕士课程。与人交手,拳出人仆,并有深刻的理论表述,是博士课 程。郭云深仅用半步檷拳就足以打遍天下!你说他是初级的还是高级的?因此说形意拳 由浅入深,没有严格的界限,其中由练到用,是循序渐进,自然天成,不可以动作的简繁去 分类。实际上还是没有真正地理解形意拳法。 •

现在武协为一些运动员办理段位制,笔者几个学生也去考了段位。据说先表演规定 套路,再表演自选套路、器械,评委议论后就发证书。没有理论答辩,也没有实战考核,根 本不能代表本人的实际水平。武技一道本来是学无止境的,有了段位反而限制了武术的 发展。武术、围棋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日本人学了去,设定段位评级规则,反过来我们 也用“段位”这个名词,总有被贴膏药旗的屈辱感!日本人从来瞧不起中国人,用他们的 命名,岂不是长了他人志气,灭自己的威风。我们可以和世界上可平等待我之名族和睦 相处!而对日本必须时刻警陽其军国主义复活的侵略本质,望武林同道深思之!

形意拳之应用篇
奇正八字功

形意拳有五行、十二形为体,八字功为用之说,是能体现出形意拳技击特色的功法,其 实只要熟练掌握形意拳技击基本法则,就能体会到体亦是用,用亦为体,没有明显不同的 区别。形意拳无一式不能用,无一动不能用,举手投足,行走起坐,皆可为法。后学各家传 承不一,但都大同小异,原则不变。1963年郭叔蕃师兄将韩慕侠老师所传【奇正八字功】 用作教学时嘱余绘录,得保留至今。近有弟子请纳入本书,一并刊出以求完整。

拳经云:【头打起意占中央,身手齐到势难当】。与人交手先占中央戊己土位,拳打四 正、四隅。东南西北四方,正也;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斜角也,即奇也!以正说劲,以奇 讲用,即奇正相生之理也。凡讲劲者必先自身中正,做到【尾闾中正神贯顶,气透三关走泥 丸】。身正则气正,气正则心正,心正则意正,意正则神聚,神聚应万变。前倾后仰左歪右 斜必受制于人也!故形意拳要求手、眼、身、法、步、心、神、意、念足,千变万化,无不以中正 为立身安命之本。

奇八字为用,走四隅切线。这说明根据形意拳技击法则以正对侧原理而设定。正开 斜进,稳扎稳打。绝非与敌正面对垒,硬打硬拼。在实战中一般不论是单兵对决,还是大 部队作战,对四正方向的防御都是非常严密的,但对四隅斜角往往疏于防范。在战场上, 小部队穿插,困军突围,从斜角结合部是最容易突破的,在实战中应用击根避梢的原则,从 正面回击难度较大,而以对敌四十五度斜角,上打肩,下击胯,就容易得多。

正劲奇用,相合而成拳,知劲不会用是为无法,会用不明劲,等于无用。在易经命理学 中有天元三奇甲、戊、庚,人元三奇乙、丙、丁,地元三奇壬、癸、辛之说。从图功1:十天干 在空间排列的方位看十天干数为甲1、乙2、丙3、丁 4、戊5、己6、庚7、辛8、壬9、癸10,其 中天元数1、5、7皆为奇数,三数相加1+5+7=13仍是奇数,乃纯阳之和,故为天元。人元之

数2、3、4,虽只有3为奇数,但三数相加2+3+4=9也是 奇数。2、4之偶配,丙火3秉阴阳二气而滋生,故为人兀。 地元之数8、9、10也只有9为奇数,三数相加8+9+10=27 还是奇数。三九二十七,乃天覆地载,人居其中之象,其 中壬在乾位,易筋经中乾称用九。天地人三奇之用并非 #直线相连,皆迂回圈动而进,如天元数由1过5走太极S 曲线而达庚7。己为阴土 6,暗物质也,故三奇数中无6。 奇者奇数也,古人尊阳为正,故有奇正相生之说。拳法中 f i异乎寻常为奇。八字功应用有以正对侧,出奇不意之妙 用,此之谓也!

形意拳三十六天罡手图谱

周易参同契云“二月榆落,魁临于卯,八月麦生,天罡据酉”。天罡就是北斗星,位在太

微垣北。其第一星名曰天枢,其次为天璇、天玑、天权,四星为斗之首,曰魁;玉衡、开阳、瑶 光三星为斗之柄,曰罡,合称“魁罡”。参同契所述是指随着地球自转和公转而形成的季节 更迭。人在地面上看到北斗星在天空旋转的位置,即二月榆钱落地时,斗首在东;八月麦 苗出土时斗柄在西。晋书【天文志】云,北斗七星在太微北,枢为天,璇为地,玑为人,权为

时,玉衡为音,开阳为律,瑶光为星”,阐述了北斗七星与人类的生息有密不可分的关联,体 现了天人合一的理念。北斗七星在西方天文学里属大熊星座,除天权星为三等星外,其余 均为二等星。住在北半球的居民,夜间出行,以北斗七星作为舫:标而不致迷失方向。根据 斗柄所指的方位,以判断时间的早晚。北斗旋转以天权为轴心,故说天权为“时”。

道家修真须乘魁履罡,即常言所说踏罡布斗之谓也!内家拳将人体的头、两臂、双腿、 足、胸、腹七个部位,取名七星。正身自然站立,名曰并步七星,也是天人合一之意。武当 拳有七星步,即按北斗七星排列的位置,以天权星为轴心旋转而行,步走八方,七星步就转 了一周天,与九宫步有异曲同工之妙。在军事上有七星八门阵法,以天权为指挥部,其余 六军排列斗魁,按顺逆时针方向,左右旋转来回掩杀。引敌入阵,犹如进了切菜机,倾刻瓦 解。武术的步法和军事的阵法都可用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的变化。《西游记》中,悟 空有七十二地煞变化,虽为小说家演绎,也非空穴来风,自有其出处。北斗辖区不是只有 一百零八颗星,而是一百零八个星座。三十六天罡是北斗的近卫军,七十二地煞是北斗的 边防军,前者其性属阳,后者其性属阴,故形意拳取三十六天罡明手,八卦掌取七十二地煞 暗手。三十六天S星名为:魁、S、机、闲、勇、雄、猛、威、英、贵、富、满、孤、伤、立、捷、暗、佑、 空、速、异、杀、微、究、退、寿、剑、平、罪、损、败、牢、慧、暴、哭、巧,即全名为天魁星、天g星、 天机星、天闲星、天勇星等三十六个星座。

民国初年,李存义,张兆东二位先生在京津一带传艺时,根据刘奇蘭、郭云深、车毅斋、 宋世荣等前辈们在实践中常用的打、拿结合之手法,编排而成三十六天罡手,亦称大擒拿 手。而后传给钱松龄等少数几位弟子,未能广为流传。1950年春钱老师在给两位师兄教 习时,我在场笔录下来并绘制了草图。十年动乱时我将此稿及其它一些珍贵资料托付郭 叔蕃师兄妥善保管,得以幸存。现整理编入本书予以刊出,以付后学。

形意拳二十六天是手,是将五彳了、十—•形中的打拿应用手法,编排组合,脱*页而出,动 作简练,式不过三,大开大合,打拿交递,拿而不死,借敌之势,边打边拿,拿时不容敌反解, 打时不容敌应变。全用明手,不用暗手。与敌交手必将其拿平放展,使其全无回旋余地, 故称其为大擒拿手。与此对应的八卦掌七十二地煞手,有经天纬地之能,阴、柔、刁、钻全 用暗手,用起来制人于无形之地。二者虽形式有别,但其技击原则是一致的。这两套手法 外门人不知,即使本门中人亦知之不多,虽有人知道,但会的人更少。现叙述如下:

一、擒拿是双手运用反关节的技击方法,将敌放置于不能还击的境地,从而达到克敌 制胜的目的。

所周知举重运动员能将大于自己体重的杠 铃举过头顶,已属不易,这叫过顶之力。因此, 双肩过顶不利擒拿。此外腰胯以下也不利擒 拿,只能抱摔。所以,擒拿动作在肩以下、胯 以上为最佳有效区间,如图甲所示。反制擒 拿的途径是将敌手上引过肩,下坠过胯,敌则 施展不开擒拿手法。一般情况是双手擒敌, 问题在于你拿了人家的手臂,自己的手也占住 了!如果出现突然的反击则无法应对,而形意 拳三十六天罡手采用打拿结合的原则,拿而不 死,快速倒手,边打边拿,如风搅雪,解决了“我 拿人时我亦差”的弱点,将三十六天罡大擒拿 手的技击能量发挥到极致。

人的双手在何种范围内才能有效地施展擒拿手?这是首先要了解的理念。

 

 

浏览1,934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